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一个载体、一种工具。教师必须要了解这种工具的特点,并且能科学地使用这种工具。新版教材更加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创造性;学生实际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师、学生、新知之间的纽带。长期以来,教师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教材的依赖性太强,认为教材是不可突破、不可改变的,所以教师本身就变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
北师大版2011年数学教材至今使用已经五年多了,在新教材刚刚使用的时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套教材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要想课堂省时、高效,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前段时间我听过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这样一节课。刚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图中有2只猴子,4个桃子)。
师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有两只猴子、四个桃子。
师问:想一想每只小猴能够分到几个桃子?怎样分呢?
生答:每只小猴分两个桃子,他们分的就一样多了。
师问:还可以怎样分呢?(学生没有回答)
师问:大家再看一下情境图,想一想除了每人分两个以外,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仍然没有回答)
师问:可不可以给其中的一个小猴一个……
这位教师明显太依赖教材了,新知传授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呈现,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已经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只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但教师仍死搬教材,没有活用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尊重教材的知识体系,但更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于一堂新课,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新知对学生而言重点在哪、难点在哪。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者按照各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来编排的,但是教材内有些知识点、情境图的出示并不符合学生的實际。因为学生有农村、城镇之别,原有的知识基础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记忆永远都比抽象记忆要更加深刻,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序列性、层次性,它对知识点的渗透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教师在备任何一堂新课时,都不能只看这一课的知识,必须要上下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渗透过程。例如,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引入及运用”这一知识点,教材就用了三个课时去解决这个问题。“儿童乐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有多少点子”重点就是学生能根据情境图自己列出乘法、加法算式,并能根据点子图表示出乘法算式;“动物聚会”重点则是学生能用乘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学生能根据乘法算式自己进行编题。
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各课的渗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处理课堂上的一些突发问题,是教师在进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我曾听过“圆的周长”这样一堂数学课,这是每位数学教师所熟知的一堂课。我们通常的思路是先用线条测量出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再鼓励学生根据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公式。刚上课结论就出来了。教师稍微愣了一下,随即问道:“3.14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吧!”接下来的教学就很顺利。这是课堂上最普通的小插曲,但是教师的应变能力确实让我们敬佩。
总之,一名数学教师要想顺应课程改革的步伐,要想课堂省时高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林坤(1978—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教材;创造性;学生实际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师、学生、新知之间的纽带。长期以来,教师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教材的依赖性太强,认为教材是不可突破、不可改变的,所以教师本身就变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
北师大版2011年数学教材至今使用已经五年多了,在新教材刚刚使用的时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套教材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要想课堂省时、高效,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前段时间我听过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这样一节课。刚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图中有2只猴子,4个桃子)。
师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有两只猴子、四个桃子。
师问:想一想每只小猴能够分到几个桃子?怎样分呢?
生答:每只小猴分两个桃子,他们分的就一样多了。
师问:还可以怎样分呢?(学生没有回答)
师问:大家再看一下情境图,想一想除了每人分两个以外,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仍然没有回答)
师问:可不可以给其中的一个小猴一个……
这位教师明显太依赖教材了,新知传授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呈现,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已经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只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但教师仍死搬教材,没有活用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尊重教材的知识体系,但更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于一堂新课,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新知对学生而言重点在哪、难点在哪。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者按照各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来编排的,但是教材内有些知识点、情境图的出示并不符合学生的實际。因为学生有农村、城镇之别,原有的知识基础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记忆永远都比抽象记忆要更加深刻,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序列性、层次性,它对知识点的渗透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教师在备任何一堂新课时,都不能只看这一课的知识,必须要上下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渗透过程。例如,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引入及运用”这一知识点,教材就用了三个课时去解决这个问题。“儿童乐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有多少点子”重点就是学生能根据情境图自己列出乘法、加法算式,并能根据点子图表示出乘法算式;“动物聚会”重点则是学生能用乘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学生能根据乘法算式自己进行编题。
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各课的渗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处理课堂上的一些突发问题,是教师在进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我曾听过“圆的周长”这样一堂数学课,这是每位数学教师所熟知的一堂课。我们通常的思路是先用线条测量出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再鼓励学生根据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公式。刚上课结论就出来了。教师稍微愣了一下,随即问道:“3.14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吧!”接下来的教学就很顺利。这是课堂上最普通的小插曲,但是教师的应变能力确实让我们敬佩。
总之,一名数学教师要想顺应课程改革的步伐,要想课堂省时高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林坤(1978—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