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风景画中的归纳意识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兰迪的风景画题材平实普通,很多时候是面对同一个窗外、同一幅风景进行的不同刻画,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彩,或者用铅笔进行简单勾勒,无不体现出他去掉物象表面一些琐碎的细节,对画面本质的形、黑白色的一种独到归纳,这一归纳过程伴随他创作的始终。他归纳、提纯的意识越到中晚期越强烈,越追求画面中真实的差异,而这种真实不是来源于自然风景本身,而是来源于绘画。通过对莫兰迪的风景画对平面造形的归纳、黑白关系的归纳以及色彩关系的归纳进行分析,强调归纳意识对绘画结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莫兰迪;风景画;归纳意识
  莫兰迪说的“不必看很多东西,而要仔细看你看到的东西”,让人意识到归纳意识对画面的构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界关于莫兰迪作品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其静物画,从风景画角度研究莫兰迪画面的平面造型的归纳、黑白关系和色彩关系归纳的文章较少,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莫兰迪的生平及艺术特点
  乔治·莫兰迪(1890-1964)出生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莫兰迪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艺术家之一,但他在当时的西方艺坛却显得很特别,他的一生都在博洛尼亚度过,且终身未婚。在西方艺术史的发展长河中,他始终处于一种若即若离、淡定从容的状态。他的画犹如他本人一样,宁静、内敛,隐隐闪光却华而不耀。正如莫兰迪自己所说:“我唯一的追求,就是享受我创作所需要的和平和宁静。”
  莫兰迪在1907年就考入博洛尼亚艺术学院,在这所学院曾长期(1930-1956)担任版画教师。莫兰迪的绘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和后来众所周知的“莫兰迪灰”。对莫兰迪风格形成产生过影响的画家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大师马萨乔和弗朗切斯卡,“形而上”画派的基里柯、“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都对莫兰迪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莫兰迪通过刻画身边熟悉的静物和风景,寻找现实物象和内心的自然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一个虚华剥离,更为本真的精神世界。他一生的创作题材都是围绕着身边的瓶瓶罐罐和工作室窗外及周边的风景等日常题材,但却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宇宙观。如他所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他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
  二、莫兰迪风景画中的平面造形的归纳
  提到造型,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内再现物体的立体感:“型”通常和模型、原型、类型、形象等相联系;而“形”是指图形、形象、形状、形体等,造形是指在二维的平面中繁衍和创造出新的平面图形的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观看从来就不是对迎面而来的事物的简单照相式的记录。观看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活动,心里寻找什么视觉才能发现什么。画家只有建立了‘造形意识’才能使自己的眼睛从面前的一切事物中发现不同图形的意义,才能从图形的角度观察对象,选择素材,组织画面。”[1]38显然,莫兰迪的风景画对造形的归纳是一个主观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思维方式的变化、审美品味的变化、观看角度的变化都使莫兰迪为数不多的风景画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越来越单纯化、抽象化、逐渐排除了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通过莫兰迪不同时期的风景画作品,能明显看到其平面造形的归纳意识越来越强。