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纤维吸附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研究了玉米秸秆和棣棠花秸秆对Pb2+、Cu2+、Zn2+、Ni2+和Cd2+5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碱改性玉米秸秆纤维和纤维素黄原酸酯,并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等因素对两种改性玉米秸秆纤维吸附Pb2+的吸附效率及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90 min、溶液pH为5.6、吸附剂用量为0.2 g时,碱改性玉米秸秆、纤维素黄原酸酯对铅离子吸附容量分别可达18.76 mg·g-1,38.50 mg·g-1.两种改性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效果较好,制备工艺简单,是一种高效、价廉的水处理剂.
其他文献
城市近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与农业多功能的有效结合,为市民的体验活动进行了景观化设计,在现代农业园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已经构建了完善体系.本文通过某区域农业规划设计方案,对现代农业园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供有效应用方法.
园林工程具有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作用,而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的管理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对现阶段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阅读与参考.
城市园林是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系统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取决于人工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与自然相比,城市的资源和空间非常有限,花园里的每一个生物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资源.因此,在建设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时,必须根据生态位原理确定群落中优势树种和伴生树种的种类.植物群落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如何在不考虑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缺陷的情况下改变传统的植物配置.结合植物的季节变化,创造时空意境,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创造适宜的景观特征,运用适宜的营林措施控制群落演替,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提升,彩色农业也随之诞生,其与乡村景观具有相互推动的关联性,一同带动农业经济提升.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兼具经济价值与审美意义,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达成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渠道.本文通过对环境保护视角下彩色农业与相应景观内涵的深刻探索,研究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相连性,同时提出了发展农业与景观的措施,旨在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与建议.
城市广场绿化工作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树立城市形象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城市广场园林绿化,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干旱地区城市广场园林绿化的意义,当前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策略.
本实验研究了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温室油桃幼旺树营养生长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温室反季节油桃幼旺树从当年新梢速长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始,分别喷布20 mg·kg-1B9两次;20 mg·kg-1 PP333两次;20 mg·kg-1 B9+0.5 mg·kg-1 CEPA两次;20 mg·kg-1 PP333+0.5 mg·kg-1 CEPA两次,均能有效控制油桃幼旺树的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增加产量,可供油桃生产者参考应用.
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初期对环境不重视,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为了留住美好的大河山川,我国相继出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政策,随着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林业资源储备逐年上涨,现有的林业格局也有所改变,从以前管理难到如今对资源实现可分配、精细化管理.但对于林业资源保护并不是一日所能建成的,需要几代人坚守和不断地改良造林技术.
现阶段,维持生态平衡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能够在一定基础上让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根据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对林下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要想更好地帮助社会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相关单位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让林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帮助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确保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过程中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这一前提下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从林业病虫害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在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
以苏州虎丘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为实例,从水污染治理、土壤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道路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策略和具体举措,为促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