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离尘嚣》等作品剖析哈代乡土情结的流变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乡土情结是长期根植于生命意识中的思维活动。作为一位跨世纪的作家,哈代在面对宗法制社会的瓦解和现代文明的侵袭、对乡土文化寄予深切怀恋的同时,也发出了悲观无望的呼声。本文例举了哈代诸多的文学作品,并着重分析其作品中包含的乡土情结,试通过其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构建,阐明哈代的乡土情结在不断地发生流变,进而说明宗法制乡村文化最终会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乡土情结 《远离尘嚣》 《还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乡土情结是经过长期作用于生命的主观世界中,并逐渐形成了倾向于乡土的一种心理意识,它是一种感性高于理智的情感活动,融合了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抽象思考,这种情结在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身上得到了鲜明的印证。在其1871年发表的第一部蕴含乡土情结的小说《计出无奈》以及后来的代表作《远离尘嚣》,甚至是以后所有的小说作品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了乡土情结的因素。
  一 纯朴执著的乡土情结
  哈代在文学作品中首先表现出来的乡土情结反映在对乡土存在深深的依恋之情。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偏远的山村,除却早年时期在伦敦居住过五年,哈代一生几乎就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生养他的故土。哈代的家乡是一片纯净、维持了宗法传统的乡村,那里到处都环绕着绿树和一望无际的荒原,拥有着适宜的自然居住环境。不仅气温柔和,还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远处望去有延绵不绝的牧场和田野,富有古老气息的建筑,也有浓郁的乡音。所以,哈代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在这块土地上,他把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入其文学创作中,从而构建了哈代心中的精神家园,即“威塞克斯王国”。它可以认为是哈代心中的世外桃源,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俨然是一幅具有荷兰特色的乡村画卷。同时,哈代还通过手中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威塞克斯王国和谐和质朴的民风。在这片偏远的乡村里,对于忙碌于都市生活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的古代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是对于生活在威塞克斯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早年就是眼前的一切;而他们的现在则是多年后的未来世界。几乎可以这样说,在伦敦仅仅二三十年就已经僵老了;在巴黎,十年就已经远远的落后了;而在韦瑟伯利,就算八十年过去,仍然还处在现在的范围,要改变它的现状至少要花费几乎百年的时光。在哈代的作品《远离尘嚣》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仍然还在诵读着《圣经》和采用钥匙占卜;在《还乡》中,作者描写了人们把仇人的蜡像放置在火中燃烧,借此来表达心中的怨恨;通过针刺破皮肤来判断是不是到处作恶的巫婆等。威塞克斯的居民仍然继承了古老的传统活动,五朔节舞的传统风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他们仍然按照规定的时期来举行,无论是烛火还是舞会都充满了古老而又浓郁的民俗氛围;年老者的生活经验仍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瓦伦丁节来临的时候,人们仍然要互赠礼物来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沉浸在这种具有田园风光的生活情境中,男女的生活都充满了和谐和快乐,他们之间建立起质朴的情感和纯净的关系;他们每天迎着日出来到田野农作,在日落的时候回到家里,他们就是这样规规矩矩地生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饮食、婚恋等思想观念上都一成不变,而哈代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是如此成长起来的,他在早上六点起床的时候会读《伊里亚特》等文章,白天修教堂,晚上就携带着提琴跑到各处的村子弹奏。从哈代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他运用诗意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以及和谐气息的风景画,在他的笔下,多塞特郡的生活是令人神往的,汇集了他对淳朴生活的构建,以及对宗法制的乡村生活寄予的深沉的怀恋和热爱。
  二 忧郁伤感的故乡情结
  哈代在成年的时候在伦敦生活过五年,在这一时期内,他离开了充满淳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同时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因为难以与精英文化融合而备受心理煎熬,更为关键的是,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侵染,因此对社会的本质属性具有更加透彻的认识。也因此,此时的哈代看到了存在于宗法制社会的内部矛盾逐渐演变为激烈化,感性世界几乎遭遇了理性的摧残,威塞克斯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出现了浮躁,从简单的快乐转变为充满抑郁感,反映威塞克斯人变化的作品有《还乡》等。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哈代心理上遭遇了从眷恋乡土发展到伤感的乡土情结。