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社会是需要整合的社会,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整合功能具体在于:机制整合,载体整合,队伍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整合,学生社团力量的整合。要以整合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以和谐的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功能
和谐社会特性决定思政教育的整合功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层面确立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方针。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对基本路线所确立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发展思路的概括。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全面、协调的本质,也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人民的美好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早有论述,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为贵”、“秉信修睦”、“和衷共济”传统,源远流长。《易传》中的“保合太和”,孔子的“致中和”,道家的“合异以为同”等,都表达了和谐的思想与精神。古代志士仁人把这种和谐思想推而广之,形成了对理想社会的建构与描述,如《诗经》中的“乐土”、《老子》中的“玄同”、《墨子》中的“尚同”以及《礼记》中的“大同”。从远古的《太极图》到近代的《大同书》,都演绎着我国自古以来追求的“天人合一”和“天人合德”的美好社会,传承着我国世代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因此,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高扬,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目标的继续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启发、引导、教育人们超越个人、家庭、群体的狭隘界限,认同、接受、实践我们党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追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所要求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要满足社会主体——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造就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之间的同一,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而且,在这三大矛盾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的产物。
康德曾指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長。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整合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坚定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使其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学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大学生立身的根本。大学生的个人品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求知的态度、动力和知识储备。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崎岖道路上,只有能做到以诚信自律、做人诚实、做事扎实,才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
全程育人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成效,才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和谐的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这里所讲的整合功能具体在于:
机制整合。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组织领导机制、监测预警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动态开放 机制和总结激励机制。“组织领导机制”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级抓,各级干部为主力,党委部门为骨干,党团员为基础,全员参与的“大政工”机制,形成同步运行、密切合作、多管齐下、优势互补的“大德育”机制。“监测预警机制”指高校要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重视思想预测,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能从一些现象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从少数苗头性问题中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见微知著,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要求通过领导监督、纪律监督、师生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动态开放机制”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博采众长,通过参观考察、现场会、培训、交流等形式,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新鲜经验和成果。“总结激励机制”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标准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使软的任务变成硬的指标。
载体整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光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说来,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其辐射力。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针对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实现校园思想教育网络与其他媒体的整合。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也需要公众网络的支持。校园思想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公众网络的资源,将其它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或链接到思想教育网络上,利用外围的网络思想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队伍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把好人口关,疏通出口关,完善竞争与保障配套、激励与约束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培训、提高机制,不断优化这支队伍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职业化、专家化、科学化方向可持续发展。保质保量抓好五支队伍,即“两课”教师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及“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整合。第一个层次在于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互动机制。一是构建学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对象十分广泛。因此,要充分整合和优化校内资源,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达到和谐统一。二是构建社会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健全的行政、法律与经济相配套的措施与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互动局面。三是构建家庭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不同家庭、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家庭成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构建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德育榜样机制、家训伦理机制等在内的家庭教育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个层次的和谐互动机制,在于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间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机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一是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要有力化解社会对学校教育效果抵消的状况,实现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学校教育的思想、内容等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二是构建学校与家庭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当前,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以及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之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这种学校与家庭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机制、定期的双向汇报交流机制等。三是构建社会与家庭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包括行为示范引导机制、信息交流传播机制、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机制等。克服社会与家庭“两张皮”的现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学生社团力量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团是学生聚集的新形态,是学生思想、观点、情感、愿望、需求真实表达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交锋、观念认同、情感交流、人际互动、利益诉求的重要场所,理所当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理想场所。社团作为一种增长着的校园力量,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大德育体系中,逐步实现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掌控机制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动员机制互联,党团组织教育、管理与服务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自我教育与自治功能互补,党团组织力量与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力量互动。在这里,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織形式成为了学校大德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社团的功能在大德育体系中的定位是,通过吸纳社团的创造力、掌控社团的发展力、规避社团的偏离力实现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改革发展实际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于其他的知识教育,应更加重视人的主体性,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唤起人的主体自觉为目的的。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因此,作为塑造大学生精神和灵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人的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与塑造。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功能
