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乐府的发展史浅谈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丽宝藏,而两汉时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从创作到表演以及乐器制作、乐律、音乐思想等方面均获得了飞跃发展的时代。兴于汉武帝,罢于哀帝的音乐机构:“汉乐府”,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缩影,它的发展对后来历代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中,笔者将以有限的学识阅历从汉乐府的发展史浅谈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一、汉乐府概况
  国家设置的音乐机构“乐府”,始建于秦代。秦乐府汇集“六国之乐”,要在音乐方面也实现其大一统的伟业,但由于秦王朝统治时间短暂,“乐府”机构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汉初,由于承袭秦制,“乐府”得以保留,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乐府机构逐渐扩大,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正是汉武帝时开始创立的采诗制度,真正使得乐府的机构和职能健全和完备,因此有史料记载“始立乐府”者为汉武帝刘彻。
  一般来说,汉乐府的主要职能是:搜集民歌、整理改编、安排演出。曾在乐府中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著名乐家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等,他们均对汉乐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以李延年最为著名。此外,汉乐府中并有几十位文学家写歌词,另有八百多名工作人员,多为各地民间艺人。他们所专长的民间音乐,就地域而言,南达长江以南,东达海边,北到匈奴以北,西达西域。这些条件更加有利于汉乐府对民间音乐的掌控与收集,也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传播。
  然而随着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的逐渐衰败,乐府庞大的机构开支成为众矢之的。西汉后期均有乐府减员的诏令,其中汉哀帝刘欣采取的做法最为极端。他原本就对皇家痴迷于民间俗乐的现象十分反感,再加上生性就不喜好音乐,于是撤销了乐府机构,兴盛了一百多年的西汉乐府,从此偃旗息鼓,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汉乐府”作为一种音乐机构,虽然在汉哀帝时就已撤销,但是它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后世亦把“汉乐府”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指代两汉时期官府采集的民歌,其中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排箫、横笛等合奏的音乐—鼓吹乐;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音乐—相和歌;结合相和歌与江南的民间音乐而产生的—清商乐。是在汉乐府影响下最主要的音乐体裁。汉乐府不但对两汉时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大发展的时期。大量汉乐府歌曲,传承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历久弥新。
  二、为什么要振兴民族音乐
  以汉乐府为例,首先,汉乐府的发展过程,对于反映相关时期的艺术成就、社会面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若不加以足够的重视,必然会影响对相关历史的研究,造成艺术史的断层。
  其次,形形色色以音乐为主的乐府歌曲,随着岁月的流逝,音乐逐渐亡佚,遂成无歌之诗。这只是冰山一角,历代皆有优秀民族音乐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销声匿迹,不再为后人所知。这是令人悲哀的。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危险信号。
  第三,汉乐府歌曲表现形式多样,音乐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艺术高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第四,当代很多人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振兴民族音乐有利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充分全面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五,振兴发扬民族音乐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塑造民族形象,提高国际地位。所以,振兴民族音乐,刻不容缓。
  三、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一)取精去糟,赋予新鲜血液
  汉乐府对历代社会的影响深远,贯穿了古代,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历代人民不断地取精去糟,传承发扬,形成了众多风格迥异与时俱进的音乐形式。这是中国民族音乐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要紧紧抓住民族音乐的本源,在保留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再自然地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或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内容,使它既有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又符合现代潮流的发展,我想经过这样创新后的民族音乐更容易被认可接受。
  (二)重视音乐,加强音乐教育
  汉乐府具备音乐教育的职能,可见当时统治者对音乐教育已经有所重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正是音乐繁荣的基础,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在教育中强化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均增加民族音乐相关内容的教育,使民族音乐得到广泛的认知。
  (三)回归大众,广泛宣传普及
  汉乐府机构撤销后,大量乐工返回民间,依旧从事音乐工作,因而汉乐府的影响得以保证经久不衰,这也提示我们民族音乐要想得以持续传承,必须回归民间,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笔者认为当代青年必须对民族音乐加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种振兴民族音乐为己任的责任感,主动去了解民族音乐,力所能及的去宣传民族音乐,使之得到广泛的认可。
  (四)走上舞台,在舞台上传承
  汉乐府作为服务统治者的宫廷音乐机构,其职能决定其要不断地训练,演出。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使民族音乐长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现代社会应该定期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音乐的相关比赛和演出。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民族音乐,同时避免诗歌沦为有诗无歌的尴尬。
  以上四点只是笔者个人的见解,振兴民族音乐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应当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像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教师,更是义不容辞。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振兴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是多样的。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民族音乐一定能够重塑辉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李攀.汉乐府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
  [3]徐公持.“义尚光大”与“类多依采”——汉代礼乐制度下的文学精神和性格[J].文学遗产,2010,(01).
其他文献
摘要:歌唱“跨界”近年来在表演舞台中屡屡出现,但其真正的属性和特征并非简单地模仿和哗众取宠,而是应具有深刻的文化转变能力。而歌唱“跨界”的发展离不开歌唱教育的同步支撑,更离不开专业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本文的研究着眼于“跨界”的文化特征和教育启示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研判。  关键词:“跨界” 文化特征 教学启示 落后与保守 改革与转变  “跨界”一词近年来在文化领域被屡屡提及,俨然成为一种艺术发展的“
摘要: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极具辨识度的音色,使其在众多乐器中永葆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受广大的喜爱人民的喜爱,有其独特的地位。古往今来,吟咏琵琶的诗词俯拾即是,琵琶曲目也多如牛毛,这与琵琶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琵琶音乐中的审美特征,然后从琵琶音乐中的历史文化情结、对人的关注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探讨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琵琶音乐 文化 和谐 人文精
摘要:钢琴起源于西方国家,因为其美妙的音色而受到全世界人喜爱,自16世纪第一台古老的"钢琴"传入我国后就受到我国广大音乐学家喜爱,并探索我国钢琴民族化道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在多方面与世界接轨,在音乐上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接触更加频繁,这使得我国音乐学家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灵感,本文就我国钢琴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钢琴 艺术特征 民族化  当今,钢琴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常见的乐器,自朗朗
歌手韦礼安在今年发布新专辑后,终于来到北京举行个人演唱会,将于9月20日在糖果TANG0(原星光现场)开启《韦礼安在你身边LIVE北京演唱会》,将为内地的歌迷朋友们奉献一整晚不同风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在他带有一定自传性并被称为西方音乐"圣经新约"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得以发展至顶峰,这些奏鸣曲不仅将钢琴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对钢琴
摘要:文章反思了“琴童累、琴妈疯、琴师急”的学琴现象,探索了国内儿童钢琴教学回归美育本质的途径,提出了以培养钢琴音乐语言听说能力为切入点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育 音乐语言 听说能力 琴童  国内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琴童累、琴妈疯、琴师急”问题,引起了一些钢琴专家的关注。2013年,青年钢琴家郎朗在《致全国琴童家长的视频公开信》中说,钢琴的学习,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注力。不应该将对孩
摘要:合唱指挥中情感启示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更好地展示音乐艺术的魅力、更好地表达合唱作品的主题、有利于实现情感艺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有效发挥情感启示艺术功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合理运用双手、表情、眼睛、口型,并注重身体的内在律动。  关键词:合唱指挥 情感启示 艺术功能 内在律动  在整个合唱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做好指挥工作,协调合唱者的行动,促进整个演唱的和谐进
从因为一盘郑钧的卡带《赤裸裸》而决心学习吉他,到第一次弹唱出老狼的《同桌的你》,到大学时成立自己的乐队,再到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而去选择音乐……这一路走来,终于实现自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素质,钢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是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鉴赏能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