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人们分成两组,一组有朋友、亲人为伴,另一组则没有。结果,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前一组出现的健康问题比后一组少50%。科学家用数字和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真情的关怀。
俗话说,细微见真情,关怀显大爱。真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父母的一声鼓励、朋友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句安慰、路人的一个帮忙……都是一幅幅用真情渲染的画面。
阅读本组文章,贵在“四到”。我们要边看、边读、边写、边想,养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读书好习惯,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给生活带来的那份感动,那份温暖,那份美好。
清扫烟囱的小孩
[意大利]亚米契斯 著 纪江红 编译
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情。
在女子学校对面的街角,站着一个清扫烟囱的小孩。他的脸和手都被烟熏得黑黑的,靠着墙壁,正在那里哭泣。两个女学生走过来,亲切地问他:“怎么了?为什么哭成这样?”他不回答,仍旧哭着。“究竟怎么了?告诉我们好吗?”女学生又问了一次,他这才慢慢抬起头,哭着告诉她们:“我刚刚清扫了几处烟囱,得了三十个铜币,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铜币从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他一边说一边让她们看那个破洞。“丢了钱,是要被师傅打的。”说着,他又哭了起来,那样子看来真让人难过。
这时,又有一些女学生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帽子上插着蓝色羽毛的大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币说:“我只有两个铜币,大家再凑凑吧!”“我这里也有两个。”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接着说,“大家帮忙,一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币的。”然后,她开始喊同学的名字:“亚玛利亚!路加!你们谁带钱了?请拿出来!”
女孩们都在自己的口袋、书包里翻找着,把打算买本子的钱都拿了出来。一个女孩把铜币集中起来,大声地数着:“八个……十五个……”但还是不够。这时,来了一位女老师,她拿出了一个银币。一个银币相当于十个铜币。可是还差五个。“五年级学生来了,她们一定有。”一个女孩叫道。
果然,五年级学生一到,铜板马上就多了起来。最后,不但凑齐了三十个铜币,还多出来不少。有些小女孩没有钱,就把手里的花送给了那个孩子。
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校长来了”,大家像一群受惊的麻雀,马上散开了。只剩下扫烟囱的孩子,欢喜地擦着眼泪。
(选自《爱的教育》,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3月版)
牵手阅读
路人与清扫烟囱的小男孩毫不相识,但在他遇到困难时,都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送上关怀。
生活中,我拥有爱心,你拥有爱心,他拥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个世界就会撒满爱的种子,我们就会沐浴到爱的阳光,感受到真情的美好,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黄 纱 巾
薛 涛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他看着女孩的神情,和气地说:“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卖10元钱。”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中年人说。
女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整个晚上,女孩都下不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老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儿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中年人问。
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又看看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对吧?”中年人说。
“嗯。”女孩认真地点点头。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笑着说:“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收下,是我愿意送的。我自愿的。”中年人真诚地说。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坚决地说。
女孩跑开了。
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也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儿,望着离去的女孩,似乎想起了什么。
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女孩写作业累了往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黄纱巾。
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巾仍旧挂在那里,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儿没人买?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吉林出版社,2012年8月版)
牵手阅读
一条黄纱巾,反映了两个人的心灵美:女孩懂事乖巧,不占别人的便宜;中年人关心别人,善良大方,主动成人美事。读过此文,我们不禁为女孩、中年人互相想到他人,互相成全对方的那一份真情所感动。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文章正是抓住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等细节,用特写镜头放大, 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使我们“如见其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村菊香
方 洲
那年春天,母亲在院子里种上一棵菊花。
三年后的秋天,小小的院子变成了一个菊花园,金黄金黄的花朵次第开放,整个小山村都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母亲陶醉了。她整日敞着院门,守在门口,看见过往的乡邻就热切地招呼或邀请他们进来坐坐,以便让满院的菊花唤来更多的目光。于是,小小的山村仿佛也在秋天美丽起来。母亲的脸上现出了灿烂的微笑。
终于,有人开口了,向母亲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母亲答应了,她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母亲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落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我陪母亲在院子里散步。突然,我想念起满院菊香来。母亲轻拉过我的手,说:“这样多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我不由心头一热,重新打量起母亲来,她的白发增添了许多,而脸上的皱纹宛若一瓣瓣菊花,生动感人。
(选自《小故事 大道理》,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牵手阅读
一院菊香与一村菊香相比,肯定是显得微不足道。但要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一院菊香去换取大家的一村菊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十分难得,需要怀有一颗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心。
小骡子是谁的孩子
张谦亨
草地上,—片欢乐的情景。
小牛蹶着蹄子在妈妈跟前撒着欢,小羊偎在妈妈怀里吃奶,猪爸爸猪妈妈领着一群小猪在做游戏,小兔和爸爸妈妈一起赛跑。
小骡子孤单地站在一旁,悄悄地掉眼泪。小兔见了,蹦到他跟前,问道:“小骡子,你怎么哭了?来,我们一块儿玩吧!”
小骡子低下头:“不!你们都有爸爸妈妈和你们玩,可我……”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你的爸爸妈妈呢?”
