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蒂部或转轴点附近增加从深部血管发出的皮穿支以加强皮瓣的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临床应用24例,皮瓣面积为25 cm×12 cm~8 cm×7 cm,创面面积为全足~7 cm×6 cm;修复范围:由踝部至全足底.24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及静脉淤血.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筋膜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足,增大了皮瓣的存活面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为临床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实用性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应用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末节指端缺损的患者12例,应用在游离皮瓣过程中予以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时供区通过局部旋转皮瓣或Z字成形予以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和消肿处理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修复手指外形好,功能满意. 结论 应用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从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蒂长、管径等.临床设计切取小腿外侧区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腓骨形成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皮瓣面积为6 cm×4cm~16cm×8 cm,骨缺损长度6~16 cm,移植腓骨长度8~20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一所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突出,科室结构齐全,医学人才济济。在创伤、手外、矫形、骨肿瘤、小儿、脊柱、运动医学等骨科专业的临床手术与科研教学的拓展方面一直领衔在现代医学的前沿。
期刊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是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中国手”的诞生地。1963年1月,已故骨科前主任陈中伟院士与钱允庆教授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例断手再植。1978年10月,骨科前主任于仲嘉教授在世界上是第一个把患者自己的足趾移植到前臂截肢的残端,再造出有感觉、能活动的新手,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手”。
期刊
手指离断性损伤已是较为常见的外伤,其中指中节以远更为多见.由于断指再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再植技术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国的断指再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始终居世界第一[1].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指中节以远断指中几种血管特殊类型损伤28例再植成活,并获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首先我非常感谢顾玉东院士关心我的文章(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探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31(4)241)[1]和补充意见。
期刊
踝足部创伤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所导致的合并症如骨不连、骨缺损、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骨病损也随之增多.如何提高治愈率,早日恢复其行走及负重功能,是显微足外科应探索的热点课题.多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设计9种显微骨移植术以治疗上述疾患,取得良好疗效[1-16]。
期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年第4期首页发表了朱家恺教授的"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探讨"专论.朱教授简略地回顾了臂丛根性撕脱伤诊治的历史及现状。
期刊
目的 报道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糖尿病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共30例(3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方法、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情况. 结果 术后2周视力在0.5及以上者24眼(66.7%),0.1~0.4.之间者8眼(22.2%),低于0.1者4眼(11.1%),视力恢复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糖尿
目的 探讨不同颅面入路治疗颅底沟通性脊索瘤的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脊索瘤22例.采用颅面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包括扩大的前颅底入路8例,改良Weber-Ferguson入路8例,下颌入路6例.其中部分向颅内生长明显的沟通性肿瘤,联合经颅手术,包括翼点入路3例,颞颧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对患者预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