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的文化雅集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4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首娄东版的“南山南”,听时便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娄东是家乡太仓的别称,是一等一的物阜民丰、人文荟萃之地,可往常与人说起“金太仓”和“古娄东”的好,却从未有过这种忽然而至的感动,这或许就是音乐的力量。
  于是,考证:
  《南山南》是麻油叶创始人马頔的一首民谣,广受关注则是因为去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张磊的翻唱。今年一月,互联网无端地一夜之间便被高校版的“南山南”接力给刷了屏。先是微博上那些名校学子们的相互@,随后便立马有了各种版本的校园“南山南”,你方唱罢我登场,参与这场盛会的人员瞬间就十万、十数万、数十万地呈几何级上升……
  关联、比较:
  兰亭修禊事,城南唱和诗。我的脑海里,忽然蹦出这么两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这么无端地被“关联”在了一起。
  我认为,昔日的兰亭修禊只是圈内文人的小范围雅集,今时的“南山南”则是一场由近百所高校数十万学子共同参与的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接力。而且,两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都是一群有文化有情怀的人在做一件他们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且值得参与的同时还体现一定身份的事。然而两者的实践路径却又大相径庭:“兰亭修禊”是事前的约定,因此人员固定——圈内人(王谢两家为首),目的固定——修禊(喝酒写诗),规则固定——流觞(还是喝酒赋诗),最后就是诗已成集,序以记事,酒足饭饱,一哄而散。“南山南”事件则属于偶然触发——有一首好听的民谣,无意插柳——几个文青利用校园微博平台相互@着玩,有心为之——改变和传唱自己的校园情怀,无限扩散——互联网上的病毒式传播,小众的雅集终成集体的狂欢,这就是“互联网 ”时代特征的文化雅集。
  迁移、反思:
  迁移到学习上。新课改以来,我们有寄希望于自上而下改革评价制度来促进教育变革的,也有寄希望于利用新技术来彻底颠覆传统课堂的,还有更多的教育变革来自于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优化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但几乎所有的变革都聚焦于教师的“教”,而并未真正触及学习者主动的、有意义的知识关联基础上的参与式建构。
  或许,从“南山南”这一案例出发,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互联网时代未来教育变革的启示。引起共鸣的主题,便捷的互动渠道,内容的自由转换,源于伙伴的真实评价,教师主体的主动隐身……以课堂教学为例,原先固定的学习内容可以变(教材并非不可颠覆),原先明确的教育目标可模糊(从聚焦局部转换到放眼全局),原先相对一致的学习路径可多选(教师教的多样性与学生学的可能性无法相提并论)……
  最后的启示:
  兰亭修禊的最终结果是诗不如序好,序远没书妙。诗乃有意为之,序为描摹事实,书则完全是妙手天成。
  教育的三重境界,大致亦如是。
其他文献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本期特邀请上述五个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新时代新起点再出发。坚定信心 矢志奋斗  争创新时代中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本期特邀请上述五个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新时代新起点再出发。坚定信心 矢志奋斗  争创新时代中
深圳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向中央提出建议、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决定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使命。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圳迅速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持改革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诞辰120周年。  王尽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学习传承。 ——编 者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同志诞辰120周年。他的
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內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  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  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
代表作有专著《傅庚辰作品集》《傅庚辰谈音乐》,电影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照我去战斗》等,革命家诗词歌曲系列《大江歌》、大型声乐套曲《毛泽东之歌》《航天之歌》等。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  1948年3月,我的家乡、黑龙江双城县已经解放了,那时我还不到13周岁,在姐姐的影响下,我报考四野的东北音乐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在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前些年,3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便随儿女一块到城里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可是,不管走到哪儿,我的根在农村,心系乡邻。每次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纯朴可爱的笑脸,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都倍感温暖。  我的老家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五联村,地处偏远山区,村子不大,20多户人家,这里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由于交通闭塞、思想文化落后、生活生产条件差等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是看电影的变迁。  上世纪60年代,我生长在沂蒙山脚下的一个小乡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只有县城有一家电影院,各乡镇要看电影,只能请县里的流动放映队放映,每个村子一年能轮流放映一两场。每次听到放电影的消息都是乡亲们最开心的时刻。晚饭后,呼朋唤友自带板凳聚集到稻场看电影,跟过年一样热闹。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地雷战》《地道战》《英雄虎胆
我的老家在苏北农村,家中的老宅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老宅最初仅是几间土草房,墙是用泥土和麦糠壳混合后砌成的,房顶是用麦秸铺盖的。房门很矮,大人们进屋都要低头。  改革开放后,日子越过越好,父亲决定翻盖老宅。当时,我们全家齐上阵参与盖房,虽然辛苦,但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笑容。新建的老宅是红砖大瓦房,有主房四间,厢房三间,还有门楼和围墙。房子盖好那天,父亲和爷爷高兴地喝醉了。  2016年,一场台风刮倒
刚刚结束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彰显了中国昂然崛起的恢宏气势,生动诠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在群众游行队伍里,在高高举起的众多开国元勋的肖像画中,我一眼就认出了我的爷爷萧克。他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爷爷的画像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与他一起生活时的日子里,他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共产党人的初心  1907年,我爷爷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爷爷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黑暗中度过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