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侍郎官是个啥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官起源于先秦,盛行于秦汉,既是皇帝的侍卫近臣,又是各级官吏的主要来源。按照秦汉的宫省制度,帝王所居之处分禁中、宫中,故此,郎官于禁中者称为中郎,于宫中者为郎中,于宫外者为外郎,合称"三郎"。武帝时,在汉初"三郎"的基础上,又分中郎为三,遂派生出议郎与侍郎。据此,官职侍郎在武帝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一、官职侍郎之沿革
  侍郎最初是作为内侍之官而存在的,因在“内侍”之外,也承担了郎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的职能。东汉时期,郎官体制更加系统规范,侍郎成为隶属于三署郎的官职。
  两汉侍郎作为郎官的一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便是官员补给。汉武帝在郎官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使郎官开始大规模在朝中和地方任职。在朝中任职的侍郎初补官职较高,政治前途通达,而在地方任职的侍郎当县令或与县令相当的官职居多,如张缉、张霸等人均是如此。发展至东汉,郎署几乎完全成为后备官员储备与培训的处所,三署郎官既可以补中央系统的官吏,亦可以补地方及郡国官员。
  官职侍郎的另一个发展体系源于西汉尚书郎,后存在于中央机构三省六部中,承担了大量辅助性的秘书工作。
  隋朝建立后,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府机构形式,内史与门下二省皆置侍郎。中央政府机构三省六部中侍郎的基本职能自此基本定型,后世变化主要在设定人员与品级之上。
  唐朝沿袭了三省六部制,将内史省恢复为中书省,设中书与门下侍郎各二人,俱为正三品,机构副官。尚书省领六部,各部均设有侍郎,其中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户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下;礼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兵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刑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工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各部侍郎品級与人数根据部门需要进行设置,相互间略有区别。
  宋代中书侍郎与门下侍郎之执掌与唐代几乎无异。只是在宋代,此二侍郎官职并不常置,往往被参知政事一职所代替,其职能也相应转由参知政事执行。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军事强国,疆域最为辽阔,境内民族众多。它的中央机构既承袭前朝,又有所变化。由于疆域辽阔,地广人稀,实行宋代的三省制不便于迅速处理政务。于是,元初只设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中枢,下设六部。各部均设有侍郎二名,品级为正四品。
  明朝立国之初,中央政府机构沿袭元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取消中书省,设六部作为处理中央政务的中枢,由六部尚书分担国务,各自对皇帝直接负责,六部尚书的地位大大提高,侍郎地位也大有提高。明初,于中书省设四部。洪武元年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设尚书、侍郎一人,唯有户部设侍郎二人,其中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不久又增侍郎一人,最终形成每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的局面。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因而在机构官职设置上有别于汉族政权。清代侍郎设置相比于前代除品级提升外,最鲜明的特点即是各部侍郎均为满、汉各一人。
  二、中书侍郎与黄门侍郎
  中书郎汉代始设。据沈约《宋书》载,魏文帝黄初年间设通事郎,晋改通事郎为中书侍郎,中书侍郎之名就是由此开始的。但《初学记》中同时又提出了“司马宣王辟王伯兴,擢为中书侍郎,亦明帝时”之例,故此推测,中书侍郎之名应起自三国魏。
  东晋时中书侍郎又改为通事郎,不久改回。自隋代始,中书省之名几经变迁。隋初将中书省改为内侍省,隋末改为内书监,唐初改为内史省,龙朔二年又改为西台。光宅初年改为凤阁,开元初年改为紫微。因机构名称的变化,侍郎作为个中官职,其名称也相应变异。如当机构名为凤阁省时,相应官职名为凤阁侍郎;当机构名为紫微省时,官职名为紫微侍郎。中书侍郎是长官的佐贰之官,如若中书令职缺,侍郎即为长官,管理省内事务。至宋代,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后,省中书侍郎不置。
  黄门侍郎源于秦代,《初学记》指明了官职名称的来源:“禁门曰黄闼,中人主之,故号黄门令矣。然则黄门郎给事于黄闼之内,入侍禁中,故号曰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主要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秘书官职,西汉李寻、董贤、张禹等都担任过此职。秦及西汉同时还有给事黄门侍郎一职,至东汉初,将二官并称为给事黄门侍郎,后短暂改为侍中侍郎,不久又恢复原称。隋炀帝时,去"给事"二字,直接称为黄门侍郎。到了隋朝,黄门侍郎愈加得到重视。
  至唐玄宗天宝年间,黄门侍郎改称门下侍郎,员二人,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同判省事。其职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及掌祭祀、赞献、奏天下之祥瑞等。事实上,门下侍郎作为门下省的实际主官,还负责顾问、掌管机密文件、审议公文等其他事务。
