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叙事与真实性建构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一人称纪录片通过切割社会生活,对其中某一角落中典型环境、典型群体的情感进行挖掘与再现,得以传达第一人称的视角所带来个体化的、立足于私人空间的独属于“我”这一概念的情绪传递。对社会生活切片化的阐释使第一人称纪录片区别于传统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建构出真实的情境;通过对人物欲求的深入挖掘、人物处境的多维呈现,实现创作者蕴藏于情境之中的个人化表达。
  關键词:叙事与主体呈递;客观事件的真实性还原;人物行动的真实性探索;人物欲求的真实性追问;不同社会之社会意识共性与差异的真实性挖掘
  一、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叙事分析
  影视范畴所谓的叙事本质上包含作品内容的呈递及对作品内容进行二度创作的建构,前者即物质层面对所选对象、事件的还原或再现,而后者则在感官层面对客观的“内容”进行演绎和呈现。纪录片在作为一种在大众认知里内容与表达相对契合的影视范畴,对于被摄内容的呈现往往会将其置于相对闭合的叙事空间,以旁观者抑或讲述者的视角将镜头对准内容,进而呈现出拍摄者与内容双方相对单向的交互。这种状态在本质上是顺应内容自在发展模式叙事逻辑。第一人称纪录片见之于其本身涵盖的个人化因素,在叙事层面一定程度脱离对自在事物的呈现,而倾向于通过影像叙事技巧,揭露内容所包含的自为的矛盾、冲突乃至社会性本质。“作为一种个人化的行为,一种独立的思想行为,它恰恰是排斥任何的模式化 [1]”。非模式化的纪实手段与追求主题精确表达的创作诉求相结合,使第一人称纪录片惯于使用精巧的叙事模式,打破事件发酵的冗长时序,由此实现受众对主题的理解与共情。
  以纪录片《艾滋病人小路》为例,影片记录了患有艾滋病的小路的求医之路。其由最初对治愈疾病充满希望到最终为困境所打倒,这一过程中充斥着对创作者对现实的质询——社会对敏感疾病群体的审视、高价医疗问题、绝境中的爱情与亲情、欺骗与愚昧……绝望之人小路在其求医的过程中,原有的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人的承诺、对生活的热情逐渐被疾病所消解,治愈疾病的希望因高额的费用与社会的排挤而渐渐异化;寄托其生命欲望的载体被现实错置为非科学的“奇迹”。最终,愚昧的欺骗顺理成章的成为压垮小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按照小路的病情发展时序,以几次重大的病情转折为节点,呈现其在不同病情阶段的心态。与小路初识的部分主要表现其最初向上、充满希望的心态,同时也呈现以两位跟拍记者为代表的大众立场对艾滋病人的刻板印象及这一印象的重构;此后小路病情的加剧,收入不足以支撑治疗,使整个事件进入潜在的发展阶段,原本向上的心态开始瓦解,恐惧、焦虑逐渐显露,其与记者间的交流模式也发生了潜在的改变;当小路开始对按部就班的治疗失去信心,试图尝试新药并期许奇迹,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一过程成为小路心理绝望的前夜;绝望之际,当小路提出要求记者陪同其去艾滋病关怀中心而遭到的拒绝,社会层面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再次伤害了小路,此处成为其情绪爆发的节点,对自我、社会、医疗等因素的怀疑激发了其与记者的冲突;最终绝望且心灰意冷的小路选择相信江湖“神医”,在被欺骗的悲剧中死去。整个影片的叙事顺序按照正向的事件发展顺序,在不同时期展现当事人小路所面临的困境与困境中的选择,而小路与记者之间产生的交互通过事后采访的形式实现叙议结合,以高维话语权对事件的评析达成对第一人称内容的补证。
  整个影片在拍摄与被摄层面本应界限分明的立场被打破,作为拍摄立场的记者涂俏、陈远忠介入到小路的生活,会与之对话、宽慰,陪同其就医,乃至与其发生冲突,两位记者在小路事件中所给出的信息相互映照,甚至有时相互矛盾——拍摄立场原本冷峻的、毫无倾向性且代表着理性中立的视角全然被打破,两位记者本身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常常会表达出恐惧、同情抑或憎恶等情绪。在这一过程中,影片的叙事空间并不拘于事件本体,而被加入了更多的话语、更多的声音。叙事层面的外延同时推进着影片主题的扩张,拍摄者立场对当事人经历事件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将整个事件所涉及的叙事范畴进行了进一步切分,拍摄者作为内容的呈递一方,既代表事件的观察立场,与此同时,亦代表着社会中大多数对艾滋病患者群体缺乏了解,带有负面刻板的群体立场,群体立场与小路的个人立场之间的冲突,在叙事层面起到引申矛盾的作用,小路的“被伤害”并不止于单纯的不被接纳,同样在于其因自身的敏感特质而在社会语境下卑处一隅。这部分深层价值的呈递,实则便是通过第一人称化的叙事对小范围矛盾进行放大,在更高维度上通过叙事激引主题。
  二、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真实性建构分析
  第一人称纪录片相对于其它纪录片类型,更注重个体化、个性化的价值表达,在价值传输与表达的过程中,抽象概念的价值与客观概念上现实发生的事件之间产生连结,因而对于影片客观真实性的建构更为必要,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真实性建构不仅在于对事件所进行的真实性还原,更指代对影片价值传播噪声的削弱——其整体的真实性,实则立足于客观与主观两个层面的真实意义。“真实”在影像化的语境下一定程度上指代情境主义范畴的真实,其见之于被人为建构出的视听空间,通过对从客观世界获得的影像进行结构而建立的表意情境。
  “原生态的私密经历和体验被看作是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复杂性和缺乏连贯性的一种平衡 [2] ”。对复杂多变的生活进行的切片观察,对规则社会中个体不驯顺的自由意志进行的探索反思,绝大多数第一人称纪录片(除却一部分以兜售痛苦、自由、私人经历等为商品价值的纪录片)倾向于作为一种背离消费主义的,更强调个体真实思想的对真实社会的刻录而存在。对客观事件的真实性还原、人物行动的真实性探索、人物欲求的真实性追问、不同社会之社会意识共性与差异的真实性挖掘……第一人称纪录片通过视听、叙事等元素致力于建构世界最为真实的存在状态。
  影片《寻找薇薇安· 迈尔》与影片《寻找小糖人》在内容特质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对有着多元评价、多重身份的话题性人物所进行的寻访,以寻访的过程为视角落点,在寻访的过程中,基于不同人对主体的评述,探寻为相关人物所影响的社会意识、社会文化。以上两部电影的聚焦点除却对涉及主体本身的探讨,亦包含着对涉及主体所在时期社会文化的捡拾、某一特定时期人们交往行为、话语模式的认知。对于影片内容外延的载体——无论是薇薇安·迈尔抑或罗德里格斯而言,将其从过去时空抽离,而置于当前时空的认知模式之下进行评价,本质上有着一定程度上不在场的“缺席审判”意味,故而,两部影片在过往相关事件的表述上尽可能含蓄而克制,不同人对主体的评价,互相映照,勾勒出想象空间内的人物画像,以《寻找小糖人》为例,大众对歌手罗德里格斯的想象、民间流传的其吊诡的自杀之谜……..无数的话语搭建出罗德里格斯神秘的剪影,而当想象空间中的影像与现实空间内本人的客观状态相重合时,原本交揉错杂的刻板印象便得以被真实所消解,进而显露出社会文化差异这一现实本质。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真实性建构,其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话语体系对单一事实的映照,进而与客观维度形成对照,自此达成对影片内核的抽离分析。
  参考文献:
  [1]沈倩.浅析吴文光“个人化”视角的建立——以纪录片《流浪北京》为例[ J ].传播力研究,2018,2(08):47
  [2]孙红云.公开的隐私:第一人称纪录片[ J ].电影艺术.2010
  作者简介:
