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抛“三新说”:台两岸政策要调整?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特会”后,中美关系走出阴霾,重新回到“相互尊重、管控分歧”的合作轨道,蔡当局为之忧惧不已、戒慎有加。4月27日,蔡英文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以伪善而强硬姿态提出“两岸两张答卷说”而顽拒“九二共识”,谋求“川蔡二度通话”却惨遭特朗普“打脸”,蔡的一厢情愿和盲目自大淪为岛内外舆论嘲讽对象。在5月初,蔡英文又接连推出《联合报》及六家国际媒体专访进行补救,抛出了文青式的“三新两岸论述”。如何看待蔡英文在执政周年之际抛出的“两岸两张答卷说”和“三新两岸论述”?其两岸政策有何变化?大陆又该如何应对?
  以“三新说”向大陆抛出“问卷”
  
  蔡英文近期的两岸政策谈话既有否认“九二共识”、操弄制度和民主假议题的陈词滥调,但也首创“两岸两张问卷说”和“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三新说”,称两岸要正视新的局势,共同思考一个对两岸和平稳定、对区域安定繁荣有利的架构。
  一是再拒“九二共识”,并以“三新说”向大陆抛出“问卷”。在采访中,蔡英文继续回避大陆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问题,对于大陆形容其“就职演讲”和后续两岸政策讲话是“没有完成的答卷”,蔡则称这是“没有善意的说法”,因为“情势已经改变了”“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张新的问卷”,需要“共同解答”,这就是所谓的“新问卷”。
  至于“新情势”,蔡英文语焉不详。她对路透社表示,希望大陆能体认世界的新变化,特别是亚太国家对大陆在两岸关系、区域关系和全球关系上所担负的责任,同时正视台湾民主化后的民意变化;蔡表示相信特朗普政府会推动美台关系“寻求更实质友好关系的建构”,这也是对台有利的“新情势”。5月4日,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在进一步解释“新情势”时谈到,大陆应思考在两岸及区域安定繁荣上负更多的责任,与台共同维护两岸关系的局面。
  所谓“新模式”,蔡英文指的是两岸需要有新的规范框架和互动模式来因应“新情势”和“新问卷”。蔡对《联合报》称,“新模式”是大陆与台湾建构“结构性的合作关系”来共同维持和平稳定的状态。邱垂正则补充说,“两岸双方应由沟通对话开始,在双方原则立场与过去的交流互动成果上”建构“新模式”。
  二是试图以“民意”和“责任”为借口,要求大陆改变对台政策。其一,炒作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议题。蔡英文对路透社称,“台湾2300万人不理解为何不能参加非政治性、专业性的WHA”,放话“台湾参加WHA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指标”。5月初,在确定台湾被WHA拒之门外前后,蔡连发12条推特及声明并借“民意”示威,称“台湾民意不可轻侮、必将反弹”。
  其二,要求大陆调整对台政策。蔡英文罕见地直接向大陆领导人喊话,要求在没有“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展开对话,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展现“大国领导人的格局与弹性”,摆脱“传统的思考和官僚体制的牵绊”,减少对台湾“无处不在的制式打压”;呼吁大陆继续以和平手段处理涉台事务,否则就将承担“破坏区域和平”的责任。蔡还暗示,如果大陆主动“积累善意”,“台湾人也会因而思考如何展现弹性”。
  三是指责大陆“恶化”两岸关系,“打压”台湾“国际参与”的空间。蔡英文对路透社称,“一年来感受不到对岸有决心要让两岸关系往前走”;而台湾则谨守“维持现状”承诺,“不挑衅,无意外”,“冷静、正面”对待大陆“打压”;蔡还语带嘲讽地表示,台湾借陆客缩减发展观光多元化和与更多国家的关系,颇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得意。在台湾无缘参加今年WHA后,蔡英文发布声明批大陆“打压”有违世卫组织宗旨和台湾权利,对“国际卫生防疫造成难以预期的负面影响”,措辞强硬地表示“谁在帮我们,谁在孤立我们;谁是友善,谁不友善,台湾人民看得很清楚”。
  5月5日,蔡英文在接受《印度人民报》等六家国际媒体联合专访时,继续推销其“新南向政策”,暗示要以“台湾强大的民间企业及医疗等软实力”与大陆“一带一路”相竞争。
  此外,蔡英文在接受采访时以“台湾总统”自居,并在5日的联合专访中一改在同类场合使用“中国大陆”的提法,以“中国”称呼大陆,称“台湾”而非“中华民国”,显示其自认已初步实现了“借壳上市”“事实台独”的目标。
  蔡两岸政策愈发僵硬顽固
  蔡英文在上台届满周年之际密集发布政策谈话,是为因应执政压力,有意识地丢话题、转焦点、造麻烦,显示其两岸政策愈发僵硬、顽固,使得台湾“远中亲美”的意愿更强。
