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周全的话,就一定能实现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设定一个更高的合格线,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直至现实和愿望完全吻合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
而且,极其有趣的是,事先能够清晰“看见”的,最终也一定能以“崭新的”结果实现。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印象,即使做出来也不是“崭新的”。这也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事实。
DDI公司(即现在的KDDI公司)在开始手机事业时也一样,当我提出“手机时代马上就要来了”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持否定观点,摇着头说不可能。
“不管何时、何地,和任何人用手机通信”的时代一定会来到,而且,从小孩到老人所有的人在出生时都分配到一个电话号码的时代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的这些观点也只是引起公司其他董事的嘲笑。
但是,这是我“看见了的”。手机这种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以何种速度、怎样普及、以怎样的价格和多大的尺寸在市场中流通,我事先都清晰地“看见了”。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在京瓷公司从事的半导体零部件等业务,我对半导体技术革新的速度、尺寸和成本的变迁,已有充分的了解。据此类推,我能够以相当高的精确度预测手机这个新商品的市场前景。
不仅如此,我还清楚预测了合同价格是多少,每月的基本话费是多少,通话费的收费价格及其将来的价格设定等。当时的事业部长还在记事本上做了记录。在手机事业实际开始时,他又看了看那个记事本,怎么回事?和实际的收费体系几乎不差分毫。
不限于手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都要考虑市场的供需平衡、投资回报等,经过复杂且精密的成本核算才能算出来。而没有计算前,我就已经对服务收费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负责的事业部长惊讶得目瞪口呆:“简直神了!”其实那是因为我“看见了”。
各个细节都能够明确预想到的事就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看得见的事能够做成,而看不见的事就做不成。所以,当你确定了自己想要的,剩下的就是把它凝缩成坚强的信念,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强烈的愿望,直到你能“看得见”成功的意象。
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人类一般不会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所以,能够描绘出自我成功后景象的人,其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成功的样子,如果其景象清晰可见,那么你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书本,更应重视实践”,这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原理原则。换句话说,“知晓”与“办得到”不是一定相等的。它告诫人们仅仅知晓是不够的,必须是有把握能够办得到。
关于陶瓷的合成,阅读相关书籍便可知晓这种原材料和那种原材料混合后烧制几次就能得到怎样的陶瓷。但是,按照理论尝试去做却不能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只有在现场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把握精髓。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使之成功。否则,不过仅是“知晓”而已。
在信息社会、偏重知识的时代,多数人认为“如果知晓就能办到”,这种观念其实大错特错了。“知晓”与“办得到”之间有很深的鸿沟,能够填补这道鸿沟的就是现场的经验。
成立京瓷公司后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经营方面的讲座,因为讲师的名单中有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该讲座租用温泉旅馆三日两晚,参加费用数万日元,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本田先生的大名我是倾慕已久,所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强行报名参加了。
当天,所有学员泡过温泉后,穿着睡衣坐在大会场,等待本田先生的驾临。过了不久,本田先生露面了,似乎是从本田公司的滨松工厂直接赶来,工作服上沾满油污。而且,一开口就作了一番训斥:
“大家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好像是来学习经营的,可是如果有这个时间,那就请早点返回公司干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不可能学好经营。我没有向任何人学习经营就是证据。看看我这样的男人也能搞好经营。其实,你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赶快回到公司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本田先生最后又恶狠狠地补充了一句“支付如此昂贵费用的傻瓜在哪里?”会场寂静无声,因为本田先生说得确实有道理。
见此情景,我更为本田先生的魅力所倾倒,同时也想:“好的,我也快点回公司工作。”
本田先生告诉我们在榻榻米上学习游泳是多么地愚蠢。在榻榻米上不可能学会游泳,还不如立刻跳入水中,奋不顾身地挥动手脚。若没在现场挥洒汗水就不可能做好经营——本田先生自身就是如此,成就一番伟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得到。只有亲历亲为的体验才能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托尔斯泰也感叹:佛教故事描写了人类的贪欲
感激之心,率真的反省之心,此外远离过剩的“欲望”,对提高我们的人性来说也是必要的。贪婪其实是很难对付的,它扎根在人们内心深处,蚕食人心,是使我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的“病毒”。
