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理想特征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ncha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质量的省级监控与管理是以省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管理的基本特征,不能局限于复制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管理的当前状态,而要在现状和背景基础上建构一个具备可行性的理想结构。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管理当前所处的基本环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控制下经济发展格局的日益区域化导致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特点;其二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的基本趋势。首先,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其重心正逐渐转向省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与管理;其次,尽管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不过其进程不仅取决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而是与总体的社会变革进程息息相关。再次,社会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的作用总体会呈上升趋势,但是其作用发挥取决于各社会力量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与政府的暧昧关系,不依附政府而形成独立的权威以及资金筹措能力,而成为真正意义的独立法人。
  上述背景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动态过程,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管理体系正是上述动态背景下各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并在主体、内容、方式以及实施条件上体现出一些显著特征:
  第一,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是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的统一。不同于作为外部质量监控系统的国家监控系统,也不同于属于内部质量监控系统的高校内部监控体系,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省级监控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属于外部质量监控范畴的省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控;二是省级教育中介组织实施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活动;三是属于省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由高校之间联合形成的质量监控联盟所实施的监控活动。在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中,后两者是正在兴起的重要部分。总之,省级质量监控并不等于政府监控,也不等于高校外部监控,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省级监控与管理体系,必须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同时实施,分别建立外部和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双方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履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职能。
  第二,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监控。一方面,政府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都是重要的主体。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中,市场发育尚不充分,社会参与度有限,政府更是高居金字塔的顶端,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而言也是如此。省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全面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监控主要通过立法规范、行政指导、经济手段、评价监督等方式去实施。另一方面,从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同的质量监控主体——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逐渐呈现出权力相互博弈、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各个主体相互依赖,彼此进行协商和谈判。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可以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合作行动来实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共同利益,从而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第三,在尊重国际质量标准基础上坚持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区域性。一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不能无视本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高等教育评估的资源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特征明显,各省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视程度、教育评价资源的拥有量及开展教育质量保障的能力也都大不相同。因此,省级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时,还应根据本省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今后的发展目标、教育评估资源等现实条件来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模式。坚持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地方性,形成多样化的区域高等质量监控体系,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发展水平各异的各省高等教育,进而全面提高作为整体的一国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必须学习借鉴别国地区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监控机构的经验,确立各条途径各个层次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的标准,以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为此,高等教育较发达省份在构建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时,应当争取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或质量评价中介机构合作,联合开发评价工具,在获得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数据基础上,就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交流经验,从而最终达到促进本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四,以质量监控方式的科学性与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化为基础。所谓科学性,首先指的是构成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所采用的各个质量监控方式本身是按照科学的方式构建的,既有每所高校内部常规性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措施,也有校际普遍采用的质量监控手段;既有完全独立的质量监控的中介机构,也有政府直接投资的质量评价机构。其次,科学性还指省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应当实行科学管理,将重心放到宏观调控上来,确保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对全省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导,预防和制止高等学校质量评价方法不当造成的高等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最后,科学性还指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应注意各个质量保障方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科学的,不同的质量监控方式在质量监控体系中作用和功能不同。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信息化,主要指构成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多个质量监控方式,均需以高等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各省应尽快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社会评估机构、专业性行业性机构、高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连成网络,与全国、甚至其它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信息网络相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建设,最基本的工程是全省高校教学状况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唯有如此,才能实时掌控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内容的高校教学的实际状况,才有可能基于高校教学的实际状态和水平对高校进行合理评价,改变以往教育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偏颇。
  总之,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而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类推进、逐步完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高校协同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扶持独立的社会中介评估组织成立,积极推进院校分类评估,鼓励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高校联合开发质量评估的工具,等等。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合肥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紧密结合合肥的实际,采取多方
课程理论最早于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到20世60年代前后,有关课程的思想逐步发展,并出现了不同流派。但从泰勒到多尔,其课程理论都有局限性。中国学者在本世纪提出了“五I”课程观,
讨论了一类含有模型误差的高阶非完整链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运用加幂积分器的方法和statescaling技巧,构造出不连续反馈律,从而使得相应的闭环系统全局强稳定.
运用灰色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村经济进行灰色关联评判和排序,确定各个地市经济发展的优劣次序和各地市的优势因素,为河南省各个地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
合肥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的“工业立市”战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落实“工业立市”战略,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所作的一种社会组织设计。从大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对大学就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人类社会知识的中心,文化的田野,精神的家园,思想的泉源
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加快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根据同马大堤堤防防渗墙开槽施工中产生劈裂裂缝的现状,探讨了劈裂裂缝与锯槽段长度、堤身高度及槽深的关系,分析了产生劈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几项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