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亲自探索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这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养成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操作现状出发,找出常见的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历给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能为各个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在小学中设立科学这一学科。同时,也规定科学学科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现阶段的科学学科学习,而且还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作好铺垫。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重要时期,如果引導得当,其将会具备很强的探索能力,使思维得到充分开发,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将会变得简单、轻松。现阶段,教师要对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操作能力现状
  (一)缺乏操作兴趣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都是为了应试,学校将成绩作为根本出发点,授课的方式以理论知识为主,所进行的一些动手操作活动,都是为理论知识服务,方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而科学课需要将动手能力摆在第一位,理论知识是为了动手操作服务的。然而,现在大部分小学都将这一过程颠倒,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而进行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实验,将更多精力花费在课本的理论学习上,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由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比较难懂,导致学生没有取得太多收获。课本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通常只是为学生演示一遍,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在这些情况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取得进步。同时,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堂也失去了兴趣,对科学知识无法主动探索,对以后的学习都产生一定阻碍,不利于科研精神的培养。
  (二)操作能力差
  有些学校资金不够充裕,无法完善科学教学的实验设备,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在科学课堂中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教师只能以口述的方式供大家想象,实际操作更是天方夜谭,造成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有些学校认为学生只要将精力集中在主要科目的理论学习中就可以了,对科学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为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课程,完全忽视了实验课程,实验设备摆在实验室里,学生却不能亲自操作。小学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锻炼,将会影响以后的各种操作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在安排课堂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运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新奇,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爱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好奇心;第二,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和陌生,为了拉近距离,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亲密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接受科学知识。例如,在《哪支蜡烛先灭》一课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带着兴趣做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前给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拿张图片,图片上有两支蜡烛,高度不同,问学生们哪支先熄灭,虽然学生心中没有什么概念,但是经过大胆假设,再带着猜想做试验,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明确操作目的,加强操作指导
  在实验中,所有的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非常容易脱离实验目的而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这时候,需要教师在旁加强监督、管理,每隔一段时间让所有学生明确该实验的真正目的,并询问其具体进展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操作练习。
  (三)巧妙设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在课前理论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应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去发现,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欲望下,学生对实验更加关注,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四)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既要注重科学课堂中的学习,还应在课下活动中引导学生练习。课上、课下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在课堂中有许多实验,所需要的道具很简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做一些课本中感兴趣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课堂中所讲的知识会有更深的体会,而且还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强化。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精神,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认知习惯。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所有的小学应该将这项工作放在学校的正常计划内,并且严格执行。当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其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也会相应增强,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将会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对今后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其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喜厌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美术。在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探寻故事元素,既符合学生
人民教育家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索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要善于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重结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
比较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把知识进行比较,找出联系与区别。比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数学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及改进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改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皮肤、皮下组织缝合方法。结果 128例中2例出现高热、寒战、轻度黄染伴门静脉炎,经抗生素治
数学具有较强理论性,学生若是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则会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感觉,所以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辅助教学。而项目教学方式能够提供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正在逐步成为教学者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内容的理解,更要让他们掌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