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辅导员想不通的事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a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心灵花园。在那里,所有的道德和期望构筑成一个纯粹的伦理世界,指引着我们追求美好的事物。可是,在心灵花园深处,总有阳光无法慰藉的角落,一些带着伤痕的花蕾隐匿着无法说出的秘密。
  作为辅导员,当我们需要以一种华丽的引领者姿态去面对一张张鲜活的脸时,我们的内心世界该是强大的、充盈的。但是,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人,在我们没有达到因为经验丰富而处变不惊时,我们的心灵花园有时候会偷偷装载悲伤,虽然是一名行者,却会为鞋里的一粒砂而耽误远足。辅导员是一项需要人生经验的工作,年轻热血的“80后”辅导员和活跃不羁的“90后”学生之间,一定会碰撞出种种冲突,演绎出意想不到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就该管得严一点!
  这几乎困惑过所有年轻辅导员。在我们刚入职的时候,很多老辅导员都会告诉我们,要对学生严一些,在严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宽容,这才是驾驭之道。事实上,这并非简单的折中,而是一种在经验基础上总结的智慧。但问题在于,年轻辅导员理解的“严”和老辅导员理解的“严”并不在同一层次。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青年人特有的急功近利会走向一个极端,加上老辅导员的默许和鼓励,所谓的“严”会转化成为某种“暴政”。“你才比我大几岁,有什么可牛的?”“你当自己是谁啊?”当我们无法善用“严”时,一定会面对学生犀利的质疑,这可能是年轻辅导员遇到的第一个事业打击。
  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和学生先交朋友。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沟通”,让学生认识我们、了解我们、理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申明有些红线碰不得,那就是“规则”。当我们在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去维护“规则”,这种维护会减少学生的反感。一个正直坚守规则的辅导员会被尊重,我们维护的规则,也会被学生当成道德和做人的一部分,因而会得到更多的理解。“不怒自威、亲而难范”,不必因为年轻而不知所措,年轻一样可以立威并被爱戴。
  困惑二:学生不怕我,怎么办?
  有些辅导员和学生走得太近,甚至“学生不怕我”,增添了很多烦恼。这是个“度”的问题,怎样保持和学生适度的距离?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既会让人觉得意外,更会发现在情理之中,这就是:不要让学生进入你的私生活。
  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师生关系的前提出发,学生对于老师的认识,会有一种敬畏。一旦进入私生活领域,自己的喜怒哀乐乃至种种缺点被一览无余——并不是说让学生认识全部的自己不好,认识是一个层面,参与是另一个层面。在私生活领域,学生们掌握足够的信息会让我们开始束手束脚,即使想拿起“我是老师”的样子,恐怕也不再起效。
  只要保证学生不进入辅导员的私生活领域,一切在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去谈,即使一些学生表面标榜“不怕”,其实还是有敬畏心的。
  困惑三:我总担心学生出事!
  世事无常,只有变化永恒。学生永远不出事?那只是一种愿望。在辅导员的世界里,处理各种紧急事态有时候甚至超乎承受能力的应激性事件,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世界上总有很多事是完全不可控的,这时,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强大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就是辅导员过关斩将的利器。
  消除隐患是经验性工作,早早把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打算,把危险扼杀于萌芽,这种智慧确实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年轻辅导员一时半刻无法掌握。但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年轻辅导员完全可以做到。原理是这样的,只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很多问题在刚一露头就会被立刻解决。一群年少气盛的学生正为一件觉得“很憋屈”的事想打群架,一个不被学生信赖的辅导员只能在发生事情之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那些受到学生尊重的辅导员,总能在第一时间知道问题的萌芽,早早妥善解决。培养一个好干部,获得一批学生的尊重,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能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所有的学生相信你做事公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群众雪亮的眼睛”中,你究竟有什么可怕呢?
  困惑四:学生不理解我!
  什么叫学生不理解?就是学生不认同。这虽然是一种不好的心理体验,但确实是构成认知的基本元素:既然有认同,当然也有不认同。
  与其说学生不理解,不如说自己不理解:是一些事情你没想清楚。
  在我看来,一个辅导员能受到70%的学生认可,已非常难得。如果认可度在80%以上,那是非常优秀的辅导员。这意味着什么?你认为为学生做了很多事情,但学生不理解——其实大部分学生是理解的,问题是你看到的、关注的只是那一小部分不理解,而你恰恰被这一假象所迷惑——这是真正的不理解吗?
  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职业,管理者能获得八成的认可度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可这80%恰好是沉默的,剩下的20%不认同者反而容易发出声音,给管理者容易造成困惑。聪明人会正确区分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杂音——所以,我们真的不被理解吗?
  困惑五:有几个特别难管的学生,总会让我难堪!
  既然我们不可能被所有学生认可,接受学生的质疑甚至挑战就是一种必然。在随机率决定的世界中,遇到几个让人特别“抓狂”的学生是必然的。他们有时候会挑战辅导员,有时候让辅导员难堪,有时候甚至会把年轻辅导员气得直哭。恐怕,很多辅导员都有过被学生气哭的经历吧。
  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谈解决方法,而是要谈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认识。方法是“术”,这是在不断学习完备之中的,没有快速解决的可能。而认识是“道”,决定着我们努力的方向,却充满了顿悟的希望。我们通常称难以管教的学生叫“特殊学生”,而你是否知道:一个辅导员的真正水平就真正体现在如何处理这几个特殊学生之上?
