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航母的多舛命运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中,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航母发展历程总能使人津津乐道。苏俄航母独特的设计理念、坎坷的发展经历以及昙花一现的悲剧命运,无不令人叹惜,发人深思。
  
  艰难起步
  
  受政治环境及特定历史因素的影响,前苏联航母计划起步较晚。第一次提出航母建造方案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前苏联的重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斯大林出于政治家的敏锐直觉,抓住时机提出了苏联海军要建造两艘航空母舰的设想。但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在一切为战争服务的情况下,航母计划夭折了。
  二战后,美国海军对太平洋战争中航母作战能力的评估刺激了前苏联海军,由此,他们再一次提出航母建造计划。但冷战的到来使得航母计划显得生不逢时——前苏联主要军费项目都不得不用于维持在东欧驻军的日常开支和战后重建与恢复,所以海军的航母计划一经提出就遭苏联政府否决。
  1950年,航母建造计划再次被提出,但随着斯大林的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航母计划又一次搁浅。崇尚核武器和导弹火箭的赫鲁晓夫对海军大型舰只极为反感。他认为在核时代下,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仅仅是导弹的海上活动靶。因此,海军的多艘大型造舰项目停工。在当时的环境下,建造航母无疑是痴人说梦。
  
  初次尝试:“莫斯科”级
  
  1964年,随着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前苏联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扩军时期。在这一时期,前苏联海军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古巴危机”使前苏联领导人看到了航空母舰的军事作用和战略意义。1965年,前苏联第一艘航母——“莫斯科”号在尼古拉耶夫南造船厂的第444号船坞开始建造。两年后,该舰投入前苏联海军服役。1968年,第二艘“莫斯科”级“列宁格勒”号航母也编入序列。
  从本质上说,”莫斯科”级还不能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而只是搭载直升机进行反潜的直升机母舰。苏联海军建造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核潜艇的威胁。但它毕竟使前苏联航母发展计划迈出了第一步。从“莫斯科”级开始,前苏联海军就确定了航空母舰的优先任务是反潜和反舰,其主要使命是担负舰队的支援力量。这与美国海军视航母为舰队的核心和支柱,主要遂行舰队防空任务的做法截然不同。这一理念一直影响着苏俄航母的整个发展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苏俄海军一直将航空母舰称为“载机巡洋舰”或“航空巡洋舰”,因此从称谓上也能看出苏俄与美国对航母作战定位的根本差别。
  “莫斯科”级航空母舰长191米,排水量17500吨,航速31节,舰员为840人,搭载12架卡一25A直升机。由于反潜的需要,舰上的武器系统十分庞大,包括一个双联装SUW-N-1反潜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50毫米反潜鱼雷,——对RBU-6000A5W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自身防御武器包括两部双联装SA-3-N防空导弹发射具,备弹48发,以及两座双联装57毫米速射炮。舰艉还装有一部拖曳式变深声纳。
  
  新构想:“奥廖尔”计划
  
  尽管“莫斯科”级航母是前苏联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最初尝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十分明显,“莫斯科”级根本无法为舰队提供基本的空中防御。因此,在格列奇科任国防部长时期,为了尽快缩小与美国海军在航母上的差距,前苏联海军继“莫斯科”级之后很快就制定了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新一代航母的设计技术标准。这直接导致了”奥廖尔”计划的出台。直到今天,“奥廖尔”计划仍然是苏俄海军最为雄心勃勃的航母计划。依据计划,该航母排水量拟达80000吨,采用核动力,至少搭载?0架固定翼作战飞机。舰上作战飞机准备按照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那样进行编成,具备舰队防空、对舰攻击、早期空中预警等多种作战能力。考虑到航母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无法与美国航母编队相抗衡,“奥廖尔”航母将装载大量的反舰导弹用于对美国航母编队实施”饱和攻击”。十分遗憾的是,“奥廖尔”航母计划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格列奇科元帅死后,继任的乌斯季诺夫元帅对”奥廖尔”航母明显缺乏热情。国防部和海军都认为”奥廖尔”航母脱离了当时的海军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发展一型可搭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小型航母。这样一来,“奥廖尔”计划下马,而“基辅”级航母很快浮出了水面。
  
