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穆巴拉克政权有三方面值得肯定:一是保持了埃及政局与社会的长期基本稳定;二是致力于发展经济,使埃及经济上了一个台阶;三是打破埃及的孤立处境,使埃及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穆巴拉克现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其一,威权政治强化;其二,本时期埃及的发展是普通民众无感的发展。其三,埃及对外依赖性增强,特别是过分依赖美国。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治国方略最终以失败告终,最根本的一点是穆巴拉克现代化道路首要的目标是维护其威权统治,没有把国家、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 穆巴拉克政权;埃及;现代化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7)04-0072-11
  2011年2月11日,执政长达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穆巴拉克时代就此划上句号,成为历史。穆巴拉克长期领导埃及,使埃及这30年的变迁深深地打上了他的印记。虽然最终黯然下台,但也应客观评价他的历史作用,客观评判这一时期埃及的发展。
  一、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发展
  第一,保持了埃及政局与社会的长期基本稳定。穆巴拉克是在萨达特遇刺的紧急情况下走马上任的,时逢埃及多事之秋。在萨达特晚期,埃及党派纷争不断,政局动荡,社会矛盾重重,伊斯兰势力崛起,特别是极端势力猖獗,萨达特则以强力手段压制,又导致各种矛盾更加激化。可以说,萨达特的被刺,虽是偶然事件,但实际上是埃及社会危机的总爆发。面对危局,穆巴拉克释放了大批被萨达特监禁的记者、大学师生和宗教人士,恢复反对党的合法权利,同意其重新出版报刊,还会见反对党领导人并与其对话,以缓和与反对党关系。穆巴拉克还释放了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人与成员,恢复科普特教皇职位等措施,改善与宗教阶层的关系。此外,穆巴拉克还严惩腐败,公审了前议员拉夏德·奥斯曼、萨达特的兄弟等腐败分子。①简言之,穆巴拉克以柔软身段、灵活措施使埃及政局迅速得以稳定,社会也趋于稳定,其政权也得以巩固。
  在掌控形势后,为实现埃及政治和社会稳定,穆巴拉克实施了多种政策。一是推行多党制民主,扩大政治参与。萨达特建立了多党制,但很不稳固,穆巴拉克坚持多党制。他将反对党纳入统治体系之中,使反对党成为埃及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1981年到2007年,埃及的政党数量由5个增加到24个。选举是多党制民主的重要体现。在穆巴拉克时期,总统、人民议会均实行了定期选举。共进行了1987、1993、1999、2005年四次总统选举和1984、1987、1990、1995、2000、2005、2010年七次人民议会选举,其中2005年总统选举是首次多党制直接选举,1987、1990年人民议会选举是法院判决前届人民议会违法之后进行的。在选举产生的七届人民议会中,尽管不时有反对党抵制选举,但均有反对党议员,2005年产生的议会中反对派占96席。穆巴拉克政府还注意妇女、科普特人等特定群体的政治参与。1993年穆巴拉克连任总统后,首次有两名妇女进入内阁。2009年时,埃及共有三位女部长。科普特人也被任命为部长,最著名的要数布特罗斯·加利。穆巴拉克还动用总统权力,任命妇女、科普特任人为人民议会或协商会议议员。对穆斯林兄弟会,穆巴拉克当局的政策是坚决反对其建党,但允许其成員以个人身份参政。在1987年、2005年人民议会选举中,穆斯林兄弟会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2005年选举中获得了88席。这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活动提供了平台,该组织也转变了敌视政府的政策,转而寻求在体制内发展。
  二是加强军方势力,使军方成为其统治支柱。身为军方的一员,穆巴拉克处处维护军方的利益。为了弱化军人政权的色彩,穆巴拉克时期军人或有军方背景者出任总理、部长的人减少,但穆巴拉克任命了大量退役军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出任要职。如在穆巴拉克时期总共任命的156名省长中,就有63名是退役军官,占40%。Hicham Bou Nassif, “Wedded to Mubarak: The Second Careers and Financial Rewards of Egypts Military Elite, 1981—2011,”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Vol.67, No.4, 2013, p.517.在政府各部内的司局级官员、副省长、市长以及区长、国有公司负责人、外交官中,退役军官更是不计其数。埃及军方的经济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萨达特时期开始建立起经济帝国,在穆巴拉克时代,埃及军方大规模涉猎经济领域,形成“经济帝国”。穆巴拉克时期鼓励军方从事商业活动,其经济帝国登峰造极。军方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种类繁多,大到豪华吉普车、电视机、燃气罐、婴儿恒温箱,小到瓶装水、罐装食品、塑料管、塑料桌布;涉及行业从兴办公共工程,如办学校、铺电缆、架桥梁,到开发房地产、开发度假区;开办场所从电影院、俱乐部、宾馆,到加油站、老年日间护理中心。军方还介入交通、后勤(物流)、港口、铁路等重要领域,可以说,军方企业的触角遍及埃及社会各个角落。美国埃及军队专家约书亚·斯塔彻(Joshua Stacher)认为埃及经济的1/3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Cam Simpson & Mariam Fam, “Egypts Army Marches, Fights, Sells Chickens: The Armed Forces Have a Substantial Steak in Egypts Civilian Economy through a Host of Governmentowned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ebruary 17, 2011, p.13.为换取高级军官的效忠,穆巴拉克庇护高级军官的腐败行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他甚至直接挪用国家经费充当“效忠津贴”。在穆巴拉克时期,军方已成为埃及的特殊利益集团,与穆巴拉克政权形成互惠关系,军方支持穆巴拉克政权,而穆巴拉克政权为军方提供庇护。