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合肥
  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寿克夫
  黄朱清 撰文
  窦 娟 摄影
  合肥城里,我们找到大众巷。
  有人说,寿克夫住在附近的机械局宿舍楼。一问,没几个人说清。结果还是在天王巷找到了。寿克夫住在这栋楼的三楼。进了门,似乎觉得有煤气味。原来在寿克夫和老伴的卧室,他们支了个烧蜂窝煤的炉子取暖。屋里没有空调,没有暖气,老式铁框窗户生了锈,漏风。
  寿克夫,是浙江诸暨人。1938年在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民运短训班学习。不久,就跟着陈毅率领的支队去了江南。1940年,他入了党。黄桥决战时,寿克夫是连队文书,他带着通信员,勇敢穿过满地尸体的乡间路,为部队送情报。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寿克夫被评上少校,时任空军某场站的政治处副主任。1964年转业,任空军某农场的副政委。1983年,寿克夫从合肥机械局副局长位子上离休。
  2014年寿克夫92岁,妻子比他小12岁,两口子家乡同在浙江,祖辈都是山区的农民。我们的镜头前,寿克夫棕色毛线帽,灰色短大衣,里面是棉袄。妻子商爱凤说,他思想没有烦恼,就有点血压高,其它病没有。她说,他从来不争待遇福利,在位时,一次够条件晋级,名额有限,他把机会让给了别人。生活上简朴,粗茶淡饭,衣着和农村老乡一样。
  细细观察这个家,好寒碜啊。狭长的卫生间,没有洗脸盆,没有淋浴房,几层塑料膜围起了一个洗澡的地方。所有房间都是水泥地,摆几件老家具。房子过道上堆着蜂窝煤。卧室的床前是煤饼炉,炉旁一堆红薯,商爱凤烤了几个要我们尝尝。见了寿克夫的居室如此“原生态”,记者窦娟感触良多:闻到煤饼炉味,好熟悉,自己小的时候家里也烧煤饼炉;时代变了,过去这么些年了,城里老人还在用这种方式烧水取暖,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这样生活,寿克夫很开心。谈到新四军的一个战友,他几次哽咽说不下去。这个战友当年在江南时,是民运工作的站长,寿克夫是政工干部,两人处得很好。工作需要分开之后,几十年没见过面。前两年,寿克夫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位战友去世的图文,悲痛欲绝。想到离去的战友,想到战争年代早已牺牲的伙伴,寿克夫感到幸运、幸福。
  他和商爱凤是1957年1月22日结的婚,像奖状一样的结婚证仍保存着。寿克夫离了休,妻子提出回浙江去,寿克夫说,合肥习惯了就留在这里。老两口早过了金婚,恩爱如初。女儿在城里有好居所,让老两口过去住,寿克夫呆不住,还是觉得在自己的窝好。
  商爱凤说,她和寿克夫成家后,搬过三次家,都是搬进老房子。现在居住的房,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两口住这儿30个春秋了。这栋楼被定为危房也已经10年,因故一直没拆。寿克夫一辈子没住过新房,不过,他毫无怨言,感觉挺好,心里很踏实。我们在与商爱凤的交谈中,她总喜欢说寿克夫是“老实头”。
  记者感言:物体不染色,即为本色。熟悉了寿克夫,就会自然联想“本色”两个字。参加革命,他从山区农村走出来。当过团职军官,做过合肥城里的局级干部。现在,身上无官了,虽说一生有过诸多职务,但他认为,那是组织上出于工作需要叫他干的。如今他感觉回到了原本的身份:农民。当年走出大山闹革命,当初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列,不就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吗,谁也没想过当官和享受啊。离休了,意味着自己“革命”任务完成了,心胸坦荡,心态坦然。于是,衣着简朴,生活简单,从不伸手捞好处、从不向单位争待遇。他的骨子里还是浓郁的乡土情结,还是依然没有褪色的农民本色。这样的本色,滋润和孕育了他的健康,更赤诚袒露了寿克夫拥有74年党龄的高尚党性。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其他文献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只要一提到他,许多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吴桥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这么红火,离不开这位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的文化站长。十年来,他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把一个在全区考核中排名靠后的文化站,打造成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广受社会赞誉的区、镇先进集体。他就是扬州市“十佳文化站长”、江都区吴桥镇文化站站长张正才。  低谷之时见本色  吴桥镇是一个只有5万人左右的小镇,是苏中有名的革命老
期刊
在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启兴村,提起退休干部邢耀邦,没人不服,无人不夸,他两年扶持村里27个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今年已经76岁的邢耀邦,曾经多年担任乡镇领导,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也比较可观,儿子又是建筑业老板,资产超亿元。按理说他应该安享晚年了,可他偏偏不想那样生活,总想为社会、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还有一些五保户、低保
期刊
