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线的应用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这种表现手段从古至今在美术课堂上都应用极广。线是美术课堂中进行绘画与创作的基石,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必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把握线的神韵、简化没有意义的线条、欣赏名家的作品、探索线的形式意味几个方面来进行线的表现和把握线的基本脉搏。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线
  在美术课堂中,同学们创造出的生动漂亮的美术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线”这个基本元素,无论使用铅笔、彩笔、蜡笔、毛笔还是油画棒等做画,线都是他们勾画出美丽画卷所使用的必要手段。线具有独特的表现性,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应用极广。
  那么,如何进行线的表现和把握线的基本脉搏呢?笔者结合多年美术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训练:
  1.把握线的神韵
  中国画就是线的艺术。线在艺术中已经脱离了自身的物质意义,成为了一种净化的美即精神的美。中国书画从简单的模拟、画图逐渐演变为用线条表现自己的灵魂,“写神”说近千年来经久不衰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在西方也认为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线的独立审美性质在于它不同于物质意义的精神表现作用。当然,线的精神意义的产生决不是虚幻的。首先,从物体客观形态及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内在实质会激发我们的精神,在绘画艺术实践过程中,体现精神气质是第一件事;其次,画家的悟性、修养及表现当然也与线的精神表现性有绝对关系。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品味、琢磨线的神韵,要多准备一些美术作品欣赏课,经常欣赏中国古代的名人作品,在不断的欣赏与比较中感知线的神韵。在课堂上要让他们亲自动笔摹习古人各具特色的线法如钉头鼠尾描、兰叶描等,强调起笔和收笔,体验端部与转折处的力度,增强线条运动节奏感的强化;同时可尝试各皴法如斧劈皴、马牙皴、披麻皴、米点皴、方卷皴等,摹仿前人用线的同时,也让学生尽情想象创造出新的皴法,并把创作的结晶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是这样反复尝试、反复创新,使孩子们对线有了崭新的认识。
  2.简化没有意义的线条
  英国美学家克来夫·贝尔在谈到现代艺术运动特点时指出:简化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特性之一。线是一种表现形式,线的形式要求线具有审美作用,而这种有审美作用的线是物质形态通过画家的视、知觉而简化并被某种媒介形态表现出来。这种简化不是去掉细节,而是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炼出来,把剩下的再现形式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意味,这也是线条从物质形态中简化的意义所在。
  美术课堂上,笔者故意拿出一些有许多褶皱的裙子、布帘等让学生写生,孩子们往往容易被不主要而且还起破坏作用的装饰褶皱所迷惑,此时就让他们去找寻一些能够说明问题、表明主要的动势走向、叠压关系、物体结构方面的线,然后把他们反复修改、整理出来画在纸上就可以了。
  3.欣赏名家的作品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
  4.探索线的形式意味
  在美术课堂上,可让学生随意画几组线,然后选择视觉冲击力强的线条进行介绍说明,培养学生对线的紧张、松弛、刚劲、柔软等不同形式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对称、均衡是线在画面上的质量关系,它包括线的粗细,线面的分布,线的方向性、力度感之间造成的视觉重量关系等。
  连续:单线的连续贯通及用线的一律性。
  间隔:意连笔断,间隔之间造成的断裂或连续面积。
  重叠:多次反复涂画,如国画积墨,造成深度厚实。
  单独:突出某种意味,如直线。
  粗细:表现不同的感觉,远近虚实,不同的节奏感。
  反复:一咏三叹,线条有秩序,增加意味的回味。
  交叉、错综:线条效果激烈,有冲突感,易于表现力度感的物体。
  变化、统一:所有线的意味都在于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变化太过分会造成混乱感,统一多则呆板。
  线的形式意味多种多样,难以通过文字尽述。在绘画中主要通过一些形式规律得以体现,如节奏、对称、均衡、连续、间断、重叠、单独、精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虚实、强弱、转折、顿挫等。
  要让学生明白线的表现及线的品性是实践中多方面构成的,只有在过程中创造才会凝聚成无尽的力量,线的运用当然也是如此。再让他们把各种形式的线应用在不同种类的作品上,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创作欲和好奇心。
  由此可见,线是美术课堂中进行绘画与创作的基石,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必要手段。
其他文献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知识接受者,历史教学新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观察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1.创设情境,把学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由愿学到会学,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从而你可能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呢?  1.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要克服音乐课堂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根据“掌勺”妙招原理,并不断吸取一切有利于音乐教学的优秀理论,备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学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关键词】“掌勺”妙招,音乐课堂教学  在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照搬教案,不切实际”、“教学方法机械陈旧”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过程死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往往采用歌曲热身或课前交谈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课前的交流亲近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如何使这种课前的交流更有目的性,更实用一些呢?本文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更好的发挥课前会话谈一些做法。  【关键词】课前会话,英语课堂,作用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又包含课文内容的课前会话,既可以作为揭题的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发展,主体性  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只会模仿学习,照搬模式,好点的会举一反三,但灵活运用方面就有所欠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加重视,希望学生以后学习有所改变。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模式,转变  数学教学的核心现在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学习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
期刊
【摘要】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生活!”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语言课堂?①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②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③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④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需要创意设计,目的在于通过精心巧妙地整合、运用各种技能和技巧创造性地进行有效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职高,英语,创意,素质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中国英语教育是失败教育的说法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中国学生从小学到研究生近二十年的英语学习,最后能够熟练地以英语作为工具使用的人并不多,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有的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总体成效却有很多另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国中学体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状况、师资建设诸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本文在教学中,着重从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教学情景、把故事带进课堂等方面激发学生乐学数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享受快乐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改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但是,审视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