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PK斗士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9月19日,在美国沃伦空军基地,随着一名导弹发射控制官切断最后一枚“和平卫士”(Peacekeeper/MX)洲际弹道导弹控制台的所有电源,已经服役19年的美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退出了现役。美国为此专门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并在舆论上大造声势,关心世界和平的人们似乎可以挥去由于美国刚公布的《联合核作战条令》而郁积在头顶上的一抹乌云。但事实究竟如何?一再叫嚣核武威胁的美国为何放弃了这种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撒手锏”呢?
  
  PK三十载:
  “和平卫士”的身世
  
  “和平卫士”(Peacekeeper)的英文缩写PK正好与眼下大红大紫的“单挑”(PlayKilling,“选手对决”)相同,没有了维护和平的意思,倒是杀意凸显,似乎当初在冥冥中就暗藏着与对手搏杀之意。实际上,“和平卫士”导弹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思想支持下被提出来的,它既是美苏武器技0术竞赛的一次尝试,也是美苏冷战末期战略对抗思想转变的见证。
  


  “相互确保生存”的转变上世纪70年代,美苏战略力量急剧膨胀,陆续出现了SS-18、SS-19和“民兵”3型等导弹。这些武器无论是弹头当量、导弹射程都远远超过了摧毁对方的实战要求,导弹射程几乎可以打到世界任何地方,弹头总当量可以摧毁对手数次。这时在发展导弹攻击性上,已没有大的文章可作。而此时衡量战略力量优劣的标准已从侧重于威力等进攻性能方面,开始向生存性方面发展。
  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苏双方都拥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己方遭受核打击后仍具备摧毁对方的核报复作战能力,因此双方出现了一种“相互威慑”的“恐怖的平衡”。只要保持这种平衡,就可使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美国制定的战略主张打击苏联的城市目标,即在实施报复性打击中,摧毁对方的全部城市,以此相威胁,使苏联不敢对美国发动核袭击;认为只要具备在第二次打击时能摧毁苏联20%~25%的人口和50%的工业的核力量,即可达到确保摧毁的要求。强调必须拥有一支能打击城市目标的“第二次打击力量”。在“确保摧毁”核战略的指导下,美国加强了“三位一体”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建设,大力发展潜射战略导弹和“民兵”系列弹道导弹。但随着苏联战略核力量的增强,美国城市目标和战略核力量目标也面临着被苏联全面摧毁的可能,因此里根政府提出了“相互确保生存”战略。在核打击目标方面,由重点打击城市转向打击军事目标;并在对方实施多次核袭击后,仍能打赢核战争。“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向“相互确保生存”战略的转变,使美苏军方都提出了新一代高生存性导弹的需求。这成为美国发展高生存性和更多弹头的“和平卫士”导弹的根本原因。
  


  “摸着石头过河”“和平卫士”1971年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计划,1973年开始预研,1983年6月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1985年8月首次进行地下井发射试验,在1987年初服役以前共进行17次飞行试验,失败2次。可见,该导弹的研制比较顺利,特别是试验飞行阶段可以说相当顺利。也许是这种导弹确实比较优秀,它在美俄军控谈判中成为焦点,最终在1993年上了 《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START2)的削减名单。该协议规定美国停止该型导弹的部署,并在2003年前将已部署的50枚导弹全部拆除。该导弹计划总经费按1985年的美元值估算,约为208亿美元,每枚导弹的成本约为1.5亿美元(1991年美元值)。该型导弹从1987年开始服役,1988年组建了第一个“和平卫士”导弹中队——美国空军第400中队。截止到1993年,美国在沃伦空军基地经改装的“民兵”3地下井内共部署50枚“和平卫士”导弹。
  “和平卫士”导弹的美军编号为LGM-118A,是美国目前最新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导弹之一,属于美军第四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虽然与俄罗斯的SS-25属于同一时代的导弹,但其许多方面的性能,即使是俄罗斯目前正在部署的“白杨”M(SS-27)也难望其项背。由于设计中采用了大量与“民兵”系列导弹完全不同的全新技术,以至于美国设计部门最早将该导弹称为“试验性导弹”(Missile Experimental),MX即为该称呼的缩写,这表明设计人员也是抱着试探性的心理开展这一型号武器设计的,可以说该导弹设计是武器发展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典范。
  