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政局长期稳定,军方的大力支持是基石。   三是强有力的控制。为确保政权的稳定,穆巴拉克也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如《紧急状态法》的长期实施就是一例。萨达特遇刺后,埃及重新出台《紧急状态法》,此后每三年就重新启动一次,直到2012年6月1日才终止。根据这部法律,埃及内政部的警察在紧急状态下被赋予了巨大权力,而公民的宪法权利则被暂时终止。如政府有权对包括言论和集会等活动进行审查,允许政府有权检查、扣押或没收包括信笺、报纸、通讯,以及其他一切有关言论表达和散布的方式,政府可以对那些不遵守秩序的人士立即予以逮捕。这一针对极端状态的法律被执政当局滥用,逐步成为执政党管理国家的常态化模式和钳制反对派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伊斯兰极端组织,穆巴拉克政府予以严厉打击。在清查刺杀萨达特案件中,埃及政府逮捕了宗教狂热分子700多人,清剿了他们在各省的老巢。孙鲲、张吾英:《穆巴拉克执政后的埃及》,《世界知识》 1982年第5期。1981年10月到1997年8月,约有2万名嫌疑犯被捕。陈德成主编:《中东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59页。90年代后,埃及实施《反恐怖法》,加大了对极端分子的打击力度。
  可以说,尽管不时有暴力事件发生,也有民众的抗议行动,除了2011年初的动荡,穆巴拉克时期的埃及总体上应该说是政治稳定,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从1981—2006年,共有8人先后担任总理之职,组阁13次,平均寿命21.5个月;而1923—1952年期间埃及共组阁40次,平均寿命9个月;纳赛尔时期共组阁18次,平均寿命14个月;萨达特时期共组阁16次,平均寿命7个月。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国家新闻总署:《穆巴拉克与现代化国家建设》,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6年,第35页。除了穆巴拉克时期初期和下台前这个时段外,埃及的总理任职时间普遍比较长,如西德基三次担任总理,长达10年,是1923年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纳齐夫也任总理近7年之久。1986年以后,埃及的内阁高度稳定,部长们大多连任,变动极小。确如《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所言:“穆巴拉克先生的角色是造就安宁、稳定和团结,最初,他做到了。”张旭:《穆巴拉克究竟是个什么人》,《小康》 2011年第3期。此外,埃及国家安全环境良好,没有与他国发生战争、武装冲突。
  谈及穆巴拉克对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所做的贡献,他的主动辞职也值得一提。它使埃及有效避免了如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那样陷入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之中,为后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政治重建与社会稳定提供了条件。
  第二,穆巴拉克当局致力于发展经济,埃及经济上了一个台阶。萨达特时期,埃及推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私有经济,埃及发展比较快,但也出现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物价飞涨、贫富不均、外债等问题。在穆巴拉克接任总统时,他面对的是个经济重重困难的埃及,预算赤字达到26%,通货膨胀率为33%,外债占国家总收入的50%。黄培昭:《穆巴拉克亦铁血亦悲泣》,《环球人物》 2007年第7期。特别是普通民众生活艰难,贫富分化加剧,整个社会充满着不稳定情绪。穆巴拉克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把埃及经济由消费性经济转向生产性经济,称开放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埃及人的生活水平。二是继续重点发展石油、侨汇、苏伊士运河和旅游四大创汇产业。这四大产业在萨达特时期就是埃及的主要创汇产业。1980/1981年度,這四大产业总收入共64.1亿美元,而到2006/2007年度,已达295亿美元,增加了四倍多。1980/1981年数字参见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1982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第224页。2006/2007年度数字参见黄培昭:《埃及经济形势良好》,《人民日报》 2007年8月29日第7版。到2009/2010年,不包括石油业,苏伊士运河、旅游业和侨汇三大产业收入已达259亿美元。姜英梅:《中东经济:稳步复苏,风险犹存》,载杨光主编:《中东非洲发展报告No.13(2010—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90页。
  三是继续加大投资,重点吸引外资。穆巴拉克政府颁布、实施了1989年第230号法、1997年第8号法等法律、建立自由区来加大投资,特别是吸引投资。从1982/1983年到2000/2001年,埃及执行的投资总额为7421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在埃及投资:稳定与发展》,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1年,20页。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分别达2005亿埃镑和2000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9年,第57页。在引进外资方面,1981年到2001年初,埃及共吸引外资293.82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在埃及投资:稳定与发展》,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1年,第48页。到穆巴拉克晚期,外资依然增加较快。2007、2008三年流入埃及的外国直接投资均超过百亿美元,分别为111亿美元、132亿美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才降至71亿美元。姜英梅:《中东经济:稳步复苏,风险犹存》,第186页。
