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后考纲时代,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等方面都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为此,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简要探析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123-02
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2019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也已正式发布《关于停止编写和使用〈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的通知》(浙教办函〔2019〕277号)。取消考试大纲,究竟意味着什么?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又该如何应对?
一、后考纲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取消考试大纲,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所提出的“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要求的响应,旨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具有风向标意义。废止“考纲”将倒逼教师走出传统的“参照‘考纲’教、按‘考纲’复习”的“舒适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升专业理念
理念决定方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广大教师应深刻理解,本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什么、考什么”需要教师有一种觉悟式的改变。教师要敢于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能真正反思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关注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完善专业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的学科,基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专业知识上的释疑解惑,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一线教师需要及时学习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生长在不同年代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和信息差别很大,心理、生理发展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如果教师用与现在情况不相适应的理论指导工作,效果会不甚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汲取不断发展中的教育专业理论,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常活常新,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强化专业能力方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得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废止考纲,对教师与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会扩大,可能在实施初期,有部分教师、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重点。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再让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而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此外,《意见》明确指出“取消中考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更加吃透教材和课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的能力达到课标要求。
二、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考围绕考纲进行,已经有很多年了,“考什么、教什么”是教师教学的一贯思维。后考纲时代,转变为“学什么、考什么”,打破了以往的思维习惯,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不得不说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一)在专业知识上,如何深入研读课标和挖透教材
《意见》明确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把课程标准摆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让课程标准理性回归应有之义。广大教师应该更用心去研究、研透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到依标施教、依标备考。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坚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编写是以知识为载体,而课堂教学不能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教授知识为手段,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开启智慧。
(二)在专业能力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考纲的废止,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会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会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定是一个新的考验。
后考纲时代,教师要更加用心地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教学能力。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否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敬佩,进而喜欢这个教师,喜欢他的课。
(三)在专业思想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中考考纲沿用多年,曾发挥过便于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便于学生备考的作用,但后来,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成了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并不会教考纲不考的内容,以“拉”快教学进度从而赢得更长的复习时间,“测试型”课堂充斥、“刷题型”练习遍布,知识本位的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根本谈不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
考纲的废止,意味着针对考纲命题思路,进行机械刷题训练的时代已过去,现在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四)在专业智慧上,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专家指出,取消考试大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取消考试大纲,对中学阶段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限定在某个大纲范围内,教师要挖掘教育智慧,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意见》明确指出,依据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考、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三、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应对后考纲时代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观念,顺应趋势,也要求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一)坚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把知识整合
第一,要坚持以课标为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用来指导某一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指导性,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标准性文件,其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前要通读课标、读透课标,认真把握和落实“内容目标”,积极拓展和践行“活动建议”,真正做到依标施教、依标备考。
第二,要坚持以教材为本。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用来教学和学习的最权威、最重要的素材。但同时,教材只是一种学材,它并不是指导性、强制性的文件,它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和“本”。教师先要认真读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材再建构”的思想,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安排进行重新编排,取其所需,舍其不足,以達成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基,把资源用活
第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本轮中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考虑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并围绕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以生为本,还需重视平时的每一堂新课教学,不能为了增加复习时间,而过分加快新课教学进度,不要依赖“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来备考。
第二,要坚持以生活为基。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要让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吸收课程标准中的养分,完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比如,课堂教学的素材取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场地模拟于生活,课堂教学的成果应用于生活等。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用活生活资源,是后考纲时代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坚持以知识为梯,以情感为源,把人格引领
第一,要坚持以知识为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知识缺失,素养也就成了镜花水月,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后考纲时代,更加强调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不能以牺牲知识为代价,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知识与能力,最终向核心素养转化。在实践教学中,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都要认认真真教给学生,学生只有牢固而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要坚持以情感为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和认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更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并利用丰富的教育情境,以事实激励,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J].中国教育学刊,2020(2):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123-02
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2019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也已正式发布《关于停止编写和使用〈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的通知》(浙教办函〔2019〕277号)。取消考试大纲,究竟意味着什么?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又该如何应对?
一、后考纲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取消考试大纲,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所提出的“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要求的响应,旨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具有风向标意义。废止“考纲”将倒逼教师走出传统的“参照‘考纲’教、按‘考纲’复习”的“舒适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升专业理念
理念决定方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广大教师应深刻理解,本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什么、考什么”需要教师有一种觉悟式的改变。教师要敢于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能真正反思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关注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完善专业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的学科,基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专业知识上的释疑解惑,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一线教师需要及时学习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生长在不同年代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和信息差别很大,心理、生理发展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如果教师用与现在情况不相适应的理论指导工作,效果会不甚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汲取不断发展中的教育专业理论,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常活常新,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强化专业能力方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得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废止考纲,对教师与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会扩大,可能在实施初期,有部分教师、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重点。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再让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而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此外,《意见》明确指出“取消中考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更加吃透教材和课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的能力达到课标要求。
二、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考围绕考纲进行,已经有很多年了,“考什么、教什么”是教师教学的一贯思维。后考纲时代,转变为“学什么、考什么”,打破了以往的思维习惯,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不得不说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一)在专业知识上,如何深入研读课标和挖透教材
《意见》明确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把课程标准摆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让课程标准理性回归应有之义。广大教师应该更用心去研究、研透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到依标施教、依标备考。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坚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编写是以知识为载体,而课堂教学不能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教授知识为手段,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开启智慧。
(二)在专业能力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考纲的废止,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会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会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定是一个新的考验。
后考纲时代,教师要更加用心地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教学能力。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否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敬佩,进而喜欢这个教师,喜欢他的课。
(三)在专业思想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中考考纲沿用多年,曾发挥过便于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便于学生备考的作用,但后来,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成了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并不会教考纲不考的内容,以“拉”快教学进度从而赢得更长的复习时间,“测试型”课堂充斥、“刷题型”练习遍布,知识本位的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根本谈不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
考纲的废止,意味着针对考纲命题思路,进行机械刷题训练的时代已过去,现在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四)在专业智慧上,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专家指出,取消考试大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取消考试大纲,对中学阶段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限定在某个大纲范围内,教师要挖掘教育智慧,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意见》明确指出,依据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考、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三、后考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应对后考纲时代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观念,顺应趋势,也要求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一)坚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把知识整合
第一,要坚持以课标为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用来指导某一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指导性,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标准性文件,其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前要通读课标、读透课标,认真把握和落实“内容目标”,积极拓展和践行“活动建议”,真正做到依标施教、依标备考。
第二,要坚持以教材为本。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用来教学和学习的最权威、最重要的素材。但同时,教材只是一种学材,它并不是指导性、强制性的文件,它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和“本”。教师先要认真读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材再建构”的思想,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安排进行重新编排,取其所需,舍其不足,以達成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基,把资源用活
第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本轮中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考虑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并围绕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以生为本,还需重视平时的每一堂新课教学,不能为了增加复习时间,而过分加快新课教学进度,不要依赖“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来备考。
第二,要坚持以生活为基。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要让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吸收课程标准中的养分,完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比如,课堂教学的素材取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场地模拟于生活,课堂教学的成果应用于生活等。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用活生活资源,是后考纲时代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坚持以知识为梯,以情感为源,把人格引领
第一,要坚持以知识为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知识缺失,素养也就成了镜花水月,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后考纲时代,更加强调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不能以牺牲知识为代价,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知识与能力,最终向核心素养转化。在实践教学中,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都要认认真真教给学生,学生只有牢固而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要坚持以情感为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和认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更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并利用丰富的教育情境,以事实激励,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J].中国教育学刊,2020(2):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