  由于该导弹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其设计寿命较长。“和平卫士”按1987年服役计算,计划到2017年才开始逐步退役,最长服役到2020年。但该导弹生不逢时,在还未部署完毕时,美俄即在1993年的START2条约中对其作出了裁减处理。在今年初的美俄《莫斯科条约》中,要求美国把目前约6 000枚核弹头削减到1 700~2 200枚,包括削减“和平卫士”导弹所携带的500枚弹头。
  
  PK与众异:
  “和平卫士”的特点
  
  “和平卫士”导弹长21.6米,弹径2.34米,采用四级推进方式,前三级为固体燃料推进火箭,第四级(后期推进载具)使用可储式液体燃料自燃推进系统。该导弹可投掷3.6吨载荷,弹头为10个MK21子弹头,每个子弹头重194千克,内装W87核装置。子弹头的纵向分导距离可以达到1 450~1 660千米,这使一枚导弹能打击10个不同目标,命中精度为100米,称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精确的弹头。作为第四代战略导弹,“和平卫士”有许多方面设计代表了世界导弹发展的最新潮流。虽然过去了20多年,但它仍可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之一。
  


  系统生存性强作为“相互确保生存”战略的产物,“和平卫士”在整个系统的生存性方面作足了文章。其三级固体发动机的壳体均用凯夫拉复合材料制成。众所周知,凯夫拉是制造防弹衣的主要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的特点。弹头内部也进行了重点的抗核加固,使用了抗核加固屏蔽电缆等专用材料。这主要是针对苏联的导弹防御模式而设计的,因为苏联对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防御主要是“以核防核”的形式。由于技术限制,冷战时期的导弹防御不可能采用现在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中正在试验的“碰撞杀伤”模式,只能在美国核武器飞临莫斯科上空前,在其必经路线上空爆炸一颗小当量核武器,拦截并摧毁来袭弹头或弹头群。拦截核弹的一些核效应(如核电磁脉冲)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就要求进攻的核弹头要有在核效应下正常工作的能力。而且对于多弹头攻击来说,这样也可以将攻击弹头爆炸时产生的相互影响减到最小。
  阵地防护好“和平卫士”在部署方案上也充分考虑了防护性问题,部署方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才最后决定。美国军方曾先后设想了陆上机动、水上机动、空中机动和地下井发射等方式,提出了几十种方案,如:地面越野机动、公路或铁路机动、岩石坑道、水平掩体、垂直掩体、带盖的壕沟、密集部署、河道、水池/河道、海岸、潜艇、大型飞机和地下井等方案。但大多数方案均被否决。美国曾考虑将部分导弹以铁路机动方式部署,每列发射车共7节车厢,时速48千米,最高可达80千米。每节车厢能承受34.3千帕的超压。铁路机动部署方式仅作了模型试验。后因苏联解体,1991年试验工作停止。现在的方案是部署在改进的“民兵”3地下井内。地下井的改进工作包括:将地下井的抗压强度从14兆帕加固到35兆帕;井底设一特制隔振台用来直接支撑装在发射筒中的导弹,而不像“民兵”3导弹那样悬挂在井内。
  


  由于“和平卫士”部署时,恰逢美国核战略由“确保摧毁”转变为“确保生存”,因此,美国从众多的部署方案里选中了新颖的“密集部署”方案。这是建立在自相残杀理论上的一种方案,即将导弹密集部署在直径6千米范围内的众多发射井中,当大批导弹来袭时,先爆炸的攻击弹头将使其它弹头偏移或被摧毁,从而严重影响它们摧毁加固地下井所需的精度,这就造成了自相摧毁。美国认为,此方案会使导弹在受到大规模攻击时生存50%~70%。
  上述措施使“和平卫士”的抗核打击能力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因此美国虽然将该导弹基地的情况几乎公开,但它仍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弹头威力大该导弹的设计初衷就是打击硬点目标。其总重量约为“民兵”3的2.5倍,而投掷重量达到3.6 吨,是“民兵”3的4倍,这说明该弹总体设计和技术水平比“民兵”要高许多。
  该导弹打击军用目标,特别是对方导弹阵地群特别有效,可在敌导弹阵地群上空分离出10个子弹头,在横向相距最大1.5千米的距离上对分散导弹发射井实施硬打击摧毁。而且从子弹头只有194千克可以看出,此时美国核武器的小型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虽然重量轻,但其爆炸当量达到475千吨,比威力(威力与重量之比)高达2.45千吨/千克,而50年代核武器比威力只有0.79千吨/千克。它采用的W87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装置之一。而且专家曾作过计算,其携带的子弹头如果按一定时间在目标点周围起爆,可以产生“聚能作用”,这类似于物理学中波的叠加作用,能造成比单个弹头之和要大的破坏效果。
  