  宋昱明(1999—),男,山东济南人,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与生存压力扩大化的现状,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与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黔南职院贫困生群体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职贫困生生存状况及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關键词:黔南职院;贫困学生;生活;心理  一、我院贫困学生的生活现状  所谓“贫困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1]据教育部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
期刊
摘要:平心而论,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在纸媒兴盛时期还是较为固定且规范的,新闻工作者们在采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整个新闻媒体的结构以及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论是新闻写作理念、新闻语言运用还是新闻写作方式都发生了诸多转变。这无疑让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各项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写作;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与性别的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美剧《摩登家庭》中部分语料,对剧中人物语言的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可发现人物性格、社会经历以及语境等非性别因素对语言性别差异均有影响。  关键词:《摩登家庭》;语言;性别差异;非性别因素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交流的工具。从语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甚至是社会地位。因此不同社会个体由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除衣、食、住、行外,也体现在信息传播和接受的途径也呈现多角度、多元化的趋势,由过去的报纸、电视、收音机等媒介发展为互联网、手机、PC、iPad等设备。新闻传播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包含了图形、声音以及视频,给广大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环境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力影响因素和策略优化展开讨论,分析影响环境新闻报道的多方面的因素,研
期刊
摘要:目的依据妇产科的临床护理特征,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控制,探究其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6例我院就诊的产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持续质量控制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等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9.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且护理差错率(5.3%)明显较低。结论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城乡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都是“五位一体”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展开,但后者有其独特的时代内涵: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以及更高标准的乡风文明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突发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舆论传播具有情绪先行、信息传播滞后,舆论碰撞激烈,舆情反转频繁的特点,本文以“10.10无锡高架桥侧翻事件”为例分析了全媒体背景下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舆论应对的挑战与风险。  关键词:全媒体;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舆论;策略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通常具有发生场所公开、发生时间难预测、民众关注迫切等特点,每一起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通常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融媒体时代,同时融媒体时代的到了也对传统媒体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电视台编辑记者有效的实现工作创新,将创新元素与当前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保证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电视台媒体进行一步发展,满足融媒体对于电视台媒体提出的新的要求。此次研究主要就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
期刊
摘要:《纳敏与西德:一次别离》是由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执导出品的,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主演的,《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以下简称《别离》)在2011年上映之后共获奖14次,提名6次。继在柏林电影节上将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之后,又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亚洲电影大奖、法国凯撒奖、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也击败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而获得了
期刊
摘要:当前,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大数据的普及和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智慧城市  一、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概述  (一)城乡规划概念  城乡规划泛指对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涵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