  方法是慢慢有的,但认识却需要顿悟。这是作为辅导员必然面临的难题,挺棘手还逃不掉。这时候,选择微笑去面对,宽容又不失原则,努力去改变这样的学生,这就是我们辅导员要做的。
  困惑六:我的学生不听话,他们不尊重我!   不听话与不尊重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宝贝孩子们,即使面对自己的家人,一方面表现出对自己家长的尊重和爱戴,另一方面他们也会不听话,你能说这也是不尊重?对辅导员来说是一样的,学生们独有的做事方法和行为体系,有些行为会表现出直接顺从,有些行为会表现出不听话甚至反对,但这完全与不尊重无关。
  可以回想,我们是学生的时候,都是听话的吗?有时候不但不听话,甚至以逆反为乐趣。但是,在内心中却不是那么回事,我尊重那些我认同的师长,即使我仍然反感他的做法。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学生们不听话、不照做,很正常——辅导员就是干这个的,直到让学生听话了、认同了为止。
  困惑七:学生给我起了外号!
  一般来说,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但更可能的是第二种,学生给你起外号,是一种特殊的爱戴。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是否给师长起过外号?这不一定是侮辱,只是好玩而已,尤其是某位老师在某一方面特别有特点,于是会有经典的外号。这些外号通常在学生内部传递,说一说,只是会心一笑。
  有的学生给老师起了外号,顺便还编排几个段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是一种学生之间吸引人注意的特有方法呢?再退一步讲,即使有时候确实在骂老师,口头上毫不饶人,心里却知道老师是对的,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所以,以一种开怀的心态,不必轻易给学生们的一些行为定性,一笑而过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胸怀呢?
  困惑八:我的学生平时很懂事,怎么突然又这么不懂事了?
  学生到底懂不懂事?答案是,既懂事,又不懂事。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道理上,他们非常之懂事,有时候懂事到让人感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成就的“80后”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会成就的“90后”世博一代,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下展示出的懂事一面,让世界为之惊呼。
  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我们却要面对另一面。我的一位同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年军训,早晨不到5点,连接了三个电话,第一个是贝雷帽丢了,第二个是作训服丢了,第三个是体检表丢了。
  如果是一位刚刚做了母亲的辅导员,连续在这个时间接到这三个电话,孩子被惊醒,家里人跟着紧张,可想而知情况会有多么糟糕!不仅如此,学生们在很多方面体现出的不懂事甚至让人愤怒:辛苦为学生争取到了某些东西,学生却认为你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托了好多关系给学生办了一件事情,连一声“谢谢”都没有;本来公平公正的处置,某个学生却恶语相向。这样的经历,恐怕都有过吧?
  这就是学生不懂事的一面,虽然是大学生,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对于生活的体察远远不够,做出的事情让人觉得不懂事。也正是因此,我们辅导员又一项重要工作诞生了:宽容学生不懂事的一面,引导学生走向懂事。
  困惑九:学生嫌我太唠叨,怎么办!
  在某管理学案例中,一位CEO说过这样的话:一件事说到自己想吐的时候,员工才开始注意,这个数字大概是16遍。这是一个在职场中有着高度规则的情景下实现的,而在讲求宽容自由的大学中,你该说多少遍会被学生接受?
  唠叨就是辅导员的标签。虽然我们年轻,最反感别人说我们唠叨。但是,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样一种塑造人的神圣工作,我们自己变得“唠叨”,其实也是一种专业的表现。
  困惑十: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懒懒散散,自己都不上心,我又能怎么办?
  先暂且放下这个问题,我想问问,什么是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自己像阳光一样,给学生们温暖,照耀学生前进,我总认为我可以带出很多才华横溢的学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的观念在变化。每一次顿悟都蕴涵着痛苦的回忆和新思路的冲突,一种大而全的教育观已经被一种小众教育观念所改变。我现在所理解的教育是,我只要能改变很少的人,就是很好的教育者。
  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想去改变一个人,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可以影响很多学生,但也许我们只能改变很少的学生。
  回到问题本身,“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懒懒散散,自己都不上心,我又能怎么办?”我会微笑地告诉你,基于以前的教育,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之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失败了,他不听任何人的话。现在到了你这里,你该怎么办?我只能回答,知天命而尽人事,去尽力改变。
  从年轻辅导员走过,在经历了很多故事之后回头,会发现之所以很多事情想不通,在于我们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阶段。当我们静下心仔细想想,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生涯,很多答案就蕴涵在量变引起的顿悟之中。心灵花园中可以有很多鲜花,也可以横生蔓草,我们可以辛勤耕耘,除去蔓草,抚平伤痕,重新迎接不竭的阳光。到那时,自会一路烂漫,花香可馨。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他们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快慢。因此,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文化深厚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然而,一些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了高职生德育所面临的问题较为
高等院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的“喉舌”,是高校新闻宣传和思想舆论的主阵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此外,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空间的迅速拓展,由负面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发展也越来越复杂
我国城市传统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空间形态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同时作为城市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
曾几何时,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原大地依稀成了封闭保守的代名词,仿佛这片古老的圣土距离现代文明越来越遥远。然而文化的厚重不因一时一地而消减,精神的魅力也不因一人一事而泯灭。既然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人民自然能够成为民族的脊梁;既然中原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辉煌,中原人民也必然会走向新千年的巅峰!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对中原之魂的深度锤炼;“
采用沉降法研究了微细鳞片石墨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12种药剂对微细鳞片石墨的分散效果,通过测试加入分散剂前、后颗粒表面Zeta电位、悬浮液粘度的变化及颗粒间相互作
牛初乳总固体含量高,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生物活性因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我国1~3天牛初乳年产量约20.2万吨,除哺喂犊牛外,约1/2可供加工利用。研究表明,牛初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市监处字[2019]×号当事人:××批发零售部主体资格证照名称: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略住所(住址):略法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