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文人的戏剧情怀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田汉戏剧奖组委会各期刊社的主编、社长们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傻子,而该奖项原秘书长、现为名誉秘书长的章骥先生则是名副其实的老傻子。此言不虚。章骥先生今年正逢80寿诞,他主持田汉戏剧奖评奖工作二十多年,勤恳敬业,无私忘我,奉献余热,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和推崇。如今他虽不再担任秘书长职务,但他仍在谋划戏剧事业的发展,继续燃烧自己,表现了一位耄耋老人对戏剧事业情有独钟的可贵情怀。
  章骥,笔名一骥,浙江绍兴人。深厚的故土人文积淀,自身从小的刻苦磨砺,为他打下坚实的学养基础。说他是战士,是因为他18岁投笔从戎,投身革命,抗美援朝跨过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作为一名文艺兵,他在部队文工团这一舞台上展现才华,而且一干就是30年,直到1980年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说他是文人,是因为他在编辑、专职创作员、编审、总编辑等岗位上,做到恪尽职守,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他勤奋好学,通晓多种文学体裁与样式,堪称写作的多面手,也是创作的行家里手。在小说、散文、评论、故事、电影、电视、戏剧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斐然不俗的成绩。其作品(包括合作)有长篇小说《梅岭险遇》、长篇传记文学《茅盾》、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茅盾》、文学戏剧集《灵魂的呐喊》等,共计约数百万字。但他自己说,他孜孜以求、情有独钟的还是戏剧。早在20世纪50年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他就与戏剧创作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一世情缘。小歌剧《亲如一家》,便是他小试牛刀、大获成功的处女作。这一出以讴歌中朝人民战斗情谊为主题的作品,由于贴近生活,立意新颖,手法独特,人物形象鲜明,上演以后大受欢迎。作品不仅在全国戏剧刊物《小剧本》发表,中央电台多次播放,而且被选为志愿军政治部歌舞团向朝鲜人民告别演出的优秀剧目之一,回国以后又在首都向祖国人民作汇报演出。该剧的成功,并未使章骥陶醉其中,而是成为激励他在戏剧园地继续耕耘的新起点。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又相继创作并上演了多部戏剧作品。其中有纪念伟大革命先行者的独幕话剧《孙中山》,有表现当代杰出作家的电视连续剧《茅盾》,有反映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惨烈斗争历史的大型戏曲《荒魂》,有塑造陈毅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型话剧《前夜》等。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源于生活。忠于史实,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有的在搬上舞台以后,获得优秀戏剧奖,受到专家和观众青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此外章骥还发表了不少见解独特、论述精辟的戏剧评论文章。正如章骥自己所言,戏剧同行都知道“我是长期吃戏饭的。编稿之余,写剧本,撰剧评,颇为勤奋”。章骥先生用他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向人们表明,他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永不满足,不断打磨出新的亮点,为戏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才智。
  田汉戏剧奖,始创于1987年。当时正值戏剧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一度跌入低谷。但一批戏剧期刊的主编、社长们。在秘书长章骥先生的带领下,甘当傻子,知难而上,克服办刊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以戏剧先驱田汉苦干硬干精神自励,设立了以振兴戏剧为己任的田汉戏剧奖,犹如大海中扬起的一片白帆,又如原野里燃起的一簇篝火,给戏剧界广大同仁们带来希望和亮色。如今,田汉戏剧奖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3届,影响越来越大,一批获奖的戏剧作品走上舞台。并在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评选中获得殊荣;一批获奖的优秀戏剧评论也受到读者的欢迎,为戏剧赢得了半壁江山。中国田汉基金会、中国田汉研究会也以实际行动为该奖项添砖加瓦,鼓劲助威。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与各期刊支持与努力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身为秘书长的章骥先生功不可没。在田汉戏剧奖的创办、生存与发展的20多年中,章骥先生与各期刊社一道,殚精竭虑,苦苦撑起田汉戏剧奖这面旗帜。
