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新闻敲诈要标本兼治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3月底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蔓延。此次专项行动,给新闻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气之风”,中国记协作为参与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中国记协在专项行动中做了哪些部署?取得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记协的相关负责人。
  论现象 看本质
  《传媒》:我们都知道,新闻敲诈和虚假新闻是新闻界的病害,不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损害新闻队伍形象,而且还侵蚀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虽久经治理,但仍屡禁不绝,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请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记协负责人:这次九部门联合出重拳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非常必要、及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由来已久,近年来,虽经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治理,但仍屡禁不绝,假新闻和新闻敲诈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违法形态,这次专项行动放在一起打击,是因为近些年来,编造假新闻已成为新闻敲诈的一种重要手段,敲诈者就是抓住了部分人“怕事儿”、怕曝光的心理进行敲诈。造成上述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有些新闻单位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把经济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把媒体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为了商业利益、小团体利益不讲是非、唯利是图。
  二是一些新闻单位对新闻队伍的培训教育不重视。面对新闻队伍年轻化、人员来源多样化的趋势,必要的培训教育措施没有跟上,致使一些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基不牢,对党的新闻工作传统不了解,对自身的定位和作用不清楚,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职业操守缺失。
  三是一些新闻单位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媒体内部管理甚至流于形式,对新闻队伍中的个别害群之马缺乏管束,为少数人胡作非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是一些单位、部门甚至领导错误的政绩观,想通过媒体评功摆好,获取利益,同时又怕揭丑影响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有偿新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传媒》: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敲诈、假新闻又有了新的载体、形式。一些不法网站、特别是假网站成了编造假新闻、新闻敲诈的新平台,其传播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如今,随着互联网已渗透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敲诈产生了哪些新的特点?
  中国记协负责人: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媒体,与敲诈对象打心理战,并有组织地顶风做案。作案手段再次升级,形成了新的特点。从敲诈的对象上看,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是新闻敲诈的多发地、重灾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特别是在征地、拆迁、违建、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有些单位自身工作存在问题,害怕媒体曝光,遇到新闻敲诈,也不敢举报举证,花钱买平安,一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就是利用了这种“怕事儿”心理,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以曝光要挟对方给钱、登广告或订报刊。
  从敲诈的形式上看,一种情况是互联网已成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新载体。一些案例显示,有不少是打着新闻媒体网站、网站区域频道、网站记者甚至是非法网站、假网站记者的名义进行敲诈。另一种是新闻敲诈已开始呈现有组织的行为。有些媒体特别是一些生存困难的媒体默许、支持甚至是安排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实施新闻敲诈,比如中国特产报社等。
  从敲诈手段上看,一种情况是真假记者互相勾连利用,团伙作案。勾连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假记者负责找问题提供给真记者采写,假记者再去搞所谓的“危机公关”要钱;有的是真记者带着假记者共同采访,分工写新闻稿,以核实为由将稿件传真给当地党政部门领导或被采访单位施压,然后由假记者出面要钱。另一种情况是新闻敲诈的手段更加隐蔽,取证越来越难。现在甚至有律师参与其中,以收取调解费的方式实施新闻敲诈。还有一种情况是新闻敲诈与假新闻伴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假新闻已成为新闻敲诈的一个重要手段。用来进行敲诈的稿件,要么是放大了存在的缺陷不足,要么是断章取义、歪曲本质,要么是编造制造假问题、假事件,等等。
  推举措 抓实效
  《传媒》:中国记协作为新闻行业自律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队伍建设。这几年,中国记协对建立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
  中国记协负责人:近年来,中国记协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的要求,针对新闻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成因,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大打击力度相结合,抓典型案例与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查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
  一是重新修订《全国“三教办”处理举报的程序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查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对查处问题的范围、查处程序、查处组织等进行明确规范,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是建立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季度通报制度,坚持内部通报与公开通报相结合,季度通报与日常通报相结合。2013年8月、12月,中国记协会同相关单位,查处了《三湘都市报》《中国商报》《中国改革报》《21世纪经济报道》《黑龙江晨报》等媒体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失实报道等问题,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通报。今年2月-3月,中国记协接连对涉及《法制晚报》《西部时报》《河南青年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媒体的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问题进行了行业内通报。
  三是就群众举报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受理。3年来,中国记协多次公布举报电话,共接听举报投诉电话及来信近2000件,受理130余件,办结率超过80%。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并对建立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查组,开展实地核查。2013年8月、12月分别对6家新闻媒体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的案例进行了公开通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曝光,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今年一季度,对5家媒体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失实报道的案例进行了行业内通报。   四是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时发布声明予以谴责,积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如2013年,对购物导报社记者李德勇“组团”新闻敲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有偿新闻等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五是积极推进新闻道德委员会建设。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抓行风建设的新机制、新平台,对规范职业行为,防范失德风险,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社会监督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2013年分别在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5个省市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搭建了一个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各试点省市按照“举报查处为重点,惩治引导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查处社会举报、开展新闻评议、推选正面典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省市的范围,北京、黑龙江、福建等10个省市将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将在4月-5月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并适时成立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
  六是为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行为,推广使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手册》。目前,中国记协正在对该手册进行修订,下一步,将征求各方意见,并经中宣部批准后,向全国新闻界推荐使用,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规范采编工作提供更加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并纳入劳动合同附件。
  七是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员培训,打牢做好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目前,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已完成对全国30余万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
  《传媒》: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中国记协是怎样配合各部门开展工作的?