如莫兰迪早期作品——1928年的《风景》中(如图1),我们还是能看到稍微具体的物象、房屋、树木、小路,虽然已经有了主观归纳的意识,但多少还是会受客观、受光色的影响,试图表现出三维的空间关系。莫兰迪1960年的《风景》(如图2),对图形的归纳意识就更加强烈和明确了,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房屋、墙面、屋顶等,而是在特定时刻下,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平面的图形,是一种点、线、面、圆、方、角所形成的一种作品的隐形结构骨架。越是简单单纯的造型就越容易刺激我们的视觉,在当代绘画中充分体现这一点。所以画面是否具有张力、穿透力、震撼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单纯的基本形。显然,莫兰迪晚期的风景画的基本形归纳意识更强烈、更为单纯,因此,那种宁静、悠远的气息在画面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风景》中,通过归纳合并了如屋顶、阴影关系等元素,使基本形的结构产生了变化,形成一些新的具有想象意味的新的形。即“造形的要素不增不减,只是改变基本形的本体,或者改变基本形之间的关系,整体的造形就会产生差异,甚至全新的变异”[1]45。
  根据表现方式的不同,平面图形可分为知性平面形和感性平面形。莫兰迪的风景画中的图形归纳意识,是通过具体的景物向感性平面形进行归纳。不刻意地加强空间的深度感,而是协调各个形和平面之间的节奏关系和韵律,弱化和缩短了三维空间的深度,在写生观察、有感而发的基础上,把一些三度空间的形,甚至光影的形进行感性的归纳。这种对形的归纳意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莫兰迪早期对“形而上”画派风格的探索、对基里科那种喜好文艺复兴之前的构图和平面的色彩、喜欢探索对象和投影之间的细微而有些突兀的关系对比,关系密切。莫兰迪在不同时期对艺术的敏感和思索进行归纳,删繁入简,使风景画具有一种处于具象和抽象边缘的意味,宁静而简约。
  三、莫兰迪风景画中的黑白归纳
  从1939年开始,莫兰迪频繁在格里扎纳度过夏天,经常进行户外写生,乡间的农舍经常是其写生对象;1943-1944年,他为躲避战乱,也在格里扎纳度过,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作品;1959年,莫兰迪一家决定在格里扎纳建造一栋自己的别墅,这为他退休后的创作提供了保证。
  莫兰迪的风景画多为他工作室窗外和周围的景色,且经常对同一片风景进行不同时间点和状态下的写生。莫兰迪的风景画也像他的静物画一样,越到晚年就越发概括,具有抽象化和极简化的意味,表现出越发简化物体形态和构图、松动的笔触、单纯有限的色彩。他的這种绘画的理念在向人们慢慢地诉说所谓“真实”,是不断流变的,也是难以接近的。   我们提及莫兰迪的艺术履历时,一般都会把版画家的身份写在油画家之前,正是莫兰迪在博洛尼亚艺术学院长期(1930-1956)担任版画教师的缘故。他黑白整体归纳意识完整、单纯又匠心独具。画家看到的真实要比常人看到的真实更少,他们只看他们想看到的,因此画家归纳意识的形成,对画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抽离色彩,单单看形:形是有明度的,可以说明度关系是一幅画最为本质的关系。辨别黑白关系似乎不是大问题,但要使黑白关系在画面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就并非易事了。黑白灰的意识在纷繁复杂的风景画中尤为重要,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乱、碎之感。概括来说,黑白灰的处理意识就是把自然界丰富的风景合并同类项。
  黑白关系其实就是画面的明度关系——黑白灰的量化关系,层次的差别,渐变与突变等。绘画中看似是用很多色彩来表现物体,实质上,形和黑白关系在画面上起核心作用。黑白关系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固有形的黑白关系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之前的绘画是用固有色表现的,光色变化并非他们的表现目的,形、质的结合才是其追求所在。”[2]46就是通过对象的固有色来提取黑白关系,归纳出黑白形状,同时对于灰的把握可以加强或者减弱其变化,使灰与黑或白形成新的图形和黑白关系区域。莫兰迪很推崇文艺复兴早期的乔托和马萨乔。莫兰迪很喜欢这种以固有色为主的黑白关系的艺术形式。
  (二)光影形构成的黑白关系
  有光才有影,才有了黑白灰的明暗关系。光影的照射,打破了固有色的黑白关系,使形的分隔、重组具有更多的变化性和可能性,使画面更有意味和审美性。莫兰迪同样是运用光影去分隔、重构画面固有色平面形的高手,他的风景画中无处不体现这种光影形成新的形的归纳、合并。莫兰迪晚期,在面对窗外的同一景色做的11幅(或许有所遗漏)的水彩风景小稿中,更能体现这种单纯归纳光色与形的意识。光影的不同,归纳合并的方式不同,同一片景能产生不同的形式意味(如图3、图4)。如章晓明教授所说,如果说莫兰迪早期是通过光来加强主体与背景的反差,突出其形的话,那么后期就是利用光,将其漫射到画面中,消解了明显的光感,却又好像在空气中弥漫着光的微粒。
