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习题的合理使用与再度开发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每位教师开辟了解放思想、优化教学的天地。其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进行优化教科书的探讨,已然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历史与社会》辅助内容——习题为例,它们虽是课文的补充说明,但也提供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方式,是对课文系统的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的一种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阅读教科书和理解课程内容。但是,一些教师对教科书习题的处理方式存在一些误区。他们或愿花大力气于课文正文部分,但对教科书辅助习题的处理却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或面面俱到,力图使学生题题过关……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对教科书中的习题进行二次创造,将习题转化为“学材”,使师生共同成长为教科书的编者和主人翁。
  要使《历史与社会》习题得以合理使用与再度开发,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前提。
  一是深入钻研课标与教科书。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标反复阅读教科书,读出教科书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科书的精髓和难点,把教科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
  二是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教师不但要对课标与教科书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要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以增加教科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三是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教科书内容。
  做好了合理使用与再度开发的前提准备,在教科书习题合理使用与再度开发的实施阶段,我们要坚持的策略是“四度”。
  一、处理要有坡度
  所谓合理使用,就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使用教科书上的习题。我们知道,人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叫现有发展水平。具体到处理上,就是要对习题进行分类筛选,对那些背景材料相对陈旧、题目难度较小、探究价值不大的习题,通过学生预习或教师授课解决就行。另一个叫最近发展水平。对一些受限于知识和能力单凭学生自身难以解决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应运用课堂集体讨论或课外探究的方法予以完成。合理使用教科书习题的重点,是有针对性地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学生不会的变成学生会的,把学生力所不及的转化为力所能及的。
  例如,《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56页习题第2题——“说出表格中的世界之最及其所在的大洲”,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第3题——“让学生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特征”的解答,则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地图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通过经纬度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温度与降水两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这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这种有坡度的处理,能使学生通过解答题目突破现有发展区,提升能力,获得智慧,促进发展。
  二、调用要有热度
  由于种种原因,教科书中的习题所引用的材料滞后于实际,不可能是最新的。 教科书为全国统编,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因此,在立足于教科书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有效地挖掘教书“习题”的价值。具体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和不同教学阶段要求,对教科书习题进行二度开发甚至三度开发,使之更适合当时当地教学的需要。在教改研究中,教师可以从适当增删相关背景材料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对教科书习题中的背景材料的删减,使习题更切合教科书内容,时效性更强,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和关注社会的热情,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专题探究”中的许多背景材料过于陈旧,“环境亮起黄牌”中选用的白色污染材料是1996年北京动物园长颈鹿生病的事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选用的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重建我们的家园”中选用了1998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数据;“看不见的手”中选用的是2006年底陕西某地芹菜菜农自毁菜地的内容;等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撷取更新颖、更典型的时政材料予以替换。如“环境亮起黄牌”,可选用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细颗粒物监测指标这一内容作为补充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达成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三、重组要有跨度
  一些教师过分遵循教科书本身的编写顺序,对习题处理机械、呆板。虽然现行教科书选用的背景材料具长期效应,但有些问题的设置不够新颖、比较简单,与辅助习题的梯度与深度难以匹配。例如,从教科书的结构化功能角度来分析,现代教科书的信息组织不可能是“散落式”或“百科全书式”的,而要体现一定基本思路的结构化体系,以帮助学生建构和梳理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的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当堂归纳、整理并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史学观点的习题。学生不仅参与的热情高,而且重组习题的质量也不错,现撷取几例。
  (1)你是怎样理解雅典的民主制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52内容)
  (2)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害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71内容)
  (3)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它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造成了哪些影响?(《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80内容)
  (4)谈谈你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84内容)
  (5)三国鼎立是历史的退步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89内容)   (6)谈谈你对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看法。(《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103内容)
  (7)在你看来,“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P106内容)
  (8)为什么富兰克林和印第安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完美的,而对方的文化是野蛮的?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文化呢?(《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P22内容)