据说释迦牟尼用寓言将人类被欲求纠缠的真相作了如下阐述。有一点长,但不妨介绍一下:
——深秋的一天,枯木瑟瑟中,有位路人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猛一看,脚下散落着很多白色的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骨头。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人骨呢?……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议,他继续前行,一头正在咆哮的猛虎朝他迎面走来。
路人大吃一惊,原来那是被这只猛虎吃掉的可怜同路人的骨头啊!他一边想着一边慌忙转身,朝来时的路飞快地逃跑。但是,似乎是迷路了,他竟然来到了悬崖峭壁前,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老虎,进退两难之中,路人爬上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但是,老虎也张开了可怕的大爪开始往松树上爬。
现在真正完了,正在万念俱灰之际他看见眼前的树枝上垂下一根藤条,路人顺着藤条哧溜地溜了下去。但是,藤条在中间断了,旅客被悬在空中,上下不得。
上面老虎舔着舌头,虎视眈眈。再向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赤、黑、青三条龙严阵以待,要把他吃掉。上面还传来吱吱的响声,抬眼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啃藤条的根部。
照这样下去,藤条会被老鼠用牙齿咬断,路人不得不朝张开血盆大口的龙落下去。在这八面围困之中,他认为首先应该赶跑老鼠,于是开始试着摇了摇藤条。在这过程中,有温热的东西掉在他脸庞上,舔一舔,是甜甜的蜂蜜。原来,藤条的根部有蜜蜂巢,每一次摇动都会有蜂蜜掉下来。
他开始喜欢上甘露一样的蜂蜜味道。于是,竟然忘记自己已置身于穷途末路之中——尽管处于龙虎争食的夹缝中,且唯一的救命藤条也正在被老鼠啃食——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摇晃这根救命绳索,陶醉于蜂蜜的甘甜中。
释迦牟尼说这就是贪婪的人类的本来面目。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机状况中,仍然忍不住舔拭蜂蜜,这是我们人类无能为力的本性。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这个寓言故事后惊叹道:“没有比这更形象地表达人类欲望之深的了。”确实,没有比这更真切地表达人类的生活态度或者人类的欲望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表示死亡或生病,松树表示世上的地位、财产、名誉,黑白老鼠表示白天和黑夜亦即时间的推移。人不断受到死亡的威胁和追逐,但仍然执著于生命。可是,生命只是像藤条一样飘摇无常的不可靠。
藤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我们一年又一年越来越接近似乎已经逃离了的死亡,但是,即使缩短自己的寿命或生命仍然想要得到“蜜”。人就是与那种无止境的贪婪有切不断的缘。这就是释迦牟尼要告诉我们的人的真相。
选自《活法》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设定一个更高的合格线,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直至现实和愿望完全吻合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
而且,极其有趣的是,事先能够清晰“看见”的,最终也一定能以“崭新的”结果实现。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印象,即使做出来也不是“崭新的”。这也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事实。
DDI公司(即现在的KDDI公司)在开始手机事业时也一样,当我提出“手机时代马上就要来了”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持否定观点,摇着头说不可能。
“不管何时、何地,和任何人用手机通信”的时代一定会来到,而且,从小孩到老人所有的人在出生时都分配到一个电话号码的时代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的这些观点也只是引起公司其他董事的嘲笑。
但是,这是我“看见了的”。手机这种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以何种速度、怎样普及、以怎样的价格和多大的尺寸在市场中流通,我事先都清晰地“看见了”。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在京瓷公司从事的半导体零部件等业务,我对半导体技术革新的速度、尺寸和成本的变迁,已有充分的了解。据此类推,我能够以相当高的精确度预测手机这个新商品的市场前景。
不仅如此,我还清楚预测了合同价格是多少,每月的基本话费是多少,通话费的收费价格及其将来的价格设定等。当时的事业部长还在记事本上做了记录。在手机事业实际开始时,他又看了看那个记事本,怎么回事?和实际的收费体系几乎不差分毫。
不限于手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都要考虑市场的供需平衡、投资回报等,经过复杂且精密的成本核算才能算出来。而没有计算前,我就已经对服务收费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负责的事业部长惊讶得目瞪口呆:“简直神了!”其实那是因为我“看见了”。
各个细节都能够明确预想到的事就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看得见的事能够做成,而看不见的事就做不成。所以,当你确定了自己想要的,剩下的就是把它凝缩成坚强的信念,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强烈的愿望,直到你能“看得见”成功的意象。
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人类一般不会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所以,能够描绘出自我成功后景象的人,其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成功的样子,如果其景象清晰可见,那么你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书本,更应重视实践”,这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原理原则。换句话说,“知晓”与“办得到”不是一定相等的。它告诫人们仅仅知晓是不够的,必须是有把握能够办得到。