  一是立场顽固、弃守转攻,争夺“两岸对等博弈”主动权。蔡英文继去年7月21日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后,最近在讲话中再度明示顽拒“九二共识”的立场,断绝了外界对于其在今年5.20讲话时调整两岸政策的期待;更用“两岸两张问卷”来“回敬”大陆,意图制造“两岸对等博弈空间”。此前,绿营上下多次暗示,蔡对大陆涉台部门“出答卷、提要求”备感羞辱和怨忿。此次蔡向大陆抛出问卷,是谋求破解两岸“不对称关系”的政治现实,试图以“区域参与者”立场与大陆“平起平坐、见招拆招”;以“先进地区”身份居高临下,语气“冷峻地”对大陆处理两岸关系“下指导棋”;借大陆在国际议题上主张对话、合作的理念“攻子之盾”。蔡英文不但拒绝与大陆相向而行,还以文字游戏与大陆进行周旋甚至挑衅。蔡认为,两岸互动非“单方面主导”,就是明示其要转守为攻,争夺两岸关系的主导权。
  二是姿态伪善、似是而非,试图对大陆进行道德绑架。蔡英文提醒大陆要理解岛内“民主民意”,正视区域地缘政治形势中的台湾“利多”,要以“区域大国责任感”担负国际期待。蔡大绕圈子,是想强调台湾“事实独立”在岛内外有“新的空间”,即所谓“新情势”“新问卷”,要求大陆通盘调整对台政策和与台湾的互动模式,其对大陆领导人所谓“格局、弹性”的喊话,本质上是企图把大陆“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陆自缚手脚,在一中原则上有所模糊、退让,或放弃武力吓阻“台独”的选项,让蔡得有“以时间换空间”的喘息之机。   三是转嫁责任、转移危机,借攻击大陆搞“去中国化”。此前,蔡英文在指责大陆时尽量维持低分贝,较少如此高调密集地放硬话、造舆论,这次转变态度的目的在于:其一,借题发挥、转嫁责任,掩饰其顽固“台独”路线造成的两岸“冷对抗”;其二,借两岸疏离强化“事实台独”和台湾对外关系;其三,转移内政烽火的焦点。例如,在此次台湾参与WHA失败前后,蔡当局大搞公关,拉拢美、日、加等西方国家政府政要为其背书抬轿,以“反中”为名加强与外国反动势力的勾连;以“苦情牌”营造自己有所作为、大陆“霸凌”台湾的观感,操作炮制民调,称多数民众认为责任在大陆,台湾不应在一中原则下进行“国际参与”,借机削弱两岸认同与联结,以及一中原则在岛内的合法性。事实上,“理念台独者”蔡英文在乎的不是“中华民国的国际代表权”,也不是“2300万人的健康权”,而是在党内外四面受敌、民望跌跌不休之际,企图利用对大陆的指责止损,继而进一步建构“中华民国是台湾”和“台湾政治主体”的政治事实,拓展“台独”生存空间。
  总之,蔡英文近期两岸谈话仍是本质不变而姿态百变的“新瓶装旧酒”,所谓“三新”是用浮夸辞藻包装其不接受“九二共识”、亲美日远大陆和推卸责任的旧思维,以及愈发强硬、顽固的两岸立场。而所谓“新意”则体现在蔡两岸思维的绿化、僵化,不再试图“求同存异”或以“善意”稳住大陆,而是刻意升高两岸敌意,争夺两岸博弈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这也暴露出蔡英文对当前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和两岸关系存在严重误判,其两岸政策不追求改善两岸关系,而是为“柔性台独”护航的本质。
  大陆应强力遏制,不被“弹性”蒙蔽
  纵观2016年以来蔡英文的历次两岸谈话,从年初提“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和“四个政治基础”,到“就职演说”称“依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再到执政后转为“力抗大陆压力”“新四不”和如今的“两张问卷”与“三新说”,蔡的两岸政策愈发显露出顽固的深绿底色,也清晰表明,蔡对内外压力的响应方式是进一步滑向深绿,一边倒地“拉美日抗中”,无意与大陆相向而行。大陆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对台政策。
  一是不必再对蔡英文抱有幻想和期待,可以收回政治问卷。首先,面对蔡当局的冥顽不灵和高调挑衅,大陆应在两岸政治关系、台湾的“国际参与”和与美日高层互动等高政治领域展现定力决心,在原则问题上不松动、不模糊、不让步,必要时“以战止战”以巩固一中格局。此次大陆在台湾谋求参与WHA一事上坚守一中原则,没有被所谓“弹性”蒙蔽,激起了蔡当局的高度紧张和反弹,这说明唯有强力遏制才能让“台独”有感、收敛。其次,大陆要高度警惕美日协同提升与台的“实质关系”,特别是对台军售升级,增强与台湾在军事演训(如环太平洋军演)、反导体系和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再者,大陆应对蔡当局可能采取的政治冒险行为做出预警预案和沙盘推演,如提防台湾借“NGO(非政府组织)外交”“公民社会外交”与大陆田忌赛马,以及发展与“马耳他骑士团”等政治实体的关系寻求“邦交突破”等。