  (9)联系新航路开辟后的相关史实,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P24内容)
  实践证明,教师在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传授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习题的重组,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使他们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成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为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界新观点,更新观念,吸纳学术界的新观点、新成果,通过对已过时材料的舍弃、提法不妥材料的改编、增添,实现习题有意义的重组。
  四、优化之间有厚度
  教科书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逐步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逐步从模仿发展到独立思考,从学习发展到创新。为此,教师要在达到共同水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练习题。例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28页“习题”中的第2题:“亚非古代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试着说明其原因。”通过分析此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环境角度如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方面分析原因,还要让学生根据此题内涵,进一步设计同类习题:“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用具体事例说明。”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将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可选用的事例有:一千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环境的变化,使生活在这里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学会直立行走,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建筑形式和农作物的不同;等等。通过类比归纳,让学生除达成理解、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外,更培养其对所学知识、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总之,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应该改传统的知识教材观为智慧教科观,使教科书成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桥梁,通过它实现“教学相长”,既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一)     陶小淘第一次遇见凌是在小路拐弯口的一家小店里。那是整条学生街陶小淘最常去的店铺。里面既卖文具也卖零食饮料,店主是一对和蔼的中年夫妇。那天,陶小淘晚自习后进去买饮料,她正要算钱,店主却示意她把钱给角落里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就是凌。他从角落里起身走到陶小淘身边接过她手上的钱,只是始终没有抬起眼睛看她。日光灯淡淡的白光照在男生的脸上,他的脸一下子有了柔和的线条。于是他的轮廓就被烙进了陶小
七月,暑期来了,你准备怎样度过一个特别的假期?你为此做了怎样的规划?家铭姐姐的提醒也许是个好主意哦!每天你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比如每天我要背20 个单词; 每天做一套数学试卷;一个暑期读两三本好书;每天看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听音乐、画画、弹钢琴……记住:每天自己规定的一定要做到哦!另外,要不要在暑期体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可是一个大好时机,要好好把握机会!还有,千万不要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个战场”教学的要求,是“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纠正以往‘扬共(共产党)贬国(国民党)’、‘扬后(敌后战场)贬正(正面战场)’评价趋向,重点突出国
写作是作者借助其作品和读者之间进行的互动和交流。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得体的语用能力。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仍然以学生作文的词语使用、语句连接的训练为主,忽略了语篇层面的语用教学,难以实现真实的交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读者意识。“任何教写作的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否则教学将难有成效。”[1]“作者需要通过了解读者意识来建立和维持与读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其
(一)    我喜欢夏天过后的阳光,暖暖的催人入睡。我和彦彦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静静地分享从窗户射进来的光。高中生活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丰富,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又乏味。真的很怀念初三毕业前那段除了上课就是写留言的充实日子。  “彦彦,你说罗罗会过得快乐吗?”  “当然了!她永远都是那么快乐的。你还记得我们毕业时说的话吗?”  “不论在哪里,都要快乐!”  “嗯,相信即使她有
摘 要:新课标下的初中科学教材,插图的篇幅有所增加,提升了插图的教育地位和功能。巧妙利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科学;插图;教学;效率  插图是教材内容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比语言表述来得更直观、简洁,一张简单的插图,胜过上千字的文字表达,是教材编写不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卑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勉强强地去了学校,不过成绩一直不好,我只想快快等高中毕业后到外面去打工。   记得中学临近毕业的前半个月,班主任李坤山老师组织同学们举办了一场晚会,他担任主持人。在
最近妈妈想吃豆芽了,就把豆子放在阳台上准备让它发芽。我不喜欢吃豆芽,也不喜欢看豆子,就很少去阳台上看妈妈的豆芽,而妈妈却隔三差五地去看它们。  那天闲来无事,妈妈让我去阳台看看豆芽,我很不情愿地来到阳台边,看到那绿得发光发亮的豆芽,心里不由生起一阵羡慕,而后又变成妒忌,把两颗最闪光的豆芽扔进米兰花盆里。  过了几天后,我再去阳台给那盆米兰花浇水时,竟然看到我那天随手扔进去的豆芽长出来了!在阳光的照
摘要: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体系中,自读课的教学可依托《语文作业本》设计“微活动”,并以此为核心设计微任务和微评价,通过联结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架构自读课预学、导学、助学、延学支架,开展自评、组评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读课教学;微活动;《台阶》  统编教材以“双线组元”,架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针对三类课型,章新其
海外幽默告示    ★纽约一个儿童游乐园大门口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成年人必须在孩子陪同下方可入内。”  ★一个向公众开放的英国古堡,入口处贴着一张告示:“主人该使客人宾至如归,客人该注意这里并非家里。”  ★肯尼亚某天然动物园的告示中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自己捡回。”  ★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告示这样写道:“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美国一家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