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企业化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新路径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现实压力,急需新的应对策略。职业院校必须从职业教育鲜明的培养方向、职教学生特定的学习任务和现代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出发,精准定位增强学生职业素养这个目标,坚守“校企生”三主体协同育人,努力探索适合职教学生特点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学校即企业、班级即车间、学生即职员”的管理来达成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关键词:班级企业化管理;职业素养;提升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十三五”2018年度科研规划经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XTZZ08);2018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师‘旋转门’成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2018/07/00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师发展专项”立项课题“支持职业院校教师‘旋转门’角色转换的校本研修研究”(项目编号:J-C/2018/12)
  作者简介:樊玉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陈惠珍,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6-0054-05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效显著,仅高职教育的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体量巨大的职教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现实压力。生源素质普遍低下,教师队伍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管理理念和方法缺乏职教特色等问题尤为突出。职业教育必须快速转变观念,明确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出发点,找准着力点,抢占制高点,推进“校企生”三主体协同育人,以班级企业化管理这一有效抓手,来提升全体学生的职业素养,确保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很好对接时代对人才的崭新需求。
  一、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一)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内涵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组织,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历来备受关注。对于与经济社会关联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其班级管理必定有别于普通类型的教育。职教班级管理必须自觉引进企业的组织、理念、文化、技术和竞争等元素,学习、借鉴现代企业有关聘任用人、绩效激励、法人主体和社会参与等管理模式,结合职教班级的自身特点,开展基于校企无缝对接的班级治理,营造班级逼真的企业氛围,给予学生全真的职场体验,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可见职教班级的企业化管理并非等同于企业管理,更不是企业相关制度的简单模仿或照搬,而是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移植企业管理机制后生成的职业教育系统内班级管理的新尝试、新模式。
  (二)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意义
  1.职业教育鲜明的培养方向需要学生进入企业情境的学习场所。即“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围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此,职业教育应为学生量身打造富有典型职场元素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术应用的逼真职场氛围中,感知、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实现这种学习场所即职业场所的较好途径。
  2.职教学生特定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机制。职教学生学习目的是最大化地应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就开始熟悉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以及专业技术运用的场景或工艺流程。因此,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可以帮助学生零距离、全方位接触企业生态,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大力推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觉发展的“三自”活动,意义重大。
  3.现代企业独特的人才需求,要求职业院校可以班级的企业化管理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推行的6S管理、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激励性导引管理等模式非常适用于职业教育的班级管理。企业所需人才的团队合作、竞争精神、质量意识和效益理念等,也急需全程渗透于职业教育的班级常规管理,引导学生沉浸在火热的职场氛围,获得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的直观感知和生动体验。
  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宜兴开放大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下文简称宜兴分院)从学生实际出发,引进丰富的企业元素,按照不同专业,积极推行班集体的企业化管理,不断创新班集体管理,不断生成學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引导各班复制、嫁接、平移企业的管理组织设置,创新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基层组织。依据班级规模,将班级管理层级设定为企业的基层管理单位即车间,组建人数均等的包括生产、仓保、质检、安全、销售和研发等若干班组,实现“班级即车间”的组织架设。
  其次,依据企业人事制度,由班主任主持召开车间职工大会,讨论并表决通过各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和员工守则,实现“学生即员工”的身份认同。
  再者,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制定并通过了有专业特色的共计十一章五十二条,涉及纪律、人事、薪酬等管理的系列仿真制度。并据此实施日考、周结和月汇总的量化考评与绩效薪酬发放,助力学生熟悉企业考评流程,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同时,借力不同的行业文化来育人。以专业为类,各班营造了仿真的企业环境,凝练出了富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如机电专业的“‘钳’住专业素养,‘车’出美好人生”等。每个班级都设计了班级LOGO,以形成班级的文化标识,展示班级的企业形象,形成各班不同的企业化管理品牌。
  与以往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是,学校侧重移植企业的组织、管理等制度,尤其注重引入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以期提高“学生员工”的竞争意识。这种“学校即企业”的班级企业化管理实践,突出了班级管理的专业特色,提高了班集体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学生集体屡获嘉奖,学生个体也获得了充足的发展,技赛翘楚、社团能手和管理标兵等不断涌现。   三、班级企业化管理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成效
  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来看,选取了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这一全新视角,找到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三个着力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学生职业认识的建构
  为全面掌握学生职业认识现状,为其职业素养提升打好基础,笔者就学生对职业意义、职业意识,以及对职业素养与就业关系的理解等三个维度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50份,调查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超过50%的被调查學生认为工作是为了经济自由或赚钱。仅8%的学生,有注重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愿望。超过80%的学生不能意识到个人职业与社会需要结合的重要性,缺乏立足职业为社会服务和贡献的认识。但是职业认识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所以急需院校以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来重新建构。
  表2显示在校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在整体上来说,认知还是比较欠缺的,不能清晰地认识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职业的特质。其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最高,表明学生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较强,而且对自我的职业兴趣、性格等有一定的了解。但专业认知度不高,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不强。职业规划意识也很淡薄,缺乏职业规划的自觉。可见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现实意义。
  表3表明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3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专业决定了职业,这不符合当今人才市场细分、多变的需求;54%的学生认为,专业对职业影响不大,事实上学以致用能增添就业砝码;14%的学生认为,专业与职业没有关系,属于较偏激的选择。正所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求学的时候,就经常逃课去旁听艺术课程。我们现在使用的苹果版漂亮字体,就源于乔布斯逃课选修而得来的艺术积累和灵感。
  由此可见,专业是学生择业、就业、立业和创业的前提。但专业与职业并非一一对应,有可能是一对多和多对多。例如,记者职业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哲学等多种专业的毕业生;同样,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从事的职业也很多,如企业管理、记者和教师等。班级企业化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在多种模拟岗位体验中加深职业认识。
  (二)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引导
  “兴趣比天才重要”,这是华人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职业生涯体会。有研究者还曾专门调查了美国的2 000多个著名科学家,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因为自己对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才孜孜以求、忘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可见职业生涯成功与个体兴趣的关联。因此,遵循“有趣→乐趣→志趣”这一兴趣形成路径,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设置生产者、设计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等不同岗位,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企业岗位实践中,发现、培养自身兴趣,能不断增强学生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给学生以企业文化的体验
  文化是由价值观、信念、符号等构成的企业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任用员工应依据员工类别来区别对待(见表4),表明文化与价值的认同才是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基础。
