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学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有效方法,帮助學生掌握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做到读图画图、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等,以培养学生养成有效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以致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能力素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22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做才能全面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呢?
一、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获取地理信息能力
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锻炼。掌握阅读的技巧对于地理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比阅读法是教师让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阅读技巧,当遇到内容截然相反或者内容比较相近的阅读信息时,就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其关键信息和中心要点,从而快速地总结出文章的概述脉络和层次结构。另外,带入阅读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阅读技巧。和对比阅读法相比,带入阅读法更适合用于地理考试。在阅读内容信息之前可以先阅读题目,从题目中寻找线索,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快速找到文章中心,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除此之外,阅读技巧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做到读图画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图像是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问题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图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观察图像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养成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会产生积极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图画图,仔细观察图像,积极思考,从图像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和知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什么是城市化;第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后,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和《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接着,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图像探索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动,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由小组推荐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横向发展。
例如,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国的文学宝库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和地域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就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垂直地域的分布规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就生动地展现了江淮地区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把内蒙古大草原上辽阔的景象与地理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的实践教学证明,案例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结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采用案例法实施教学,以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案例:一个是“澳大利亚牧场”,另一个是“杭嘉湖的水稻种植业”。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分别引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农业发展类型,然后引出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引入具体案例,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再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材给出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的案例,以说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课后题中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布置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讨论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情出发,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鹏云.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藏教育,2017(8).
[2] 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8).
[3] 范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4] 董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5] 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
关键词:高中地理;能力素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22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做才能全面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呢?
一、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获取地理信息能力
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锻炼。掌握阅读的技巧对于地理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比阅读法是教师让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阅读技巧,当遇到内容截然相反或者内容比较相近的阅读信息时,就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其关键信息和中心要点,从而快速地总结出文章的概述脉络和层次结构。另外,带入阅读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阅读技巧。和对比阅读法相比,带入阅读法更适合用于地理考试。在阅读内容信息之前可以先阅读题目,从题目中寻找线索,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快速找到文章中心,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除此之外,阅读技巧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做到读图画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图像是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问题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图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观察图像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养成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会产生积极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图画图,仔细观察图像,积极思考,从图像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和知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什么是城市化;第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后,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和《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接着,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图像探索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动,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由小组推荐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横向发展。
例如,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国的文学宝库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和地域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就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垂直地域的分布规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就生动地展现了江淮地区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把内蒙古大草原上辽阔的景象与地理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的实践教学证明,案例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结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采用案例法实施教学,以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案例:一个是“澳大利亚牧场”,另一个是“杭嘉湖的水稻种植业”。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分别引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农业发展类型,然后引出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引入具体案例,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再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材给出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的案例,以说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课后题中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布置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讨论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情出发,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鹏云.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藏教育,2017(8).
[2] 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8).
[3] 范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4] 董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5] 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