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洪绶绘画风格的艺术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末清初人物画巨匠陈洪绶是中国人物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我国人物画历史上处于低潮时期而相继崛起的人物画大家。在绘画题材上取材广泛,花鸟、山水、人物等方面都有名作留存于世,但最突出的成就是人物画。陈洪绶一生坚持“高古奇骇”的人物画风格,为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陈洪绶的绘画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入研究陈洪绶绘画风格中的艺术特色,以求深化对陈洪绶绘画的认识,并为今后人物画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陈洪绶;绘画风格;艺术特色
  一、陈洪绶绘画中的造型风格
  陈洪绶的夸张造型和古雅气息被后人称为“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他的人物画被评论为“高古奇骇”、“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这得益于三方面:一师从古代大师,得法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李公麟、贯休等,从他们那里获得严谨的法度而“刻意追古”、“深得古法”,也即“高古之意”,但又“师古以求变”;二近惠唐寅、仇英、丁云鹏、崔子忠等,从时代的画风中“博取众长、别于世俗”;三则是他取自民间文化的活力和灵感,在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建构、丰富自己的造型语言系统。他早期作品中所绘的人物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最典型的作品“屈子行吟图”中屈原的人物造型:人物形象简洁概括,清矍挺秀,身体比例适中,体态傲岸,线条简练流畅,刚柔并济,尤其是衣纹线条有金石味,“森森然如折铁纹”,顿挫有力,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清劲而近乎垂直的衣纹上出现一些折笔,折笔的处理简洁明确,尽显屈原的刚正不阿。
  陈洪绶中年时期作品,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加,用笔趋于遒逸,“造型上一变青年时期的‘松’为壮年时期的‘整’”。早期绘画中明显的折笔、方笔几乎不见,转向清圆细劲,愈见敦厚占朴。青年时的锐气、活力似乎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磨难后收敛了很多,更具含蓄成熟美感。对陈洪绶这一时期的用笔,其弟子陆薪有这样一段评述:“师作人物,设色缀染,薪具能从。唯振笔白描,自顶至踵、衣纹盘旋,常数丈一笔钩成,不稍停属。有游运乘风万里之势,他人莫能措手。”
  到了中晚期,陈洪绶更加强调了郁结的转体之势,并注意人物神态精妙之处的刻画,人物造型服从感觉,变形随意,到了出神入化之境。他的变形人物形象:美人仕女则曲眉丰颊,丹凤眼,樱桃口,削肩曲立,婉转娇柔,袖有宽窄,身段肥瘦适中,柔若无骨,如《眷秋图》、《折梅仕女图》中女子等。男子是宽袍大袖,坐之从容;贵人高士通常是容貌饱满,眉目俊雅的“高士型”也就是“高古奇骇”的典型模式,如《品茶图》中高士,《授徒图》中先生等等。人物扭挺的造型,明显的来自民间艺术的夸张形象,但这扭挺的造型特点,却变化成他人物画的个性特点,无论是男性人物,还是妇女老妪,都多少带有这样的变形特点倾向。构图、设色上都有鲜明的特色。他的作品极具装饰趣味。如他表现老年人脸上的皱纹,常常使用套笔,就是画了一笔后,再用接近的平行线补上几笔如《观音与罗汉》中之罗汉的面部描绘即运用套笔法,通过这种独特的技巧把对象刻画得更见苍老庄重。衣纹处理也常用此法。在设色上,他非常讲究,有时色调浓丽,如《笼鹅图》、《蕉林酌酒图》等等;有时淡墨轻清,变化不一如《居士赏梅》等;有时为了追求色调醇厚,他采用背面衬托法,使画面上施的颜色褪尽火气,避免显得艳俗。《归去来兮图》中陶渊明形象是洪绶的晚年杰作,而进入散逸舒缓的状态,达到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境界。线条圆润,如春蚕吐丝,如行云流水,随意天成。“奇”正是老莲在人物造型方面的创造,而他画风中的“古”,是用独的意境渲染出来的,它以严谨的态度、精妙的笔墨、古朴清简的美来表现出淡雅的形象。这种含蓄的朴素风格,正是他人物画深远、长久的魅力所在。
  二、陈洪绶绘画中的构图特点
  陈洪绶的人物画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他竭力仿效陈洪绶的这种画法。陈洪绶画中人物的面孔往往被拉长夸大,衣纹组织随心所欲。
  陈洪绶对团块构图情有独钟,他极重视人物的分量感,看他的作品给人感觉犹如一块块厚重的石块,被摆在了适当的位置,构成了画面和形象上的张力。在结构包括位置和用笔等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了画面内在的灵动感和力度。又如《品茶图》、《醉愁图》等,气局超拔,人物造型磊落,有厚实充满之感,画面还极具完整性和装饰性特点,并没有陷于流俗,更没有出现僵硬、板滞的弊病。他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和震撼力,与其结构布局、形象塑造是分不开的 ,如《居士赏梅图》(钱君裪私人藏),画面的力度即内蕴又外张。又如《高隐图》、《观音与罗汉图》、《醉愁图》、《蕉荫酌酒图》等。