在《远离尘嚣》中,哈代就通过刻画一系列悲伤的事件来进一步表明和谐自然的宗法制社会遭遇了冲击,如羊群的死亡、芭丝希芭思想观念的转变、范妮的惨痛变故等,这些都发生在威塞克斯,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被现代文明所破坏,和谐的背后隐藏了剧烈的危机,凸显出传统美德与资本主义的凶残已经发展成为一对矛盾,这些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哈代在面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宗法制朴实乡村生活时内心的焦虑、忧伤和无奈。就如同在《英国文学史纲》中提到过的,《远离尘嚣》的结尾部分把主人公最终的命运描写为自然的过渡,而从哈代笔下展现出来的整个乡村图画汇总就已经说明了他的乡土情结中包含了一种难以抹去的悲观因素。而在另一部小说《还乡》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到现代文明与荒原之间的矛盾已经趋于白热化,悲观的情绪弥漫全篇,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小说主人公克林毅然从巴黎返回荒原计划兴办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爱敦荒原落后的精神面貌,但是荒原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一样,全部都否决了现代文明。克林感到有心无力,并坠入了精神的困境之中,最终他也只能借助宗教来解脱自己,在他身上只剩下无尽的孤独和悲伤。克林改革的失败,还可以从女主人公游苔莎想尽办法地离开他和离开荒原的行为中得知,甚至这部作品的结尾设置也不像以前那样是充满欢喜的结局,而是刻画了主人公在思想观念、爱情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并最终走向了惨不忍睹的结局中。这一变化也能鲜明地看到哈代在小说结构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排中都尽显出他的悲观色彩,表露出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的伤感和抑郁之情。
  三 情理交融的宗法情结
  在哈代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进化论和宗法制传统已经在他的思想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此外,加上叔本华的哲学熏陶,最后导致了哈代思想中的理智情绪已经远远地压制了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在情感上,哈代对威塞克斯社会仍然怀有深切的依恋感,但是在理智的作用下,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才能求得生存。威塞克斯虽然令人神往,但终究要成为不能更改的历史,所以哈代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威塞克斯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强烈扩张中必然要隐退历史,其必然要经过消失。在这一时期中,哈代发表了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文本着重记述了哈代在面对传统文化即将被取代而发出的悲伤感叹。作品描写到的卡斯特桥作为乡村生活的核心枢纽,它并没有遭受现代化的侵染,而是发展成为了一个乡村集镇,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杂乱的机器轰杂声,也没有高高立起来的烟囱,只有浓厚而又淳朴的乡土气息。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亨察尔是卡斯特桥的市长,他坚守传统的宗法制,在他的思想中充斥着父权、契约等,他把这些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首要依据。亨查尔他不懂现代文化,也不理解科学,更谈不上现代化的管理,所以他从事的商业活动就需要建立账本,所有的一切都依靠他自己的记忆;对于生意上的往来,他也从来不会去深入的调查,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在生产中也不会听预报,而是全凭占卜等。但是亨察尔最终仍远远不敌新兴资产阶级象征的伐尔伏雷,他在与这个充满智慧和理智的专业人士的相互斗争中,尽管最后搭上了自己的一切,但最终臣服在命运的脚下,在爱情、政治等方面全面败给了对手。小说的最后,伐尔伏雷顺利地当上了市长,因为银行家劳渥已经完全掌控了卡斯特桥的竞技发展,所以卡斯特桥也无法避免地遭遇了现代文明的污染,铁路也蔓延到周边,因此,我们能想象到的,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卡斯特桥和宗法制的乡村社会最后也会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而土崩瓦解。哈代通过刻画亨察尔和伏尔伏雷的顽强对抗,不仅凸显出批判性的意义,而且也预示着亨察尔的守旧最终只能换来泡沫,而哈代的乡土情结也赋予小说了全新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了之前主人公陷入矛盾挣扎的悲剧结局,也没有描写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哈代旨在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具体斗争,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对立的一面,这些在后来的《德伯家的苔丝》等作品中也有所表现。因此,当哈代开始把笔下的主人公命运推向社会,甚至是文化的背景之中时,他的乡土情结的内容就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乡土依恋,而是通过多个人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开始对旧意识失去了希望,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挥之不去的悲观意识,所以,他也开始对社会和文化寄予了更多的反思,进行了重新的审视。   四 悲观无望的故土情结