  (三)因画面需要而营造出来的黑白关系
  因画面需要而营造出来的黑白关系既不是根据物象的固有色,也不是根据常态的光影关系,而是采取一种更为主观的黑白关系。莫兰迪所画的风景画更多是在表现自然中的风景和心中的风景之间的探寻,寻找那个契合精神世界的点。莫兰迪在风景画中主观营造画面黑白灰的意识是逐渐强化和纯化(如图5、图6)。图5还相对客观、写实地表现物象的黑白灰关系;而图6在焦距的远近、光影、正负形、黑白灰关系的归纳上更加主观,使画面传达的效果在视觉上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使主题和意味更加鲜明、单纯。阿恩海姆曾说艺术家创作出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虽常见和熟悉,却又是以人们从未见的外表呈现的。“如果只会画见到的,不会画认识到和想象到,这种被动的所谓‘客观’,会束缚我们的表达,让我们错过许多有价值的可能性。”[2]50
  人们通常对黑、白、灰关系等清晰的画面感受强烈,而对黑、白、灰关系相对含混的画面反应相对弱化。但莫兰迪的风景画给人的视觉感受不是强烈的、鲜明的黑白灰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微妙变化的黑白灰关系。运用归纳的方法,在几乎平面的基础上,又营造出一种三维空间。莫兰迪的风景画虽然看上去没有那种强烈的、具有冲击力的、震撼的效果,但他在黑、白、灰之间的量化节奏拉得很开,尺寸虽小、图形的繁简也不相同,但黑白灰的归纳意识却是清晰的。这种细腻特别的归纳画面的黑白关系的方式,成为莫兰迪风景画独特面貌的重要语言。
  四、莫兰迪风景画中的色彩归纳
  莫兰迪的风景画的色彩就是中性灰色,如灰红、灰绿、灰黄、灰紫等,灰得平静内敛、灰得不偏不倚、灰得那么单纯纯粹。这种灰度看似简约却冷暖微妙的色彩,是莫蘭迪审美追求、一生的努力探索所得。这种灰色除了可以概况莫兰迪淡薄、有学养的天性之外,也是其对自身的一种不断修炼,对自己艺术风格的不断提纯。看似简单的几个颜色,却不露声色、朴素微妙、纯粹深刻地表达了他对艺术追求的实质和高度。
  莫兰迪的“高级灰”与他对文艺复兴早期湿壁画的兴趣和制作,和对乔托和马萨乔的喜爱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习惯性地在原有的颜色中加入白色和灰色,使原来的色彩失去原本强烈的效果。在莫兰迪风景画中经常出现的色彩是杏白、鹅黄、石英粉、焦糖棕、橄榄绿、雾霾蓝、丁香紫等,每个颜色都掺杂了石灰,自然形成了一种哑光的微妙的质感。
  同理,莫兰迪的风景画中的色彩归纳也是逐渐变灰、变纯粹的。早期风景画中的冷暖倾向相对更强烈,越到晚期越弱化,越形成灰度的色彩视觉效果(如图7、图8)。图7中天空的蓝和房屋屋顶的红与墙体的黄对比明显,画面的冷暖关系也更为强烈;而图8画面的色调就更为统一,莫兰迪很明显对色彩进行了一些弱化和归纳,使树木和房屋的颜色差距减小,房子的光影变化也更为柔和,整个画面处于一种暖暖的灰性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莫兰迪对画面在选形、黑白关系、色彩关系方面独到的归纳意识,使平凡的风景具有了超脱物象自身的意义的存在,是莫兰迪加在自然风景之上的、一种他要传达给我们的意义存在。我们通过他的风景画,在具象的物象中看到一种归纳、抽象的意识。正如他自己曾说:没有什么比我们实际看到的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真实世界,并非我们看到和理解的那样,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树是树,房子是房子……
  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史中,莫兰迪几乎传奇的一生在博洛尼亚的简陋的画室里安静度过。他潜心于自己近乎封闭的小小世界中,他谦虚、宁静的性情,对风景绘画的归纳意识,以及淡泊、单纯、朴素的绘画理念,使他的几乎同一景色的风景画中,体现出内在的朴素微妙的不同,看似简单,却纯粹而深刻。
  参考文献:
  [1]胡明哲,编著.色面造型——岩彩绘画形式骨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黄菁.绘画构图教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慎峰,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编辑:雷雪
其他文献
摘 要:画面隐含作者传递的叙事和修辞信息一方面源于源隐含作者,另一方面源于其自身,将两者从实际的电影叙事文本中分离开来,可以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修辞碰撞。其中异属性元素层面可能发生逻辑碰撞:有议论修辞具体化过程中自我否定式的修辞碰撞;有影像具体化过程中抽象与具象的对立碰撞;还有影像与叙事及议论修辞的多元化对立碰撞。  关键词:电影叙事;修辞碰撞;画面隐含作者;源隐含作者;主体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
