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声乐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ea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向多元化发展,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单位,在响应国家导向政策、适应社会的需要的同时,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转型发展”成了众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主旋律。为此,本文立足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声乐教学改革,探求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课时观,以及探索在此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观等方面的问题,力求探寻出适合我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乃至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为我校乃至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声乐;应用型人才;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6)10-0016-03
  我国高校发展至今,从1998年前的“精英”教育,到其后的大学普及教育;从以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育理念,到理论、应用型兼备的人才培养,再到高职、高专的纯技术性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程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正从理论学术型教育向应用技能型转变。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这一导向,调控着大学作为社会主要人才(劳动力)的生产单位,不断地调节人才的生产规模、产品的结构、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类别等,以符合各就业单位的实际需要。用人单位也为了减少用人成本,从而减少对本单位新进职工的工作技能的培训,无形中把这类相关的培训推向大学,在人才招聘中明确了用人的方向和专业技能,并把专业技能作为考核录用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上这些事例都表明,当今的大学,为了社会的需求,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转型与发展成为当今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继而,众多普通高等院校,在学校的性质与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声做了认真的思考、探索与论证,达成了共识,为了社会需要和自身的生存发展,着手进行转型发展的教学改革。声乐作为大学艺术教育里的一门学科,也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被专家、学者广为关注,并不断探求,力求探索出一条声乐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道路。为此,何为声乐应用型人才,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方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了本文力求探讨的议题。
  一、声乐方向应用型人才之定位
  首先,何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相对而言的。前者强调应用,后者强调理论;前者强调“专、精、实用”,后者强调“厚基础”。[1] 简言之,应用型人才是能很好地把熟练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它是学术型人才与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复合。它既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又有专、精的技能。所以,它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高职、高专人才之间的,且兼有两者优点的人才。这类人才,不但要知其“然”而用之,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导之。在我国,除少数较为前沿的“985”“211”综合性大学属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大学外,其余的均应归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更是如此。今天,在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成为大学的使命,转型发展成了高校改革发展的主题。
  其次,高校声乐方向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声乐方向是音乐学或音乐表演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包美声、民族、流行三个小方向。此三个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就我校来说,是培养声乐演唱人才和声乐教师,这是我校培养“双师型”的人才模式所决定的。对于声乐演唱人才而言,应具备较好的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其间应包括外文演唱和中文演唱两大类。外文演唱有传统的意大利语演唱、德语演唱、法语演唱等;中文演唱则包括美声风格、民族风格和流行风格等。所以,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能,把握好歌曲的内容、风格以及角色情感,才能获得较好的舞台掌控能力,才能做到一颦一笑,处处传神,一抗一坠,声声出彩。而对于声乐教师来说,不但要具备以上能力,以便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准确的示范外,还要熟悉声乐教学的理论,能很好地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便于学生识记与理解,更好地启发和诱导学生,朝既定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有人说,最好的声乐教育家,应是一个很好的歌唱家。由此可以看出,声乐大方向同样体现了其学科内容的广度——“厚基础”,而小方向决定“专、精、实用”,社会的需要也是如此。对于培养应用于中、小学教学的师范生来说,大多数小方向的一般理论和技术都要涉及,如人们所说的“吹”“拉”“弹”“唱”,以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外,其他非师范类专业都要有明确的主攻小方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专”和“精”为教学目的,达到此方向上的理论和技能的全面掌握,而不是有所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所以,有人把某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俗称“万精油”模式,殊不知“万”可能达到了,而“精”却成了空谈。于此,培养社会所需的,甚至多元的专业技能人才,才能使大学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近几年,教育部对艺术类的人才培养定位已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如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的招生逐年缩减,新增了艺术学(如声乐表演、绘画)专业,明确了培养目标,强调了专业方向,注重了实践。以上诸方面都表明,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公众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共识,有的高校已经把之落到实处,但是,很多高校或者是很多地方高校,虽踌躇满志却思虑于迷雾之中。