  四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埃及推行经济改革,核心是国有企业私有化。1991年12月,埃及颁布第203号法(《国有企业法》),私有化改革启动。到2003年6月底,已有194家国企被私有化,私有化共获得资金166.19亿埃镑。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2页。 鼓励私有经济发展,是萨达特时期主要经济政策之一,穆巴拉克延续了这一政策,私有部门已成为埃及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2/2003年度,埃及国内生产净值约3745亿埃镑,而私有企业在其中的贡献率为66.4%,增长额为153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3),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3年,第57页。2008/2009年度,私人投资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的11%,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58页。私有部门在埃及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额达1431亿埃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7%。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75页。   五是推动工业现代化,发展信息产业。2002/2003年度起,埃及开始实施工业现代化计划,旨在提高埃及工业的竞争力,使埃及产品能够受益于市场开放政策,融入世界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收入。2006年,埃及又开始实施千座工厂计划。到2008/2009年财政年度末,已建设工厂2700家,投入资金627亿埃镑,提供27.8万个就业机会。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77页。截至2008/2009年度,已开始实际生产的工厂数量为1327家,投资额380亿埃镑,吸纳14.8万工人。此外,还对已有的1373家工厂进行了扩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77页。信息产业是埃及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1997年的第8号法将信息与通讯列入埃及享有投资保证和支持的领域。埃及政府实施了举办计算机培训班、建立智慧村、电子政府工程等项目。2009年,埃及通讯和信息技术行业吸引地方和外国投资达80亿美元。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100页。到2009年8月,埃及的通讯和信息公司增加到3288家,通讯行业从业人数达179656人。2007年底到2008年底,通讯公司的收入由340亿埃镑增加到388亿埃镑,同比增长14%。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100页。2005—2008年,埃及通讯与信息产业为国库提供了近497亿埃镑的财政收入。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100页。
  六是推动地方发展,建设新经济区。穆巴拉克当局在地方发展方面实施的计划和措施有:民众参与地方发展计划、地方发展信息建设工程、发展工业区、快速发展计划、棚户区改造计划、建立地方发展基金等。穆巴拉克时期对地方的投资在加大。1999/2000年度,埃及分配到各省的投资6.916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0),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0年,第227页。2008/2009年度增加到30.975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146页。在2004/2005年度,埃及各省实施的投资项目339个,共耗资1489万埃镑,创造就业岗位34968个。在22个省份和卢克索市设立了青年就业中心,为6个省的41883名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5),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5年,第183页。
  埃及可耕地面积少,大部分又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区,人口也基本上是集中在这一地区。为决定改变这一制约埃及发展的瓶颈问题,穆巴拉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主要有新河谷水渠工程(开发西部沙漠的主体工程)、和平渠(开发西奈半岛的主体工程)等,实施运河经济区计划(包括两大部分:塞德港东部工程和苏伊士湾北部工程)。埃及还推行新城建设计划。该计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时兴建了第一座新住宅城——斋月10日城。到2009年,埃及的新城市和新城区有22个。在2008/2009年度,通过新城市社区管理局落实的投资总额达376亿埃镑,新城总面积71万英亩,建筑群面积34.2万英亩,实施建造的住房79万套。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135—136页。
  七是农业、农村发展。穆巴拉克时期在这一方面实施的计划和工程有:穆巴拉克国家农业计划、开垦新耕地、日出工程等。实施的农村发展项目有:农村结构规划、在沙漠腹地建立400个村庄、贫民区开发项目、国家建设固体及农业废物循环利用工厂项目等。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耕地面积、对农业的投资、农业产值等方面都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4年底,埃及耕地面积由580万费丹增加到820万费丹,同期完成132500费丹土地的改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86页。1994/1995年度,埃及农业投资28亿埃镑,占该年度投资总额的6.7%,农业产值237亿埃镑,增长4.5%,占国民总产值的16.3%,农产品出口额14亿埃镑。周顺贤:《埃及经济初露峥嵘》,《阿拉伯世界》 1998年第1期。2008/2009年,埃及用于农业和水利部门的投资为66亿埃镑,农业部门对埃及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占埃及出口总额的20%,农业部门的工人占总劳动力的31%,农业总产值1354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64页。
