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 崇古鼎新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季平歌曲《关雎》,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其二度创作既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抄袭模仿,而应以崇古的精神读懂原作本意,把握文脉基调;以鼎新的动力在唱法借鉴、吟唱融合、风格处理和生产方式上进行探索,旨在不落窠臼,力争实现更加完美的表演展示效果。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关雎》;艺术歌曲;赵季平;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132-02
  [收稿日期]2017-12-03
  [作者简介]罗 黛(1993— ),女,重庆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101)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搜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出于民间和乐官的诗歌305首。《诗经》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诗文典籍,它以其丰厚的文化遗存、优良的文脉基因、深远的情怀境界、醉人的古雅风景,筑就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里程碑。
  《关雎》是《诗经》的卷首之作,她率真、美善地描写了君子淑女的爱情经历,以叠叠音律传导诗之精妙、乐之灵动的东方神韵,其礼之范示、美之淳厚、善之至上无不使人叹服,故《关雎》脍炙人口、历久弥新。
  受《关雎》艺术魅力的感召,现代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把《关雎》作为歌词,做了音韵与诗韵的融会,今人与古人神交的再造,给这首古诗配上了歌唱的翅膀。赵季平歌曲《关雎》(下称歌曲《关雎》)诗乐交融,金声玉振,古韵袅袅,赏之如闻雎鸠合鸣,忽入好逑之旅,重现了一段纯情的心路历程。评论界亦称为大师之作。
  歌曲《关雎》歌词是古代先贤的诗歌精品,旋律是擅长谱写东方雅韵的大师之作,如何实现歌曲《关雎》二度创作的跨越?作者们留出了巨大空间,也抛出了艰巨难题。笔者面临此难题,借鉴了一些版本的演唱,虽然都可称各有建树、各有所长,但就与《关雎》这样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和里程碑性作品相匹配的二度创作而言,还只是个起步。若就此止步就会落入首唱为窠原唱为臼的困境,庚继就会出现模仿、排他的怪圈。
  笔者在歌曲《关雎》二度创作艰辛的探索中体会到必须是不落窠臼,以崇古的敬畏、鼎新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二度创作,卓有成效地走完艺术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而不是在窠臼中简单重复和模唱某种模式。
  一、唱法上兼收并蓄
  用民族唱法的亮度来直述文质美善的君子情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抒发其求爱的美意,又体现出君子的儒雅风度,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由于民族唱法与《关雎》禀赋一致,文脉相通,如出一辙,具体说就是:民族唱法最适合表现《关雎》民歌的风格、直白的求爱表达、雎鸠合鸣、河洲谐居的氛围,唱法的直白与情景的通透高度契合。歌曲《關雎》采用民族七声D羽调式,呈单三部(ABA’)曲式结构。见图示:
  其旋律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首典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运用民族唱法可以直接地表现作者和听众共同期待的东方神韵。
  用美声唱法的厚度来强化演唱的技术支撑。歌曲《关雎》作为一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堪称高品位的精品力作,要求演唱者以饱满稳定纯美的声音表现动情而不轻浮、缠绵而不忧伤的情绪,展示窈窕淑女的德貌双馨和谦谦君子的中和之美;歌曲B段音域跨度增大、高音频出,推出全曲壮阔的高潮,要求声音通透而结实,空灵而淳厚,受诗词意境的指向和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技术上的严格锁定,在各个细节中注有高精度的表情符号,又有量化变化的精确提示。在B段演唱中必须发挥工匠精神,运用美声唱法的气息支持、呼吸方法、混合共鸣的发声技巧,精确解读各种术语提示,字酙句酌才能达到其难度要求。
  用通俗唱法的温度来烘焙情歌的温柔和感染力。《关雎》不论是源于民间,还是出于乐官之手,不论是以诗歌独立存在,还是现代作曲家之曲作,都是一首沁人心脾的情歌,这就要求紧贴感情曲线,娓娓道出人们谈情说爱时都能体会得到的追求与企盼、甜蜜与苦涩的通感。《关雎》因爱而出的温度是天生的,是一首东方伊甸园温柔的夜曲。运用通俗唱法谈情说爱的温度,可渲染出柔美的色彩氛围,特别是在尾声部分巧用通俗唱法元素更能体现率真细腻的情感,给人以魂牵梦萦的体验。
  二、吟诵与歌唱水乳交融
  作为诗歌的《关雎》短短10句,就有双声词、拟声词、重复句,表现出美妙的音韵节律,对这些原生态的珍贵元素加以保留和运用,是我们尊崇古典忠实原作的具体表现,其实现方式是:让这种弥足珍贵的音韵节律在旋律的衬托下吟诵而出。
  《关雎》作为古典诗词歌曲,不应因作曲家配曲而丢失诗歌自身的音韵元素,如果把本属古诗的《关雎》当作一般的歌词唱出来,就会失去其古朴典雅的秉性,体现不出其珍贵的遗产价值,故应该是在吟诵中歌唱、在歌唱中吟诵,二者在不同的段落也应形成合理的占比,以表现咬字行腔在处理《关雎》诗与曲的关系上的微妙与讲究,进行既有古朴音韵又有旋律张力的二度创作处理。
  A部(引子后9~17小节)以关关和鸣代入雎鸠雌雄谐居之境,托出男女融洽之情。应适度强化用吟诵表现古朴的语感,强调句首字,放松句尾字,以字带声说出画面感和场景氛围。
  B部 (间奏后20~40小节)情绪起伏、亦忧亦喜,因求之不得引起的旋律落差,辗转反侧引起的不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成的全曲的高潮段落,恰似荡气回肠的咏叹,笔者试探加重歌唱分量,发挥出本曲的核心感染力,也使演唱者唱功得以充分地展示,本段落吟诵可适当服从歌唱。
  A’部(间奏后47~54小节)再现结构段落,情绪回落,逐步平稳,旋律归于温顺,音量做渐弱处理,吟诵与歌唱保持均衡。
  另外,在动词、关键词强调吟诵,在重复词、虚词上(如参差荇菜重复三次、“之”居于句尾重复了六次)则可以放松字头,以声带字。
  三、还原保真的风格处理
  《国风·周南·关雎》直接标注的身份信息,以及歌曲《关雎》忠实原诗的音乐再造,在风格上有着还原保真的内在共同要求。二度创作的鼎新必须建筑在还原保真的基础上,方可以鼎新来弘扬《关雎》蕴含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人文精神。   还原保真要走出戏歌的误区。据考证:中国戏曲源于秦汉,《关雎》在内容上没有戏曲冲突,也无惊天地、泣鬼神的跌宕情节。加之歌曲《关雎》中更没有戏曲元素,故应避开戏歌的风格影响,从而避免风格上的误读。
  还原保真要把握正人君子风格。表现动情有度、中和节制、规范慎行的儒家风范,演唱时不用滑音、颤音,而采用圆润的音色,更能还原保真其故有的纯正风格。
  还原保真要找准原有风格定位。周代、民间、南方标明了《关雎》的年代、社会层面和地域方位,从而锁定了原有的风格定位。据此就应尊崇周代服饰特点,采用其上衣下裳元素、朴素无华的布衣风格设计演出服装;采用琴瑟钟鼓音源(或辅以器物装点)设计伴奏和舞美;演唱要质朴无华、情真意切、不遮不掩,体现水草丰茂、风物秀美的南方情调。