  再次,声乐方向的培养更需注重专长,以强调专业方向适应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人多样的个体差异,培养多元的人才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特点。事实上,人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声乐的学习更显天赋的重要性,我们不可能把没有嗓音的人培养成为歌唱家,我们也不可能在众多的领域内都是人才,我们也可以涉猎很多领域,但不能保证在很多方面都是“拔尖者”。故语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术有专攻”,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有集几个“专家”于一身的“神人”,即使有的话,那恐怕是鼓吹者的伎俩,是对社会极不负责任的欺骗。   二、声乐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课时观
  课程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进程安排,其设置依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来安排,课程的具体内容是教材。培养目标改变,课程应随之改变,因为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所以,进行声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到以下方面:
  首先,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合理性的问题恐怕是所有的事情均要考虑的。但是,何为合理性,怎样来评判,依据是什么,这是要花脑筋的问题。大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部的导向政策以及以由此而细化的各种条条款款,似乎都在向合理方向发展。但是,此主导思想和政策下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就声乐方向的课程设置而言,表现为:
  一方面, 课程开设不够全面。如声乐方面,就要涉及歌唱语音的相关知识,如意大利语歌唱语音、德语歌唱语音以及汉语歌唱语音等。但是,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师资缺乏或者领导不够重视,歌唱语音教学有较大缺憾,就连汉语歌唱语音的教学都不能真正施行。汉语歌唱语音方面的课程叫作“正音”课,主要讲解汉语歌词在行腔中的“咬字”“吐字”以及“收声归韵”的方法。[2]它是建立在普通话的基础上的歌唱语音,但又不能是与普通话相等同的语言音韵模式。而意大利歌唱语音和德语歌唱语音则是演唱意大利语和德语歌曲所需的一项重要技能,由于师资有限,把歌唱语音和声乐课归并起来,让声乐老师在教学中灌输歌唱语音相关的知识,而各个教师对歌唱语音掌握的水平差异、专业方向的不同,导致歌唱语音的教学不够规范与系统,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性、创新性。办学特色与创新性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所系。地方高校在师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生源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国家的前沿重点高校。也由于重点高校与地方普通高校的培养理念、目标、方式的不同,人才这一“产品”的结构和质量也不一样。所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办学在充分论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要依托地方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创办地方性的特色专业,并创新课程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地方特色和优势凸显出来,获得办学的竞争能力,避免“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局面。
  其次,课时比例的合理性。
  课时比例是指某学科课时占有数与总课时之比例,它体现某一学科占有量的多少,也体现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修订者的课程观。对于高校来说,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有一定自主权的。我们每个学校在对大纲修订时都会强调“特色”“创新”等要求。但是,对于某些修订者,对学校定位理解不透,对应用型人才的实质把握不明确,胡乱对别的高校以往的方案照抄照搬,或略加以修改,不针对本校实际,不做充分的论证。这样做出来的所谓“大纲”,既无特色可言,又无创新可讲。所以,在今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能在某一专业出类拔萃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这样就必然充分考虑到课时比例的合理性。很多有经验的高校,把大学一、二年级作为基础拓展的时段,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专长方向的引导,以明确三、四年级专业方向的培养。到三、四年级时,用两年时间去加强专业方向的训练,使培养这一方向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可能。没有时间的反复打磨,没有时间的强化训练,理论无法结合实际,更无法去指导实践。众所周知,知识的习得是需要内化的,内化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不经过内化的知识,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也就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专业方向课的课时比例尤其重要。全国很多综合类普通本科高校艺术类的课程与课时设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2013年,我校艺术学院曾组团到延安大学、华南师大、三峡大学等校考察,发现很多问题是具普遍性的。就声乐课而言,声乐基础课大都是“一对多”模式,而声乐主修课(专业方向课)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等模式。“一对一”模式,就是每个学生一个周上一节课;“一对二”模式,每个学生一个周上半节课;“一对三”模式,每个学生一周上三分之一节课,以此类推。在诸多模式中,主修生(专业方向课)的课时又以“一对二”“一对三”较多,“一对一”的比例较少。此等方式,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必需的课时量,只求降低教学成本,个性化教育无从谈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能低下。一则来自《广州日报》2013年5月24日的报道——《成功的七年之痒》说:“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并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万个小时,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近7年的时间……”[3]由此可见时间之重要,“滴水穿石,绳锯木断,铁杵成针”等都非一朝一夕之事。
  三、声乐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观[HTSS]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除了必要的时间磨砺外,教师教学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因为教学要体现双边的特性,所以教学也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孔子说:“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为自己“知人”(了解别人)更为重要。只有充分地“知人”,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情、禀赋以及爱好,才能施行有效的教育。如孔子对性情懦弱的冉有,极力鼓励其果断大胆行事;对于鲁莽行事的子路,孔子就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孔子还对不同的爱好者施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如《论语·雍也》记述有:“颜回好仁,子路好勇,自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分别施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内容,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当今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撰写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指出,一方面,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以一组能力存在;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并指出,每个学生均有其某方面优越的智力潜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能理论”,注重学生个体的智力差异,主张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途径。