  八是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1993年4月,埃及开办证券交易所。在2000年制定的《现代化计划》中,明确提出必须继续扩大與国际社会经济接轨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后,埃及开始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1995年6月,加入了世贸组织。埃及签订/参与的贸易协定主要有:1998年加入库米萨集团(东南非国家共同市场)。2004年12月,埃及与美国、以色列达成合格工业区(Qualified Industrial Zone)协议。1995年启动谈判,2001年6月签署协议,2004年6月生效的埃及—欧盟合作伙伴协议(EgyptEU Partnership Agreement)等。埃及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程度发展。1981年,埃及对外贸易总额100.92亿美元,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第107页。1996年增加到562.21亿埃镑,毕健康:《1998年埃及回顾与展望》,《西亚非洲》 1999年第2期。到2008/2009年度,埃及商品和服务进口货值约3310亿埃镑,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31.8%,出口货值2601亿埃镑,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25%,外贸赤字252亿美元。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52页。
  总体上说,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81/1982年到2001/2002年,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由1267亿埃镑增加到3631亿埃镑,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7%。埃及信息部新闻总署:《埃及二十一年成就》(1981—2002年),北京: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处,2002年,第5页。进入21世纪后,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仍在不断增长。2004/2005年度为5285亿埃镑,2007/2008年度猛增到8553亿埃镑,2008/2009年度突破再增到9902亿埃镑,2009/2010年度突破一万亿埃镑大关,达11810亿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51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测,2010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2170亿美元。《执掌埃及30年,强人黯然下课》,《钱江晚报》 2011年2月12日。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整个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总体来看,80年代起伏大,90年代为低增长,2004年后增长较快、且比较稳定,2006/2007年度、2007/2008财年经济增长高达7.1%和7.2%,2008/2009财年、2009/2010财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分别为4.7%和5.3%。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来看,穆巴拉克时期也是呈增长态势。1981/1982年到2001/2002年,埃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534埃镑上升到5873埃镑。埃及信息部新闻总署:《埃及二十一年成就》(1981—2002年),第5页。1981年,埃及人均国民收入602美元。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第108页。到1999年翻了一番,达1417美元。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304页。到穆巴拉克晚期,埃及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1万埃镑,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分别达到12300埃镑和13657埃镑。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54页。
  第三,打破埃及的孤立处境,埃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穆巴拉克上任时,不仅国内形势紧张,而且国际环境也非常不利于埃及。一是埃及与以色列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对《戴维营协议》和《埃以和平条约》,埃及和以色列两国内部都有不小的质疑声音。阿拉伯世界更是不满,希望废止这两个协议的呼声不断。穆巴拉克上任时,埃及与以色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谈判无法取得突破,特别是以色列尚未完全从西奈半岛撤军,以色列能否继续履约也是个未知数。可以说,埃以和平关系面临是否延续的严峻考验。二是埃及在国际上处境孤立。因与以色列实行和解,除苏丹、阿曼、索马里外的阿拉伯国家都和埃及断绝外交关系,阿拉伯联盟将埃及开除,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伊斯兰会议组织也中止了埃及的会员国资格。埃及与苏联关系也恶化,在1981年1月,两国断绝外交关系。
