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温疫论》中44首方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单味药用药总频数1409次。结论:《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在温疫防治理法方药中求同存异,其组方用药上具有扶正固本、苦寒逐秽、中焦护胃、调畅气机的特点,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温疫论》;《伤寒温疫条辨》;温疫;用药特点;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05-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tion ru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Wenyi Lun and Shanghanwenyi Tiaobian, and use frequency statistic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s in Wenyi Lun and Shanghanwenyi Tiaobian. Results There are 44 prescriptions in Wenyi Lun, an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single medicines is 217 times; in Shanghanwenyi Tiaobian, there are 181 regular prescriptions with 34 attached prescriptions, an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single medicines is 1409. Conclusion Wenyi Lun and Shanghanwenyi Tiaobian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Their prescript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ing the healthy energy, expelling the filth with bitter cold, protecting the stomach by medium coke and regulating qi activity.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in later generations.
  Keywords:Wenyi Lun ;Shanghanwenyi Tiaobian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tion Rules;COVID-19
  溫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温邪性疫病,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亦属“温疫”范畴。温疫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但中医对温疫的认识源远流长,上溯至《黄帝内经》便已有详细地论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各代医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理论体系,直至清代温疫学派的产生,后又形成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从此标志着温病学走向了成熟。其中,《温疫论》[1]作为我国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外感病论著,开温病之先河;而《伤寒温疫条辨》[2](简称《寒温条辨》)继承发展于《温疫论》。因此,对两部著作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探讨,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两部书中首次出现且具有详细方名的药物组成,参考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十版)[3]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范教材《中药学》[4],采用频数统计法整理归纳单味药用药频数。其中,若有教材缺失者,则根据书中所载的方药组成参考《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5]和《中药大辞典》[6]中相对应的的主治功效进行分类,将主方的加减方归于其主方一类,且单味药使用次数少的药物归为其他药中。
  2 结果
  经统计,《温疫论》上卷50篇、下卷36篇,共44首方剂,其中泻下剂4首、和解剂4首、清热剂10首、补益剂5首、固涩剂2首、安神剂1首、理气剂1首、理血剂3首、治燥剂5首、祛湿剂4首、祛痰剂1首、消食剂3首、涌吐剂1首,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见表1),各类药物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大黄、知母、麦冬、人参、白芍、菟丝子、陈皮、茯苓、半夏、神曲、瓜蒂。《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其中最具特色的治温十五方均为清热解毒剂和泻下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1409次(见表2),各类药物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大黄、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白芍、枳实、泽泻、栀子、神曲、僵蚕。   3 结论
  3.1 扶正固本 表1数据显示《温疫论》中占比最高的补益药总体比例为34.12%,表2数据显示《伤寒温疫条辨》中补益类药物总体比例为9.66%,二者均兼顾补益气血阴阳。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强调了人体正气在温疫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重要性,即“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1]在温疫病变过程中,邪正相争,邪伤正气,正气虚甚,此时需适当扶助正气,正气充足可助药驱邪外出,加快机体恢复,因此对于温疫防治来说,正气固护尤为重要。扶正常选用甘草、人参、白芍、当归、大枣、麦冬、白术等。对于补气药吴有性首推人参,正如《神农本草经疏》所云:“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邪气之所以久留而不去者,无他,真气虚则不能敌,故流连而不解,兹得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7]温疫病程发展较快,具有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性,同时其所感温邪属阳邪,导致伤阴耗津,而气血阴阳相互影响,势必影响正气,加之其损耗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亦需要补血药、补阴药来顾护阴液。补阴药以麦冬最具代表性,补血药中白芍最为多见,由此亦证明益气养血、滋阴固液在温病的治疗中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数据可发现《伤寒温疫条辨》中是无补阳药,可见杨栗山认为治疗温疫应“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从阴求。其扶正的主要目的在于阴平阳秘的基础上,增强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综上,气血阴阳兼顾,扶正固本为温疫防治之根本。