  为了节省开销,章骥先生的日常工作全凭一支笔、一部电话联络,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每年春节刚过,章骥先生便书面告知各期刊社申报当年参评的剧本和论文,由他汇列总表,请评委们提前审读,准备评审意见,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评委集中评审,他作为召集人与评委一道,准确掌握评审条件,严格执行评审纪律,贯彻公平竞争、公正评奖原则,以质量为准绳。有戏剧界朋友称田汉奖是无私心、无后门、无照顾的“三无奖”。有意见摆上桌面,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就作品论作品,不论资排辈。对作品有不同评价,各抒已见,反复评比、磋商,最后以无记名投票评出作品和论文的奖次。在这里,评奖没有后门,也无后门可开。常有名家、大家、领导的文章,未能入选最高奖而排在年轻后辈后面的情况。因此,田汉戏剧奖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声誉也越来越好。为使田汉奖评选更加规范,章骥还广泛征求各期刊社意见,亲笔起草章程,反复修改。数易其稿,不断完善,制定田汉奖评奖条例和实施细则。从而保证了田汉奖评选的公正、公平与公开。评选的过程,就是发现优秀作品和论文的过程,也是各期刊社加强团结、增强情谊的过程。
  田汉戏剧奖评选活动由各参评期刊社轮流承办,所需经费主要由当年的承办单位负责,为了不使田汉奖半途夭折,章骥先生总是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前往该期刊社所在省、市,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协调沟通,从而取得支持和理解,保证了田汉奖二十几年延续。有一次,章骥先生的爱人因患脑瘤,住院手术治疗。急需章老照顾。当时恰逢田汉奖评选紧张的筹备阶段,章老一面尽力照顾爱人,一面努力做好评奖的各项的前期工作,并如期圆满地主持召开了评奖会。
  章骥先生对创作充满激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朋友关爱真诚。对各期刊社的新老主编、社长,他心存爱护尊重。各期刊社老主编、社长在退休以后他一如既往保持联系。评委聚会他总是深情相邀,并倾听他们对田汉奖评选的意见和建议。他说田汉奖之所以有今天,不能忘记那些新老主编、社长为戏剧事业所做的贡献。
  章骥先生于1991年离休以后,由于秘书长重任在肩,他没有在家颐养天年,更无暇种花养鱼,迷恋棋牌,而是出于对戏剧事业的痴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全部精力扑在戏剧事业、扑在田汉奖的评选工作中,竭尽联络、协调、指导之责,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全部的余热。
  “不在戏剧王国争交椅,要为戏剧争天下”。这是章骥先生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田汉奖各期刊社主编、社长们的共同心声。章骥先生已将秘书长的接力棒交给继任者,但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战士本色不减,痴迷戏剧、不改初衷的戏剧情怀未变。
  今年是章骥先生虚岁80大寿,我们作为同仁,由衷祝愿这位可敬的戏剧老人健康长寿!在此谨撰制对联一付并嵌入章骥之名以示祝贺:上联是“戏剧情怀,多彩词章,勤笔耕”;下联是“战士本色,伏枥老骥。奉余热”。
其他文献
战争历来是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关注的重要视域。对于战争所做出富有深刻人类精神意蕴的美学阐释。是战争影片制作者的使命。影片《沂蒙六姐妹》对于战争阐释,具有独特的视角、人文价值和艺术美,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一部百年电影史,许多人将战争题材作为重要的表现领域,探索其间的无穷意蕴,从而获得美的彰显。战争本为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但正是战争中无数为民族与国家的正义之战而拼搏与牺牲的人们及群体,超越战
期刊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应文化部之邀,山东省菏泽市戏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戏山东梆子《山东汉子》进京参加了献礼演出。《山东汉子》自搬上舞台以来,已在全国巡演500余场,盛夏七月,也正值《山东汉子》首演六周年纪念。7月24日,该剧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掌声不绝。这除了主人公孟少良先进事迹本身的感召力之外,还有赖于艺术家们的二度创作,是这一艺术典型的人性之美和执着精神感染了观
期刊