“我从来不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是谁。”小骡子摇着头,脖子上的铃铛清脆地响着。
“走,我们一块儿找去!”小兔唤来了小牛和小羊。他俩一听小骡子要找爸爸妈妈,都非常愿意帮助他。四个小伙伴欢欢喜喜上了路。
他们来到大路上,一匹老骡子正拉着大车走过来。小兔忙迎上去:“骡大伯,这小骡子是你的孩子吗?”
“不,不!我从来就没有过孩子。”老骡子喘着气,大车从他们身旁过去了。
他们走在小道上,见一匹骡子驮着粮食在前边走。小羊忙追上去:“骡大妈,请您转过头去看看,那小骡子是您的孩子吗?”
骡大妈哈哈大笑,说:“我们骡子根本就不会生孩子,哪有什么孩子呢?”
“什么?”小牛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骡子不会生孩子?”
“那小骡子究竟是谁生的?”小兔和小羊也感到很奇怪。
小骡子失望极了,对小伙伴说:“别找了,我没有爸爸妈妈。”
“我们都有爸爸妈妈,你也一定会有的。”
“对,小骡子,别泄气,我们继续找吧!”
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又上了路。路过一口井时,一匹棕红色的马正在那里饮水,看见他们,热情地招呼道:“孩子们,请过来喝水!”
他们来到井口。棕红色的马一见到小骡子,就走近他,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着,只听她惊喜地叫道:“这不是我的孩子吗?”
小骡子连连后退:“你弄错了吧?我不是小马驹儿,我是小骡子。”
“没错,孩子!你脖子上的铃铛是我生下你时给你戴上的,铃铛里面有三颗红石子。”
性急的小伙伴们争着打开了小铃铛——里面果真有三颗红石子。小伙伴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小骡子,快叫妈妈!”
“妈——妈!”小骡子奔到妈妈身边,用头蹭着妈妈。妈妈也用舌头温柔地舔着小骡子。
“妈妈,我爸爸呢?”小骡子抬起头来问道。
“你爸爸在磨坊里磨面!走,我带你去见他!”
磨坊里,一匹黑色的驴子正埋头拉磨。
“瞧,那就是你的爸爸。”
“爸——爸!”
哦,原来小骡子是马妈妈和驴爸爸生的孩子。看着小骡子一家亲亲热热地说着知心话儿,小兔、小牛和小羊悄悄地走了。
(选自《迁移阅读》,华夏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牵手阅读
一个小小的善意之举,帮助小骡子找回爸爸妈妈。更难得的是,小兔、小牛和小羊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有句谚语说得好: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学们,如果你乐于助人,如果你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如果你时时刻刻关爱别人,说不定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本栏插图 李斯冉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俗话说,细微见真情,关怀显大爱。真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父母的一声鼓励、朋友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句安慰、路人的一个帮忙……都是一幅幅用真情渲染的画面。
阅读本组文章,贵在“四到”。我们要边看、边读、边写、边想,养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读书好习惯,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给生活带来的那份感动,那份温暖,那份美好。
清扫烟囱的小孩
[意大利]亚米契斯 著 纪江红 编译
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情。
在女子学校对面的街角,站着一个清扫烟囱的小孩。他的脸和手都被烟熏得黑黑的,靠着墙壁,正在那里哭泣。两个女学生走过来,亲切地问他:“怎么了?为什么哭成这样?”他不回答,仍旧哭着。“究竟怎么了?告诉我们好吗?”女学生又问了一次,他这才慢慢抬起头,哭着告诉她们:“我刚刚清扫了几处烟囱,得了三十个铜币,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铜币从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他一边说一边让她们看那个破洞。“丢了钱,是要被师傅打的。”说着,他又哭了起来,那样子看来真让人难过。
这时,又有一些女学生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帽子上插着蓝色羽毛的大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币说:“我只有两个铜币,大家再凑凑吧!”“我这里也有两个。”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接着说,“大家帮忙,一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币的。”然后,她开始喊同学的名字:“亚玛利亚!路加!你们谁带钱了?请拿出来!”