盐城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曾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及华中抗日指挥中心,这里记载着无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更传递着令人振奋的铁军精神。多年来,这种精神已经成为这座英雄城市一个不朽的精神坐标。  【寻访对象】  他虽是一名退伍军人,但却30年如一日,用执着和热情干好本职,彰显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用信心与毅力抗争病魔,坚持“活着就要拼命干”;用责任和爱心回报社会,彰显舍己救人的英雄本色……在这块
期刊
2014年11月14日,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年会在革命老区——大洪山召开,会长李克申、随州市委党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有关文件精神,通报了近几年来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对随州新四军历史研究、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情况,研究和讨论了《湖北省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园》开馆庆典活动筹备工作,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江红)
期刊
2014年12月11日,“1946年美军强奸案”当事女生沈崇因肺癌去世,享年87岁。当年此案事发北平,轰动全国,以致上海、南京等数十个城市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然而这桩“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事件”过后,沈崇却从人们视线中“神秘消失”。此后她去了哪里?她的一生究竟如何走过?本文为您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  夏衍做媒,才子佳人结为伉俪  沈峻是上海人,祖籍福建闽侯,堪称名门闺秀。外公
期刊
近日,虽是严冬季节,但在茅山革命老区的溧阳市上兴镇曹山慢城的紫竹林生态园北苑盆景园的大棚内,却是一片热气腾腾、满园翠绿。园主人和园艺师正在指导工人们进行罗汉松盆景的微创嫁接。  据介绍,48岁的园主人刘志新是上世纪90年代的退伍军人,为了改变山区一穷二白的面貌,2005年他带领乡亲们开垦了1000亩荒山,办起了紫竹林生态园,主要种植茶叶、果树及少量的盆景。2012年春节,刘志新到浙江考察后发现,随
期刊
本刊讯 1月23日,苏海杯·海洋岛屿与国防征文颁奖会在宁举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王清葆将军出席。  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海洋与国防教育委员会、铁军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海洋岛屿与国防征文,历时近3年。征文以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这一主题,着眼于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洋国防、维护海洋权益,融汇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思想性、可读性,受到各方好评。  会
期刊
人物介绍:  后文洙,安徽芜湖人。1939年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1941年到盐城根据地东乡海边一带从事群众工作,同年在盐东县(盐城东部根据地)南洋岸区工作时,迎送国际反法西斯盟友、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等人,并将他们安全转送到北洋岸区。  1939年春,新四军二支队在皖、苏江南敌后已初步打开局面。一天,支队政治部收到军政治部送来的一些日文传单,要求撒到敌占区去。支队政治部把这项工作交给战地服务团去完
期刊
印珍同志是江苏省武进县安家舍镇人,1920年12月出生在一家杂货店的职员家庭。她7岁时,父母省吃俭用供她上小学,13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见镇上几个同学的父亲在上海做过工,她就瞒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到上海杨树浦一家纱厂当童工,以微薄的收入接济父母。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淞沪。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三个月,淞沪沦陷。印珍不愿在日军铁蹄下生活,经租界雇了一条能坐五六人的小民船,从水路回到
期刊
人物介绍:  吴子昆,安徽泾县人,1923年生,1940年春在茂林广益中学读书时,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加入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武警总队副政委等职。  我的家乡安徽泾县茂林是一个小山村,抗战爆发不久,日军的铁蹄就踏到了家门口,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涌入茂林,一批批国民党军队经茂林向后方撤退,一时间人心惶惶。  正当人们焦急无望之际,1939年春天,一支军队穿过茂林开赴抗日前线。他们身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