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传媒展望:新趋势 新场景 新变化 新挑战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2019年中国进入5G元年,5G技术正式商用,对未来传媒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5G大带宽、低功耗、低時延的特性为新闻传播带来新的契机,将持续加速传媒深度融合,开启媒体智能化、数字化、视频化时代。此外,5G技术热潮涌来之时,传媒业需要对技术进行多元思考和理解,在享受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更要深思其所带来的多重挑战。
  【关键词】5G  传媒  展望
  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生产力的大幅跃升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今天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每一代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五代移动通信大带宽、低功耗、低时延的特点,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通信的边界,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间的通信,开启了一个万物皆媒、媒生万物、万物互联的社会。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5G启动商用服务。5G将为商业、工业带来重大机遇,开启一个突破限制、加速进步的时代。随着5G商用进程的深化,5G技术将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裂变式发展,赋能医疗、教育、交通、娱乐、传媒等行业,激活众多新领域。麦克卢汉认为,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非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①5G时代传媒业将出现新的科技化浪潮和新的数字化场景,未来传媒各个细分领域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5G时代传媒发展新趋势
  5G时代从技术演进看,媒介业务已经从标清、高清升级到4K,并即将进入8K,向更高分辨率维度发展,突破高色深、宽色域、高动态范围等多个技术维度,为用户带来多重体验;从发展前景看,5G融入多项技术,驱动传统传媒产业革新,推动传媒业态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一)5G开启全面视频化应用新时代
  信息传播作为人类活动的要素,任何新技术的介入都会形塑人类活动的所有过程。②5G时代通信技术的变革促使移动互联网络信息传播全面视频化,视频将成为5G“标配”,中长视频将占据主流,再度变得流行,5G+8K、5G+VR全面推进8K、VR等超高清技术落地,用户在现场之外也能看到全景化、高清晰度的直播画面。如2019年春晚长春分会场成功测试5G网络4K传输;央视建立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构建超高清直播节目的多屏、多视角应用场景;两会5G+4K/VR直播等,进一步提升用户视听体验,让用户体验“观看”的“在场感”,视频生产向着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5G时代信息的三维呈现成为可能,让“看到”现场变成“在”现场,信息从以图文为载体逐渐走向全面视频化时代。5G技术+超高清技术,将会加速新一代传媒产业发展。其在突破平面画面的同时,深入到AR、VR等沉浸式全景展示形式,“云采访”“云互动”“云访谈”等新型报道形态,将全面推动以短视频、中长视频为基础的数字传媒行业的兴起,打破视听行业格局。
  (二)5G与媒体深度融合,开启智媒时代
  5G时代传媒业将实现从“融媒”到“智媒”,从“互联”到“智联”的跨越。海德格尔所谓技术的“座架”促使人把一切存在物当作技术的持存物来定制,无论是身体层面的传播还是情感层面的传播,都无时无刻不受到技术的影响。③4G时代,媒体已对VR、AR新闻报道做过尝试,但卡顿、分辨率低等问题使用户体验效果不佳。而5G与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技术的联动融合,能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引发智能视听领域的大变革;5G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解决了超高清视频传播的技术问题,能够在视频采集回传、视频素材云端制作以及超高清节目播出等方面提供稳定的实时传输,在大型赛事、远程医疗、安防监控等领域有很大发展潜能,实现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充分结合,极大地优化用户感知能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5G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人工智能新闻生产将成为新常态,镶嵌于整个传播过程,AI主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促使新闻从业人员加强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未来媒介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2019年,国家对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要求,在技术赋能和媒介赋权的双重作用下,近年来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成为学界热议话题之一,凭借内容创新、渠道创新、技术创新,激活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联动,满足立体化、场景化信息体验,搭建全新智能传播平台。
  二、5G时代传媒发展新场景