女孩们都在自己的口袋、书包里翻找着,把打算买本子的钱都拿了出来。一个女孩把铜币集中起来,大声地数着:“八个……十五个……”但还是不够。这时,来了一位女老师,她拿出了一个银币。一个银币相当于十个铜币。可是还差五个。“五年级学生来了,她们一定有。”一个女孩叫道。
果然,五年级学生一到,铜板马上就多了起来。最后,不但凑齐了三十个铜币,还多出来不少。有些小女孩没有钱,就把手里的花送给了那个孩子。
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校长来了”,大家像一群受惊的麻雀,马上散开了。只剩下扫烟囱的孩子,欢喜地擦着眼泪。
(选自《爱的教育》,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3月版)
牵手阅读
路人与清扫烟囱的小男孩毫不相识,但在他遇到困难时,都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送上关怀。
生活中,我拥有爱心,你拥有爱心,他拥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个世界就会撒满爱的种子,我们就会沐浴到爱的阳光,感受到真情的美好,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黄 纱 巾
薛 涛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他看着女孩的神情,和气地说:“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卖10元钱。”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中年人说。
女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整个晚上,女孩都下不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老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儿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中年人问。
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又看看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对吧?”中年人说。
“嗯。”女孩认真地点点头。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笑着说:“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收下,是我愿意送的。我自愿的。”中年人真诚地说。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坚决地说。
女孩跑开了。
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也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儿,望着离去的女孩,似乎想起了什么。
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女孩写作业累了往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黄纱巾。
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巾仍旧挂在那里,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儿没人买?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吉林出版社,2012年8月版)
牵手阅读
一条黄纱巾,反映了两个人的心灵美:女孩懂事乖巧,不占别人的便宜;中年人关心别人,善良大方,主动成人美事。读过此文,我们不禁为女孩、中年人互相想到他人,互相成全对方的那一份真情所感动。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文章正是抓住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等细节,用特写镜头放大, 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使我们“如见其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村菊香
方 洲
那年春天,母亲在院子里种上一棵菊花。
三年后的秋天,小小的院子变成了一个菊花园,金黄金黄的花朵次第开放,整个小山村都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母亲陶醉了。她整日敞着院门,守在门口,看见过往的乡邻就热切地招呼或邀请他们进来坐坐,以便让满院的菊花唤来更多的目光。于是,小小的山村仿佛也在秋天美丽起来。母亲的脸上现出了灿烂的微笑。
终于,有人开口了,向母亲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母亲答应了,她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母亲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落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我陪母亲在院子里散步。突然,我想念起满院菊香来。母亲轻拉过我的手,说:“这样多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我不由心头一热,重新打量起母亲来,她的白发增添了许多,而脸上的皱纹宛若一瓣瓣菊花,生动感人。
(选自《小故事 大道理》,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牵手阅读
一院菊香与一村菊香相比,肯定是显得微不足道。但要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一院菊香去换取大家的一村菊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十分难得,需要怀有一颗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心。
小骡子是谁的孩子
张谦亨
草地上,—片欢乐的情景。
小牛蹶着蹄子在妈妈跟前撒着欢,小羊偎在妈妈怀里吃奶,猪爸爸猪妈妈领着一群小猪在做游戏,小兔和爸爸妈妈一起赛跑。
小骡子孤单地站在一旁,悄悄地掉眼泪。小兔见了,蹦到他跟前,问道:“小骡子,你怎么哭了?来,我们一块儿玩吧!”
小骡子低下头:“不!你们都有爸爸妈妈和你们玩,可我……”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你的爸爸妈妈呢?”
“我从来不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是谁。”小骡子摇着头,脖子上的铃铛清脆地响着。
“走,我们一块儿找去!”小兔唤来了小牛和小羊。他俩一听小骡子要找爸爸妈妈,都非常愿意帮助他。四个小伙伴欢欢喜喜上了路。
他们来到大路上,一匹老骡子正拉着大车走过来。小兔忙迎上去:“骡大伯,这小骡子是你的孩子吗?”
“不,不!我从来就没有过孩子。”老骡子喘着气,大车从他们身旁过去了。
他们走在小道上,见一匹骡子驮着粮食在前边走。小羊忙追上去:“骡大妈,请您转过头去看看,那小骡子是您的孩子吗?”
骡大妈哈哈大笑,说:“我们骡子根本就不会生孩子,哪有什么孩子呢?”
“什么?”小牛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骡子不会生孩子?”
“那小骡子究竟是谁生的?”小兔和小羊也感到很奇怪。
小骡子失望极了,对小伙伴说:“别找了,我没有爸爸妈妈。”
“我们都有爸爸妈妈,你也一定会有的。”
“对,小骡子,别泄气,我们继续找吧!”
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又上了路。路过一口井时,一匹棕红色的马正在那里饮水,看见他们,热情地招呼道:“孩子们,请过来喝水!”
他们来到井口。棕红色的马一见到小骡子,就走近他,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着,只听她惊喜地叫道:“这不是我的孩子吗?”
小骡子连连后退:“你弄错了吧?我不是小马驹儿,我是小骡子。”
“没错,孩子!你脖子上的铃铛是我生下你时给你戴上的,铃铛里面有三颗红石子。”
性急的小伙伴们争着打开了小铃铛——里面果真有三颗红石子。小伙伴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小骡子,快叫妈妈!”
“妈——妈!”小骡子奔到妈妈身边,用头蹭着妈妈。妈妈也用舌头温柔地舔着小骡子。
“妈妈,我爸爸呢?”小骡子抬起头来问道。
“你爸爸在磨坊里磨面!走,我带你去见他!”
磨坊里,一匹黑色的驴子正埋头拉磨。
“瞧,那就是你的爸爸。”
“爸——爸!”
哦,原来小骡子是马妈妈和驴爸爸生的孩子。看着小骡子一家亲亲热热地说着知心话儿,小兔、小牛和小羊悄悄地走了。
(选自《迁移阅读》,华夏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牵手阅读
一个小小的善意之举,帮助小骡子找回爸爸妈妈。更难得的是,小兔、小牛和小羊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有句谚语说得好: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学们,如果你乐于助人,如果你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如果你时时刻刻关爱别人,说不定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本栏插图 李斯冉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