  面对外交困境,穆巴拉克奉行平衡外交战略。其一,在大力发展与美国关系的同时也积极改善与苏联关系。埃美关系的迅速发展始于萨达特时期。到萨达特晚年,埃美已形成战略盟友关系。穆巴拉克时期,对美关系为埃及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埃美战略联盟关系继续向纵身发展。两国领导人频频举行互访、会见,穆巴拉克几乎是每年都要访问美国,有时一年还访问两次。美国成为穆巴拉克政权的最主要支持者,为其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埃及长期是除以色列外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1979—2006年,埃及获得美国26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款项。《美国会出台报告要求布什政府减少对埃及军事援助》,http://www.ce,cn/ xwzx/gjiss/gdxw200605/ 13/t200605136950719.shtml/,2006年5月13日。2008财政年度埃及从美国获得的援助总额为17.1亿美元,2009财政年度总额为15亿美元。《2009财年美国对埃及的援助总额为15亿美元》,http://eg.mofcom.gov.cn/aarticle/jmxw/ 200810/ 20081005834499.html/,2008年10月16日。1984年,埃美贸易额达40亿美元,占埃及对外贸易总额的约28%,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1985/1986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156页。2008年已达83亿美元。埃及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41页。美国给埃及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有资料称,1976—2006年,美国对埃及的军事援助累计达580亿美元。《2007年埃及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75亿美元》, http://eg.mofcom.gov.cn/aarticle/ jmxw/200801/20080105351743.html/,2008年1月23日。而穆巴拉克政权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埃及大力支持美国,参加了以为首的多国部队。
  穆巴拉克上任后,也积极缓和萨达特末期埃及与苏联关系的紧张状态,两国的交往逐步开展起来。1984年7月,埃苏恢复外交关系。1990年5月,穆巴拉克出访苏联,实现了18年后埃及总统对苏的再次访问。苏联解体后,埃及与俄罗斯关系发展较快。1997年9月、2001年4月、2004年5月、2008年3月,穆巴拉克四次访问俄罗斯。2005年4月、2009年6月,俄羅斯总统普京、梅德韦杰夫也访问开罗。埃及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至2007年,俄罗斯在埃及的累计投资额为4500万美元,《埃及总理纳齐夫访问俄罗斯》,http://eg.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11/ 20081105881889.html/,2008年11月10日。而2009年已增加到9.36亿埃镑。埃及新闻部新闻总署:《埃及年鉴》(2009),第41页。
  其二,继续维持与以色列和平关系,但冷却埃以关系,回归阿拉伯世界。在埃及与以色列关系、埃及与阿拉伯关系中,穆巴拉克没有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两者寻求平衡。他选择坚持和平政策,继续遵守《埃以和平条约》(同时以色列也选择了继续履行和约,继续从西奈半岛撤军),下定决心不再与以色列打仗。在穆巴拉克时期,不论埃及与以色列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有什么问题,埃及均排除了武力手段,确保埃以沿着和平轨道前进。但穆巴拉克降低埃以关系,使两国关系处于“冷和平”状态。穆巴拉克唯一的一次造访以色列是参加拉宾的葬礼,埃以的贸易、人员交流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同时,埃及积极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1989年,阿拉伯联盟恢复埃及的成员国资格。埃及与各阿拉伯国家陆续恢复了外交关系。1990年3月,埃及作为东道主主持了阿拉伯首脑会议。1991年3月,阿盟总部迁回开罗。同年5月,埃及外长艾哈迈德·伊斯马特·阿卜杜勒·马吉德当选为阿盟秘书长,埃及重返阿拉伯领导地位。这样,因埃以和解导致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孤立局面得以解决,埃及回到阿拉伯大家庭中来,这不仅改变了埃及的国际处境,还对埃及发挥地区作用提供了重要舞台。此后,开罗、沙姆沙伊赫等地屡屡成为阿拉伯领导人聚会的场所,穆巴拉克也常常是阿拉伯舞台上的常客和要角。马吉德之后,埃及外长阿姆鲁·马哈茂德·穆萨、纳比勒·阿拉比先后出任阿拉伯联盟秘书长。   穆巴拉克政府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方面作用独特,也彰显了埃及的国际作用。穆巴拉克改变了萨达特时期代替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谈判的做法,开始在巴以间充当调解人,促使双方直接谈判。在埃及的斡旋下,约旦与巴解组织达成邦联方案。1993年后巴以和谈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埃及功不可没。在奥斯陆协议谈判中,除了挪威,埃及也是幕后重要的推手。如在埃及的安排下,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高级官员阿布·马赞(即马哈茂德·阿巴斯)、阿布·阿拉(即库赖)在埃及一架空军飞机上举行秘密会晤。这次会晤使双方摸清了对方的底牌。在埃及主持下,巴以在埃及举行了十多轮落实加沙—杰里科自治协议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开罗协议》。1995年9月,在埃及等国的积极斡旋下,巴以又达成扩大巴勒斯坦自治的《塔巴协议》。1999年,埃及积极支持恢复巴以和谈,促成双方达成《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启动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对埃及在推动巴勒斯坦人参加和平进程方面的独特影响力,埃及著名政治专栏作家穆罕默德·西德·阿赫迈德(Mohamed Sid Ahmed)指出:“埃及在和平进程中的作用是鼓励巴勒斯坦人参加,而美国的作用是利用其力量影响以色列。”Mark Huband, “Egypts Diplomacy Running into the Sand: But It Must Still Press on with Its Efforts to Revive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Financial Times, June 25, 1997.埃及的调解人角色也得到巴勒斯坦方面的认可,巴勒斯坦驻阿盟大使萨伊德·加马尔(Said Kamal)称:“巴勒斯坦人信任埃及,没有它,我们将不能坐到谈判桌前。”Mark Huband, “Egypts Diplomacy Running into the Sand: But It Must Still Press on with Its Efforts to Revive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Financial Times, June 25, 1997.已故巴勒斯坦領导人阿拉法特对穆巴拉克也予以高度评价:“巴勒斯坦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旨在服务和平事业的态度。”刘延棠:《穆巴拉克:上了保险的民主》,《瞭望新闻周刊》 2005年第37期。