可见,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应施行不同的教法与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学中,必须先了解学生,知其性情,了解其爱好,分析学生在专业上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才能做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向适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会发现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领悟能力,这种领悟能力的结果,使他们在此方面获得超越其他同学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超越的能力叫“天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材(材质)。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材质是打造精品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知道,喜欢不一定合适,合适并非喜欢。这些矛盾的调和或解决,也需要老师认真地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了解其喜好,分析其禀赋,把兴趣引向其禀赋极佳的方向,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充分了解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切忌盲目套用,千篇一律,万人一法之蔽障。声乐艺术教育尤其要求天赋与悟性,音准与节奏的感觉,音色、音质的优劣,音域的大小等,都至关重要。翻开史籍,哪位大师不都是几岁就表现出惊人的能力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以培养大师为目的的,但也不至于把可能的大师扼杀在教育里。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但要有“伯乐”之相“马”的能力,有饲“马”的方法,还要有饲“千里马”之草料,要不然,就会造成好“马”落个“衹辱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剧。
  其次,充分了解教师,真正实施因能执教。
  今天的教师,虽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但仍然是学校系统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尽管可以从互联网上去寻找点击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可以借助生动逼真的幕课(Mooc)进行学习,但是,还是不如面对面的教师讲授和适时与学生交流的这种方式真切自然。诚然,科技手段可作为获取学习资源的一种方法,但还是没法取代系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况且,那些从传媒上获得的知识,那些精彩的幕课讲解与示范,都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这一角色,仍至关重要。同样,教师个体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教学能力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就声乐方向的教师来说,同是声乐教师,可能在美声、民族、流行各唱法方面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理论讲解,有的擅长实际操作示范,有的擅长课堂教学,也有的优在舞台实践。种种情况,需要教务部门或管理者充分了解各个教师的专长,根据其专长,以“用其所长”的观念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阶段性配置小方向能力强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声乐艺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把握定位,明确目标,要创新性地制订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并切实研究教学对象和每一位教师,把因材施教和因能施教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能力资源配置优化起来,才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HT6SS][1][ZK(#]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
  [2]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音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3]青争.成功七年之痒[N].广州日报,2013—05—24.
  [4]孟新洋,柯林.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夏县蛤蟆嗡是山西省民间小戏濒危剧种之一。通过对其主要曲牌的分析,此剧种处于民间小戏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了解民歌到戏曲的过渡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呈井喷发展态势,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强化了银行同业业务的开展力度。尤其是在货币需求较弱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同业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商业银
报纸
目的观察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抽取出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
写作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最能够体现一个人学习外语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纵观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写作教学一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2~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2~4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正>引言云南省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欧亚地震带和我国南北地震带在此交汇,是我国地震最多、震灾最重的省份之一。云南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大、
<正>~~
期刊
<正>非公有制企业政工队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关系党在新型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由此而衍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和新型产业工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我校确立了《竖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竖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竖笛对于培养学生高尚品
为探究创业行为对草根创业者的多维影响,在此选取武陵山片区3个农村创业企业为案例,着重从经济、心理、家庭和社会四个维度分析草根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对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