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阐述了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在总结前期质量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力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质量提升工程;本科教学;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刘荣佩(1964-),女,重庆人,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教授;张林洪(1962-),男,贵州安顺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教授。(云南 昆明 650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2010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南省属重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44-02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2011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全面启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全面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在定位上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内容上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因此,为了积极落实昆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和积累一定建设经验基础上,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切实提升我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特别是实验教学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服务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水平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推动云南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
  一、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教学与科研互动,依托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着“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原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有色金属行业、西部区域经济和云南省实施“工业强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的需要,依托红土高原丰富、独特的资源,打造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材料工程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下的品牌专业;依托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与行业背景需求,打造特色突出的电力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民族民居建筑、资源再生与环境保护等优势专业领域下的品牌专业。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注重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接轨,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夯实专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强化专业及专业群的特色建设,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优势。紧跟云南省从发展传统产业向发展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促进产业新型化和转型升级,适应行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优化的同时,积极结合云南省生物产业、光电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
  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形成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特别试验区,开展我校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体现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特点,推进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每个获准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按一定规模选拔学生成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进入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特别试验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与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振兴云南省和西部区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完善与制订各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与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适应学分制改革与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实施“科研支撑计划”,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基地的设备条件,实现面向学生开放的体制机制,引导导师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实验教学资源,推进精品实验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校内夯实基础,校外赛出风采”的校、省、国家三级管理制度,开展校内学生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加强数学建模、电工电子、机械设计、工程训练、CCTV演讲、NECCS英语综合能力、智能汽车、艺术设计、课外科技“挑战杯”等十个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心建设,以提高我校参与学科竞赛并获取更好成绩的工作水平,使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数(广度)、质量(深度)大幅提升。作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培養的手段,学校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来,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开展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无缝连接,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研究与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改善我校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从事实验教学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的学术视野等方面的不足,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建立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通过名师建精品课程、名师带团队,构建老中青结合、梯队科学合理、教学水平高、学生欢迎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推进教师绩效评价,推行和完善岗位绩效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师培训系列工作,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教学基本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方面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平台。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航计划”、“教学名师论坛”、“教学研究工作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及优质课程评选等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开展实验室人员业务培训、交流学习,提升实验教学人员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业务素质知识、高超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能力素质养成。同时,重点建设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核心专业课程团队,使其能形成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要求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推动学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巩固与突出我校在服务行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办学特色,巩固与提升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的竞争力,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荣佩,史庆南,陆建生.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工作[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0-14.
  [2]王利琳,季诚钧,徐青.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5):39-41.
  [3]贾力.从“卓越计划”思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子教育,
  2012,(2):8-12.
  [4]谭宏斌,郭从盛,马小玲.西部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实现途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48-49.
  [5]李先祥,苏彩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大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评估是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对大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该课程,初步建立了该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思想政治课  作者简介:李莹(1980-),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讲师。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为提高培养质量,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MPA专业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已取得成效。从加强MPA案例教学条件建设以及强化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二级学院在MPA案例教学中的具體作用。  关键词:二级学院;MPA;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高青(1980-),女,河北保定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孙萍(1962-),女,辽宁大连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 沈阳 110
期刊
摘要:校内分流是高等教育分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中各种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内分流主要包括专业选择、课程和课堂设置等几个方面的分流。主要以湖北省7所211高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和文献分析对高校内分流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分流制度;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明文婷(1986-),女,
期刊
摘要:状态维修和可靠性维修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计划维修模式,以便电力公司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资产利用率,为用户提供经济可靠的电能供应。目前正在试点推广的状态维修和可靠性维修只考虑设备自身,并未考虑设备维修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由于设备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在制定维修策略时,应为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大的设备提供高标准的维修,为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小的设备提供适当标准的维修,这样才
期刊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而创新能力决定着培养质量的高低。围绕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导师队伍建设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困境和建议,旨在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宋胜伟(1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品牌建立时期,越来越重视实训室人才队伍等软实力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人才队伍存在配备不科学、缺乏培养、缺少激励机制等问题,造成实训队伍稳定性差,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需要合理配备实训室人员,重视实训室主任的选用和实训技术人员的岗位合理设置,重视培训,促进水平提升和稳定实训师资队伍以及健全制度调动实训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训室成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成为展现高职实践教学特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一种社会地理单元,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支持。作为环境资源因素在社会地理单元发展中的一种度量工具,环境承载力可以充分显示其影响的密切程度。对海峡西岸經济区高校所在区域进行以水资源承载力为代表的考量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增进海峡西岸地区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海峡西岸;环境承载力;高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邵晴(1979-)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各大院校研究的课题,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兴趣、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创新平台  作者简介:牛印锁(1973-),男,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刘晋(1974-),男,河北涿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对学分内涵及功能的探究能够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学分的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分具有学习成果认定功能、沟通和交往功能、学生学业等级评价功能、课程(体系)调整的杠杆功能、毕业资格认证功能、奖惩功能、计量教师工作量功能、“货币”功能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分;功能  作者简介:康亚华(1981-),女,内蒙古赤峰人,三江学院教务处,研究实
期刊
摘要:结合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简述了院校转型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方面存在的困惑,围绕课堂教学培养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提炼教学内容,强化军队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学员利用信息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信息素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