  埃及还积极调停巴以冲突。2005年2月8日,在穆巴拉克邀请下,巴、以、约、埃四国首脑在沙姆沙伊赫会晤,实现了巴以领导人四年来的首次会晤,巴以双方宣布正式结束已持续四年多的暴力冲突。2008年底2009年初,巴以又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后在埃及斡旋下,以色列和哈马斯分别宣布单方面停火,此次巴以冲突得以平息。
  在穆巴拉克时期,布特罗斯·加利成功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大大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影响力,而穆巴拉克政府为此也做出了巨大努力。
  此外,穆巴拉克推行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与欧洲、非洲、亚洲国家的关系,使埃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区大国。
  总之,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对埃及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笔者同意国内学者毕健康的评价:“穆巴拉克的功劳大于过错,无论是对埃及还是中东”,“对于埃及的稳定、改革与中东和平进程,穆巴拉克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当代埃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穆巴拉克功大于过,殆无疑问。”张旭:《穆巴拉克究竟是个什么人》,《小康》 2011年第3期。
  二、穆巴拉克现代化模式的局限性
  近代以来,如何实现现代化成为埃及的时代任务,埃及尝试了多种现代化道路。在早期,有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纳赛尔时期,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萨达特时期,经济上推行开放政策,使埃及经济走上外向型道路,政治上启动了多党制。穆巴拉克时期,政治上推行宪政民主,经济上沿袭萨达特经济开放思想与政策,奉行自由经济。王铁铮主编:《全球化与当代中东社会思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9页。 穆巴拉克的现代化尝试也取得一些进展,但他的最终被推翻,表明其现代化模式仍然存在局限性。
  其一,威权政治强化。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多党制民主得以巩固,并向前发展,反对党成为埃及政治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也实行了总统的多党制直接选举。但整体而言,埃及的威权体制得以强化。具体体现在:一是权力高度集中,尤其是集中于穆巴拉克一人。在30年间,穆巴拉克连选连任,一直担任总统,且长期不任命副总统(直到被迫下台前夕才任命苏莱曼为副总统),他身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国家防务委员会主席、警察部队最高指挥官、执政党民族民主党主席,总理、部长、省长、军官的任命权全归其所有。他还享有部分立法权,有权任命部分人民议会议员和协商会议成员。可以说,穆巴拉克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其权力堪比国王。家族政治也开始兴起。穆巴拉克为保障其家族政治统治力的延续,积极培养自己的次子贾麦勒·穆巴拉克为接班人。2000年,贾迈勒·穆巴拉克弃商从政,在民族民主党书记处工作,负责青年事务等方面工作。2002年,民族民主党八大将他升任为党的政策书记,之后又将其升任为党的副总书记兼政策书记,负责执政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其地位仅次于党主席穆巴拉克、总书记谢里夫,成为执掌党内大权的重要人物。
  二是特权阶层形成。围绕着穆巴拉克,军方、执政党、行政官僚、少数专业精英人士、经济寡头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特权阶层。穆巴拉克时期,虽然出任总理、部长的军方人士或有军方背景的人士有所减少,但大量退役军官充斥各级政府部门,军方还广泛介入埃及经济社会生活,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帝国,拥有着几乎不受制约的巨大权力,成为埃及无可争议的“隐形”权力核心。穆巴拉克时期政局稳定,许多政府高官、执政党领导人、议会领导人等长期任职,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精英阶层。
  三是反对党弱小。虽然埃及有20多个政党,但当局对反对党采取多种限制、打压措施,他们在埃及政治生活中影响力不大。在穆巴拉克时期所有人民议会选举中,反对党获得的席位均未超过1/3。   可以说,穆巴拉克时期推动的民主化总体上说是“上了保险的民主”。《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曾以典型的美国腔调揶揄道:“克娄巴特拉时代的埃及是古代世界中的现代国家,而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是现代世界中的古代国家。”张旭:《穆巴拉克究竟是个什么人》,《小康》 2011年第3期。穆巴拉克政权推动民主化的根本目的还是巩固其统治。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穆巴拉克推行的民主化,“实际上是追求一种威权主导下的民主,即不触动威权政权垄断权力的格局,并通过形式上的民主来增强政权的正当性,为威权主义政权注入合法性因素”。王林聪:《论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及其前景》,《西亚非洲》 2004年第2期。