  打击精度高该导弹的制导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浮球式惯性平台——高级惯性基准球,弹载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8.5万次,是“民兵”3导弹计算机系统的5~6倍,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MX的圆概率偏差(CEP)约为90~120米,比“民兵”3小1倍,是世界上命中精度最高的洲际弹道导弹。对核武器来说,这样的精度足可摧毁各种硬目标。
  作战反应快MX导弹核弹头采用了钝感炸药和先进的保险装置,其引信不易受干扰,这使弹头的储存管理安全性能保持在了较高水平上,减少了维护难度和费用。MX导弹选择了冷发射技术,导弹装在石墨/环氧材料制成的发射筒内,发射时靠燃气-蒸汽从发射筒内推出,然后第一级发动机点火。这使导弹的日常维护和战备值班变得更容易,也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反应性能。有报道称,在装备了MX导弹后,美国战略核力量的反应能力从数十分钟减少到了2分钟以内,MX成为了世界上反应最快的洲际弹道导弹。
  


  PK泪沾襟:
  “和平卫士”下岗
  
  2001年10月3日,美国宣布开始削减MX导弹,但实际削减早在2001年1月就开始了,当时2枚MX导弹的上级被拆除。按照原计划,美国在2001年应该“销毁”16枚MX导弹,但这一工作由于技术原因和美俄新条约签署的需要而被推迟。直到2002年10月3日,美国正式启动削减计划。从技术上讲,该导弹无疑是成功的,但为什么很快又退役了呢?
  对手能力急剧下降,武器强大能力过剩“和平卫士”发展和部署的直接对手是苏联,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也无力再与美国在更高层次上对峙。1999~2000年,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6%左右,其中工业产值下降45.7%。普京在1999年12月的《独立报》上撰文称,俄劳动生产率至少比美国低20%~40%。由于经济滑坡,过去10年间俄罗斯已经大幅度削减战略核力量规模。外界评论认为,即使俄罗斯不参加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其核力量由于缺少维护和更新,在未来10年中也会自然淘汰缩小到条约的限制之下。也就是说,俄战略核弹头数将减少到原来的20%以内。另外,由于资金问题,俄罗斯还不得已放慢了新核武器系统的部署速度。根据俄战略武器发展计划,俄目前部署的6种陆基弹道导弹将逐步过渡到单一的SS-27。但从2000年开始,该导弹的部署速度明显降低,2000年和2001年只部署了10枚SS-27。而且2001年度维护SS-19洲际弹道导弹的拨款也大量减少。原计划上世纪末即列装的“北风”级核潜艇至今未下水,陆基机动型和海基型“白杨”M计划也一拖再拖。可见,俄罗斯早已无力再与美国进行冷战时期的对抗游戏,而美国早在苏联解体时就看到了这一结果。1991年,美国中止了论证已比较成熟的铁路基MX和更先进的“侏儒”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MX导弹是计划与俄罗斯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抗衡而发展的,苏联的衰落使这一想法落空。因此,MX在军事上注定成为没有对手的最终武器,其存在意义也就大大降低。
  


