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母语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有华人(约占75%)、马来人(约占15%)、印度人(7%),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仅官方语言就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印度泰米尔语四种,用任何语言作为国语都不利于民族团结。新加坡从独特的国情出发,推行双语教育,即英语和母语(包括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让所有学生学习这两种语言。这样,母语和英语的作用与功能完全被分解开来。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是学习西方科技的媒介语,它的价值在于保证行政机构正常的运作,使国家事务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不同民族间的联结语言。而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则被用来传授和保持民族文化传统,保持民族同一性。因此,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母语教育就成为了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在小学阶段,母语水平将作为新加坡小学第一次分流的参考标准。
  
  新加坡小学的课程设置
  
  新加坡小学教育包括小一至小四的四年奠基阶段与小五及小六的两年定向阶段。在四年的基础阶段,主要强调培
  养学生的文学和数学能力,给学生以英语方面的知识,为母语和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本阶段的核心课程是英语、母语和数学,三科所占的课时比例分别为33%、27%和20%,共占80%的课时。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技能,使学生在两种语言能力与数学方面能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两年的定向阶段,继续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和数学能力,因而英语、数学课程对各个源流的班级都是一样的,但母语课程则视源流不同,其要求也有所差别。主要课程设置如下。
  生活技能课程。涵盖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一些非学术性课程。这部分课程确保学生具备终生受用的良好价值观和生活技能,最终成为富有责任感、积极和充满干劲的公民。主要包括课程辅助活动、公民与道德教育、心理与职业幅度、国民教育、体育及健康教育。
  知识技能课程。包括一些以学习技能为主的科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技能。这使学生能分析与应用资料,同时能清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另外还包括专题作业,专题作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不列为正式的考试科目。
  知识性学科。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科目,它将确保学生具备不同学科的良好基础知识。包括语文(英语和母语)、数学与科学、人文科目与艺术(社会科学、图工、音乐)。
  
  新加坡小学的母语课程改革
  
  近年来,为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到更有效益的母语课程,新加坡教育部重点对母语课程进行了改革。
  
  华文课程的主要改革
  
  第一,赋予华文课程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更能配合学生的能力与需求。
  从2007年起,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小三、小四从2008年起采用,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起采用。
  所有学生都修读核心单元。
  导入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极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
  学校将鼓励那些在华文方面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深广单元以提高华文水平。
  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及强化教学资源。
  小学低年级将明确地教导学生认字与了解字义的方法。
  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更广泛运用歌曲、诗词朗诵等教学策略。
  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
  从2006年起,实施修订的小学离校考试格式,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
  从2006年起,学生能在学校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从2007年起,学生能在小学离校考试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
  第三,增加在学校使用华文的机会。
  特选小学可以通过增加以华文授课的科目来提高学生接触华文的机会,这种安排尤其适用于低年级阶段。
  
  马来文课程的主要改革
  
  第一,使其成为更具针对性与灵活性的马来文课程。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配合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
  第二,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
  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
  清楚列明学习成果及反映不同等级的成效。
  提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
  从2006年起,实施修订后的小学离校考试格式,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
  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马来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起采用。
  
  泰米尔文课程的主要改革
  
  第一,使其成为更具针对性与灵活性的泰米尔文课程。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配合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
  第二,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
  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
  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
  从2006年起,泰米尔课将教导学生讲泰米尔口语而不是正式的泰米尔书面语。
  从2006年起,实施修订后的小学离校考试格式,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型,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
  从2010年起,学生将能在小学离校考试的口试中使用泰米尔口语而不是正式的泰米尔书面语。
  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泰米尔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起采用。
  
