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编码的前世今生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泛黄的信封,把手写好的信件塞进其中,像是写下最珍视的心事一样郑重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是很多人多年前的回忆。没有网络通信的时代,收到一封信件的欢欣远非今天看到躺在邮箱里的一封封电子邮件可比。之前,一则“邮政编码将被取消”的新闻备受关注,虽然国家邮政局发表声明称,“取消邮政编码”是部分媒体误读,不过依然唤起了网友对填写邮政编码时代的回忆。
  邮政编码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最早的邮政编码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邮政编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是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英国的这项研究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注意。
  然而,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使用邮政编码的国家不是英国,而是德国。1961年,当时的德国(西德)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1965年后,随着邮件投递中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它的优势在于,机器不识别语言,但是可以识别数字。机器可以通过信封的数字快速分拣信件,速度比人工分拣提高了很多。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推行。如今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使用邮政编码。
  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6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6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3位代表邮区,前4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实际上,我国邮政编码成熟使用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并于1978年在辽宁、江苏、上海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由于当时宣传工作不深入,致使一些单位和群众认为推行邮政编码为时过早。198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转载《市场报》的《一家方便万家难》的文章后,鉴于舆论压力及实施邮政编码条件不成熟,邮电部决定暂缓推行邮政编码。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翻看过去的旧信封,6位数的邮政编码一般写在横式信封的左上角。其实邮政编码使用之初,规定使用左上方和右上方带有红框邮政编码的标准信封,后来又规定使用左上方带有红框邮政编码的标准横式信封。这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规范了多年来较为随意的信封填写状态。
  从本质上说,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邮局曾经是人们邮寄信件的唯一选择,邮政编码也只属于邮政。如今,民营快递行业十分发达,虽然快递单上还有邮政编码这一项,但是却并不要求寄件人必须填写,只要有单号和二维码,系统就可以对这个快递的配送做出最佳处理,且快速、准确。
  所以,现在快递单据上面的单号和二维码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邮政编码。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不僅邮政编码会退出历史舞台,每个人也许都可以建立统一且唯一的“个人地址ID(唯一编码)”,来实现更快捷的通信。
  摘自《济南时报》
其他文献
~玫瑰往事~  11岁的时候,他喜欢上教他国文的女老师,老师25岁,有一对黑眼珠和深深的酒窝。  那时他的父亲种了一亩玫瑰,他每天偷剪一朵父亲的玫瑰,起得绝早,在暝色中将玫瑰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然后回家睡觉,再假装没事人一样到学校上课。  老师对每天一朵玫瑰调查了好几次,但从来不知道是谁放的。他也不敢承认,只要看到老师每天拿起玫瑰时那带着微笑的酒窝,他就一天都很快乐,甚至哼着小调回家。他在老师抽
马德里有号称欧洲最大的跳蚤市场——埃尔拉斯特罗。每个星期天,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绝大多数的人,本地人也好,游客也好,是来赶热闹的,购买的也并非古董,而是服装、皮制品、工艺品、旧书、旧唱片、旧钟表、旧玩具,等等。旧货倒是应有尽有,让我叹为观止的是,所有的日用工具都能在这里找到,但是要论古董,这个地方的档次还是不够。  尤其是中国古董,无论是在地摊上,还是古玩店里,都难见其踪。即使出现,也是要让人笑掉大
赵广贤是一位小学教师,从诗歌写起,用女性纤柔的触角与细腻的情感,构建绮丽的散文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花花草草、飞禽走兽,无论饮食男女、耄耋老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或蹇翮远翥,或憨态可掬,或玲珑可人,或安步从容,争奇斗艳,光风霁月,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活出了自己的色彩。朴素的语言,炽热的情愫,难能可贵的童真和童心,让一朵朵生命的鲜花,在她的手上盛开。是的,她打开了一个关于文字或文学的梦想。  “
《红楼梦》里有句名诗: 一抔净土掩风流。我们领略了曹雪芹的文字魅力,对净土寄予深广的厚望。而作者笔下,一抔墙根土竟可以是治疗肠胃病的神药,且有那么好听的名字:太阳土。可见世间万物只要你切身关注,它就不平凡,就有爱与生命力,这是作者给予我们的暗示。  把墙根一搓土写得活色生香,如同墙角数枝梅,这土宝贵了,蕴含诗性与烂漫。也许它还藏着祖先的魂魄,才让民间念念不忘,相信土的神力、土的仁慈,也是相信太阳的
关于“遗憾”,我查过字典,字典里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我最喜欢的一个解释就是:我们能够去满足的心愿,却没有去完成,我们深感惋惜。  我年轻的时候,真的有一件万分遗憾的事情。    记得大概在1971年,我们要去野营拉练,时间正好是寒冬腊月。我们要背着行李包,要背着红十字箱,要背上手枪,要背上手榴弹,还有几天的干粮,一共是60斤重。高原之上,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当时的温度大概是零下40摄氏度。  有一天
什么叫修行?下定义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很多人一上来就走偏了。怎么走偏?那就是一说修行,就忙着找书籍,找导师,找讲座,找寺院,找“仁波切”。本来找找也可以,但我要立即作一个提醒:修行的关键,不在于吸取,而在于排除;不在于追随,而在于看破。  排除什么?排除大大小小的“惑”。  看破什么?看破大大小小的“惑”。  先说“小惑”。那就是我们平常不断遇到的疑惑、困惑。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一段段
最近天气一直阴晴不定,时不时来场雨,美编鹿鹿就因为好几次忘记带伞被淋了。周一早上再次被雨淋的鹿鹿到办公室后抱怨说:“我觉得我是特殊体质。”“哪儿特殊?”众人问。“就是我带伞它不下雨,我不带伞它一定下雨。准确率都快赶上天气预报了,多特殊!”鹿鹿解释。狐狸九听完接话道:“哦,那不是特殊体质,那就是倒霉!以后出门随身带伞,必定防倒霉!”“……”鹿鹿无语了。  立秋那天,为了赶时髦“贴秋膘”,大家就讨论说
从遥远的涛声中走来,你的身上还挂着《楚辞》的烟,拂着大汉的风,沾着六朝的雨,披着唐宋的霞。  從水韵吴风中走来,瘦西湖是你善睐的明眸,大运河是你飘扬的裙裾,东海的波涛是你的胸脯,二分明月是你的兰心蕙质。  最先为你写情诗的是那个叫杨广的隋朝皇帝,他在《江都宫乐歌》中咏道:“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东珠  达斡尔族女作家阿娜(曾用笔名安正雨),文字坚忍澄澈,像星空一样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读者。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她用伤痛告诉我们:大自然能够为所有的生灵疗伤止痛,能够让所有生灵寻回它迷失的灵魂,能够教给所有的生灵生存的智慧和意义以及价值,并带其走出混沌的空间。  “生命是新鲜的植物”,青春时代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一切都崭崭新,比如青豆初发芽暗生情愫地单恋一棵小小草儿;比如要带进棺木的初吻情景
/一/  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  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  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