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导读
去年,在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占总数的56%;有16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
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89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34%。
全年中央财政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
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58部,电视剧1.5万集,电视动画片突破4000小时;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了29%。
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去年1-11月累计出口文化产品171亿美元,增长了25%。
百花争艳,万绿吐翠。这是一个文化的春天:进入2012年,全国文化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的一年,全国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龙年新春长假,春晚、微博、微信,庙会、撞钟、祈福典礼、花市……各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交织着传统年俗的韵味和新年俗的和声。
“各地春晚节目的国际化及全球传播,成为新春期间文化活动一抺亮色。”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说,文化的变化是深层的变化。新年俗变化的背后,折射了中国从经济到文化的崛起,这也彰显着中国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据介绍,过去的一年,文化系统适应文化改革发展新形势,着力探索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抓紧研究编制本地区本系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好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对促进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产业发展作用持续发挥;进一步优化文化改革发展政策环境,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改革中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实施中,注重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89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34%;省级党报发行机构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正在整合区域报刊发行资源;14个省的省级电台电视台实现两台合并。
同时,注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目前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804家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年中央财政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
此外,还注重着力完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全面完成,大部分地市和区县也已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整合,组建了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积极探索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和制度。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关省市也设立了20多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半年募集资金300亿元。
“一年来的体制机制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一是充分考虑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更加注重改革的协调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二是充分考虑文化改革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加强发展的整体规划,更加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工作的协调推进,并从具体事情抓起,加强任务的督促检查。
文化领域的重点难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创新路。”曾经,国有文艺院团因为资产底子薄、人员包袱重、市场发育不足等原因发展滞后。为此,主管部门明确根据国有文艺院團体的性质和功能,按照“转制一批、合并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发展一批”的要求,力争201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同时,通过举办系列培训班,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对转制院团在人员安置、优秀剧目创作、演出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1176家,占总数的56%。
转企改制、投身市场竞争……身份转换后,国有文艺院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11年1至8月,经营收入达8112.79万元,与改革前同比增长155.9%。广州市属转制文艺院团优秀舞台剧目在全国巡演反响热烈,大型人偶剧《喜羊羊之三个愿望》平均每场上座率达到85%。江苏昆剧院转企转制后,新版昆剧《1699·桃花扇》一炮打响,在全国巡回演出。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也在同步深化。针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意识形态属性强、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积极推进解决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养老保险、出资人归属、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企业工商注册等问题。目前,已确定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名单。大部分省区市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审核批复,目前已有1600多家登记或转制为企业。
“转企以后,《知音》杂志月发行量由420万份增长到630万份,增幅达50%;集团年利税由7500万元增长到1.38亿元,增长了近一倍。”知音传媒集团董事长胡勋璧说。
此外,积极推进演艺业、报刊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基础上,鼓励对同一地区不同层级重复设置的国有院团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演艺集团公司,不断提高演艺企业集约化程度。北京、陕西、湖北等11个省区市分别组建省级演艺集团公司,全国共组建演艺集团公司50余家。重点推动以党报党刊所属的子报子刊和实力雄厚的行业性报刊为龙头,整合本区域、本行业资源,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
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势头
作为第一部中文版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于2011年7月在上海大剧院问世以来,观众超过10万人次,票房超过3500万元,创造国内音乐剧登台后的空前纪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认为,“这部剧成功的关键,得益于中央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去年以来,中央加大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增加,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注重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鼓励各地突出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确定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和重点项目。支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目前,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7000多家,民营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企业32万多家,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对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等领域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继中国出版、中国教育两大集团公司之后,完成组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三大国有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成功引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本,组建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推动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实现融资额44.8亿元。去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目前,在A股和香港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已有31家。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比2010年有大幅增长。全国已有经批准开办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615家,网络广播电视台17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覆盖国内336个地级以上城市、855个县级城市、终端用户超过3500万、付费用户达到1600万,并已走向国外。广东奥飞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青介绍,作为一家原创动漫公司,他们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推进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每年能推出5至6部的优秀作品。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深入研究,加快发展和规范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演出院线、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仅以影视市场为例,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58部,电视剧1.5万集,电视动画片突破4000小时;全国电影票房12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了25%;全国城市主流电影院线达到39条,新增影院803家,增长了30%,新增银幕3030块,增长了33%。2010年12月,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演艺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核心产品《宋城千古情》是唯一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旅游演艺类作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被海外媒体誉为与法国“红磨坊”等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
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
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孔子“复活”了——他笑意盈盈地“作揖行礼”,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每一位与他“相逢”的路人。
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去年增加了21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目前,孔子学院已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落地生根。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期待与中国合办孔子学院(课堂)。孔子学院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据介绍,去年以来,相关部门研究起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文化企业扩大对外合作和投资,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产品研发和输出力度,加强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拓展国外文化市场,着力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一步扩大。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视动画片,一直保持良好的收视率,并登陆美国迪士尼国际频道,在海外52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及超过17种当地语言播出。
精心设计,加强协调,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出口交易额超过120亿元,深圳文博会综合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
“让中华文化精品力作走出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江江说,作为国内最大出版物进出口国有企业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他们着重开拓进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主流市场,形成了包括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及海外华人群体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目前,总公司海外网点已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26个国家,其中有6家分公司、8家出版公司、12家书店和合资发行公司,在中文图书发行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勢。
目前,文化贸易稳步提升,严重逆差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1-11月,我国累计进出口文化产品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25%。