  任伯年的《女娲炼石》中人石不分的意境估计来源于陈洪绶的笔意。另一明显的构图特点是善于把视平线抬得很高,使画面给人以俯视之感,这种构图也增加了画面的容量感。如、《品茶图》、《醉愁图》、《史实事人物卷》、《隐居十六观图》、《苏李泣别图》等,把人物放在视平线下,使画面开阔深邃,增加气氛。有的为突出画面特殊效果,
  把人物安排在画面较高处,如《龙王礼佛图》中观音站在高处,造成仰视效果,更夸张了她形象高大、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似乎有求必应的菩萨心肠。
  三、陈洪绶绘画中的连续系列特色
  陈洪绶一生所画以陶渊明图最多,以长卷《陶渊明归去来图》最有特色。他绘制了一个陶渊明自得其乐系列的生活图卷。所画内容不止“归去来”,还有陶渊明一生中其他逸事,全图分十一段,每段描写陶渊明高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以连环画的形式来组构这十一段图,注意每段情节与所表达的主题之间的关联响应,是他晚年的力作。这幅画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详细的描述。 陈洪绶的《南生鲁四乐图》(也是同一人物的系列肖像。《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全图分四段:一解妪;二醉吟;三讲音;四逃禅。每一段南生鲁都栩栩如生,从那四种表情不同的、方向不一的面部特征来看,一望而知是一个人的面貌,居士多以正、侧面示人,笑容亲和动人,以显其“乐”意。使我们不能不赞叹陈洪绶精练准确的绘画写实能力惊人。 陈洪绶分别画于 1635 年和 1646 年的两幅《苏李泣别图》,以情动人。虽然构图和人物造型上较近似,区别在送苏武出使外域亲朋人数的多寡,图中临行前手持使节杖的苏武与好友掩面痛哭,依依惜别的情景,暗示了他们这一分手可能就是生离死别的感人场景。
  陈洪绶还画了多幅神态各异,形象绝无重复、雷同的观音形象。如 1646 年画的《观音像》是一男人观音,盘坐与蒲团上静心修佛;1647 年的《观音与罗汉图》中观音是位面容慈祥的妇人坐于石凳上;《龙王礼佛图》中,观音形象高大。还有《钦酒祝寿图》、《宣文君授经图》等系列祝寿题材。《水浒叶子》白描人物、《九歌图》11 幅、《博古叶子》、三种《西厢记》版本插图等,都是系列成套的優秀人物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璜生著 :《陳洪绶》,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年版。
  [2]翁万戈著:《陈洪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版。
  [3]《陈洪绶人物画造型之管见》,吴学锋,《美术观察》2006 年第 9 期。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招贴,即为张贴,英文名为“poster”,是传达某种事件、相关信息和产品的功能。设计师在创意和表现的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创作出丰富多彩、并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招贴设计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并孕育生成,传统是发展的,古人为我们今人传递传统,今人则为后人创造传统,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推进我国现代招贴
期刊
【摘要】:《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近代一部重要的民族歌剧,也是在人民军队诞辰80周年时,在北京舞台上唯一一部纪念建军军事方面的歌剧作品。其中歌剧唱段《胜利时再闻花儿香》是剧中女主角在牺牲前所唱的最后一句咏叹调,这首作品结合了河北戏曲讲述了在抗日背景下金环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一位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故事。本文主要就是分析《胜利时再闻花儿香》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感情技巧,舞台表演,以及金环这个人物对作品
期刊
【摘要】:近年来,拉丁舞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受到了越来越多舞蹈爱好者的青睐。民族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一种财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然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舞蹈大融合的背景下,创编民族拉丁舞也成为了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阐释了民族拉丁舞的特点,分析了民族舞与拉丁舞融合的必然性,最后详细的探讨了舞蹈大融合背景下民族拉丁舞创编的主要途
期刊
