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工资实施以来,某校顺应形势所需,制订了“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绩效”)。“绩效”制订时,教育科研方面积分的权重比例大了一些,一时引来了纷纷议论。
有的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教学,权重积分应向课堂教学获奖者﹑质量测试成绩高者倾斜,对论文获奖者的奖励应放低些;有的说,能写论文,但上不好课,不能给奖励;有的说,如果人人都去写论文,就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得不偿失,不能这样引导;还有的说,发表的文章要看是不是真正的“论文”,否则,也不能给予奖励……言之凿凿中,我读出了殷殷所期——不仅要求研究者能写文章,还要能上好课,成为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全能型”教师。如此完美的要求,怕是许多名师也会望而生畏吧!
这种争论,让我不由想起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体操比赛来。
体操比赛一般设有跳马、单杠、双杠、吊环、自由体操、鞍马、平衡木等单项比赛,还有全能比赛。于是乎,每次奥运会体操比赛或世界体操锦标赛期间,总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各项金牌各有所得,有的是一人一块,有的是一人多块。人们在为金牌选手欢呼鼓掌时,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有这样一些怪念想:那跳马的选手凭什么拿金牌,他别的项目还没进决赛呢?那个叫李宁的一人得了六块单项金牌,咋没得那块分量最重的“全能金牌”呢?那个获得“全能金牌”的李小双,咋一个单项金牌没拿到呢?他根本不配“全能王”……如果真有这些怪念想,那他一定是个外行,绝不是一个纯正的“体操粉丝”。谁会否认那一块块亮闪闪、沉甸甸的金牌的获得,不是由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浸润而成的呢?鲜花和掌声伴着沉甸甸的金牌,不送给他们送给谁!不管他得到的是哪枚金牌——“全能”也好,单项金牌也罢。
由此,笔者深思后认为,该校的如此“绩效”,实际是为教育研究者奉上的一枚“金牌”,是对这些教师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教学研究好似那体操一个单项比赛而已,没必要给他们箍上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个“单项金牌”熠熠生辉,也热望“全能王”李小双一般的老师横空而出。如果真有那样既能发表文章,课也上得好,教出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的“全能老师”固然好,可这样的老师又有几个呢?而教学科研的研究者有课题结题,有大作发表或获奖,为什么要吝啬我们的掌声和喝彩声呢?为什么我们要无谓地争论是否需要奉上“金牌”呢?
笔者认为,将教育教学研究纳入“绩效”,之所以引起非议,原因可能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一线教师热衷的“教育科研”认识尚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教师的整个研究过程实际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没有体会到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成长的艰辛——需要用心阅读专业书籍,需要留心观察教育现象,需要细心思考本质问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针对有人质疑一线教师从事研究者是“不务正业”时激愤地说:“从事研究的老师上课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不从事研究的老师上课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是的,教育要大发展,教师就一定要在教育科研领域快速成长起来。我们必须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培养他们反思的能力和实践的本领。
回头再看“绩效”的制订,该校领导决定把教育科研纳入绩效考核,并且加大权重比例,事实上是迈出了尊重研究型教师的坚实一步,那脚步是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这样的学校领导,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学校领导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使教师成为善于深思的、勤于钻研的研究者。”从学校发展看,该校领导眼光独具、用心良苦——是真正想通过“绩效”这个契机,积极营造教科研的浓烈氛围,引导教师主动去研究,去反思;是真心希望每个教师都能成长为专业化的研究型教育专家,而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教书匠”。
“绩效”应成为教育科研的“加油站”,为有更多更科学的教育研究的生成增添“动力”。课堂教学的优秀者,要奖励;考试成绩突出者,要奖励;潜心于教育科研的善思善写者,更要奖励。
让我们谨记温总理在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座谈时对“绩效”的准确定位吧:“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与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
有的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教学,权重积分应向课堂教学获奖者﹑质量测试成绩高者倾斜,对论文获奖者的奖励应放低些;有的说,能写论文,但上不好课,不能给奖励;有的说,如果人人都去写论文,就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得不偿失,不能这样引导;还有的说,发表的文章要看是不是真正的“论文”,否则,也不能给予奖励……言之凿凿中,我读出了殷殷所期——不仅要求研究者能写文章,还要能上好课,成为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全能型”教师。如此完美的要求,怕是许多名师也会望而生畏吧!
这种争论,让我不由想起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体操比赛来。
体操比赛一般设有跳马、单杠、双杠、吊环、自由体操、鞍马、平衡木等单项比赛,还有全能比赛。于是乎,每次奥运会体操比赛或世界体操锦标赛期间,总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各项金牌各有所得,有的是一人一块,有的是一人多块。人们在为金牌选手欢呼鼓掌时,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有这样一些怪念想:那跳马的选手凭什么拿金牌,他别的项目还没进决赛呢?那个叫李宁的一人得了六块单项金牌,咋没得那块分量最重的“全能金牌”呢?那个获得“全能金牌”的李小双,咋一个单项金牌没拿到呢?他根本不配“全能王”……如果真有这些怪念想,那他一定是个外行,绝不是一个纯正的“体操粉丝”。谁会否认那一块块亮闪闪、沉甸甸的金牌的获得,不是由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浸润而成的呢?鲜花和掌声伴着沉甸甸的金牌,不送给他们送给谁!不管他得到的是哪枚金牌——“全能”也好,单项金牌也罢。
由此,笔者深思后认为,该校的如此“绩效”,实际是为教育研究者奉上的一枚“金牌”,是对这些教师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教学研究好似那体操一个单项比赛而已,没必要给他们箍上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个“单项金牌”熠熠生辉,也热望“全能王”李小双一般的老师横空而出。如果真有那样既能发表文章,课也上得好,教出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的“全能老师”固然好,可这样的老师又有几个呢?而教学科研的研究者有课题结题,有大作发表或获奖,为什么要吝啬我们的掌声和喝彩声呢?为什么我们要无谓地争论是否需要奉上“金牌”呢?
笔者认为,将教育教学研究纳入“绩效”,之所以引起非议,原因可能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一线教师热衷的“教育科研”认识尚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教师的整个研究过程实际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没有体会到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成长的艰辛——需要用心阅读专业书籍,需要留心观察教育现象,需要细心思考本质问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针对有人质疑一线教师从事研究者是“不务正业”时激愤地说:“从事研究的老师上课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不从事研究的老师上课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是的,教育要大发展,教师就一定要在教育科研领域快速成长起来。我们必须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培养他们反思的能力和实践的本领。
回头再看“绩效”的制订,该校领导决定把教育科研纳入绩效考核,并且加大权重比例,事实上是迈出了尊重研究型教师的坚实一步,那脚步是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这样的学校领导,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学校领导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使教师成为善于深思的、勤于钻研的研究者。”从学校发展看,该校领导眼光独具、用心良苦——是真正想通过“绩效”这个契机,积极营造教科研的浓烈氛围,引导教师主动去研究,去反思;是真心希望每个教师都能成长为专业化的研究型教育专家,而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教书匠”。
“绩效”应成为教育科研的“加油站”,为有更多更科学的教育研究的生成增添“动力”。课堂教学的优秀者,要奖励;考试成绩突出者,要奖励;潜心于教育科研的善思善写者,更要奖励。
让我们谨记温总理在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座谈时对“绩效”的准确定位吧:“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与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