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而不腻的农耕美食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吃这方面,同安人好像不怎么讲海鲜。我们在同安有名的『薄饼嫂』店里,看到一本同安美食的册子,那上面的美食可以说都是很『田园』,丝毫不『海洋』,这与厦门本岛以及从同安分出的翔安区,产生很明显的对比,但这也是同安美食的风格所在。
  同安有三宝:封肉、炸枣、马蹄酥。每次去同安,必定想要大快朵颐地享受这三宝中的美味封肉。一块封肉,搭配一碗热乎乎的白米饭,大口吃肉,大口吃饭,一餐已是满足矣。人称“薄饼嫂”的吴招治,在同安汀溪镇褒美村的自家农场开辟了一方小灶,实行古法封肉的烹调技术,每一块封肉均需要经八个小时始成,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窥究竟、一尝其味的念想。
  封肉在同安有着深层的文化意涵,一来“封”字的发音有丰富、丰盛、敇封寓意,象征封官高升,这也是为什么封肉被认为是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一道菜肴。二来它是旧时同安人在重要节日才能吃得到的特色美味,它既是闽南同安人的办桌大菜,更是同安婚宴喜庆必备的佳肴,尤其婚宴时,封肉上桌了,就意味着新郎新娘要敬酒了。可以想见,早在农业时代,务农的人们耗费大量的体力劳动,可以吃上一块封肉,不单单是补充体能和热量,在清苦的岁月,简直就是奢华的享受。
  与吴招治相约见面,听她述说关于封肉的点滴,与她将近五十年的烹制手艺一样,时时散发出傲人的气息。如今已近60岁的人,封肉和她已有不解之缘。早在五六岁时,她就常常蹲在做封肉的大人旁边,帮忙添柴加火,然后跟着村中老人学习做封肉,一步一摸索。而现在她以古法制作同安封肉,为的是让更多来到同安的旅人和朋友都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同安封肉,进而了解到古城同安的传统味道。


  古法封肉与现今用蒸笼或是高压锅做封肉的做法大有不同,肉质必须严选、工序讲究、步骤繁琐、火候掌控的微妙……这些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感于现今同安封肉多不讲究做封肉所需的工序步骤,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要让古法同安封肉传承下去。这也促使她最近做出新动作:不仅是古法同安封肉,她还连带将薄饼、炸枣等一系列同安地道美食“打包”,要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希望为同安加分。
  封肉的“封”字是指烹煮过程不掀锅盖,密封食物于瓮中,直到烂熟。制作封肉,必须是细火慢焖,正如苏轼《猪肉颂》所言:“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吴招治的古法做法将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完美地再现。古法制作一缸五十份的同安封肉,必须提前三天跟贩肉摊的老板交代所需土猪肉,选用的土猪肉必须是前腿肉。每一块方方正正的猪肉约两斤重,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经汆烫、捞起、沥干,后用盐巴、八角、当归、大茴和小茴等腌制两个小时后,将其捞出过油并炸至金黄色,前期备料方才基本到位,至于这最后一种走油工序,其目的在于使猪肉卤制之后才不显油腻。接下来的步骤,需取香菇、板栗、虾仁等备料与油炸过的猪肉,用纱布包裹起来,束好封口,每一包就是一块等待封焖的封肉包。封焖过程必须使用专用大瓮与柴火土灶,待柴火将大瓮烧热一个小时,倒出瓮内多余热水,在瓮底垫入用以防焦且增加色泽和甜味的甘蔗,然后依着层次把封肉包,一层一层叠放进瓮中,再分次倒入五斤麦芽和熬制好的大骨汤,并用面糊密封住瓮口,合上瓮盖,而后便是等待八个小时的柴火烧焖,直至一道道封肉的最后出炉。吴招治一再强调这才是真正同安封肉的古法做法,完全不同于现今简化步骤和快速烹饪的封肉方式,经过慢工细火操作与时间浸润的封肉,吃起来才会香味四溢,入口嫩软,肥而不腻。
  同安封肉的传说


  同安封肉的来历有很多说法,现在则基本被文史专家“定性”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食品。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配上佐料(香菇、虾米、板栗等),用黄布(即用白纱布浸煮北辰山所产黄栀子叶而成)包裹,下锅蒸煮。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布包为“封”,意“敕封”。
  吴招治的古法封肉己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不过,她也心系其他同安传统小吃的传承与保护。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同安地道小吃,她将封肉,连同炸枣、薄饼一并整合起来,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申请世遗。她这样介绍炸枣与薄饼:“炸枣是同安本地传统节日中必备的一道风味美食。主要由糯米粉、熟地瓜泥,加上黑芝麻、豆沙、花生,或是加入肉馅,经热油滚炸即可食用。其味香甜弹牙,有回味。而薄饼,也就是春卷,也几乎是同安家家都会做的风味菜。烙好的薄薄饼皮,加上事先准备的各色蔬菜和肉料,包裹起来即可开吃。味道丰富多样,有层次,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准备不同配料,既方便,又可口。”人称“薄饼嫂”的她,在制作薄饼方面,用料丰富,制作精细,配料主要有笋、蛋丝、豆干、豆芽、海蛎、肉丁、虾仁等,吃起来脆嫩甘美,营养丰富。
