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晚晴》创刊30周年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刊物的成长,必定是倾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晚晴》创刊30年,这本刊物的“领头人”换了几茬,但无论换成谁,不变的是对老年事业的关注以及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尊敬。
  今年是《晚晴》杂志创刊30周年。30年来,刊物在党的思想指引下,一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路不断探索创新,越办越有生气,越办越贴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生活需求,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实在可喜可贺。
  我是在30年前55岁时由《贵州日报》调到《晚晴》担任主编工作的,今年85岁。老年人都有怀旧情绪,我也是这样。在大家欢庆《晚晴》杂志创刊30周年的时刻,我就不免要深深地沉浸到回忆之中,回忆起当年在《晚晴》工作时的勤奋、执著、幸福、温馨的难忘岁月。是的,想起了当年的很多人很多事。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哪些人呢?首先,我想起了已逝的三位《晚晴》雜志创办人:申云浦、李庭桂和李冀峰。云浦同志曾任省委副书记,庭桂同志曾任常务副省长,冀峰同志曾任省委组织部长,上世纪80年代初三位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成了贵州省老年事业最早的开拓者、领导者。云浦同志创办了贵州老年大学并任首任校长,冀峰同志任贵州老年大学党委书记,庭桂同志任省老龄委主任、贵州老年大学名誉校长。三位老同志深知舆论工作在发展老年事业中的重要性,《晚晴》杂志也就是这样在他们的倡议下办起来。此时此刻我当然更会想起到杂志社工作后和他们交往的许多细节,比如云浦同志首次约我谈话,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当好一个单位领导应有的胸怀和智慧”;冀峰同志给我上的第一课是“为老年人工作,第一要讲奉献”;庭桂同志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只要工作就会遇到困难,工作就是克服困难”。记得有一年《晚晴》经费困难(一年的办刊经费只有三万),我说刊物办不下去了。庭桂同志闻言立刻严肃地板着脸说:“再困难也要办下去,这对广大老年人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庭桂同志很难板一次面孔,他是一个很温情的革命老同志,他继云浦同志担任《晚晴》杂志编委会主任后,常三天两头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通过聊天在不知不觉中指导我办刊。和庭桂同志聊天真是如沐春风,十分惬意。
  《晚晴》杂志是我国办得较早的老年期刊中的一个。《晚晴》能坚持办下来,并且越办越好,最重要的还是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关怀。1997年《晚晴》创刊10周年时曾举行过一次隆重的座谈会,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王思齐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晚晴》创刊1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充分肯定《晚晴》的办刊宗旨和取得的成绩,他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老年事业的发展,重视办好老年报刊。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重视和关心老年事业的发展,支持办好老年报刊。”省委书记和省长虽未出席此次座谈会,但都给《晚晴》题词祝贺,省委书记的题词是“夕阳无限好——为《晚晴》杂志创刊十周年题”,省长的题词是“人间重晚晴——祝《晚晴》创刊十周年”。省委书记、省长对《晚晴》题词,说明他们对老年报刊很重视,是对《晚晴》办刊的肯定,也是他们对全省老年人的亲切问候和浓情关怀。
  刊物的历史,总是编者、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历史。回顾《晚晴》30年走过的五彩路,我们一定会想到许多热爱《晚晴》、支持《晚晴》、为《晚晴》增添亮色的作者和读者。十多年前我在《晚晴》工作时,很爱和作者读者交朋友,是他们经常为《晚晴》提供优质稿件,是他们经常给《晚晴》建言,帮助我们改进、提高刊物质量。当年的那些作者读者朋友,现今有不少都已仙逝,但我不时总会想着他们,想起他们对《晚晴》的贡献,想起他们和我们编辑的珍贵友情。
  办刊,既要继承过去一些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好的传统,更要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在今天,我们一定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办好刊物,不断进取,走向未来,走向辉煌。(作者曾任《晚晴》总编辑)
其他文献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8—2020年)》。根据该规划,未来三年江苏医改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看病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规划中提出,江苏支持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老年病和临终关怀服务,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逐步开设老年病科。到2020年,全省护理院达到200所以上。  江苏
期刊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遵循“四个更加注重”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实施意见》共5部分25条,突显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以“红墙意识”为引领,体现政治性。身在红墙边,把加强离退休干部理论
期刊
近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印发通知,部署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以“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围绕主题集中开展“三学三谈三为一展”系列行动,激励全省百万离退休干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通知指出,要加强政治引领,紧贴中心大局,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组织老同志开展“三学三谈三为一展”
期刊
30年来,《晩晴》作为全省惟一老年期刋,见证了贵州老年事业、老干部工作的蓬勃发展,并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老干部局、老龄委、老年大学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历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无名到知名的艰辛历程,创下了期刊履盖率达全国30多个省、市(区),连续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借阅率排行榜上高居老年类期刊前列,在全国老年期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可喜业绩。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在晚晴杂志30岁的生日
期刊
1987年,《晚晴》杂志在贵阳创刊。  30年来,《晚晴》见证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30年来,《晚晴》记录了时代前行的坚实足迹;30年来,《晚晴》与读者一起走过了相依相伴的难忘岁月。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开启新征程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晚晴》创刊30周年。  三十而立。30年风雨兼程,30年春华秋实。  见证贵州老年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好似一声横空春雷,给神州大地吹来了和煦的春风、送
期刊
30年前,《晚晴》杂志创刊,成为贵州省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老年期刊。  30年来,《晚晴》办刊质量不断提高、事业不断发展,杂志成为广大中老年读者朋友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和精神食粮。  30年来,《晚晴》也见证了老年事业发展的历程。  30年来,我们有坎坷、艰辛,更有进取、超越。  新时代,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期刊
前半生,我们就像是摸着石子过河,时而趔趄,時而踉跄,时而搬起石头砸痛了自己的脚,时而溅起浪花朵朵浸湿了衣衫。岸上的风光,兀自美好着,匆忙赶路的人啊,怎顾得上欣赏沿途的旖旎与变幻呢?  前半生,我们又好似瞎子摸象,摸着什么像什么,半痴半愚,半醉半醒,一味向外求索,无暇触抚内心,那些渐次隐退在光阴深处的故事,或繁华,或清冷,而当朝花夕拾,却飘若云烟虚无得遥不可及。  浮生若梦,至多百年,半生的光阴如白
期刊
4月26日,遵义市离退休干部“三个一五”工程推进会如期在赤水市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更深化推进全省“三一一”工程和遵义市“三个一五”工程,组织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参与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会议选择在赤水市召开,是因为赤水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去年在全省率先成功通过了国家第三方验收评估,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离退休干部、老专家们在其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午,与会人员来到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石斛基地观摩,作为赤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晚晴》创刊已有30年,而自己工作变动离开《晚晴》也有8年时间了。在《晚晴》工作的那3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我最为珍惜的一段时光,那些人,那些事,都已根植于心,成为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我们,都还年轻。因为《晚晴》而走进了一群老革命。王朝文、龙志毅、李冀峰、王思明、李万禄……他们都是声望很高的老领导,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但他们却热心于《晚晴》的事,或亲自为《晚晴》撰稿
期刊
缘起  闫潇想拍摄纪录片的想法源于2015年初。  2015年初寒假,闫潇参加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组织的团建活动。一位老师问大家:“如果你的人生还剩下十年,你想做什么,如果还剩下五年,两年,一年?”  闫潇脑中冒出的问题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看到这群人?”  以往,罕见病组织大多通过病友大会与外界产生联系,请媒体来报道,但往往收效甚微。  她回忆起2014年6月第一次参加重症肌无力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