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效率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的学习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寻找出适合初中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最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主动性、丰富性,同化与顺应过程较难发生,因而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存在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英语知识,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英语方位词on、 behind、 in、 under 等介词的训练中,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根据课堂训练内容设置了教学情景,在上课时将学生刘明的一些学习用具,如书、笔、尺子、橡皮等,放在课桌的不同位置,并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on/in/behind/under the desk/chair等用法。接着笔者根据所设置的情景,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Question 1:Where is Liming’s earsea?
  Question 2:Where is Liming’s bag?
  Question 3:Where are Liming’s books?
  Question 4:Where are Liming’s pencils?
  Question 5:Where is Liming’s pen?
  Question 6:Is it a pencils ? What is it?
  等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刚才使用过的道具,变换物体的位置,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的练习。
  S1:Where is the pencil-box?
  S2:It’s on the desk.
  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掌握教学内容,并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从而在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自己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探究、自学以及讨论的机会几乎为零,虽然这样教学方式短期的效果不错,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能力会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思考问题,被动记忆,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及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使学生的求异、发散以及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and 连接两个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原则上用复数。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了这个知识点,很多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于是试卷上这样一道题目:Fish and chips( )very famous food. 在空格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填上are 这个复数的谓语,这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到问题的本质。其实鱼和薯条是一种食品,两个名词若构成一个整体事物时,谓语则用单数。因此,此处的谓语动词应该是单数的is 而不应该是复数的 are。
  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多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表面。因此,改善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自身真切的感受、体验去掌握英语语言,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环境,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高谈阔论”的效果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掌握英语语言,学会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学生学习了“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样的句型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等,然后让给学生针对周末做以上的运动项目设计出英语对话,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Student1: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Student2:I usually play soccer.
  Student1:How often do you play soccer ?
  Student2:I play soccer twice a week .
  Student1:How often does Lijia play soccer? Do you know?
  Student2:Yes. He plays soccer twice a week .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设计对话,并及进行表演,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剥夺了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无法满足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而新课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极大地增强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永飞.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4)
  [2]戴卫东.浅析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0(6)
其他文献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参保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防控社会保险基金流失风险,确保社
期刊
初中数学在整个初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能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则成为众多教师追求的目标.
【摘 要】本文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然,指出了互动学习的要求以及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互动教学 有效性  交际功能是语言体现出的最基本的功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听、说、读、写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够用英语作最基本的交际。用理论的知识来教英语是无法让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英语属于语言中的一种,它必须是要通过训练来掌握的,通过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
“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技巧提出了如下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材料和话题,写出结构完整、语句精彩、意思与语言流畅、语法准确,符合逻辑的短文;至少使用两种时态,用80个以上单词。新课标之下写作又有了新的变化趋势,新课标与以往教材相比,在写作的形式、内容及作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了实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写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创设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情境,做一名高素质的教
近年来,尤其近一段时间,随着越来越来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师德问题渐渐摆在了国家教育的面前,不管是十八报告,还是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专业的语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且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实际教学阐述了语法课程与写作课程的“异课同构”的可行性,初步解决语法课程面临的问题。  【关键字】异课同构 语法课程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中观察到一些现象,深感大学英语语法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成了学生口中的“鸡肋”,同时也没到达到开设这门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本文针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
孔颖达把汉语的词类分为“义类”和“语助类”,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实词和虚词.《毛诗正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对词类的揭示,文章具体分析了孔氏对于实词和虚词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