  看吴招治现场制作炸枣,近距离也了解薄饼的做法,让在场的人都很过瘾,更不用说还可大饱口福。透过风味了解同安,是最直接的,当然也是最可长长回味的。
其他文献
同安是厦门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近十年来多专注在『农家乐』模式上,提供一个让城市人到乡村放松的场所。在这里,游客吃美食,玩农耕,认认五谷和动植物,也享受都市游乐项目。这种体验乡村的方式,仍旧有很大的受众,甚至是许多游客心中既定的乡村游模式。不过,当地乡村游从业者也依时而动,吸纳前卫的乡建理念,在不破坏村容村貌的前提下,想让『乡村游乐场』更加彻底。  刚走进丽田园农家乐所在地的云洋村,会发现这是一个没
期刊
杨志刚  1980年出生于同安莲花,热衷同安文化的推广,关注同安文史的探索,也是同安地方旅游观光的积极推动者,现就职于同安区旅游局。  十几年前的一次朋友聚会,其中一位不甚相熟的友人问他来自哪里?杨志刚回答说莲花人。对方随即问说,你是莲花二村还是五村的?微微的不舒服感在杨志刚的情绪里蔓延,他没有责怪那位新朋友的意思,但心中默默下了一个决定,希望可以把同安家乡好的文化和好的地方推广出去,这十几年下来
期刊
飞天  1984年出生于同安,因从小在同安长大,对同安的山水情有独钟,2007年开始玩户外,是资深户外达人。多年来的户外足迹,已让他深谙同安境内大小户外路线。  如果不是采访飞天,可能只知道同安是厦门的后花园,而不知这里的山与水在厦门户外群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资深的户外达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同安人,与他畅谈,可以看出他对同安、对户外有着独到的见解,而谈起同安与户外的关系,聊起个人玩户外的种种
期刊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在林芝撤地设市之际、在福建省援藏20周年之际,来自西藏藏林芝市的促销团在福州和厦门为旅行商和媒体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金秋童话,阳光林芝”的旅游推介会。10月中旬前后,位于西藏东南的林芝开始进入秋色正浓的黄金50天,从川藏线一路向西,沿着北纬30°这条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进入林芝,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斑斓色彩,在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下,让你的眼睛饱享秋色。会
期刊
历史上,只有县治所在地才能建孔庙。同安五代立县后便有了孔庙,庙宇千百年来历经兴废,现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和古同安的年岁一样大。孔庙坐落在古县城里,挨着实验小学,这样的布局,似乎是一种可爱的巧合,孔夫子仍旧可以看顾这些活泼的孩子,不忘本分。当我们到达孔庙时,孩子们正当放学,黄色、粉色的校服雀跃在孔庙前,嬉闹声充斥着孔庙的安静院落,为它续上了生命的活力。  孔庙里,梧桐落叶,铺满了石板路,“兴贤育才
期刊
朱莹莹  1982年出生,同安人,图书策划编辑,厦门谷声图书联合创始人之一。  2009年,朱莹莹辞掉报社工作,经过一年潜心准备,她联合志同道合的伙伴终于一脚踏入图书出版,由此开启了她5年的谷声图书的文艺小日子。因为从事图书文创工作,平时关注旅行、城市文化等生活方式的关系,同安对于朱莹莹而言,就是她心中一处乡土中国的缩影。除了从小成长、求学都在同安,加上同安县城与闽南乡村的生活体验,使得她谈起同安
期刊
同安历史上拥有广阔的山地田园和漂亮海岸,但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断被析出领地,只剩下看尽朝代更迭的古老县城、一方硕果仅存的海域以及大片无法轻举妄动的田园山林。  被内陆化的同安,拥有全厦门最美丽的乡村资源,辖境流失固然是一种牺牲,却也可以解读为更易于专注的成全。  同安现有600多平方公里,单单一个汀溪镇的大小就接近厦门本岛,莲花镇的面积更是较其大三分之一。它地大人少,山多,树多,河流多,拥有厦
期刊
意大利境内:蓝色小径  线路全程:11公里  沿途经过:里奥马焦雷村、马纳罗拉村、科尔尼利亚村、维尔纳扎村、蒙特罗索阿尔玛雷村  难度系数:★★  推荐人群:全家出游、追求浪漫的情侣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向蓝色小径,美丽的村庄保有原始风情,美不胜收。若想避开大量观光客,可选择走山路。  瑞士境内:欧罗巴之路  线路全程:31公里  沿途经过:比奇峰、多姆峰、里德冰川、巍斯峰、马特宏峰  难度系数
期刊
在古同安的版图流变史中,有些村落作为同安边界的角色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比如莲花镇的小坪村。小坪位于同安西北部,与泉州安溪大坪乡接壤,旧时连接大坪的交通要道,就是同安明清时期重要的『同坪古道』中通往安溪的路段。这里还是传唱几百年的莲花褒歌的生发、传承地,有一位几十年来浸染在褒歌里、致力于将褒歌再现活力的老先生。  小坪里的道地村是同坪古道的必经之地,村中老宅多是就地翻出地下的石块垒建而成,不同于闽南
期刊
钟碧玲  1959年出生,台湾新竹人,同安芳都观光果园对外联络人,制作并贩售有机手工肥皂。  2010年,钟碧玲从服务二十年的台北农产运销公司退休,凭着对观光农业的兴趣选择落脚同安。和大部分扎根同安的有机台农一样,钟碧玲在杨桃园中,渐渐发现同安透露出一种格外的滋味,这种滋味用她的话就是:“我觉得同安就是自成一格,最能代表它的就是淳朴的民情,还有农村耕作的氛围。”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因地缘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