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史学习教育自启动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个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学习教育自启动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个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其他文献
北京高职院校师资数量略有减少但总体稳定rn分析“十三五”时期数据可知,北京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呈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但是数量总体稳定.其中,2020年教职工总数为8,525人,比2016年减少了620人;2020年,专任教师数为4,086人,比2016年减少了390人.在师资数量减少的同时,北京市积极搭建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并专门出台《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同时,北京市还积极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兼职教师的数量比较稳定且略有提升,平均维持在1,602
@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rn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推进教材建设“培元”,就是要在教材中体现国家意志,同时又赋予其知识和思想精髓,从而发挥其育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紧紧契合新中国发展的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气象,为新中国新型正规大学教育的创办奠基;改革开放后,紧跟国际学术前沿,译介海外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助力;21世纪以来,以建设具有人大特色、学科齐备的高校文科本科教材体系,为提升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物流行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好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货物流通快、流通量大,地区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强.因此,加快物流业的发展步伐是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想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实现物流管理共享,搭建区域物流一体化交易模式.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对物流管理共享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既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要兼顾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课程的建设应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行;要重视能力导向和产出导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校友资源的丰富性、预见性和延续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多样性、反复性和持续性存在着天然内生机理的契合,具有耦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校友基因的激活,建立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信息大数据;校友文化的凝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内容范式;校友精神的弘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感化和调适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达到“过来人”陶染“现在人”的目的 ,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和功效的发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开创性地发展起来.诞生于1940年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在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类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延安自然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成就及其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依托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厘清学习内容、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学习形式,从而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202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激励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校内上下联动,做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方式方法,探索沉浸式学习体验模式,将红色党史和学校校史链接,在北京高校中首创性地以整座校园为“展厅”,让师生在走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用,真正将“党史”“校史”“校园文化”三大元素融为一体.
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核心环节.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对于课堂评价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趋势,学科交叉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以北京化工大学“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为研究依托,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主动性的基础上,构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师生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从管理模式、交叉研讨课、科教协同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同类院校开展相关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