  无奈的选择:“基辅”级
  
  为了弥补在“奥廖尔”航母计划上出现的分歧,前苏联海军决定建造“基辅”级轻型航母。其基本要求是 排水量40000吨,采用常规动力,能搭载反潜直升机和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建成后的“基辅”级航母的实际情况是舰长274米,速度32节,排水量比计划略大,为40500吨,可搭载12架雅克一38“铁匠”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和20余架反潜直升机。
  与美国的航母相比,“基辅”级的舰载机实力仍然相距甚远,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联队相提并论。而且,雅克一38的性能令人失望,留空时间短和载弹量太小使其根本无法为航母编队提供全时有效的空中防护。为了弥补舰载航空兵的不足,“基辅”级也携带了数量庞大的武器系统,包括55-N—12反舰导弹,5A-N-3、5A-N-4/SA—N—9防空导弹。反潜武器与“莫斯科”级一样,为一个双联装5UW-N-1反潜导弹发射架, 一对RBU—6000ASW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不过,在“基辅”级航母的服役过程中,前苏联海军逐渐积累了航母编队和舰载航空兵的作战经验,掌握了大中型航母的建造和维修技术,这为其后续大型航母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第一艘“基辅”号航母于1972年底开工建造,1975年服役。第二艘“基辅”级航母“明斯克”号和第三艘“诺沃罗西斯克”号则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加入前苏联太平洋舰队序列,成为当时前苏联海军向太平洋扩张的一个显著标志。最后一艘“巴库”号于1982年开工建造,由于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其服役时间滞后,直到1987年最终完成系统测试正式服役。“巴库”号上安装了“天空哨兵”3D平面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后来还装备到了“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不过,由于”天空哨兵”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上没有过关,性能一直大打折扣。“巴库”号在服役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后被更名为“戈尔什科夫上将”号。为了提升其性能,该航母曾在苏联解体前夕进行了雅克一14l“自由画”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起降试验,但由于俄罗斯军费严重不足只能中途作罢。
  
  “滑跳式”航母:“库兹涅佐夫将军”号
  
  “基辅”号航母仅仅是一种过渡设计,而大型航母的建造看来事在必行。由于前苏联海军内部反对建造大型航母的呼声日益高涨,使得这一计划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1981年,当时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观摩了海军“西方一81”演习,亲眼目睹了“基辅”级航母在作战中暴露出的诸多缺陷后,最终同意了“基辅”级后续舰只的设计建造计划。为此,前苏联的相关设计部门进行了多种方案论证,最后倾向于设计一种中型跳滑式航母。
  当时西方对该级航母舰名的流言颇多。美国的侦察卫星在尼古拉耶夫南造船厂发现了正在建造的新型航母。几年之后,西方媒体给这一级新航母取了很多个名字,如“勃列日涅夫”级、“苏联”级和“克里姆林宫”级。事实上,新航母的命名仍沿袭前苏联海军军舰命名的惯例——用各加盟共和国的主要城市名做为军舰名。因此,第一艘和第二艘航母分别取名为“第比利斯”号(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府)和“里加”号(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首府)。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上述两个共和国的民族分裂倾向日益严重,舰名才最终被改为“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
  “库兹涅佐夫”级是一艘65000吨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苏俄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可搭载常规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其舰载机包括苏一27K(苏一33)、米格-29K战斗机,卡一27反潜直升机和卡一3l空中预警直升机,共计40余架。该航母舰艏向上倾斜12度,形成滑跳式甲板,从而使得大型舰载机不需要弹射器就可在航母上短距起飞。与美国的大型航母相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战斗力仍显薄弱。滑跳式甲板虽然较蒸汽弹射器要简便省钱,但放飞舰载机的速度明显不如弹射器,对舰载机的武器挂载也有较大的影响。而且,65000吨的排水量和40余架舰载机在美国”尼米兹”级航母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为了弥补舰载机数量的不足,“库兹涅佐夫”号和在此之前建造的其他苏联航母一样,都安装了火力强大的防空、反舰、反潜系统,包括12联装SS-N-19垂直反舰导弹系统、5A-N-9和CAD5—N—1弹炮结合体以及一对RBU-12000型反潜火箭深弹。该航母的舰载电子设备核心就是“天空哨兵”大型相控阵雷达,但由于关键技术不过关,这套设备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并在后建的“瓦良格”号上被取消了。
  “库兹涅佐夫”号于1985年开始建造,直到1991年才开始服役,并在1995年最终形成战斗力。目前,该舰在俄北方舰队服役,是俄海军装备的唯一一艘航母。而“瓦良格”号于1988年开始建造,但没有最终完工。
  