美国未能有力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遭到疫情的沉重打击,与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决策机制及其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策机制在结构上受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影响.美国政府应对疫情
身为20世纪德国社会理论大师,尼克拉斯·卢曼创立的艺术系统论就现代社会中艺术系统的运作逻辑进行了思考.他从构成艺术系统的四组审美差异,即“艺术/艺术”“艺术/社会”“
摘 要:细密画是典型伊斯兰艺术形式之一,其中《登霄图》是波斯细密画中对先知形象进行描绘的典型作品,以“先知登霄”为题材创作的细密画作品却反映出艺术对“偶像崇拜”的颠覆。由图像入手,结合细密画发展的历史文化对这一现象作出分析。  关键词:《登霄图》;波斯细密画;发展  细密画起源于书籍插图及扉页上的装饰图案,最初出现在《古兰经》中,后逐渐成为一种典型的伊斯兰艺术形式。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之一,偶
摘 要:文艺的产业化标志着文艺向工业化、复制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迈进,并以新的形态大规模地传播文化产品。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打开了从生产论角度认识艺术的新视域,其对商品、资本、文化等方面的论述显示艺术生产的社会化、产业化转向。本雅明和阿多诺围绕如何看待复制技术对艺术的侵入以及大众文化问题展开论争,触发了对文艺产业化的深层思考。我国当代文艺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国内文论界对“艺术生产”的深入研
从整体上看,张悦然的新作《茧》可以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为结构,叙事在人物的“声音”中推进,符合巴赫金提出的“大型对话”概念.然而《
时间正义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伦理原则.有无时间,或时间设置合理与否,不仅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而且关系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成效.通过阐释时间正义的伦理蕴意,分析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时间正义问题,有助于实现时间正义,这对于建设人民城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愿景和治理行动,经历着深刻的城市发展价值理念转型.聚焦城市更新伦理价值维度,从空间人本伦理看,应超越增长范式,向宜居城市目标迈进;强化人文关怀,回归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本质.从空间正义伦理看,应立足共享正义,确保空间包容性和空间福利均等化,让城市更新增益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追求居住空间正义,调控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重构的负效应.从空间治理伦理视角看,应强化公共利益保障的政策引导,建构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
摘 要:《林泉高致》汇集宋代画家兼理论家郭熙的思想,由其子郭思编撰而成,是山水画画法理论全面丰富的著述。郭熙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时间观和空间观的确立有重要意义。《林泉高致》明确指出不同客观物象在不同季节内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风貌。“时景”是《林泉高致》中独特且重要的思想,是山水画中重要的表现成分。“时景”一词可以窥山水画创作中的时空感,分析郭熙时空感的建构以及运用,了解历代画论思想中“时景”的形成发展,分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审美理想和文化内涵.宋孟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灵动诙谐、清丽透逸、天质自然,他的绘画以“诗性精神”表现“生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