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瓣蒂部位置对LASIK术后角膜知觉和泪膜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颞侧蒂角膜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角膜知觉和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双眼屈光度相近的近视患者194例的左右眼角膜瓣蒂部随机置于角膜上方或颞侧,随后进行常规LASIK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周、1月、3月及6月时询问干眼症状,检测中央角膜知觉、荧光素试验、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s Ⅰ试验.结果 干涩感:在术后1周和1月时,上方蒂组的干涩感明显严重于颞侧蒂组(P<0.01).异物感:两组间在术后1d和1周时存在差异(P<0.05).灼烧感:两组间在术后1周时存在差异(P=0.025).荧光素试验:两组间在术后1周时存在差异(P=0.003).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组间均存在差异(P<0.01).虎红染色:在术后l周时,上方蒂组的虎红着色点明显多于颞侧蒂组(P=0.002).Schirmer's Ⅰ试验:两组间在术后1d、1周和1月时(P<0.01).中央角膜知觉:两组间在术后1d、1周、1月和3月时(P<0.01).结论 颞侧蒂角膜瓣可保持较高的角膜敏感度,部分缓解干眼症。

其他文献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糖尿病后期血糖即使有效控制,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仍然持续进展,即高糖“记忆”效应.高糖“记忆”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机制尚不清楚,氧化应激被认为具有关键作用.高糖导致视网膜上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活性氧不断释放并激活下游的多条致病通路,造成“代谢记忆”在视网膜上产生,DR不断进展.此外,非酶促糖基化作用、基因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炎症与
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办的2014年全国眼整形美容手术进展学习班定于2014年4月9—1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学习班特聘请李冬梅、宋维贤、范先群、肖利华等教授,韩国美容学会主席Choi Woong Chul教授进行授课。
期刊
Chang等在2012年第5期Ophthalmology上报告了对15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采用回顾性、单中心、系列病例方法的研究。回顾了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13间美国加州JulesStein眼科研究所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并接受I^125敷贴近距离放疗的50例患者,
期刊
任何原因影响了眼的血液循环,均可引起眼缺血综合征,包括眼前节、后节缺血[1].患者常伴有重要的系统疾病,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1例本病患者及从外文资料中查到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报告如下。
期刊
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防治排斥主要依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环孢霉素A,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较严重的毒、副作用.最近研究显示,在高危角膜移植中,尽管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仍有49%的排斥反应不可逆转[2]。
期刊
临床上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包括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新生血管进行电凝、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等,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已用于临床,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VEGF trap、干扰RNA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被证实对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雷帕霉素也被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儿童眼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3年11月8日-1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及儿童预防保健专家范先群、孙丰源、吴晓、
期刊
期刊
患者男21岁未婚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8h,加重3h,于2004年8月7日16时急症入院.患者于晨5时起床时觉右眼视力下降,未予在意.午饭后13时觉右眼突然视物不见,仅有光感,分辨不清眼前物休无任何伴随症状.发病3小时后就诊.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病前无服药史.入院检查:T 37℃,P 84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身高1.73m,体重58kg,神志清,精神好,全身检体无异常
期刊
2013年4月Ophthalmology杂志发表了韩国首尔St.Mary医院的Park等研究者利用谱阈OCT(海德堡公司,Spectralis OCT)对筛板厚度进行测量,并评价其青光眼诊断价值的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