【摘要】:商品从最开始就有后现代主义特征,而广告设计则通过经营以及谋划视觉形象从而进行商品传播,所以在廣告设计方面,则有后现代主义的渗入。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部分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来自国外,现在已经逐渐本土化。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视觉改革,后现代主义的融入不断将视觉片段剪切与重置,呈现完全不同的视觉形象。  【关键词】:广告设计;后现代文化;设计  一、广告设计中的后现代特征  “后现代”的概念来自
期刊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重视。装饰画便成了很好的锦上添花之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与此同时也凸显个人品味。现代装饰画做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形式,同时提高个人品味,艺术修养和美学观念。本文通过对现代装饰画的概念,在色彩、材质和技法上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现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关键词】:现代装饰画;表现形式;方法  一、现代装饰画  
期刊
【摘要】:舞蹈的舞台画面感是舞蹈作品根据演员,服装,灯光舞美等各方面结合所营造出的画面感,即写实又写虚。同影视,诗歌,小说作品所营造的画面感有所不同。舞蹈是转瞬即逝的艺术,以演员为载体,舞蹈艺术作品发生在现场,属于即时感受的艺术。本文主要从舞台画面感分析作品通过画面感的传达所营造的意境,这一论题有助于从视觉上感知舞蹈艺术,使舞蹈作品在其编创中更为注重整体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感官感受。  【关键词】:舞
期刊
【摘要】: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是张朝根据滇南彝族民间音乐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滇南彝族民间音乐山谣、童谣、舞曲为基调,运用了现代和声、现代钢琴技巧及各种变奏手法改编创作而成。本文对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曲意境、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特色;《滇南山谣三首》  一、张朝与《滇南山谣三首》  张朝,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期刊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的时代,价值观的差异直接引向了审美取向的不同。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秉持和谐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且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地提高自身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其审美的特征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为旨在通过在阐述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审美特征做出试探性的分析与解剖。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特征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师是设计艺术的主体,设计师负责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服务于大众,方便人们生活,上升到宗教虔诚,不从设计师角度考虑,设计师不是设计艺术的主体,消费群众才是,设计师要抛弃自己,讲求以善为基础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关键词】:设计艺术;情感哲学;审美心理学 ;民族性  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 广义上分:
期刊
【摘要】:后工业时代下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19 世纪中叶以后,工业产品开始受机械化影响,专门研究日常用品歷史发展的有专家认为,在机器夺权之后,工业产品就成为人们家庭用品和办公室用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后工业时代的设计强调产品形态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关系之外还要有象征和联想的作用,以此体现产品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征。产品的功能在不断增加,设计方向在多方面发展,使用者与产品产生情感寄托,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