  5G的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增强移动宽带业务,主要面向高清直播、VR体验等;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主要服务于医疗、交通、家居等社会领域;uRRLC-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业务。未来,在5G应用场景不断细化后,5G信息传播的触角也会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的传播以用户使用为核心,面向多元化、差异化的场景,创新信息组织、传播形态。彭兰教授指出,移动时代媒体面向不同场景提供针对性内容与服务的思维开始出现。④
  (一)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从通信技术迭代变化的历程来看,2G开启了文本时代,3G开启了图片时代,4G开启了视频时代,而5G全面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5G时代“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原有的互联互通界线将被重新整合”,所有的“人”和“物”都将共在于一个技术所建构的有机数字生态系统之中,内容与信息将通过最优化的方式进行传播。⑤5G时代人、自然物、虚拟物都被“具身化”,技术的发展与智能设备的使用让我们身处一个“万物互联”的环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时刻在线,随时互联,有效打通了人联网和物联网。蓝江教授指出:“万物互联意味着任何身处其中的主体都被转化为数据,成为‘数字在场’,可以在巨型的互联网中发生交互。5G的价值正是在于形成了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数字通信传播网络。”⑥未来,各类新的媒介将不断涌现,媒介边界也将逐渐消融,实现所有人、所有物、所有数据、所有信息、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迈向更大范围的“大传播”时代。   (二)重构终端生态版图
  5G并非4G的简单升级,而是一次技术革命,终端设备会发生质的变革。4G時代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5G时代终端快速向泛智能终端拓展,涵盖家电、汽车、穿戴设备等。手机头部厂商要抓住5G时代泛智能终端蓝海发展机遇,如小米率先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华为也将其AIoT战略升级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共同引领国内手机厂商从手机到泛智能终端的生态式布局演进。5G时代任何一个事物都具备信息呈现功能,从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这些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再到移动驾驶工具等,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信息终端互联互通,每一种终端设备都具备了智能化、数字化、无线化的特点。5G网络特点将进一步弱化用户对终端设备的功能性需求,终端设备不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仅需具备显示功能,计算能力在云端进行,即所谓“瘦终端”。
  (三)加速生态场景布局
  5G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与医疗、交通、教育等的融合催生不同行业的变革,满足了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场景越来越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成为虚拟与现实世界连接的载体。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机器人、无人机等都是5G应用的场景。VR、AR将会迎来爆发,5G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使得阅读能够调动各类感官,内容变得立体生动,读书变得更为有趣。社交媒体方面,5G为视频社交赋能,用户视频社交体验与交互性的优化将推动视频社交渗透率大幅提升。张洪忠教授认为,5G时代的传输技术将颠覆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带来虚拟现实社交新模式。⑦5G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将实现家庭终端的智慧交互,这样一个万物皆媒时代将会到来,跨界融合将成趋势,生活即内容,虚拟即现实,场内即场外。
  三、5G时代传媒发展新变化
  5G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的特点,必然对信息传播方式、内容生产模式、用户感知渠道等带来深刻影响。新技术的介入会引发传统传媒领域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媒介生产关系边界的拓展,信息资源配置的重组,进而推动整个媒介生态的变革。
  (一)信息系统的重构
  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等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5G+VR全景视频,在实现转播技术轻量化的同时,也优化了采编环节。
  5G大带宽、低延时的特点使得它可以支持体验4K、8K超高清视频,支持异地互动和内容协同合成,传输将更加流畅。5G时代屏屏可传播,处处皆入口,任何事物都可作为信息接口,让我们融入虚拟世界,呈现出一种人机共生的样态。以智能家居为例,在5G低时延和物联网的作用下构建智慧家居,实现家居设备智能化互联,并且提升设备间的智能响应速度。相比人的能力,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在感知深度、广度、精确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利用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可靠的大数据分析,为你无缝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满足生活的需求,打造具有虚拟和沉浸感的体验。依靠5G网络的高速传输能力,无论采编人员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将现场获得的图文、声像信息及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将所获得的原始资料交给编辑人员,进行统一加工、集中处理,形成模块化的素材库,打造云端流媒体数据库。同时还可以以云端数据库为核心,通过平台驱动业务流程,实现具体业务生产。通过运营支撑平台整合,完成内容审核、分发、管理的对接。当全部素材资源都聚合在一个数据库中,编辑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形态、传播特征,将资源按照需求组合生产出相应的内容产品,再通过云端流媒体服务器面向不同的媒体渠道进行传输。
