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音韵在课堂里流淌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中的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如有位大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起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感悟、体验和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有效的词句赏析,感悟艺术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好词佳句。教师可以在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过程语文中渗透美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中的语言。而每篇文章又既有典范性,又各具特色:有讲究韵律格式的形式美;有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有浓墨重彩的景观美;有满怀深情的人文美……如苏教版《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在表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感兴趣时,作者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程度不一的词,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在教学这些美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品词析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还能使学生对文章所表现出美的意境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直觉的语言材料,不知不觉地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有效的情境创设,感受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为此,教师可以用设置情境、制造气氛、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法,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完美的境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燕子》一课,是郑振铎写的一篇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抓住这一点看图学文,教学时注重图文结合,我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的顺序观赏景物,而后重点观察燕子,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春光之美就在于绿叶红花,燕子飞鸟。因此,我们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再现课文中的画面、景象、情感等,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图像声音,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文本情境,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学生更便于和乐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灵去体会,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有效的言行推敲,体昧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爱民如爱子的毛泽东、周恩来,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对科学一丝不苟的达尔文、竺可桢,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的美不懈追求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训练学生用另一只眼睛去看文字背后的“东西”,即我们应当巧妙地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语言文字深人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心灵。学生在此过程中切实受到“真、善、美”的耳闻目染,促此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行为,进行自我反恩、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实现了“文道合一”的教育目标。
  四、有效的拓展迁移,学习创造美
  众所周知,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触摸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刨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价值。可以采用表演、写作练习、续写、仿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美、创造美的训练。如苏教版第二册《水乡歌》,文中介绍了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水乡美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水乡还有什么美什么多,先让他们互相说一说,然后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写儿歌,全班展示,共同分享,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瞬间在课堂上不断呈现,妙语佳句不断涌现,让一个个“小诗人”名副其实。一时间,一首首生动优美的儿歌就从这些小诗人的手中诞生了。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这需要教者精心备课,捕捉美育的着力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载体——紧扣教材中的精彩语言。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知觉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审美想象拓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启迪思想,满足精神,愉悦心理……让课堂在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同时,浸透着和谐的育人氛围,在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下,悄然无声地让美的音韵在课堂里流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思想的甘霖,浸润着美的熏陶。
其他文献
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技能,还是一种人文素养。练习写字的过程是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契机,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不是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吗?教学必须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怎样来有效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汉字呢?经过反复琢磨、实践、反思和总结,我找到了让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秘诀,那就是“依葫芦画瓢”。    一、找准“葫芦”。是欣赏美的前
江苏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这一创新策略比较适合新的形势,而且经过一阶段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现将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作如下阐述: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自从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尽管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的不同,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仍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电脑操作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即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一、精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性,似乎局限于物理学科的狭隘视野,但其知识却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面向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因此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生活基础。  一、物理教
摘 要:我为了上好作文课,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自己积累了一点作文教学方法,“我有你无,我无你有”相互借鉴,互相弥补,共同提高。  一、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和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写作水平;三、教师多创设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荡起想象的轻舟;四、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情境,挖掘文本的内在底蕴;五、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首创精神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随着CAI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其他媒体和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又该怎样利用它得天独厚的条件真正调动每位学生的兴趣并转换为求
音乐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和“油彩”,可以描出有声有色的画卷。著名作曲家海顿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作为一种艺术修养,音乐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虽然我走上工作岗位才短短几年,但在音
摘 要:沈从文的情感温和鲜明,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亦是如此。他坚持用一支温情的笔描绘湘西世界,笔下的故事如溪水一样潺潺流淌。本文从他的人生经验入手,探讨他独特文学观形成原因及审美情感在湘西题材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沈从文 审美情感    沈从文一生大起大落,文学之路也坎坷不平。他先后创作小说、散文集70余本,由于作品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复杂性,并没有获得真实公允的评价,现代文学30年间,作为一个作
摘 要:积极营造语言表达空间、营造动手操作空间、营造动脑思维空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营造语言表达空间、营造动手操作空间、营造动脑思维空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动手操作,使学生从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思维是问题的开始,发展是人的基本特征。经常创设有思维性的问题,使学生养成动脑思维的习惯,以促进学生自主
摘 要:中职学校维修电工的实习过程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有效活动和途径。维修电工实习课堂中的提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实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从而帮助于课堂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课堂实习 提问技巧    维修电工的生产实习过程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有效活动和途径。生产实习的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实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以帮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