关于陶瓷的合成,阅读相关书籍便可知晓这种原材料和那种原材料混合后烧制几次就能得到怎样的陶瓷。但是,按照理论尝试去做却不能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只有在现场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把握精髓。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使之成功。否则,不过仅是“知晓”而已。
在信息社会、偏重知识的时代,多数人认为“如果知晓就能办到”,这种观念其实大错特错了。“知晓”与“办得到”之间有很深的鸿沟,能够填补这道鸿沟的就是现场的经验。
成立京瓷公司后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经营方面的讲座,因为讲师的名单中有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该讲座租用温泉旅馆三日两晚,参加费用数万日元,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本田先生的大名我是倾慕已久,所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强行报名参加了。
当天,所有学员泡过温泉后,穿着睡衣坐在大会场,等待本田先生的驾临。过了不久,本田先生露面了,似乎是从本田公司的滨松工厂直接赶来,工作服上沾满油污。而且,一开口就作了一番训斥:
“大家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好像是来学习经营的,可是如果有这个时间,那就请早点返回公司干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不可能学好经营。我没有向任何人学习经营就是证据。看看我这样的男人也能搞好经营。其实,你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赶快回到公司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本田先生最后又恶狠狠地补充了一句“支付如此昂贵费用的傻瓜在哪里?”会场寂静无声,因为本田先生说得确实有道理。
见此情景,我更为本田先生的魅力所倾倒,同时也想:“好的,我也快点回公司工作。”
本田先生告诉我们在榻榻米上学习游泳是多么地愚蠢。在榻榻米上不可能学会游泳,还不如立刻跳入水中,奋不顾身地挥动手脚。若没在现场挥洒汗水就不可能做好经营——本田先生自身就是如此,成就一番伟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得到。只有亲历亲为的体验才能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托尔斯泰也感叹:佛教故事描写了人类的贪欲
感激之心,率真的反省之心,此外远离过剩的“欲望”,对提高我们的人性来说也是必要的。贪婪其实是很难对付的,它扎根在人们内心深处,蚕食人心,是使我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的“病毒”。
据说释迦牟尼用寓言将人类被欲求纠缠的真相作了如下阐述。有一点长,但不妨介绍一下:
——深秋的一天,枯木瑟瑟中,有位路人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猛一看,脚下散落着很多白色的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骨头。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人骨呢?……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议,他继续前行,一头正在咆哮的猛虎朝他迎面走来。
路人大吃一惊,原来那是被这只猛虎吃掉的可怜同路人的骨头啊!他一边想着一边慌忙转身,朝来时的路飞快地逃跑。但是,似乎是迷路了,他竟然来到了悬崖峭壁前,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老虎,进退两难之中,路人爬上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但是,老虎也张开了可怕的大爪开始往松树上爬。
现在真正完了,正在万念俱灰之际他看见眼前的树枝上垂下一根藤条,路人顺着藤条哧溜地溜了下去。但是,藤条在中间断了,旅客被悬在空中,上下不得。
上面老虎舔着舌头,虎视眈眈。再向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赤、黑、青三条龙严阵以待,要把他吃掉。上面还传来吱吱的响声,抬眼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啃藤条的根部。
照这样下去,藤条会被老鼠用牙齿咬断,路人不得不朝张开血盆大口的龙落下去。在这八面围困之中,他认为首先应该赶跑老鼠,于是开始试着摇了摇藤条。在这过程中,有温热的东西掉在他脸庞上,舔一舔,是甜甜的蜂蜜。原来,藤条的根部有蜜蜂巢,每一次摇动都会有蜂蜜掉下来。
他开始喜欢上甘露一样的蜂蜜味道。于是,竟然忘记自己已置身于穷途末路之中——尽管处于龙虎争食的夹缝中,且唯一的救命藤条也正在被老鼠啃食——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摇晃这根救命绳索,陶醉于蜂蜜的甘甜中。
释迦牟尼说这就是贪婪的人类的本来面目。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机状况中,仍然忍不住舔拭蜂蜜,这是我们人类无能为力的本性。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这个寓言故事后惊叹道:“没有比这更形象地表达人类欲望之深的了。”确实,没有比这更真切地表达人类的生活态度或者人类的欲望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表示死亡或生病,松树表示世上的地位、财产、名誉,黑白老鼠表示白天和黑夜亦即时间的推移。人不断受到死亡的威胁和追逐,但仍然执著于生命。可是,生命只是像藤条一样飘摇无常的不可靠。
藤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我们一年又一年越来越接近似乎已经逃离了的死亡,但是,即使缩短自己的寿命或生命仍然想要得到“蜜”。人就是与那种无止境的贪婪有切不断的缘。这就是释迦牟尼要告诉我们的人的真相。
选自《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