  新加坡小学母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都处于中心地位,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要求。无论是华文课程、马来文课程还是泰米尔文课程的改革,其目的都在于使母语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的语言,提高他们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使母语成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采用量身定制的母语课程以配合不同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赋予了母语教学更大的灵活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升其母语水平。
  新加坡小学的母语课程设置及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母语教学这一性质决定了无论新加坡儿童是华语背景还是方言背景,他们的语言的根还是汉语,他们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实际上和标准华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有对应规律的,他们可以使用类推的学习手段,不需要通过另一种语言作为中介来进行转换。换句话说,他们的思维工具是汉语或方言。就这一点来说,新加坡华人儿童学习华语和中国人进入学校学习语文没有什么区别。我国加入WTO以后,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城市学校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双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国际接轨。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样面临着加强汉语学习的严峻挑战。如何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又保留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然,新加坡的母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把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和教学的效果。在新加坡,母语只是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用作教学用语。这对学生平衡、顺利地掌握双语是不利的,导致了一种不平衡的双语现象,学生成了功能性的单语人。同时加剧了新加坡以英语作为优势语言,弱化母语的趋势,不利于保留民族文化和东方传统价值观。近年来新加坡政府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失去母语也就失去了民族“根”的可能后果。因此,政府近年来为大力发展华文教育,发起了华语运动,以改革不太平衡的双语教育制度。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华语。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教育举措,它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新加坡人能更容易地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又使新加坡各族人民维护住了他们东方传统文化的“根”。
  其实,语言观一直在影响整个社会。有人只是把语言看成是一种工具,有人则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民族的标准和精神。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如果只注重工具,就会轻视汉语的价值。强调母语教育就是强调民族精神,强调热爱自己的母语就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因此,我们应该把工具性和民族精神统一起来。忽略语言的工具性,无视社会发展的交际需求,就会转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无视语言民族团结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会加速母语的消亡。(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com
其他文献
1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优势。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教师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比如,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的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
期刊
许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觉得美术欣赏很难,而欣赏现代美术作品则更难。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评价作品、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非常关键。  1 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评价。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乍一看
期刊
2004年9月,万安县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与全国首批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相比,课改启动的时间较晚,但他们不甘落后。万安县立足县情,先后派出大批校长、骨干教师前往先行进入课改实验的课改实验区跟班学习,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三年来,随着课改不断推进,万安县教师在教育理念更新以及教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专题介绍该县的一些经验和
期刊
一个丢了爸爸的孩子    那天放学后,你突然哭泣着跑来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找你说会儿话?”我一愣,忙答应说:“行,你在教室等我。”我急匆匆地把学生送出校门,就跑回教室,因为从来没有学生会如此悲伤地找我谈话,我下意识感觉发生了什么麻烦事。  你倚在教室门口等我。好像很犹豫局促的样子。我拉过凳子坐下,也请你坐下。我关切地看你,你的脸颊红红的,眼睛也红红的,但已经没有先前那么激动了。沉默一会儿后,你
期刊
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战、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紧紧围绕“目标+内容+活动”这一根主线,同时这也是实现“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柏效方法之一。    一、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根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数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就英语学科而言,其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体
期刊
雨雾蒙蒙,樱桃正红,这是江南最富诗意的季节。2007年5月,瑞昌市举办了小学教师“我讲我的课程故事”比赛。聆听着教师的讲述,阅读着故事文本,笔者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新课改的春风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催生了校本教研的繁荣。  这次参赛的课程故事近百篇,教师在记录和讲述这些源于课堂教学中的故事,在记录和讲述中反思教学事件,演绎情感经历,在反思和演绎中提升专业水平,体验教学快乐,真实地反映了新课程给教
期刊
记起一个阿拉伯古老的神话——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阿里巴巴一声“芝麻,开门,!”满是奇珍异宝的山洞之门便霍然洞开。如今,面对彼岸教育的“宝藏”,谁能向教师们传授打开宝藏。之门的咒语。抑或提供一张“事实地图”。引领我们走向,那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有更多的渠道,全面、客观地呈现世界各国的教育动态,以及国外同行的创意与’智慧”,《中国教师报》青年编辑李茂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他从近年来编译并
期刊
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学校有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品位。学校的定位,来自于校长的定力和品位。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人们的心态变得功利与浮躁。在这种大气候、大环境下,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只是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或是今天听一场报告,明天参观一所学校,然后“跟风”似的照抄照搬,搞一阵风式的“改革”;或是纯粹投上级领导所好,做应景式的表面文章,
期刊
新课程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要内容,课程故事为教师讲述、记录这种生活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式。它记录着教师的困惑、喜悦和问题,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之光。聆听教师的一个个故事,我感受颇深。这一则则故事,是教师的点点滴滴经验,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灵光点点,聚在一起就是一支教研的火炬。开展“我讲我的课程故事”活动,浓厚了瑞昌市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能研究、会研究,在专业引领下向更高层次发展了
期刊
1.捆绑结对策略。中心小学与村小结对捆绑制度,中心小学每个年级组确定一所村小为教学反思同行合作伙伴。做到中心小学每周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村小直接示范指导,村小每周安排教师到中心小学进行集体备课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间教师学习交流活动,中心小学教研处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进行捆绑式教学质量评估等等。  2.“低坡度”策略。根据村小和教师的实际,采取“低坡度”策略,低起点启动,最后达到“殊途同归”。在村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