去年,在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占总数的56%;有16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
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89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34%。
全年中央财政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
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58部,电视剧1.5万集,电视动画片突破4000小时;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了29%。
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去年1-11月累计出口文化产品171亿美元,增长了25%。
百花争艳,万绿吐翠。这是一个文化的春天:进入2012年,全国文化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的一年,全国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龙年新春长假,春晚、微博、微信,庙会、撞钟、祈福典礼、花市……各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交织着传统年俗的韵味和新年俗的和声。
“各地春晚节目的国际化及全球传播,成为新春期间文化活动一抺亮色。”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说,文化的变化是深层的变化。新年俗变化的背后,折射了中国从经济到文化的崛起,这也彰显着中国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据介绍,过去的一年,文化系统适应文化改革发展新形势,着力探索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抓紧研究编制本地区本系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好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对促进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产业发展作用持续发挥;进一步优化文化改革发展政策环境,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改革中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实施中,注重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89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34%;省级党报发行机构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正在整合区域报刊发行资源;14个省的省级电台电视台实现两台合并。
同时,注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目前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804家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年中央财政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
此外,还注重着力完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全面完成,大部分地市和区县也已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整合,组建了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积极探索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和制度。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关省市也设立了20多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半年募集资金300亿元。
“一年来的体制机制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一是充分考虑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更加注重改革的协调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二是充分考虑文化改革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加强发展的整体规划,更加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工作的协调推进,并从具体事情抓起,加强任务的督促检查。
文化领域的重点难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创新路。”曾经,国有文艺院团因为资产底子薄、人员包袱重、市场发育不足等原因发展滞后。为此,主管部门明确根据国有文艺院團体的性质和功能,按照“转制一批、合并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发展一批”的要求,力争201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同时,通过举办系列培训班,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对转制院团在人员安置、优秀剧目创作、演出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1176家,占总数的56%。
转企改制、投身市场竞争……身份转换后,国有文艺院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11年1至8月,经营收入达8112.79万元,与改革前同比增长155.9%。广州市属转制文艺院团优秀舞台剧目在全国巡演反响热烈,大型人偶剧《喜羊羊之三个愿望》平均每场上座率达到85%。江苏昆剧院转企转制后,新版昆剧《1699·桃花扇》一炮打响,在全国巡回演出。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也在同步深化。针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意识形态属性强、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积极推进解决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养老保险、出资人归属、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企业工商注册等问题。目前,已确定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名单。大部分省区市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审核批复,目前已有1600多家登记或转制为企业。
“转企以后,《知音》杂志月发行量由420万份增长到630万份,增幅达50%;集团年利税由7500万元增长到1.38亿元,增长了近一倍。”知音传媒集团董事长胡勋璧说。
此外,积极推进演艺业、报刊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基础上,鼓励对同一地区不同层级重复设置的国有院团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演艺集团公司,不断提高演艺企业集约化程度。北京、陕西、湖北等11个省区市分别组建省级演艺集团公司,全国共组建演艺集团公司50余家。重点推动以党报党刊所属的子报子刊和实力雄厚的行业性报刊为龙头,整合本区域、本行业资源,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
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势头
作为第一部中文版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于2011年7月在上海大剧院问世以来,观众超过10万人次,票房超过3500万元,创造国内音乐剧登台后的空前纪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认为,“这部剧成功的关键,得益于中央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去年以来,中央加大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增加,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注重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鼓励各地突出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确定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和重点项目。支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目前,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7000多家,民营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企业32万多家,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对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等领域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继中国出版、中国教育两大集团公司之后,完成组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三大国有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成功引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本,组建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推动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实现融资额44.8亿元。去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目前,在A股和香港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已有31家。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比2010年有大幅增长。全国已有经批准开办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615家,网络广播电视台17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覆盖国内336个地级以上城市、855个县级城市、终端用户超过3500万、付费用户达到1600万,并已走向国外。广东奥飞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青介绍,作为一家原创动漫公司,他们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推进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每年能推出5至6部的优秀作品。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深入研究,加快发展和规范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演出院线、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仅以影视市场为例,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58部,电视剧1.5万集,电视动画片突破4000小时;全国电影票房12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了25%;全国城市主流电影院线达到39条,新增影院803家,增长了30%,新增银幕3030块,增长了33%。2010年12月,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演艺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核心产品《宋城千古情》是唯一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旅游演艺类作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被海外媒体誉为与法国“红磨坊”等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
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
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孔子“复活”了——他笑意盈盈地“作揖行礼”,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每一位与他“相逢”的路人。
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去年增加了21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目前,孔子学院已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落地生根。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期待与中国合办孔子学院(课堂)。孔子学院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据介绍,去年以来,相关部门研究起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文化企业扩大对外合作和投资,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产品研发和输出力度,加强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拓展国外文化市场,着力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一步扩大。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视动画片,一直保持良好的收视率,并登陆美国迪士尼国际频道,在海外52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及超过17种当地语言播出。
精心设计,加强协调,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出口交易额超过120亿元,深圳文博会综合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
“让中华文化精品力作走出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江江说,作为国内最大出版物进出口国有企业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他们着重开拓进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主流市场,形成了包括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及海外华人群体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目前,总公司海外网点已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26个国家,其中有6家分公司、8家出版公司、12家书店和合资发行公司,在中文图书发行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勢。
目前,文化贸易稳步提升,严重逆差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1-11月,我国累计进出口文化产品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