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悲哀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是指在某种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特殊贡献的著名人物。老百姓一崇拜专家,二崇拜名人。而名家既是专家,又是名人,这二者一结合,正如核子反应一般,就能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精明的商家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名家们又岂能甘心闲置自己的资源?于是,名家们便在各种媒体上,各种鉴定会上,各种展览、演出、开幕式上纷纷亮相:有说吃这个牌子的猪肉最放心的,有说某某减肥药最灵的,有把假画说成真画的,有把粗通文墨的“艺术品”吹成黄钟大吕的,也有在鉴定会上以名家的身份煞有介事地把劣质品说成优质品的。这样一来,商家的广告效益肯定是捞了个锅满盆溢,名家们自然也回家偷着数钱去了,只剩一帮被忽悠得晕头转向的老百姓。
  但是老百姓毕竟也没傻透。他们被忽悠了一阵之后,逐渐明白了名家们的话也并非“句句是真理”,有的人甚至还看出了名家们和商家们合伙欺骗老百姓的门道。上个世纪90年代我做广告工作时,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广告宣传的产品肯定是假的,但鉴定证明书上却赫然盖着权威鉴定部门的合格证明印鉴。是专家们的鉴定技术出了问题,还是专家们的鉴定良心出了问题?只有专家们自己心里清楚。有的上当受骗的老百姓拿着这样的鉴定证明书痛心疾首地说:科学怎么还能骗人呢?
  崔永元不愧是《实话实说》的鼻祖。近日,他在接受某周刊采访时说:“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做到洁身自好就不错了。哪一次商业炒作,哪一次对消费者、读者、公众的欺骗,后头没有学者、科学家、甚至院士帮忙?这是中国的悲哀。”有人说,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就怕名家乱忽悠。这话显然有失偏颇,但我以为,名家们说话应该名话相符。不能要求名家们在公共场合就此闭嘴,从此不再讲话,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我以为,第一,名家要讲真话,要对得起公众对你的信赖。不要谁给了钱,就给谁当高音喇叭;第二,要说自己的老本行,说自己熟悉的。你一个演戏的,如果说说时装,说说化妆品之类还算沾边儿,可你偏偏要在电视荧屏上告诉公众“吃某某牌子的猪肉最放心”,这不可能说明你有鉴定猪肉质量之天分,只能说明谁给你钱你就说谁的牌子放心;第三,名家不要把自己的名分当成商品出售。要遵守职业道德。比如,国外电视台新闻类主播和娱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是高薪养廉,连慈善活动也不能参加,后者往往邀请娱乐圈明星担纲。而在我们的演出经纪公司里,各类主持人的大名单、电话号码、价格一应俱全,随时准备待价而沽。况且,“走穴热”早已不是娱乐圈里名家们的独有现象,各类名家也纷纷登台亮相,屈身拾取出售名分换来的金苹果。
  与朋友闲谈,说到省内曾备受我尊崇的某名家,不料那朋友一连几个“呸”,并历数了那位名家投靠大款,讲假话、办假事的种种劣行及在全国造成的恶劣影响。崔永元说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的悲哀。我说,这更是名家们的悲哀。
  
  曹凤琴摘自《辽宁日报》
其他文献
高中时代的老同学聚会,其中有很多人已是二十多年不见了,大家碰到一起自然热闹寒暄起来。言谈间有人提到,某某出国镀了金,现在已经是知名高校的教授了,又或者某某开了家大公司,正在深圳美滋滋地做老板呢,就连上学时来借我作业去抄的同桌男生,现在也成了电视台的副台长。而我,却还在十几年如一日地当着我的中学老师。  想想真不是滋味,毕竟虚荣心谁都有,谁不想做成功人士呢?但是,后来当我看了一则故事之后就改变了自己
期刊
有一头棕驴和一头黑驴,同时应聘进入一家拉磨公司做拉磨工。老板给它俩的待遇是相同的,每天各三抱青草,外加一把黄豆。然后,便安排它俩进入同一个车间,拉同一盘磨。  棕驴性情憨厚,且有些木讷,每天进入车间之后,只知道埋头拉磨。黑驴性情刁滑,别看它拉磨的时候,也尽力向前撑着身子,嘴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但是这些都是它佯装出来的。只要棕驴稍一松劲,石磨的转速便骤然降了下来。  其实,棕驴心里头清楚,黑
期刊
1933年,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博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
