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市10个街道中876位居民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了解居民的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内容正确率为79.7%(698例);被动吸烟危害正确率为32.3%(283例);戒烟的正确认识正确率为94.6%(829例),癌症的报警信号正确率为63.8%(559例);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为39.7%(348例);每天食物摄入量为54.0%(473例),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为23.4%(205例);经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以及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城市居民慢性疾病预防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降低居民慢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慢性病预防素养 影响因素
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疾病类型也相对比较复杂,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从2009年的69%增加到2014年的83%。而健康素养则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正确的相关决策的能力,它是我国慢性疾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明俊慢性疾病预防素养,不仅能够改善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结局,还能够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率[1]。为了探讨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市10个街道中876位居民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市10个街道中876位居民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中男593例,女283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45.7±3.1)岁,居民均在本地区居住累积达到6个月以上,或在外激素的大学生、长期在外工作的家庭人员,排除调查时在外时间超过6个月者。居民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等有知情权,居民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搜集数据,在我市随机抽取10个阶段的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10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参与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并且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根据问卷内容询问居民,并根据居民的结果如实填写问卷。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87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7.6%[2]。
1.3 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调查问卷》中的慢性病预防素养部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6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单选题回答正确即正确;多选题选项正确率≥60%视为正确。同时,问卷调查得分≥80分,则表示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病预防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
本次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内容正确率为79.7%(698例);被动吸烟危害正确率为32.3%(283例);戒烟的正确认识正确率为94.6%(829例),癌症的报警信号正确率为63.8%(559例);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为39.7%(348例);每天食物摄入量为54.0%(473例),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为23.4%(205例)。本次调查中,58人具备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占6.5%。
2.2 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中,经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以及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
3 讨论
根据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提高慢性病的诊治水平并不能阻止慢性病的流行,观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才能够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它与自我管理关系密切,但是健康素养又会受到个体获取健康信息,采取健康行为和自我急救职能等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内容正确率为79.7%(698例);被动吸烟危害正确率为32.3%(283例);戒烟的正确认识正确率为94.6%(829例),癌症的报警信号正确率为63.8%(559例);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为39.7%(348例);每天食物摄入量为54.0%(473例),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为23.4%(205例)。由此看出:我市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不够到位,应对慢性病的能力不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工作重点,将慢性病的防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高全社会慢性病的预防水平。
本次调查中,58人具备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占6.5%。经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以及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成功相仿,可能和样本容量过少、抽样方法误差等原因引起。从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各个问题回答中可以看出:居民对戒烟、健康生活方式、癌症的报警信号等掌握情况相对较高,但是对于成年人超过标准、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了解程度不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够在今后的预防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效果[3]。
综上所述,城市居民慢性疾病预防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降低居民慢性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鲁斌,张静,张键.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慢性病高危因素知晓率基线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20(39):5291-5293.
[2]吕淑荣,苏健,张凤云,等.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1(24):4-8.
[3]程繁银,胡国萍,朴丰源,等.丹东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12:1846-1848.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慢性病预防素养 影响因素
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疾病类型也相对比较复杂,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从2009年的69%增加到2014年的83%。而健康素养则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正确的相关决策的能力,它是我国慢性疾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明俊慢性疾病预防素养,不仅能够改善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结局,还能够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率[1]。为了探讨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市10个街道中876位居民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市10个街道中876位居民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中男593例,女283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45.7±3.1)岁,居民均在本地区居住累积达到6个月以上,或在外激素的大学生、长期在外工作的家庭人员,排除调查时在外时间超过6个月者。居民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等有知情权,居民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搜集数据,在我市随机抽取10个阶段的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10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参与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并且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根据问卷内容询问居民,并根据居民的结果如实填写问卷。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87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7.6%[2]。
1.3 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调查问卷》中的慢性病预防素养部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6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单选题回答正确即正确;多选题选项正确率≥60%视为正确。同时,问卷调查得分≥80分,则表示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病预防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
本次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内容正确率为79.7%(698例);被动吸烟危害正确率为32.3%(283例);戒烟的正确认识正确率为94.6%(829例),癌症的报警信号正确率为63.8%(559例);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为39.7%(348例);每天食物摄入量为54.0%(473例),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为23.4%(205例)。本次调查中,58人具备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占6.5%。
2.2 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中,经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以及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
3 讨论
根据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提高慢性病的诊治水平并不能阻止慢性病的流行,观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才能够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它与自我管理关系密切,但是健康素养又会受到个体获取健康信息,采取健康行为和自我急救职能等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内容正确率为79.7%(698例);被动吸烟危害正确率为32.3%(283例);戒烟的正确认识正确率为94.6%(829例),癌症的报警信号正确率为63.8%(559例);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为39.7%(348例);每天食物摄入量为54.0%(473例),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为23.4%(205例)。由此看出:我市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不够到位,应对慢性病的能力不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工作重点,将慢性病的防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高全社会慢性病的预防水平。
本次调查中,58人具备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占6.5%。经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以及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成功相仿,可能和样本容量过少、抽样方法误差等原因引起。从慢性疾病预防素养各个问题回答中可以看出:居民对戒烟、健康生活方式、癌症的报警信号等掌握情况相对较高,但是对于成年人超过标准、及时劝阻吸烟者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了解程度不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够在今后的预防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效果[3]。
综上所述,城市居民慢性疾病预防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降低居民慢性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鲁斌,张静,张键.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慢性病高危因素知晓率基线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20(39):5291-5293.
[2]吕淑荣,苏健,张凤云,等.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1(24):4-8.
[3]程繁银,胡国萍,朴丰源,等.丹东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12:1846-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