  无法实现的梦想:“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计划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某种程度上它是“奥廖尔”计划的再版。作为“库兹涅佐夫”级的后继舰,它拟采用核动力并安装蒸汽弹射器,排水量达到了?5000吨。首舰于1988年底在尼古拉耶夫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根龙骨,但建造工作在“8.19事件”后中断,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苏联解体后,由于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持续衰退,俄罗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再造新一级航母。随着“库兹涅佐夫”号的日益老化,曾经显赫一时的苏俄航母日益面临着”绝后’’的境地。
其他文献
闽江口两船相撞一船沉没   3月11日13时48分,在福  州闽江口北航道3号浮标与4  号浮标之间,因江面大雾,一  艘从福州港出港的巴拿马籍  “B1GSNAN”号货船,与进港的  “强顺8” 号船相撞,  “B1GSWAN”号货船沉没。“名  船员落水,经救助脱险。   惠安海域一油轮撞沉渔船    3月12日凌晨2时50分,运  载5万吨原油的大型油轮”大庆  93
期刊
台海风云    6架B52战机进驻关岛    为了向台海施压,美国空  军将派遣6架B—52轰炸机重新  进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这  批B—52轰炸机原驻守美国北  达科他州米诺特空军基地,隶  属第五轰炸联队,可为美军太  平洋司令部提供应付任何突发  情况的打击兵力。此次增防部  署令是由太平洋司令部发出  的,飞行员与100名地勤人员  每隔90天轮换
期刊
2004年1月15日,两艘中国籍、载有中国大陆20名民间保钓人士的“保钓”考察船,在钓鱼岛附近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ll艘军舰的拦阻和3架飞机盘旋跟踪。日舰用高压水龙头射向“保钓”船,导致驾驶舱玻璃破碎,两人受伤。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着实让人瞠目。从1969年日本政府派水警和工程队登岛建立水泥柱式的所谓“国标”,到1979年日本右翼势力登岛设立“航灯”和太阳旗,再到后来日本政府出动军舰
期刊
自1969年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上建立水泥桩柱式的所谓“国标”以来,中国民间保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斗争就从未间断过。从1971年美籍华人陈宪中等人发起“保钓”以来,全球各种形式的民间华人保钓组织不断;隆大。随着“保钓”的深入开展,2003年12月26日至28日, “全球华人保钓论坛”在厦门举行,并成立了”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筹)”,负责协调全球华人的保钓行动。来自北美,南美,我国香港、台湾及内地各地区
期刊
从海到陆两栖战的历史至今已有2500多年,两栖战专用舰艇从诞生至今也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1933年,美军陆战队建立了舰队陆战队,然而美海军只建造了海上运兵船,并未建造两栖舰艇。    第一艘两栖战舰    美国在1941年底正式参加二战前,美军陆战队就感到进行两栖战是迟早的事,因此,不仅从战术上高度重视两栖战,还首次研制了一批两栖作战装备。1939年,美军陆战队开始建造第一批两栖运输战车以及运送
期刊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却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小国,所需石油的99.7咒、天然气的96.4笼、煤的95.2%都靠进口。石油是世界经济的命脉,也是日本的主要能源。为实现其世界大国之梦,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石油的进口与战略储备,从未放松过对世界石油资源的索取与争夺。小泉纯一郎任日本首相之后,更是到处伸手,八方出击,不择手段地夺取石油资源。    不惜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中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期刊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足以让每一个驾船与造船的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当年打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就坐落在今天南京三汊河附近。沿着三汉河南街前行,一方池塘映入眼帘。如果不是那块碑石及碑文的提示,谁也不相信这里便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起始点——龙江宝船遗址。  当年朱元璋定鼎金陵,即在南京下关三汉河设厂造船。水域宽阔的龙江关由此成为明代造船工业的基地和水运枢纽。龙江船厂厂区占地面积为8100亩,为当时
期刊
我国明代前期, 国力  强盛,造船业基础雄厚。  主要造船厂除了南京龙江  船厂外,还有淮南清江船  厂、山东北清河船厂等规  模宏大的造船厂。据史料  记载,当时的淮南清江船  厂有总部四所,分部82处,  工匠3000余人;分工很  细,造船有统一规划和严  格的用料标准。1957年在  南京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  大舵杆,其长度竟达1l米,  可见当时所造船舶的吨位  之大。   郑和
期刊
近年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隐身兵器频频亮相,日益壮大,可谓异军突起,并正向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除一些隐身飞机、隐身巡航导弹等已相继研制成功,并部分投入战场,其他隐身兵器也在加紧研制推出。  隐身作战服,即采用“有源”系统,以近似迷彩图案的金属涂层置于织物表面,用电源来调节金属涂层的温度和热辐射度,使之与所处环境的背景相一致,可有效地欺骗人的眼睛,特别是可以有效地减少热成像仪和雷达的发现概
期刊
每次航行抵达东南亚各海港,我都要寻找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的遗迹,但次次落空。  这次去马来西亚婆罗洲装运木材。货主为了多做生意,求我加载货物,便叫他的公关秘书林慈爱小姐和我商量。其实,这是一个货主和船主双赢的生意,我当然高兴。于是,我提了个要求能不能陪我去一下当地有可能找到郑和遗迹的地方,林小姐马上说,“好,君子一言,”  第二天,小林依约前来。我们俩驾车在炎热的山林海滨大道转来弯去。也不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