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重点问题,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举办一次天文知识竞赛,要求同学们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并能具体地说出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谁说得具体、明白,谁就代表咱们班去参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与探究之中了。交流过后,请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当考核者,其他学生应聘,应聘者争先恐后地依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在课外搜集的众多图片和资料中选取理由,阐述“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这一话题,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还如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等。
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困惑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提供学习材料时,要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 “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
三、多鼓励,重视探究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进行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躺在破旧的床上还不忘让弟弟去还钱,不忘托付别人照顾年幼的弟弟……但小珊迪受伤后是如何回到自己住处的。课文并没有交代,这个空白之处,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想象,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探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贫寒、小珊迪那颗金子般的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不仅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而且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就这样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导,使探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四、运用合适的探究方法
组织探究活动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探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探究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点拨,相机诱导,教给学生合适的自主的探究方法。学生的行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行动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行动特点——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到什么办法解决。关注不等于包办和代替,而是适时向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行动主权,给他们行动的自由。让学生多在探究中学习,多积累他们自己的独特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处在行动中才会获得直接经验,这比教师给他的间接经验更为重要。每种方法都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来的,在这里,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让学生在品读、悟读、美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从而领略有效探究的快感。
新课标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钟楼小学)
一、营造良好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重点问题,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举办一次天文知识竞赛,要求同学们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并能具体地说出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谁说得具体、明白,谁就代表咱们班去参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与探究之中了。交流过后,请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当考核者,其他学生应聘,应聘者争先恐后地依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在课外搜集的众多图片和资料中选取理由,阐述“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这一话题,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还如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等。
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困惑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提供学习材料时,要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 “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
三、多鼓励,重视探究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进行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躺在破旧的床上还不忘让弟弟去还钱,不忘托付别人照顾年幼的弟弟……但小珊迪受伤后是如何回到自己住处的。课文并没有交代,这个空白之处,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想象,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探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贫寒、小珊迪那颗金子般的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不仅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而且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就这样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导,使探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四、运用合适的探究方法
组织探究活动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探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探究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点拨,相机诱导,教给学生合适的自主的探究方法。学生的行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行动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行动特点——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到什么办法解决。关注不等于包办和代替,而是适时向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行动主权,给他们行动的自由。让学生多在探究中学习,多积累他们自己的独特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处在行动中才会获得直接经验,这比教师给他的间接经验更为重要。每种方法都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来的,在这里,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让学生在品读、悟读、美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从而领略有效探究的快感。
新课标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钟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