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内部长余震序列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启示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块构造学说的最有力的特征之一,是已知的板块运动让我们对板块边界未来大地震的发震位置和平均复发间隔有更清晰的认识。然而,板块构造学说却不能预测板块内的地震何时何地发生,因为理想的板块内部是不会变形的。因此,板块内部的地震风险评估过于依靠如下假设:从有限的历史记录中得到的小地震发震位置能够反映出连续变形的地区,而变形将诱发未来大地震[1]。然而,本文将要说明的是,最近许多这样的小地震很可能是几百年前发生过的大地震的余震。文中将给出一个简单的模型,并由此模型得出:余震序列的长度和断层加载速率呈反比关系。发生在
其他文献
地震动场地效应一直都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层条件是影响地表地震动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Kik-Net中选取两个基岩台站FKOH06、KGSH03,两个土层台站TCGH16、IBRH17。各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大震复发周期较长,很多区域较难遇到,所以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关心近场中强震的破坏。中强地震的地震动模拟主要受到断层破裂面上距场地近的、局部的有限部分影响,高频成分丰富,持时一般较短;考虑到地震破裂的不均匀性和传播过程的随机性,在模拟近场中强震时,往往采用随机法进行模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科学家利用新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将要发生的海啸及其造成的破坏性,并能够提前发出预警。这项研究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罗宾·约翰逊主持。由于受到2004年底的海啸造成的印
虽然经过了"九五"、"十五",特别是"十一五"建设,我国地面电磁观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的来说,地震电磁监测与预测仍然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监测存在空白地区;信息量不足;观测环境恶化;非震异常大量存在,等等。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加强了政府危机管理职能,提高了灾害防御资金的投入。本文介绍了在建设地震安全城市决策中生命线工程防灾计划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以及地震危机灾害处置行动规划的编制工作。
从广义的物理层面上对地震产生和地震预报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对地震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收集、整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力资料,给出玉树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关于震源区介质破坏演化物理过程的重要发现,其研究极有可能为地震预报开辟一条物理预报的新路。当震源区介质处于稳定状态时,对加载和卸载的响应几乎
县(区)地震工作由于人员、资源匮乏一直是地震应急的薄弱环节,在人员、编制、资源都不能快速增加的前提下,主动开放自身系统,更好融入社会应急体系,同时促进自身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