  其二,普通民众无感的发展。如果单纯从经济数据来说,穆巴拉克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不错的。但问题是,经济发展成果并没有惠及普通民众,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可谓民众无感的经济发展。一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严重。这两个问题是埃及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穆巴拉克时期进一步加剧。在穆巴拉克就任总统时,埃及通货膨胀率就达33%,黄培昭:《穆巴拉克亦铁血亦悲泣》,《环球人物》 2007年第7期。1985年高达50%,王东来:《埃及经济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调整的措施与政策》,《阿拉伯世界》 1988年第2期。后有所降低。由1989年的27%降到1992年的14%,朱丕荣:《埃及的经济调整与农业政策改革》,《国际社会与经济》 1996年第6期。1996年再降至7.4%。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1997/199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58页。进入21世纪后,埃及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又呈上升趋势。到穆巴拉克执政晚期,埃及通货膨胀率开始剧烈攀升。2008年8月高达25.6%,王林聪:《中东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影响》,杨光主编:《中东非洲发展报告No.13(2010—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0页。2009年、2010年有回落,但也有11%。王林聪:《中东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影响》,第10页。随之而来的是物价扶摇直上。平均消费价格指数如果以2000年为基准(100),2010年則为213.57;总价格指数如果以2000年为基准(100),2010年则为220.11。安维华:《埃及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探析》,《西亚非洲》 2011年第6期。
  整个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失业问题非常严重。除2000年为7.9%以外,其他所有年份均在8%以上,1986年高达14.7%。而民间机构估计的数字更高。如2010年埃及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9%—10%之间,而民间机构称实际为15%—20%之间。王林聪:《中东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影响》,第10页。在2000—2008年,各年份的失业人数基本上都在200万人以上,2005年高达约245万人。女性失业严重。同期女性失业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上,比男性失业率高3—4倍,2005年甚至高达25.09%。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第180页。埃及年轻人失业问题非常突出。1986年,15—24岁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占埃及新失业者的75%,1995年仍为71%。1960年,持毕业文凭者占失业人数的不到25%,1976年增至大约60%,1986年达85%,1995年高达98%。毕健康:《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16页。2006年,埃及失业大军中的9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刘冬:《埃及政权变更的前因后果》,杨光主编:《中东发展报告No.14(2011—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8页。失业率尚不能完全展现埃及青年人就业的艰难。2010年《埃及人权发展报告》引用SKYPE的一项调查显示,埃及58.5%的年轻人没有被列入劳动力范围之内,这些人大都没有工作,他们要么放弃寻找工作,要么对工作没有兴趣,再加上劳动人口中6.9%失去工作的年轻人,埃及18—29岁青年人中65.4%是没有工作的。刘冬:《埃及政权变更的前因后果》,第39页。
  二是埃及社会两极化现象严重。1960年,埃及社会的上层阶级(即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20%—25%,下层占75%—80%。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第88页。到穆巴拉克时期,两极化进一步加剧。如在1991年,上层(年收入1万埃镑以上)占3%,中层占45%,下层(年收入低于300埃镑)占52%。到2006年,上层占18.4%,中层占12.4%,下层占69.1%,中层剧烈减少。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第89页。到2008年,不到20%的埃及富人拥有该国几乎80%的财富。Aladdin Elaasar, “Unsteady Egypt: Is Egypt Stable?” Middle East Quarterly, Vol.16, No.3, 2009, p.1.埃及农村也是如此。特别是1992—1997年租赁法的实施,保护小农与佃农的法律被取消,导致大量佃农失去租种的土地,成为失业者,中农、小农的土地拥有量比例明显下降,95.8%的小农只拥有50%的土地,而4%的地主则拥有30%的土地,0.2%的大地主拥有15%的土地。土地占有结构重新回到1952年革命前的状况。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第89页。
  三是普通民众贫困依旧。1981/1982年,埃及的贫困率为16.1%,1995/1996为23.3%。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第120页。2000到2005年,埃及的贫困率(每天生活费1.25美元以下)由16.7%上升到22.5%,2010年仍为21.6%。如果按照每天生活费不低于2美元为贫困线计算,埃及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王林聪:《中东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影响》,第11页。埃及官方估计全国有1000—1200个贫民窟,分布在20个省,以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尔尤比省所在的大开罗地区最为集中。埃及民主中心调查也发现,埃及约有1800万人每月生活费用在200埃镑(约合35美元)以下,占总人口的38%,主要居于贫民窟,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85万人。刘冬:《埃及政权变更的前因后果》,第40页。即使在首都开罗,也有大量贫困人口,1994年时就达到240万,亚历山大也有近200万。毕健康:《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第391页。   可以说,在利益集团、富裕人士穷奢极欲之时,埃及普通民众却在为日常生计而四处奔波。