  如果说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写的悲剧是由性格上的弊端造成的作家对乡土情感的无望表达,那么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描写的苔丝悲惨命运则是因为她的美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致使她死亡,这就更能鲜明地反映出哈代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无尽的悲观情绪。在哈代后期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中,又一次再现了资本主义和机械化进驻农村,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工业的快速发展,迫使许多农民只能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赚钱的机会,就如同亨察尔的遭遇一样,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广泛的社会问题,而苔丝则成为了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换取微薄收入的一员。哈代对苔丝的悲惨遭遇进行了深入的描写,特别是对她开始自己命途中时时显露出来的无望情绪进行了极大的渲染。小说在开头部分就把苔丝放置在一个充满深广而又幽暗的夜色之中,这样一个无助的柔弱女子形象在偌大的世界中没有任何的支撑,虽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处净土,但是那不是她能渴求的,而她只能黯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和现实中的一切。紧接着发生在她身上的是一系列的苦难,就如同是影子一样紧紧地跟随着她,对她的精神进行了惨不忍睹的挫伤。首先是突然出现的邮车把她们家的老马撞死了,这一事件直接摧毁了全家人的生活来源;苔丝迫于生计去假亲戚亚雷家寻找工作的机会,却遭遇了亚雷的侵犯,为她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在与安吉尔相遇后,苔丝本以为遇到了真爱,但是在结婚之夜,由于她向丈夫坦诚了所遭遇的不幸,而被自私的丈夫无情地抛弃;最后,苔丝把生命也奉献给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舆论压力,甚至在小说的结尾,哈代仍把苔丝独自地遗留在这个讽刺的世界上,不断地让社会、思想观念来折磨她的心灵,苔丝的苦难遭遇最后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拯救,甚至不被人所知,从中就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哈代通过苔丝寄予了自身的种种无可奈何,以及亲眼面对被瓦解的乡土充满了悲观而又无助的情感。
  综上所述,从哈代的笔下,我们可以探知到个人性格上存在的劣根性无法获取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拥有独立性的思想也无法得到命运的垂怜,苔丝等人的悲剧结局就足以表明,宗法制乡村已经遭遇了解体,从中也映射出哈代内心中的悲观无望感和深深的忧虑情绪,并进一步说明了在哈代心中存留的诗意化的乡村情感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被现代文明所取代;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哈代已经难以自持,他无法相信精神家园要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既然对于乡土的深切眷恋只能换来无尽的感伤,那就为它弹奏一曲款款的哀乐吧。
  参考文献:
  [1] 刘美林:《论哈代的浓郁乡情》,《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
  [2] 王兰明:《生与死的告白——评托马斯·沃尔夫〈森林里的阴暗,像时间一样奇怪〉》,《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 何芬:《乡土情结中的人类道德思考——沈从文与哈代乡土小说之比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4] 颜学军:《简论托马斯·哈代的文学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明辉,女,1979—,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学法,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虽说到了9月份,但天气还是这么热,不能包上外套遮肉,还真是苦恼于我的肥壮肩膀、肉肉手臂与羞人副乳!何不来试试莉莉推荐的这两个小动作,充分锻炼不常运动到的部位,甩掉肥肉
喉前庭癌及舌根癌本文作者主张采取水平横断喉截除术,切除肿物及所属淋巴结,手术采用“U”形或“T”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切除舌骨,并以甲状软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为顶角,切
走在潮流前端的明星们,她们的衣着也体现了潮流风向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穿衣打扮的借鉴。星星图案黑底白星星是最炫的打扮,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Walking in front of the trend
作者报告4例位于第三脑室前部的胶样囊肿,在准确的神经放射检查及CT定位后,成功地应用立体定位手术吸除囊液,并介绍了此种疗法的优越性。 The authors reported 4 cases of
爱犬做出一些惹麻烦行为时,多数主人都是默许或假装没看见。这些行为对你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却会给他人带来不愉快。爱犬不但要得到你的喜欢,而且要赢得周围人的赞美。“这个
期刊
1847年,爱米莉以独特的视角,利用人物性格双重性的表达技巧,刻画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斯芬克斯般谜一样的艺术人物。在一个疯狂爱恨,激情燃烧,不能以常情常理衡量的世界里,希斯克
充满温暖感的5月,穿上明快、鲜亮的衣服,再配以炫彩的妆容,会让MM走到哪里都能谋杀大片眼球。甜美少女最爱可爱妆容搭配鲜艳的服装时,可以用较淡的绿色妆容来互相搭配,让整体
1.在262例大肠息肉的组织病理类型中,幼年性息肉及息肉样腺瘤发病率最高二者的组织结构及生物学行为不同,必须加以区别。 2.本文主要探讨息肉样腺瘤的组织学级别、直径大小、
纤维光束气管镜的检查在临床上对诊断、治疗、外科手术方案均有一定助益,而局部麻醉的效果对临床检查有一定影响,一个良好局部麻醉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麻醉时1.无痛苦,效果
炎热的7月用靓丽的颜色帮狗狗打造一款夏威夷清凉装,不仅能使爱犬更加漂亮,而且能使它更加凉爽,何乐而不为呢? Hot July with beautiful colors to help dogs create a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