  二是加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以战略、发展和人本的思维处理台湾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尽管台湾问题的根本性质和两岸必将走向统一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但其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变量。大陆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要将台湾问题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历史进程,放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棋局与地缘政治战略中进行运筹。两岸既有力量博弈,也存在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竞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与经济社会融合,是新形勢下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大陆的“答卷”绝非来自蔡当局的一厢情愿,而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与肩负。
  由于蔡英文的政策总目标在于维系绿营的长期执政以持续、深刻地绿化岛内民意,不断加速两岸社会的疏离,制造国家和民族的双重分裂,以“事实台独”暗度“法理台独”。因此,大陆在保持高压态势之时,还应精准施策和整体统筹,避免蔡当局将压力转嫁给岛内民众;应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力度,持续释放惠台政策,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与融合;应创新和强化对国际和岛内的两岸政策论述的影响力,因应蔡当局舆论战攻势,解构其“民主民意论”“三新说”等立论基础,消解其“悲情牌”影响;同时,将台湾纳入大陆主导的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遏阻台湾借“新南向”与其他国家强化双边经贸和政治关系,使其人为制造台湾“脱陆”的图谋难以得逞。
  5月15日,在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越南签署了联合公报,越南明确表示坚定奉行一中政策,坚决反对“台独”。台媒惊呼,作为“新南向”主要目标国和投资国的越南,开了封杀“新南向”的第一枪;同时,斐济也因与台当局在“新南向”政策上相谈不欢而撤销在台“贸易暨观光代表处”,在岛内引发连锁焦虑。舆论普遍担忧:斐济这边“撤馆”、那边与大陆领导人会晤,这样“心向北京、目无台湾”的国家不知凡几?事实上,当前台湾在蔡治下已沦为“隐形地”。可见,大陆可通过“先发制人、刚柔并济”的策略,掌控两岸关系的主动性和主导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2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新加坡外长维文。王毅表示,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时,两国同意建设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定位体现了中新关系的前瞻性和示范性。为把中新关系的与时俱进落到实处,双方应为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合作,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形成更多互利合作项目。双方应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尽快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双方应加强中国—东盟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
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同韩国总统朴槿惠、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  在同朴槿惠的通话中,两国领导人互致农历新年问候和祝福,同意共同推动中韩双边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习近平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关系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两国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并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文交流呈现可喜局面,双方推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
朝鲜近期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展现出了一系列积极姿态。一进入2015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就在元旦讲话中强调“要多元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积极推进元山—金刚山国际旅游区等经济开发区的开发”。随后,朝中社报道朝鲜制定了13个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开发计划。5月底,朝鲜在金刚山举行“2015年元山—金刚山国际旅游区投资说明会”,来自中国、日本、英国等六个国家的130多名企业家参加,朝方介绍了该旅游区的开发计划和