  其三,对外依赖性增强,特别是过分依赖美国。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全面对外开放,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石油、旅游、侨汇、苏伊士运河这埃及的四大创汇产业,都非常容易受国际经济的变化而波动。埃及经济高度依赖外援。外援占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80年为6.5%,1994年仍为6.4%。毕健康:《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第417页。2008年,埃及接受外援13.48亿美元,占非洲接受援助总额的3.06%。2000—2008年,埃及年均接受外援13.88亿美元,占对非洲援助总额的3.93%。毛小菁:《国际社会对非洲和中东国家的援助》,杨光主编:《中东非洲发展报告No.13(2010—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56页。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是埃及主要的援助国之一。1979—2006年,埃及共获得美国26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款项。陈天社:《合作与冲突:穆巴拉克时期的埃美关系》,《西亚非洲》 2008年第5期。大量外援使埃及外债居高不下。1981年底,埃及外债为132亿美元,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1983年),第108页。2000年上升到265亿美元,翻了一倍,世界知识年鉴编委会:《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第304页。 2009年增加为283.47亿美元,还本付息额高达28.8亿美元,陈沫:《2009年西亚北非国家经济指标》,杨光主编:《中东非洲发展报告No.12(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91页。2010年再达308.07亿美元,还本付息额24.66亿美元。陈沫:《2010年西亚非洲国家经济指标》,第307页。大量外债已成制约埃及经济发展的瓶颈,进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乃至美国国际开发署,成为埃及经济政策的主导者。90年代埃及的经济改革就是例证。
  在对外政策上,尽管穆巴拉克推行平衡外交、全方位外交,但还是明显地依赖美国。美国支持穆巴拉克政权,向埃及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而穆巴拉克政权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协助者。这引起埃及国内、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
  综上所述,尽管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但还是应该客观评价其历史作用,客观评判这一时期埃及的发展。客观而言,这一时期埃及在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发展成果并没有更多地惠及普通民众。就穆巴拉克政权自身而言,它也有复兴埃及的宏愿和计划,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最终还是失去了民心,埃及也没有得以振兴,其治国方略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穆巴拉克政权的现代化道路,首要的目标是维护其威权统治,没有把国家、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責任编辑:郭丹彤)
其他文献
MRI成像设备与其它医学成像设备一样也存在图像伪影,而且图像伪影类型较多。如果我们对MRI图像伪影的类型、成因有所了解就可以寻找适当的方法消除或减少伪影,提高诊断的准确率。MRI有多
故障 1 Ⅰ导无心电信号输出,定标正常。 分析与检修从Ⅰ导无心电信号输出这一现象看,故障似乎发生在导联电极拾取信号障碍或输入缓冲放大器上,但仔细观察其它各导联波形,发现Ⅱ导
他,魁梧的身材,丰腴而白晰的面庞流溢出几分女性的腼腆和文静,炯炯有神的双眸却蕴藏着睿智和刚毅。他就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呼盟免渡河林业局养路队长曹忠君。他的汗水洒
我院血透室配套的水处理系统是由美国 Osmonics公司生产的 , 其组成 : 源水 (自来水 )前级增压泵沙滤器软水器活性炭吸附器反渗机贮水缸供病人使用的透析水 ,
仲夏,当你走进许国奇一家承包的果园时,你仿佛置身于绿的海洋、果的世界中。这200亩果园外围,由5万多棵枝繁叶茂的杨树筑成了翠绿的方形屏障,4000多棵果树在绿色的怀抱中,呈
故障 1 触摸监视屏光标不能正常移动或触摸屏幕无反应 . 故障产生的原因太空多功能监护仪的监视器不是常见的压敏式触摸屏 , 而是在屏幕的四周有两组发射红外信号和接收红外
木耳菌种质量的好坏,对木耳收成十分重要。近年来,广大山区群众在发展黑木耳生产中,常因菌种质量低劣或变质,造成大幅度减产。那么,怎样识别木耳菌种的好坏呢?下面,向读者介
林业部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了发展我国森林消防事业和提高森林火灾的防御能力,派出了由中国林机协会、江西林业厅、新疆、黑龙江森工总局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防火办
△U—50掘根整地机获科研成果奖。由黑龙江省龙江县绿色海洋林场攻关小组研制的U—50悬挂式掘根深松整地机,去年被林业部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该机在工作中每台班每人可
[收稿日期] 2015-09-16  [作者简介] 徐兴庆(1956-),男,台湾南投县人,台湾大学日文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日本哲学、伦理学者、文化史、思想史家和辻哲郎(Watsuji Tetsuro,1889—1960)对德川幕府“锁国”的论述,从传统的回归与批判、文化与精神的暗杀、基督教的合理主义等角度,分析“锁国”的功与过。也针对和辻哲郎的尊皇思想与儒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