和谐社会特性决定思政教育的整合功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层面确立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方针。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对基本路线所确立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发展思路的概括。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全面、协调的本质,也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人民的美好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早有论述,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为贵”、“秉信修睦”、“和衷共济”传统,源远流长。《易传》中的“保合太和”,孔子的“致中和”,道家的“合异以为同”等,都表达了和谐的思想与精神。古代志士仁人把这种和谐思想推而广之,形成了对理想社会的建构与描述,如《诗经》中的“乐土”、《老子》中的“玄同”、《墨子》中的“尚同”以及《礼记》中的“大同”。从远古的《太极图》到近代的《大同书》,都演绎着我国自古以来追求的“天人合一”和“天人合德”的美好社会,传承着我国世代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因此,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高扬,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目标的继续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启发、引导、教育人们超越个人、家庭、群体的狭隘界限,认同、接受、实践我们党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追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所要求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要满足社会主体——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造就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之间的同一,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而且,在这三大矛盾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的产物。
康德曾指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長。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整合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坚定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使其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学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大学生立身的根本。大学生的个人品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求知的态度、动力和知识储备。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崎岖道路上,只有能做到以诚信自律、做人诚实、做事扎实,才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
全程育人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成效,才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和谐的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这里所讲的整合功能具体在于:
机制整合。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组织领导机制、监测预警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动态开放 机制和总结激励机制。“组织领导机制”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级抓,各级干部为主力,党委部门为骨干,党团员为基础,全员参与的“大政工”机制,形成同步运行、密切合作、多管齐下、优势互补的“大德育”机制。“监测预警机制”指高校要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重视思想预测,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能从一些现象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从少数苗头性问题中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见微知著,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要求通过领导监督、纪律监督、师生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动态开放机制”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博采众长,通过参观考察、现场会、培训、交流等形式,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新鲜经验和成果。“总结激励机制”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标准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使软的任务变成硬的指标。
载体整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光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说来,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其辐射力。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针对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实现校园思想教育网络与其他媒体的整合。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也需要公众网络的支持。校园思想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公众网络的资源,将其它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或链接到思想教育网络上,利用外围的网络思想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队伍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把好人口关,疏通出口关,完善竞争与保障配套、激励与约束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培训、提高机制,不断优化这支队伍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职业化、专家化、科学化方向可持续发展。保质保量抓好五支队伍,即“两课”教师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及“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整合。第一个层次在于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互动机制。一是构建学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对象十分广泛。因此,要充分整合和优化校内资源,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达到和谐统一。二是构建社会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健全的行政、法律与经济相配套的措施与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互动局面。三是构建家庭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不同家庭、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家庭成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构建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德育榜样机制、家训伦理机制等在内的家庭教育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个层次的和谐互动机制,在于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间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机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一是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要有力化解社会对学校教育效果抵消的状况,实现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学校教育的思想、内容等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二是构建学校与家庭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当前,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以及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之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这种学校与家庭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机制、定期的双向汇报交流机制等。三是构建社会与家庭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包括行为示范引导机制、信息交流传播机制、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机制等。克服社会与家庭“两张皮”的现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学生社团力量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团是学生聚集的新形态,是学生思想、观点、情感、愿望、需求真实表达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交锋、观念认同、情感交流、人际互动、利益诉求的重要场所,理所当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理想场所。社团作为一种增长着的校园力量,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大德育体系中,逐步实现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掌控机制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动员机制互联,党团组织教育、管理与服务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自我教育与自治功能互补,党团组织力量与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力量互动。在这里,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織形式成为了学校大德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社团的功能在大德育体系中的定位是,通过吸纳社团的创造力、掌控社团的发展力、规避社团的偏离力实现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改革发展实际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于其他的知识教育,应更加重视人的主体性,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唤起人的主体自觉为目的的。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因此,作为塑造大学生精神和灵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人的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与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