  在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和5G的深度融合也将带来新的改变。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5G在规划、运行、维护等方面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根据当前的网络能力以及用户对业务质量的不同需求,基于5G网络虚拟化、灵活化、定制化的特点,实现对网络和平台资源的调度,对用户提供不同侧重的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入人脸识别等AI 技术,实现对资源内容的标签化管理,辅助编目和检索,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内容资源的全日监控。精确化数据统计,方便内容和用户资源的管理,5G和AI的交融发展,将持续创造巨大价值,催生个体潜力,丰富人们日常生活,进一步激发大众创造能力。
  (二)用户平台的重建
  5G时代用户为王的服务理念将发挥得淋漓尽致,现有的内容形态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和优化。与此同时,4K、8K超高清视频将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逐渐实现大规模普及。5G还可以激发媒介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内容产品的升级革新。基于用户地理时空、周围景物、心理状态、社交氛围等信息,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场景服务。端、屏是5G时代的交互界面,5G时代一切介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都可以成为人机互动的入口。从视听介质来看,我们已经从单屏进化到了多屏世界,并逐渐迈向跨屏时代。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用户的内容消费不再仅仅围绕着单一终端,而是多种终端共同作用。5G的高速率提高了用户端的互动频率, 利用手机、电脑、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传感器等介质,创造使用场景,在不同场景之间随意切换,打造一个更加多元、互动、服务、体验的跨屏生态系统。未来面对海量数据,传媒必须立足不同场景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洞察用户偏好,以最适配的方式提供内容,增强用户黏性,拓展信息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维度。
  (三)媒介业态的重塑
  5G时代将持续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打破不同终端内容产品之间的壁垒。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写作、智能算法推荐、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逐渐普及,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成为新常态。新闻媒体智能化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全面提升,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将大行其道。作为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媒介形态进化是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⑧未来媒体将会嵌入我们的生活达到“媒介即社会,社会即媒介”,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5G时代媒体将从全时空传播到全程媒体,跟进新闻采集、编辑、加工、分发各个环节,对新闻生产全过程“直播态”呈现;从全现实传播到全息媒体,打破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隔阂,做到立体式、还原式传播;从全连接传播到全员媒体,新闻生产将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新闻进入社会化生产阶段;从全功能传播到全效媒体,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传播效果,未来将以高度媒介化的社会形态呈现,催生传播关系流动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触达智能化。5G去中心化的传播特点,使得传播主体分化,有效激活用户活跃度,观点呈现多元化。正如鲍德里亚在《意义在传媒中的内爆》一文中所提出的:“当代社会虽然充满了传媒资讯,但大部分信息和意义却‘内爆’为毫无意义的‘噪音’,不再有任何内容可言。”
  四、5G时代传媒发展新挑战
  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5G时代人类生产、生活、消费、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将迎来巨大变革,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再造和重构。但是在享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更要反思未来所面临的多重挑战,使技术的发展真正达到为人所用。
  (一)即时记忆抑或永恒记忆?
  5G时代我们的记忆还能存续多久,是永恒还是即时,网络给我们永远被记住的能力,也加速了我们随时遗忘的能力。前一秒我们还在看一个灾难片,下一秒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搞笑视频而遗忘前一秒的悲伤。未来普世价值将变得支离破碎,公众记忆也会因为媒介的升级愈发去中心化,在视听双重刺激下,我们得到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我们是该欢喜还是忧伤?
  (二)虚拟在场抑或真实在场?