  从职能上讲,中书侍郎与黄门侍郎均是重要的秘书官职,并且承担着大量文书工作。唐代公文拟制有一五花判事制度,即中书省起草诏书时,中书舍人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之后由中书令或者中书侍郎选定一种意见,经补充润色,成为正式诏书。后再转门下省,由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进行复审,若无问题,则送呈皇帝。在这一过程中,侍郎虽为副职,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曾对时任黄门侍郎的王珪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侍郎官职对文书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三、侍郎的职能与职权
  侍郎这一官职始于汉代,终于大清,前后绵延数千载,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机构内。从横向上说,这一官职主要是沿着两个不同的体系发展的:一个体系隶属于汉代的三署郎,再往前推算,则是由汉初“三郎”派生出来的;另一个体系源于西汉尚书郎,后发展成为隶属于三省的重要官职。这两个体系之间是有联系的,诚如《汉官》云:“(尚书台)郎中侍郎之名,犹因三署本号也。”但两个体系中的侍郎一职,执事不一。前者起初为内侍之官,后者承担了重要的官员补给功能。后者则是三省六部主官的佐贰之官。
  从纵向上说,各个朝代尤其是隋唐以降的侍郎官职,总是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甚至统治者个人特色。唐代,部分侍郎名称随着机构名称的变化而频繁变化。宋代由于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侍郎一职同其他大多数官职一样,难以行使其应有的职权。明朝由于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地位骤然上升,各部侍郎地位也大为提高,执掌日益重要。至清代,由于是满族建立的政权,官职侍郎明文规定由满人和汉人一起担任,共同治事。
  官职侍郎的职能虽然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机构,从属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一些区别,但总的说来,侍郎承担了重要的秘书性工作:一是辅助皇帝和机构长官,参谋咨询。辅助性是秘书工作最基本的特性,参谋咨询也是秘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二是上传下达,沟通协调。上传下达不仅在皇帝与百官之间,机构长官与属官之间,还包括四夷来朝时,进行传达公文、沟通递献。三是文书工作,撰拟修改。不仅包含协助拟、修改公文,还包括机密文件的保管和处理等。最后是机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尤其在主官职缺时,侍郎更是代理主官职权,对机构日常大小事务都要管理安排。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以玉米、啤酒糟为原料,进行双螺杆挤压膨化试验,开发新型酒糟膨化食品的同时提高啤酒糟的利用效率。以膨化产品的膨化率、硬度和感官特征做为考核指标,由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啤酒
建立了pH精制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红曲中功能成分酸式莫那可林K的新方法。首先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红曲中的莫纳可林K,然后经过碱化处理使内酯式莫那可林K转化为酸式,最后
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啤酒糟醇溶蛋白进行水解,并使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水解度为指标对酶法水解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啤酒糟醇溶蛋白的酶解最优条件为底物浓度2%,酶解温度6
在高等植物中,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可将脂肪氧合酶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催化裂解,生成的己醛、己烯醛等芳香性物质具有果蔬的新鲜气味,是
从云南腾冲温泉水样中分离到1株产木糖异构酶活性较高的嗜热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鉴定为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 WL。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及正交设计,确定
文中研究了苍山大蒜中低聚糖(GOS,garlic oligosaccharide)的分离纯化技术,并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别研究了聚酰胺柱色谱法对蛋白质的脱除效果;离子交换色谱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和
2014年1月,青海省德令哈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海西州科技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曾毅华案,海西州纪委组织州直部门一把手现场旁听庭审。庭审结束后,旁听的一把手们唏嘘不已:"曾毅华贪
梁兴初(1912—1985),男,江西吉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了一个刚刚流行起来的网络热语说,有权不可任性。这一引用被很多家媒体报道,作为标题,备受关注。  权力是一种支配力,也会带来很多“有利”的结果和延伸效果。如果权力不受控制,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随心所欲,这就是任性的权力。那么,如何才能让权力无法任性和不任性呢?  权力有“天”。权力是第二位的,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产生权力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权力的“天”。这个
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