  中国记协负责人:中国记协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组成部门,在专项行动中,认真扎实地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主动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继续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标本兼治,注重实效。一方面通过加大曝光和通报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尽快遏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蔓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新闻道德委员会建设、新闻队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等治本措施,从思想上、制度上提供保障,使新闻从业者形成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纪律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新闻界营造清风正气。主要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中国记协网开设“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专区”,公布举报电话、网上举报信箱,及时受理社会举报投诉。
  二是建立完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和新闻评议制度。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各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行业公信力,将省级新闻道德委员会扩大试点和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工作紧密结合,将专项行动作为提高道德委员会工作能力、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马上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试点。首批选择10个试点新闻单位,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以及河北、山东等首批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省市各一家新闻媒体。从引导、服务、人文关怀、文化、职业规范、合法经营、不足和改进等7个方面的责任进行评议评估,对履责不力,特别是违法违纪、违反行业自律准则的媒体,严肃追责。
  三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以中央新闻媒体、行业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为重点,举办分类培训和专题培训;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记者大讲堂”活动的意见》,增强大讲堂对新闻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形成工作合力。
  自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4月25日,中国记协共接到举报投诉电话545个,来信97件,涉及新闻行业问题的202件,绝大部分反映的是新闻敲诈、虚假失实报道、有偿新闻等问题,有一定核查线索的近20件。
其他文献
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题  平时大家很忙,重要的事情很多,往往忽略了家庭环境卫生,致使尘灰飞扬、衣物乱放、垃圾累累、空气混浊,于是常在周末来场大扫除。保护家庭环境,需要大扫除。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新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更加丰富,从业群体更加庞大,人员构成更加复杂,新闻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广泛,这一方面给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但同时也滋生了很多问题,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就是
期刊
4.23前后,与世界读书日和版权日相契合,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的职工回信,各省市纷纷启动自己的全民阅读月活动,并且根据阅读指数,进行地州市的严格排队,等等。但是,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似乎受宠的是书,而报刊却显然受到了冷落。  与此相关连,还有一些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担忧: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决定《新闻晚报》自2014年1月1日起休刊;北京的《竞报》于4月25日起休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高方 左志新)4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召开各省(区、市)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工作汇报会,对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书林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绝,严重破坏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扰乱
期刊
7月的上海,夏日炎炎,却依旧阻挡不了传媒学子积极的学习热情。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远东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之前已度过了10多个活动日,期间有传媒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有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与学子互动交流论坛,还有新闻媒体研究生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7月17日,就在传媒节的最后时刻,迎来了本次大学生传媒节的重头戏——2014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  说是重头戏,
期刊
一年一届的期刊创新年会至今已举办了八届。关于是否持续办此年会,我们有过动摇,有过犹豫。但动摇、犹豫之后,我们还是坚持一届一届办下来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觉得举办期刊创新年会是我们对业界庄严的承诺和责任,也是回应业界对我们充分的期待和信任。我们决心为了中国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了建设期刊强国,把年会一届一届办下去,希望业界继续理解和支持我们。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高方) 4月21日,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由该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0.4个百分点。至此,自2007年以来,我国
期刊
近日,日本政界与传媒界发生了一起蹊跷的事情。2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朝日新闻》进行了点名批评。安倍带有讽刺意味地说:“听说《朝日新闻》的办报宗旨就是打倒安倍政权,当然把这作为办报宗旨也没关系,我就是抱着这样的看法在读这份报纸的”。他的这段发言引起了在座议员们的一片笑声。此后,朝日新闻社对此进行了回应和澄清。  在西方发达国家,媒体批评政府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而国家首相
期刊
2013年10月14日,重庆卫视全新改版。作为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龙头,重庆卫视的发展是上下关注的焦点。改版之后的重庆卫视强势复苏,引起全国广电同行的高度关注。2014年新年伊始,本刊记者专程赶赴重庆,对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裁牟丰京进行了专访。  传递正能量的主渠道 文化多样性的宽平台  《传媒》:2013年10月中旬,重庆卫视进行了改版,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这次改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如何定
期刊
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当前的新闻敲诈有哪些特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击新闻敲诈?公众如何分辨真假媒体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  
期刊
回顾历史,我们曾经以为的偶然其实往往都是必然的。比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新媒体现象,并不是横空出世、平白发生。这些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新媒体(或者该说,未来的“旧”媒体),和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媒体一样,其实都是被同一种动力源所催生,这种动力源就是社会学家所说的“生活脉络”。什么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态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媒体物种。  反过来说,媒体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不断地把各种信息、知识和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