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情韵 赏情中画意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纵观古今诗歌,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可谓“句句不离情,首首都有画。”就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吧,每一首都充满着“诗情画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让我们看到了春天柳丝飘飘的柔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看到了山水的迂回曲折之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凝望之景。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诗情画意之美。
  一、配乐诵读中感受美
  诗歌具有一定的韵律、节奏,这种韵律、节奏需要通过诵读传达出来,否则就难以体味到。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借助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典雅的音乐,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之美。
  首先,要选择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音乐。一首豪迈的诗歌不能够用轻柔的音乐来配合。同样,婉约的诗歌也不能用豪迈的音乐来陪衬。比如,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时候,不能用《高山流水》来陪衬,而应用古筝曲《长相思》来配合。唯有这样才能突显出诗人的深情厚意。
  其次,教师要会范读。教师不仅仅要用音乐来感染学生,更应该用富有深情的声音来感染学生。要很好地指导学生,教师要先做到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生活、诗人的情感、诗人的处境,然后进入诗人的精神境界中,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中。
  再次,在学生配乐诵读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时候,要让学生享受到诵读的快乐。比如,诵读《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依依别情。
  二、“身临其境”欣赏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把心中之景化为笔下之情。但是,学生似乎很难理解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带着学生走进这诗意的“画面”中,欣赏这种画面,再品味这种诗情。
  巧用生活情境。诗歌中所吟咏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到杨柳拂堤的公园,让他们远远地欣赏依风飘扬的柳条,然后再近距离地观察碧玉的柳叶,想象着碧绿通透的玉叶子挂在柳树上,玲珑剔透,多么美妙。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告诉学生文学是需要想象的。不仅得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得用想象的思维赋予生活美。
  用视频情境来体味诗情画意之美。“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诗句,都可以用生动的景象视频来展现,让学生仿佛真的看到这些自然美景,来到这么美的景致中,从而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品味诗人融于诗句中的情感。
  通过这两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填补诗歌形象上的“空白”,体味诗歌所塑造的“诗情画意”之美。
  三、拓展意境想象美
  想象是欣赏文学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还原诗歌的情景,想象诗歌诗情画意之美。
  比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有的学生说:“我仿佛来到荷塘,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照耀着满池荷叶。”有的学生说:“荷叶像一把把伞,温柔地遮住流水,还有那朵朵荷花,亭亭地立在荷叶上,美极了。”有的学生说:“我来到荷塘边,风儿轻轻地吹着,阳光温柔地照着,荷花在跳舞,荷叶就是荷花的舞台,夏天原来也这么美。”
  再比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场景。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诗人站在海边,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那里,远远地眺望着船渐渐远去。这是一幅依依不舍的孤独的场景。”还有的学生说:“浩瀚的大海,一艘孤独的船只正向远方航行,诗人独自站在海边看着船消失在天际。”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学生的想象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
  通过想象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想象中填补了诗歌的空白,感悟到诗歌意境,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引领学生领略诗歌形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品读、欣赏诗歌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随着细细体味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与作者、作品进行真诚地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让诗歌的情感融于学生的情感生命中,让生命在诗歌的滋养得以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偏重点是如何将数学史完美融入数学教材中,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课改也以这一趋势为发展方向。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为研究范例,分析了数学必修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呈现方式及应用水平等多方面,从而对教材中数学史的分布、运用方式、内容选取及呈现方式展开深入讨论,剖析将数学史融入教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探讨得出可改进的策略和方案。  数学教育在我国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可见,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但师生之间的沟通也要讲求技巧,教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一、尊重和理解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
5月10日,英民小学的课程阶段性展示在正德礼堂如约开展。六个年级主任从繁忙中抽身做评委,每个年级都有老师来学习参与。刘海华老师展示了绘本课程《吃书的狐狸》,王瑞丽老师展示了整本书阅读之《中国言故事》导读课,杜秀苹展示了读写绘《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侯志玲老师展示了综合实践课《有趣的叶子》,杜素荟老师展示了写字课程《皿字底》。课程开发,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潛力,使学生
读《百变王卡卡》系列,莫名地想起一本叫《假如你给老鼠吃饼干》的绘本,书中,给老鼠吃一块饼干,后面会有一连串的变化等着你,你也许根本想也想不到。这套书中的王卡卡倒不是不断向别人提要求,相反,只要有王卡卡在,她就会给周围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穷的变化。  《百变王卡卡》系列里讲述的一个个独立或者连贯的故事,都与一个名叫王卡卡的孩子相关。虽然是儿童生活故事,但却有着童话的气质和游戏的精神,因为这些故事与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颗”和“朵”这两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的偏旁“几”字头和“页”字旁。  3.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
新华社武汉7月1日电 7月1日,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到湖北省來凤县张富清同志家中看望慰问张富清同志,向张富清同志现场颁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奖章,并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其先进事迹的充分肯定、对他本人的关心慰问。  张富清同志曾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
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归纳梳理,学习反思)两个阶段。预习时间可分为假期预习、周末预习和课间预习等。对于不同的预习阶段、不同的预习时间选择适当的预习方法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预习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类比法是学习初中数学重要的方法,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是通过类比得到的,在
口语是一种语言口头表达技能。这种技能是通过大量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大量有效的口语训练,通过有目的地安排适量适当的课内外口语练习,让学生多说,多讲,熟能生巧,一旦学生养成了说的良好习惯,有了说的强烈欲望,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本文阐述了通过开展英语角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初一开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开始分工合作,为每一个单元设计出一个简单、有趣的
注定有青春的跋涉  源于遥远的水域  那是许久的记忆  在这个寒冬的枝头  成为往事中的萌动  注定有雪花的飘零  源于亘古的风景  那是生生不息的诗魂  在这个旖旎的清晨  成为冬日港湾中的背影  注定有回家的渴望  源于春节的期待  那是翘首仰望的父母  沿着村庄徘徊  成為睡梦中美好的祝福
一、事半功倍,活用文化建设  为什么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我们很多老师心中并不重视这件事,因为觉得,这都是虚的东西。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一看到这么多的静态的文化建设,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或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搞这么多东西。当然,也有老师说,“我又不做新教育,我搞那么多东西来干啥?”  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老师省去很多麻烦和口舌,能够真正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而且这种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