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上要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兴趣,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加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加大力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激发阅读兴趣,启动学生内驱力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内心的体验,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体验的。教学不应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这“碰撞”就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生活。
  所以,在阅读课文的過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作适时适度的“点”、“联”,把生活引入阅读之中,气氛就会活跃,精神就会振奋,才能开辟出阅读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积极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阅读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创新阅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二、提倡阅读自主,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阅读“自主”意识实质上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主人意识。正象鲁迅所说:“自已思索,自已做主”。现代教育观念也一再强调要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在学生方面,保护个性,释放个性,张扬个性是他们普遍心理,特别是现代中学生,他们渴望运用自已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已的评价与思索。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作为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不是带着作品走向学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如在《雷雨》一课中往往容易给剧中的周朴园贴上“虚伪、凶狠、人格卑下,无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的标签。笔者上该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观看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一段录相,然后出示一个讨论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组织学生争鸣,形成有价值的冲突,由于学生对该剧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竞相发言,纷纷从课文中找出能支撑自已观点的语段,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有人认为是有真情的,甚至有人认为周朴园也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他赶走侍萍是由于社会及家庭的压力。尽管学生的看法显得幼稚甚至过火,但勿庸置疑,这种讨论和争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大有裨益。对同一人物有不同的看法即所谓的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在于学生生活体验不同,还因为许多文学作品存在着“空白”及“未定点”,这些“空白”及“未定点”,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它们,并引发学生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相连接,阐发深意。
  三、 创建多维的课堂结构,砺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不是冷眼旁观式的拷贝作品,而是读者从作者的精神产品中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大脑借助内部言语对文字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既有从形式到内容的逆向思维,又有从内容到形式的顺向思维:既有以吸取、理解为主的一般思维,又有以鉴赏、评价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联想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的思考力得以增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应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引进“双主”机制:
  (一)废除 “讲读”模式,建立 “议读”机制
  新大纲提倡“讨论式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已的见解”。改革阅读课,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个体阅读为基础的群体阅读,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二)创设氛围,鼓励质疑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思想,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知”。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动力。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新的需要;疑是刺激学生主动探求、振奋创新的兴奋点。只要学生带着“怀疑一切”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时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同中求异,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思维习惯。能够在同中求异、别开生面。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经过长时间的千锤百炼,人们似乎对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其实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由于个性思想、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见仁见智,甚至相对立的情况。这时,教师就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寻新求异的感觉,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探求,在求异过程中获得能力,标新立异地打造一片新天地。
  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新,并持之恒,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努力挖掘他们深处潜能,把培养的创新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让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纲要)。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來的。  一、从生活中选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往往会给孩子带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毕业生就业能力欠缺、就业质量不高等各方面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了使高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关键词:高质量;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于高校,那么主要就
人类已经迈入高速信息化的21世纪,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是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信息处理能力”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目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二是保护学生学英语的自尊心及树立他们学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科学地、艺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持久兴趣。  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对他或她的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它包括多方面的,并不是所有都能以“优、良、合格、不合格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意志、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孕育出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文化中可以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可从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
摘要:用讲道、强化记诵的方式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采用“南风”式教学,让学生沐浴“南风”, 如坐“南风”, 享受“南风”,借用“南风”,定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 “南风”  Abstract: by preaching, strengthen the recite teaching mode, can only make students feel dull
以前曾有这样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有这样的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所谓的师生互动是仅仅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不仅要让学生“跟着思维”,更要让他们“学会思维”这种形式在交往上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无实质性的内容。有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中有80%的问题
如果您现在去问学生:你喜欢上什么课?您得到的答案是80%喜欢上体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作出它应有的贡献。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很想了解,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气氛,,又有非常强的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充式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门共同
课堂应变,是教学的机智,是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以及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等,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 Classro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