  加之《关雎》纯属男女情爱之歌,其风格最终应回到情感层面,她应是纯真的、无瑕疵的情感表达。所以其风格应呈现生动而不夸张、美善而不豪华、动情而不浮躁的谐和之美,我们应该是先读懂原作本意,再根据作品本身,做出风格上的保真还原处理。
  四、尝试歌曲《关雎》二度创作的社会化生产
  笔者在拜读歌曲《关雎》开展二度创作过程中,以不落窠臼、崇古鼎新的自觉,历经艰辛,收益虽多,但最终未能跳出小农经济和个体劳动作坊式的生产窠臼。在此探索中,笔者深深感到從事声乐表演的人士势单力薄,须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汇集各类创造成果,兼用各种表现手段弥补和充实小生产方式的不足。特别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需求中,对歌曲《关雎》这样的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更应集各家之长,融社会之智,举各方之力而方得始终。也就是要集中运用在《诗经》和周朝方面的考古、诗歌、音律等权威最系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要集中运用去权威化的各家歌唱表演的创新演唱处理;要广集舞美、灯光、音效、影视、动漫、数字、智能等方面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并尝试表演方式上的男女声独唱、对唱、合唱、清唱,室内乐、交响乐协奏多种形式,使我们的二度创作不受制于任何窠臼,尝试将二度创作从习惯的制约中解放出来。
  崇古,是源于我华夏文明优秀的文脉和基因,鼎新则是为了更加完美地展示优秀古典艺术满足当代人精神追求的现实需要。此神圣使命的实现方式就应该是始终不落窠臼,不断改进方法,以崇古为本,鼎新而致远,让我们的古典艺术瑰宝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 考 文 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 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 夏 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5] 罗 卉.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9(01).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 要]《浙东渔歌: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从区域人文地理、渔区民间习俗、传统民间艺术、渔歌本体分析、渔歌文化内涵、渔歌功能价值等诸多方面,多维视角地切入浙东渔歌的研究,在论述浙东渔歌的过程中,注重以历史的纵线与现时的横线相交织,來立体地观照浙东渔歌这种海洋文化艺术样式。  [关键词]浙东渔歌;海洋文化;区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
期刊
重走抗聯路
期刊
[摘 要]澳大利亚电影《Shine》(中文名《闪亮的风采》)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优秀音乐电影之一。影片通过钢琴音乐与主人公大卫·赫夫高特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关系的叙事,探讨了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影片中的诸多配乐也较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推动了影片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钢琴;《闪亮的风采》;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150-02
期刊
[摘 要]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呈示部的变化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而这些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代表着贝多芬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遇。本文通过对贝多芬《告别》奏鸣曲呈示部的音乐结构、和声分析,揭示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技法的演变。  [关键词]核心动机;跳进;音阶式进行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073-04  [收稿日期]2017-11-20 
期刊
絳州情(钢琴小品)
期刊
又見家乡菜花黄
期刊
[摘 要]现代音乐创作产出频率快、创作商业化,形式与数量都高速扩张,如何提升现代音乐艺术内涵品位,打造高雅健康的音乐文化氛围,同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与发扬,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现代音乐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以及现代音乐艺术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音乐艺术中传承发扬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音乐艺术;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期刊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國民歌主题钢琴曲16·太阳出来喜洋洋
期刊
[摘 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载体,以口述史研究方法将传承人的学艺、演艺、授艺的过程描述出来可以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任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与传承人的付出与努力的不可分割性。本文运用口述史方法对淮剧传承人黄素萍进行研究,为淮剧传承人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素萍;淮剧传承人;口述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音乐文化精华的浓缩,是各民族的文化根源。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是任何音乐表演形式的基础。本文将从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实践出发,具体分析传统音乐的呈现形态及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承弘扬我国传统音乐,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提高对传统音乐的民族审美思维。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传统音乐;传承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