  在军控谈判中牵制俄罗斯,争取政治主动冷战后期,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急剧膨胀。美俄均不堪竞争的压力,于是美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提出了战略武器削减倡议,得到了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响应,这使历时数十年的美苏战略武器谈判很快取得了进展,于1991年7月签订了《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1)。以后俄罗斯在继承苏联庞大的核武库后,不但承认了前领导人的倡议,而且在1993年再次签署了《美俄进一步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2)。该条约对分导式多弹头导弹作出了严格限制,美国企图限制俄罗斯的SS-18、SS-24导弹,而俄罗斯将矛头直指MX导弹。为了争取主动,美国忍痛将MX推向了谈判桌,因为一方面不交出MX,俄罗斯不会善罢甘休,另一方面毕竟MX只部署了50枚,要继续MX发展和部署计划的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而且“民兵”导弹已经部署了500枚,并形成了作战能力。
  按照条约规定,美国的MX导弹应于2007年以前全部退役,但在MX导弹“销毁”方式上,美、俄双方存在分歧。美国认为,拆除了MX导弹的上面级就算“销毁”了该导弹,可以保留将MX导弹的其它部分用作航天运载器的权利;而俄罗斯认为必须销毁整个导弹。
  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使进攻能力发展放缓成为可能冷战时期,“三位一体”核力量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支柱。但是,美国新出台的《核态势审议》报告认为,维持美国21世纪战略的“三位一体”力量将是:导弹防御系统、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及核力量。
  长期以来,核“三位一体”一直被认为是维持美国战略稳定的基础,而且成为世界大国争相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冷战对抗,美国已经认识到强大的核武器库对维护全球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应对新世纪灵活多变的威胁方面,显得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冷战后,耗费美国大部分经费的战略核力量在美国参加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这使美国人对核武器在新世纪面对多样威胁时能发挥多大作用产生了疑问。因此,布什政府上台后不遗余力地建设导弹防御系统,这将使美国具备攻防兼备的战略能力,防御能力的增强使进攻能力发展逐步放缓成为可能。而且MX等进攻性力量的退出,可以为导弹防御建设省出大量资金。从MX导弹的退役时间表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时间表可以看出,两者相辅相成。这种巧合不是偶然的,正是美国战略力量向攻防兼备过渡的反映。
  