  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文化有机、有效地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全程,形成“职业化”的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和班级文化,最终达成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价值共守、情感共通和利益共享。宜兴开放大学/宜兴中专能坚持引进地域支柱产业集团中超控股“崇善重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借鉴中超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并组织学生走进中超,真实感受员工在生产、行政和销售等不同岗位的职业体验,认识中超“职业人”与学生的不同,进而能够认同中超“科技改变生活”的企业理念。这种产业与教育不分家、自觉建立起企业、学校文化桥梁的实践,是校企文化相互影响、共同生成和充分融合的过程,能有效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1],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对班级企业化管理实践的思考
  职业教育学生未来就业的指向性、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学徒身份的准员工性,迫切需要班级管理的企业化模式创新,坚持“校企生”三主体共同发力的原则,帮助学生较早体验现代企业管理,更快适应企业经营环境,更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具体来说,职业院校必须坚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根本职能,保持职业教育应有的事业化、公益性性质,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作为重要育人主体的企业要深度介入班级企业化管理,主动展示企业文化,提供相关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等供学校借鉴,为学生提供参观、见习、实习机会,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拥有学徒和学员双重身份的职教学生,则要自觉接受专业教师和产业导师的指导,认真规划专业发展目标,刻苦练就职业技能,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最终成长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
  总之,有着“学校企业化、班级车间化、学生职员化”鲜明特色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职业教育的有效举措,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力途径,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精准供给的重要保障。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教育的今天,应该有着更广阔的实施天地,有着更深远的实施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东. 浅析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实践理念[EB/OL].[2017-11-04].http://www.fx361.com/page/2017/1104/2439019.shtml.
  [2] 曾诚.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6(31):199-200.
  [3] 巢居鹏.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1):178-179.   [4] 梁颖.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8(2):146-147.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about the actual pressure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urgently needs new coping strategies.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proceed from the clear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pecific learning task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unique management mode of modern enterprises,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 goal of enhanc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ticking to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three main subjects of "school/enterprise /student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xplor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with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is enterprise, class is workshop, student is staff”.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class;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motion
  [責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三年制与五年制两种不同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在校行为表现有显著区别,究其原因是学生身心阶段、身经阅历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应极力避免冲突,强调互补,发挥融合优势,提高学校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行为表现差异;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五年制高职分会重点课题“三年制高职与五年制高职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陶菊良,男,副研
期刊
摘 要:专业导论课程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新生的学情特征以及酒店導论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的概览性、授课方式应具备的趣味性,课程内容应包括职业认知模块、行业认知模块和专业学习认知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学时长的合理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从而实现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对酒店行业正确认知、做好专业
期刊
摘 要:鉴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实践范围不断扩展,需要对现有的实践现状进行梳理。从参与主体、实践规模、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实训场所等方面对10所实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高职院校的公开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存在主体性参与不足、覆盖面不够广泛、“双元制”师资比较薄弱、考核模式有待优化、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还需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系统论视角,建立政、行、企、校
期刊
摘 要:乡渡文化理论是将学校借喻为乡渡,教师似渡工,学生是乘船者,学校将学生从此岸送到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乡渡文化构建是由文化理念体系、教育理论体系、教化融合体系构成。文化理念体系由学校愿景、校训及三风建设;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的多元性、自主性、目的性和指导性;教化融合体系即环境层面的融合、精神层面的融合、行为层面的融合、知能层面的融合。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渡文化;文化育人  基金项目:中
期刊
摘 要:德育教师是开展职业院校德育的骨干力量,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激发职业热情和创造力,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激励管理机制。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职业院校需要提升德育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职业使命感,激发其内在激励因素;改善德育教师的保健因素,消除其职业不满意感;完善学校的激励因素,增强德育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教师;职业精神;双因素激励理论  教师是职业院
期刊
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第一要务,新教师入职培训与考核是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新教师入职培训和考核要明确其目的和重要性,从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与考核的基本方法入手,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培训与考核体系,使新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新教
期刊
摘 要:“电子产品设计”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课程,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电子产品设计”课程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能力目标矩阵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并借鉴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对该课程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关键词:电子产品设计;能力目标矩阵;探究性学习;课程改
期刊
摘 要:在基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目标指引下,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借鉴了非营利性组织常用的平衡记分卡方式,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职学生社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了学生社团绩效考核的特点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客观、科学的评价高职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学生社团;绩效指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8-2
期刊
摘 要:在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编程技能,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开设了“Java程序高级开发”课程,并以此课程为载体,开展教学改革,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拓展训练为特色,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形成多元化的、混合的综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编程技能;实践教学;拓展训练  基金项目:2018年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课程改革项目“Ja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首次将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列,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提出,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关键点。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融合,应以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条件和途径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与企业培训模块,搭建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平台、对接校企学分互认与转换,对接职业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