【缅】《前沿》2016年8月11日  缅甸“21世纪彬龙和平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将于2016年8月31日举行,届时无论是否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NCA)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民地武)都有资格参加。  “彬龙会议”1947年由缅甸“独立之父”、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倡议举行,会议签署“彬龙协议”,意在联合缅甸本部以及掸联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英国殖民者争取独立,并让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
5月20日,66岁的马英九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职务回归平民角色,八年兢兢业业却又毁誉参半的任期,在昔日“小马哥”的额头和眼角平添了道道无奈的皱纹。自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领导人在下台后都“不甘寂寞”,要么努力延续台湾政坛“教父”角色,要么虽身陷囹圄仍不断制造话题维持影响力。那么,马英九会选择什么样的退休生活?会不会遭遇绿营的报复性清算?  马英九的退休待遇  根据规定,马英九卸任后每个月可享受25
8月25日,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在记者会上宣布,因荷兰驻匈牙利大使发表“侮辱性”言论,匈牙利决定召回本国驻荷兰大使,并无限期中断与荷兰的大使级外交关系。他还指示匈牙利驻荷兰使馆临时代办到荷兰外交部严词拒绝荷兰大使的言论,并要求荷兰外交部做出相关解释。荷兰大使的“侮辱性”言论  这个让人吃惊的消息,祸起于8月24日发表在匈牙利政治周刊《168小时》上的一篇专访。在采访中,即将离任的荷兰驻
日前,据国外媒体披露,苹果在爱尔兰Holyhill成立了iTunes的国际业务点。据报道,苹果将把价值90亿美元的资产从卢森堡转移至爱尔兰。苹果表示,将在爱尔兰Holyhill管理100多个国家的iTunes业务和内容商店。此前从2004年开始,苹果在线业务的管理都是在卢森堡完成。这一资产转移将给爱尔兰带来数千万欧元的增值税。  爱尔兰是苹果在本土之外的重要据点,苹果也因此享受着爱尔兰的优惠税收政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中华民族复兴将进入关键阶段。然而,美国会接受中国的崛起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在什么条件下会接受中国的崛起?对于这些条件,我们至少应该在最宏观层面做出基本的研判。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条件,就应该努力去创造,这体现了中国外交战略和创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能动性。  第一个条件是中美军事力量的整体平衡。中美军事力量的实际对比难以细致衡量,也并不真正重要。真正重要的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一些动向的深刻演进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强烈冲击,继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所谓“逆(反)全球化”便是其中之一。该如何认识这股潮流,其民意基础在哪里?会不会导致经济全球化整体进程的逆转甚至崩塌?将给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相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17年1月4日,本刊邀請四位在相关领域颇有研究的学者聚会研讨,形成以下观点,希望能对读者冷静、客观、全面认识一些国
今年年初以来,法国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罕见提升外访力度,相继访问美国、黎巴嫩、乍得和俄罗斯等国,并在黎、乍、俄三国获元首接见的高规格礼遇,引举世瞩目。鉴于勒庞既非政府要员、亦非执政党党魁,国际社会关注的显然不是战略协调、合作大单等常规成果,而恐怕是一个标榜将“法国人优先”写入《宪法》的民粹政客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出门“看人脸色”。  冲刺大选的“最后拼图”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因此要解答这个有些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