  现有导弹的改进仍使美国保持着技术优势美国在签署上述裁减条约后不久,就开始了对“民兵”系列导弹的大规模改进。一方面是将“民兵”2导弹换装成更先进的“民兵”3导弹,并延长“民兵”系列导弹的寿命。尽管美国今年初推出的《核态势审议报告》提出,美国要将其核弹头数从目前部署的6 000枚削减到1 700~2 200枚,但这一计划要到2012年才能完成。到2007年其核武库的核弹头数仍在3 800枚以上,为此还要对“民兵”等现有导弹进行改进和延寿。美国TRW公司是改进和维护500枚“民兵”3导弹的主承包商,负责推进替换计划(PRP)和制导替换计划(GRP)。推进替换计划是用新的607枚PRP火箭,替换现有的“民兵”3固体火箭推进器,以延长推进系统寿命到2020年。制导替换计划是延长“民兵”3制导系统寿命到2020年。两项计划到2008年完成。
  另一方面是改进性能,提高精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和平卫士”的MK21弹头还将逐步取代“民兵”3原有弹头,并减少瞄准目标的时间,目前其反应能力已经接近MX的2分钟。以新的NS-50制导系统替换现有的NS-20制导系统,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据称,美国能在10小时内更改所有“民兵”的打击目标。“民兵”3导弹也采用多弹头分导技术并配合了干扰、诱饵等突防措施,具有较高的突防能力。目前正在进行的“民兵”3导弹制导系统改进计划可以将其CEP也提高到100米左右,具有极高的精确打击能力。MX导弹的大多技术已经应用在了“民兵”导弹的改装中,这使美国现有导弹仍可保持MX的技术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只是将“和平卫士”退出现役,并未说明其最终去向,而美国国防部在2004年2月公布的《未来战略打击力量》报告中建议将退役的“和平卫士”换装常规弹头,作为未来战略打击力量保存下来。外界估计退役的“和平卫士”很可能只是原装封存以备后用,也就是说随时可能再次服役。
  可见,无论在战略还是技术上,美国企图占据绝对优势的想法绝不会因履行了某个条约或某种武器的退役而消失,美国退役“和平卫士”也只是争取全球战略主动的一个步骤,这将使其在导弹防御建设、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等方面更加主动灵活,实际上这将使国际安全环境变得更危险。
其他文献
按照图书分类,《鲁迅的五大未解之谜——世纪之初的鲁迅论争》列在“人物研究”;以此反观该书,则所谓“五大未解之谜”,显然并非同等性质。其中“鲁迅活着会怎样”,说的是鲁迅身后事,实与鲁迅无关,至少与“人物研究”的对象鲁迅无关。把本来与鲁迅无关的事情牵扯进鲁迅研究,向为该领域的一大弊病;遗憾的是此书亦未能免俗。至于这究竟是不是“谜”,则是另一问题。当初是否有过那一番话,此其一;即便有过那一番话,至今是否
期刊
[编者按]曾经被一部热播的、素有福克斯电视网“镇台之宝”美誉的美国电视剧《X档案》深深吸引,两位FBI探员试图揭开几十年来遇到的超自然现象的谜团,让人们在诧异自然界的不可思议和惊叹外星球玄妙科技的同时,更钦佩主人公为求真相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美军装备的研制中也有这样一批“X档案”,只不过它们不是外星球而是地球上最新科技的探路先锋……    “海上斗士”号双体船又称为X艇,如同美国空军的X-45、X-
期刊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这次飞行首次实现了我国“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打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是2005年我国最具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级科研试验任务,是我国最重大的科技实践活动之一。据中国航天界负责人透露,在“
期刊
狙击在我国军事史上从来都是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不过古代的狙击武器以弓箭为主。《英雄》里秦军的箭阵无坚不摧,无往不利!蒙古人的骑射更是天下无双!历史上契丹人曾这这样形容女真人的骑射: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至于神射手在各种小说中的表现更是举不胜举,飞将军李广、花荣……  近现代战争中,神枪手倍出,许多老将帅的枪法也是出神入化:杨靖宇将军曾经在200米距离击中过篝火边日军手中的罐筒,刘伯承元帅可以
期刊
1793年7月,盘踞在土伦和其它几个法国南部城市的王党分子勾结外国干涉势力掀起暴乱,局势的严峻迫使巴黎的革命政府发布全国动员令,先后组织起两支大军前往土伦平叛。但是战事进展非常不顺利,由于指挥失误,平叛部队屡屡受挫,炮兵指挥员多马尔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收复土伦的前景十分黯淡。在前线督战的国民公会特派员萨利切蒂焦灼万分,他考虑当务之急是要为炮兵部队寻找一位新指挥官,但是当时的法国革命军队非常缺乏专业
期刊
2004年12月,美国国防部突然宣布中止三军待已久的“联合通用导弹”(JCM)计划,这一消息在让全球军火商惊讶之余,不禁为其惋惜。但时过不到半年,人们发现这一计划似乎死而不僵,其主要承包商洛·马公司仍在继续这一计划,而且进展异常顺利。该公司甚至公开宣称,2006年军方将恢复该计划。走走停停,让人一头雾水。那么,这种被称为“未来空地杀手”的美国明星武器究竟为何会“生死难卜”呢?      “联合通用
期刊
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拿破仑下令为纪念法军在奥斯特利茨(现捷克共和国斯拉夫科夫城)战役中战胜俄奥联军,于1806年开始兴建的。这项宏大的工程进行了30年,于1836年即拿破仑去世15年后才告竣工。  200年前的1805年12月2日,恰巧是拿破仑举行加冕典礼一周年的日子。这天,他亲自指挥法军,在战局于己不利、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果断地利用敌方统帅判断上的失误,引诱由俄罗斯沙皇亚
期刊
空降兵是俄军一个独立兵种,由其国防部直接掌握,属于俄军的战略预备队,是俄军战斗力最强的王牌部队,而其第76近卫空降师又格外突出,可谓王牌中的王牌。    历史悠久 战功卓著    第76空降师的前身是一个步兵师,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于1943年3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改编为第76近卫步兵师。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
期刊
融历史画册、地方志、大型旅游图册于一身的《运城名胜》(精装本)由山西省运城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完成,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书中文字流畅、颇具古风,图文并茂,极具收藏价值。  运城史称“河东”,自古就圣贤迭出,名流辈涌。黄帝在此战蚩尤,尤血浸地化作盐池;华夏文明始祖尧舜禹,或诞生、或立业、或建都,都在此留有丰富史迹和美谈;嫘祖养蚕缫丝纺织由此发端;后稷教民稼穑农业由此起源;汉末名将后
期刊
[编者按]八年前的10月17日黄昏,美空军的“微型探测器技术集成”3卫星同往常一样悠然自得地遨游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然而,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向它袭来。随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的白沙导弹靶场一台高功率“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发射的一束高能激光射穿云天,这颗日益老化的试验卫星灰飞烟灭……“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制天权”、军事上的“制高点”、国家安全的“高边疆”等宣扬“天军”的溢美之辞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