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Q969.3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大袋蛾(giamt bagworm)因活动时总负囊行动故又得布袋虫之称。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约25mm、无翅、蛆状、头部黄褐色,腹末节有一褐色圈,雄虫体长约15—17mm,有翅,幼虫体外有用植物残屑和丝织成的护囊,取食时头及胸外露,当周围稍有动静时即全身缩进囊内,幼虫咬食树的嫩芽、嫩叶使树叶呈透明网状,大时食叶造成穿孔、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仅剩主脉和叶柄,影响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
腾冲行道树基本情况。
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0.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4.2摄氏度。县城内的行道树以香樟、梧桐、榕树、银杏为主。而香樟又以其树姿雄伟、叶色鲜艳、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容易成型被广泛推广。所以,县城内的行道树以香樟居其首位。每年结合本县城区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我们都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防治。
腾冲大袋蛾发生的现状和特点。
(1)发生规律:
腾冲一年发生2代,10月底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次年春、夏同寄主发芽叶期,幼虫开始活动。五月老熟化蛹,五月下旬雌成虫仍留在囊内,雄成虫羽化飞来交配,卵产于囊中,六月中旬幼虫孵化爬出袋囊,爬行或吐丝下垂扩散,取食叶子并吐丝结囊,随着幼虫生长,袋囊逐渐增大,七至八月产生第二代。
(2)发生范围
2010年,城区行道树在满邑社区、保腾路两处发生袋蛾侵害,发现后及时组织工人进行药物喷施和手工摘除。但到了八月,由于阴雨天气错过了最佳打药时期,喷药时发现有好多空囊,成虫已羽化,尽管对残留害虫进行了彻底扫除,但是2011年6月全城的香樟树上还是有好大一部分面积被侵害。6月份组织工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防除,通过调查喷药效果较好,幼虫绝大部分都死于囊中。但是到了8月份,全城香樟树、梧桐树又不同程度地被侵害。调查其原因,a.原来城区内居民区的树都不同程度被袋蛾侵犯,由于防治不同步造成西边打药东边跑,东边打药中间跑的现象,b.行道树高大茂盛,而喷药工具有限,有好多茂密的地方没喷到。最后,全城的树还是都被侵袭了。
(3)造成大面积传播的原因分析
通過调查发现,造成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一是行道树高、大、茂密喷药时虽然非常认真但树枝头和叶茂处还是不能喷到造成幼虫有所残留。二是各小区内的树药物防治与绿化所不同步造成虫有生存环境。另外,还有一些公共场所无人料理的树也给这些虫制造了生存的环境。这些残留下来的虫到了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开始到处产卵。
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寄生蝇、真菌、细菌及病菌。如大袋蛾黑瘤姬蜂、费氏大腿蜂、瘤姬蜂、黄瘤姬蜂和袋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2)化学防治
大袋蛾幼虫属咀嚼式口器,在幼虫盛期喷洒持效期长、无公害的内吸药剂毒杀幼虫。如5%高氯钾维盐200—3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500-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每5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并应不同成分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来扑捉诱杀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在幼虫盛期发动周边居民及时捕捉幼虫并销毁,在行道树栽植过程中合理布局,注重植物的搭配和种植密度,每年组织管护人员进行行道树修剪,加强树的通风透光性,消灭虫害滋生的环境提高行道树的抗性,抑制虫害的繁殖生长。
小结
袋蛾在腾冲近几年发生情况十分严重,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城市的绿化景观。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必须积极的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虫害发生规律。加大对病虫的监测力度,在幼虫盛期及时组织工人防除袋蛾,动员周边居民一起进行防治,对此虫害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将此虫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园林虫害>> 徐公天、杨志华 中国林业出版社
【2】《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 金盾出版社
大袋蛾(giamt bagworm)因活动时总负囊行动故又得布袋虫之称。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约25mm、无翅、蛆状、头部黄褐色,腹末节有一褐色圈,雄虫体长约15—17mm,有翅,幼虫体外有用植物残屑和丝织成的护囊,取食时头及胸外露,当周围稍有动静时即全身缩进囊内,幼虫咬食树的嫩芽、嫩叶使树叶呈透明网状,大时食叶造成穿孔、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仅剩主脉和叶柄,影响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
腾冲行道树基本情况。
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0.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4.2摄氏度。县城内的行道树以香樟、梧桐、榕树、银杏为主。而香樟又以其树姿雄伟、叶色鲜艳、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容易成型被广泛推广。所以,县城内的行道树以香樟居其首位。每年结合本县城区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我们都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防治。
腾冲大袋蛾发生的现状和特点。
(1)发生规律:
腾冲一年发生2代,10月底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次年春、夏同寄主发芽叶期,幼虫开始活动。五月老熟化蛹,五月下旬雌成虫仍留在囊内,雄成虫羽化飞来交配,卵产于囊中,六月中旬幼虫孵化爬出袋囊,爬行或吐丝下垂扩散,取食叶子并吐丝结囊,随着幼虫生长,袋囊逐渐增大,七至八月产生第二代。
(2)发生范围
2010年,城区行道树在满邑社区、保腾路两处发生袋蛾侵害,发现后及时组织工人进行药物喷施和手工摘除。但到了八月,由于阴雨天气错过了最佳打药时期,喷药时发现有好多空囊,成虫已羽化,尽管对残留害虫进行了彻底扫除,但是2011年6月全城的香樟树上还是有好大一部分面积被侵害。6月份组织工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防除,通过调查喷药效果较好,幼虫绝大部分都死于囊中。但是到了8月份,全城香樟树、梧桐树又不同程度地被侵害。调查其原因,a.原来城区内居民区的树都不同程度被袋蛾侵犯,由于防治不同步造成西边打药东边跑,东边打药中间跑的现象,b.行道树高大茂盛,而喷药工具有限,有好多茂密的地方没喷到。最后,全城的树还是都被侵袭了。
(3)造成大面积传播的原因分析
通過调查发现,造成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一是行道树高、大、茂密喷药时虽然非常认真但树枝头和叶茂处还是不能喷到造成幼虫有所残留。二是各小区内的树药物防治与绿化所不同步造成虫有生存环境。另外,还有一些公共场所无人料理的树也给这些虫制造了生存的环境。这些残留下来的虫到了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开始到处产卵。
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寄生蝇、真菌、细菌及病菌。如大袋蛾黑瘤姬蜂、费氏大腿蜂、瘤姬蜂、黄瘤姬蜂和袋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2)化学防治
大袋蛾幼虫属咀嚼式口器,在幼虫盛期喷洒持效期长、无公害的内吸药剂毒杀幼虫。如5%高氯钾维盐200—3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500-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每5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并应不同成分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来扑捉诱杀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在幼虫盛期发动周边居民及时捕捉幼虫并销毁,在行道树栽植过程中合理布局,注重植物的搭配和种植密度,每年组织管护人员进行行道树修剪,加强树的通风透光性,消灭虫害滋生的环境提高行道树的抗性,抑制虫害的繁殖生长。
小结
袋蛾在腾冲近几年发生情况十分严重,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城市的绿化景观。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必须积极的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虫害发生规律。加大对病虫的监测力度,在幼虫盛期及时组织工人防除袋蛾,动员周边居民一起进行防治,对此虫害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将此虫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园林虫害>> 徐公天、杨志华 中国林业出版社
【2】《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 金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