  3.2 苦寒逐秽 表1数据显示清热药总体比例为13.82%,泻下药占比为7.83%,表2数据显示清热药总体比例达到了41.52%,泻下药占比为6.39%,二者均体现了迅速祛除疫疠毒邪,扭转病情是温疫防治的总体原则。杨栗山以寒热为治病大纲,治温十五方中的僵蚕、蝉蜕及三黄的使用无不体现了苦寒逐三焦之秽的理念。吴又可虽擅长使用泻下逐秽,主张攻下宜早,攻下宜尽[8],但不同之处在于吴又可认为不可过度使用过于苦寒之药,迫使邪闭郁于内而无法外达。分析表1和表2中可知,大黄的使用最为频繁,其次为生地,其原因在于大黄大苦大寒,清热燥湿,长于泻火解毒,善除脾胃大肠湿热;生地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综上,通过对比分析可明确温疫防治需清热解毒,轻清重逐,给热邪以出路而不至于伤正过度。
  3.3 中护脾胃 表1数据显示化湿药占16.59%,表2数据显示化湿药占7.02%,两表中消食药占比均为2.76%,二者皆为顾护脾胃。《温疫论》中化湿药的占比明显高于《伤寒温疫条辨》,这是由于吴又可已意识到温疫易导致湿邪困脾,故首推人参顾护胃气,且在达原饮中用厚朴归脾、胃、肺、大肠经,可燥湿下气;《伤寒温疫条辨》中升降散以大黄调达三焦决渎之功,湿除则无法与热相搏。此外吴又可主张“温邪伏发于膜原”,膜原外通肌肉,內近胃府,这与杨栗山倡导“温热之邪,直行中道,初起阳明者十之八九”可谓不谋而合,皆认为温邪会里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也存在湿困中焦的表现。尤为注意的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若脾失运化,则痰宜郁滞于内,致气机不达,影响气血生化及水谷精微吸收,从而愈加阻碍正气的恢复。综上,温疫防治中一定不可忽视脾胃的调理,需将其贯穿于防治的各个阶段。
  3.4 调畅气机 表1数据显示理气药总体占比为4.60%,泻下药总体占比7.83%,表2数据显示理气药总体占比为3.69%,泻下药总体占比6.39%,二者皆利于气机调畅。杨栗山偏于“辛凉宣透”“急以逐秽”,且认为杂气入侵致“中焦受邪,则清浊相干,气滞血凝不流……”,即其酿变在中焦,流布于上下,故治宜宣通三焦之气机[9]。吴又可强调“时疫初期,以疏利先”,疫毒之气,易传于胸胃,使气机升降失调,故需理气药使气机畅达,协助肺之宣降,脾之运化,津液之输送,从而促使药物功效到达指定部位,正气恢复,脏腑内外运动调畅。由两书亦可发现,大黄出现频次尤高,如《温疫论》中三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中升降散、六一顺气汤等,大黄本不是破气药,但其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归经包含上中下三焦,可逐邪拔毒、破结导滞、泻下通经。此外,部分方剂中配伍厚朴、芒硝、枳实,陈皮等药物,皆可调畅三焦气机。综上,气机通畅自可助除邪气,早日康复。
  4 小结
  通过对《温疫论》和《寒温条辨》两部著作中方药的统计、总结、分析,进一步从整体上梳理了温疫防治的理法方药,其组方用药上扶正祛邪、苦寒逐秽、中焦护胃、调畅气机的特点。这不仅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同时挖掘数据的过程也使古代医家诊治温疫的经验得以传承和发展,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3]李冀,连建伟.方剂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7]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
  [8]蔡春茜,徐阳.论吴又可治疗温疫的特点[J].吉林中医药,2010,30(2):95-96.
  [9]陈锦芳.《伤寒瘟疫条辨》论治温病的特色[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8(1):41-42.
  (收稿日期:2021-01-15 编辑:刘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脊柱侧弯患者美学期望、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程度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科室门诊诊治的187例接受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向患者发放依从性问卷、美学期望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社会支持量表(S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健康行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20年2月行乳腺癌整形保乳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对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整形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应对方式、生活质
皮肤老化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伴随身体其他器官功能衰退而发生的过程.近年来,口服营养补充剂来改善皮肤状态成为一种新趋势,这些“美容营养品”被定义为可摄取的增强人皮肤
[摘要]目的:探討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在穿支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20年5月随机选择88例穿支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后创面恢复情况、医嘱依从性、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肉芽覆盖、肉芽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探析外科免縫拉链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剖宫产切口美观度的效果。方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外科免缝拉链进行缝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切口甲级愈合率、切
外源性牙面黑色素沉着(Extrinsic black tooth stain,EBS)是沉积在牙齿上不连续的黑点或黑褐色条带,是一种特殊的菌斑,机械清除后很容易复发.其病因包括细菌,宿主和饮食,近年
【摘 要】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关
本文通过对敏感性皮肤成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现状的论述,阐述目前许多基层皮肤科医生,由于学科框架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对敏感肌肤认识的欠缺,在临床诊疗上存在问诊不详细、诊
【摘 要】 石刻医学,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珍贵的古代防疫知识,涉及疫病的理论知识、治疗方法、预防知识等,是研究古代中医药防疫思想的重要史料,同时还蕴含了大医精诚的医学思想、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去传承、保护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石刻;医学;防疫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14-03  石刻指刻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估太极拳干预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ne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库,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太极拳干预非特异性腰背痛的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1092名研究对象。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干预非特异性腰背痛,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