期刊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  她,是学校的校花,在学校里被男生们众星捧月。他不高也不帅,平凡得近乎平庸!  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和他在一起,她有一种安全感!  那些日子是快乐的!每天晚自习后,她都会主动约他出去走走,在绝美的夜色下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她很爱耍赖,送她回宿舍后都要他背她上楼。周末,他会用单车载她去郊外,去海边,在后座上幸福吹起她的长发,洋洋洒洒……  那些日子也是有谎言的。
期刊
乞丐“小安徽”住在城郊一处废弃的砖窑里,夜间,砖窑附近常有野狗野猫游荡,这些野狗野猫全是被主人遗弃的宠物,它们骨瘦如柴,脏兮兮的。平时,“小安徽”就带它们到附近的水坑洗澡,晒太阳,渐渐地,他的“宠物大军”越来越庞大,如今已发展到36只。前天,还有两个耍猴的安徽老乡把一只老得不能上场的猴子送给了他。  就这样,“小安徽”便耀武扬威地成了“宠物大军”的首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宠物”们一个个身强力壮
期刊
某日,我上街买菜,见街上围了一大堆人,赶紧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正在发疯。他手握一块砖头,正与怕他闹事而要拉他回家的父亲对峙着,其父好言相劝,他却不认识似的待着不动;其父严厉呵斥,他就举起砖头要砸人。  此时,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分开人群,径直走到他跟前,对其大吼一声:“回去!快跟你父亲回家去!”他转过身来,瞪着一双眼睛望着老太太,手中扬起的砖头慢慢地落下了,自言自语地说:“李老师的话,不
期刊
恍惚间,手机滑出口袋?熏电池在清脆的响声中脱落。手机的记事本中,记载着一个陌生人的姓名,来自顺德大良镇政府。那一刻,手机屏幕成为冰冷的灰色,那个温馨的姓名,丢了。  时光回转到2003年,前妻罹患恶性淋巴瘤,在病榻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每次交纳住院押金,我的心里仿佛刮着冰冷的风。奔波着借钱,拼命地写作以求挣些稿费。投稿时?熏在信封里塞了一封封求援信,请求编辑们照顾我的文章。有好心编辑对我的处境深
期刊
在国内时,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不难,然而,认识的误区只有在国外住久了,慢慢地体会才能逐渐消除。下面十个方面,如果不出国,我是不会知道很清楚的……    一、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  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然而,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欲消除语言障碍谈何容易?难怪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华侨,其英语程度还属初级。    二、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
期刊
风雨几载,流年偷换,骀荡的青春已被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而与那个人相遇相知的片段,却依然定格在记忆深处,总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刻被重新记起。    一    木槿长势正好,枝叶在明澈的天空下交错叠沓,被阳光熏烤出淡淡的暖香。小雅拈着一朵绯红的木槿,惬意地走在校园里。她的书包里装着刚刚领到的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  小雅边走边看着阳光下自己的影子,每一步都应和着幸福的心跳。这时有一个长影子走过来,将她笼罩住
期刊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邻居有个老太太,每天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东张西望,行为十分古怪。开始,我以为她有老年痴呆症,每次见到她都和蔼地笑笑。老太太不说也不笑,让人难以琢磨。  一天,来了几个客人,我做了一顿美味的中国菜,酒足饭饱,我收拾垃圾搁到门外,预备方便时,带到垃圾箱去(垃圾箱距家有百十米远)。可是一转身,就见老太太木然地盯着我,谴责的目光让我如芒针在背,脸红耳热起来。我赶忙把垃圾又拎了回去。其实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