  蓝江将5G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归结为数字在场。他认为,5G技术将实现在另一个空间中的行为的可能性,通过将当下的物理空间进行数字编码和高速度、大容量的传递,一个固定空间中“我的”存在可以实现在多重空间中的数字在场,带来人的主体的延伸。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5G时代媒体将是人的全方位延伸,客观世界与主观虚拟的“交融”。李普曼笔下的“拟态环境”更为真实化,媒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仿真空间,营造出一种可穿越于古代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的穿越感和汇聚此地与彼地的新鲜感。我们可以自由徜徉于一个“信息随心至”的社会,然而我们还要警惕,未来在带来享受和自由的同时,是否也会加剧对我们的束缚?虚拟与真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哪些是亲身体验?哪些是虚拟仿真?什么是真实,愈来愈变得难以界定。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媒介与感官,但是却无法保证媒介与感官的可靠性。
  (三)加强网络隐私保护
  5G时代迅速到来,一个超联结社会全面开启。随着技术的演进,直接掌控数10亿用户信息的拥有超级权利的网络平台已经全面崛起,在使用网络的同时用户不知不觉间将本应属于个人隐私的数据,自然而然的让渡给了网络平台,一切皆可传播,一切皆被传播。用户社交媒体、消费行为、关注热点、生活足迹等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不断汇聚,被各类平台掌握和利用,我们在哪里?浏览什么?喜欢什么?平台比我们更了解自己,造成对用户更深的监控。平台在汲取用户消费信息的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未来网络监管的难度加大,隐私保护的边界不断被刷新。一方面,相关机构需要引入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产业界还应同步开展安全技术产品研发,以便5G网络为不同场景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安全服务,确保通信安全。
  五、结语
  正如厄休拉·富兰克林所言,技术远不是齿轮与传输器的综合,而是一个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技术从未向它所允诺的那样解放劳动力,而且很可能将我们引向一个命运未卜的未来。⑨不论5G时代传媒业如何变革,其以专业和责任为准绳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我们需要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尤其需要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审视机遇背后的挑战与危机,在媒介社会化的拐点上,共筑安全防线,坚守真实,做好沟通纽带,助力和谐社会构建。
  注释:
  ①[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②[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3.
  ③于雪,王前.人机关系:基于中国文化的机体哲学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01):101.
  ④彭兰.5G时代“物”对传播的再塑造[J].探索与争鸣,2019(09):55.
  ⑤彭建,周钰哲,孙美玉等.5G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研究[N].中国计算机报,2019-07-15(12).
  ⑥蓝江.5G、数字在场与万物互联——通信技术变革的哲学效应[J].探索与争鸣,2019(09):38.
  ⑦张洪忠,丁磊.5G时代的VR社交会取代微信吗[J].新闻与写作,2018(07):47.
  ⑧喻国明,杨雅.5G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01).
  ⑨[加]厄休拉·M·富兰克林.技术的真相[M].田奥,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李士艳,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验师;胡瑞静,甘肃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
   编辑:王洪越
其他文献
礁灰岩的溶蚀对海洋工程和岛礁工程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孔隙型溶蚀是礁灰岩常见的溶蚀方式。本文通过构建随机溶蚀孔洞的离散元模型,模拟孔洞型溶蚀礁灰岩的细观变形破坏
目的探讨老年T2DM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T2DM患者,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血糖及血脂指
无网格法是基于散点信息求解偏微分方程问题的数值方法,无网格法可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网格的依赖,数值实施更加灵活。因此,考虑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无网格插值法求解一类分段
为了研究航天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内衬与复合材料双层壳体的力学特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网格理论算法,针对钛合金内衬(TC4)/碳纤维(T1000GB)缠绕柱形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进行了应力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的随机选取起始与截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10月与2019年10月,所有患者均为在医院接受鼻咽癌放疗的患者,患者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在非治疗期间延长维护间隔时间对导管堵塞及感染的影响价值。方法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92例为
目的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98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教育)和观察组(行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各49例。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学院校建设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步入全新的时代,新闻宣传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是一种继发于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大汗、高热,伴有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