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教学和创作中占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每当提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美学特色和创作风格时,人们往往会首当其冲地提到这一特征。从整体的戏剧美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认识可以获得业内的专家、学者包括导演等创作人员的一致认可。然而作为培养和指导演员实践创作的系统,将其引入到演员的培训和创作实践中,这样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期刊
每个话剧演员走进话剧这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故事,崔妍的故事是从大学毕业开始的。  崔妍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声乐专业,大学时的她对话剧接触不多,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话剧演员。是山东省话剧院柳玉林院长把她带入了话剧这一神奇的世界,从此话剧走进了她的人生。话剧院的生活让她有机会观看到精彩的话剧演出,渐渐地她被剧中人物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一个个话剧形象在她心目中产生着奇妙的感受,她开始做起自己在话剧
期刊
李尚通的长篇小说《俚歌镇传奇》读后,耳目一新。美丽的传奇,分外动人。蕴含在深处的主题,触动心灵。  书中社会历史背景铺陈的气势恢宏,故事情节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展示的出神入化。人物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方言俚语运用的丰富多彩,整部小说从头到尾弥漫着传奇气息,犹如一朵奇葩,绽放在当代小说百花苑中,产生着一种奇异的魅力,引人眼球,散发着一股勾魂的芬芳,使人倾倒。  风光旖旎的俚歌镇,千百年来一直伫立
期刊
《天下泉城》即将播出,在这部大型城市宣传片中,我们试图调动更多的手段参与到叙事中。影视作品中的音响是经过创作者精心选择而制作出来,具有特定意义和内涵的声音。音响可以制造非常真实的空间感。用声音的真实感造成影视作品的现场真实感。经过创作者选择的音响还可以准确地传达人的主观意图,表现特定境遇中特殊的环境场景和微妙的情感变化。从表现形式上看,音响可以分成画外音响和画内音响,从意义内涵来看,音响可以分成写
期刊
第23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于2009年9月1日至4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本届评奖活动由中国田汉研究会、田汉戏剧奖组委会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艺术》编辑部承办。来自全国的十几家戏剧艺术期刊社的主编、负责人以及部分老主编和戏剧创作、理论工作者四十余人出席了这次评奖活动。中国田汉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及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经第23届田汉戏剧奖评委会认真评审。在初评
期刊
离开具体时代,很难把握文艺思潮取向,也很难评价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新。只有准确把握并结合时代特点,才能对近些年来、特别是今年山东戏剧创作及《戏剧丛刊》所刊剧作在反映生活、观照时代、触及社会问题方面探索创新的价值与意义,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到拙文完稿时止,《戏剧丛刊》今年共出四期。刊多幕话剧与戏曲十部;现代、当代题材与历史题材各占一半。(若把小剧本、小品纳入,则现代、当代题材远越过历史题材。)
期刊
1976年12月,被苍山县柳琴剧团招收为一名正式演员,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转折点,至今在这艺术殿堂里度过了33个春秋。自踏进剧团大门那天起,从学、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步法,从练功到学戏,从学戏到演戏,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辛的历程。因为我天生一个清新明亮的嗓子,加之性格内向,不管传统古装戏,还是新编现代戏,那些正面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良家妇女的形象更适合我的本色。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志们的帮助下
期刊
在历代民间传说和文本曲词中,“关羽斩貂蝉”的故事流传甚广,就故事流传在不同年代所表现出的略呈差异的内容及结局看,这部作品典型地反映了民族精神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性格原型意味。本文拟从古老的临清田庄吹腔《斩貂蝉》和山东省柳子剧团《关羽斩貂蝉》的对比中,进行具体剖析。  田庄吹腔是柳子戏的一支,运河文化的产物,自明清时期传至山东临清境内,始终作为一种乡民艺术原生态地保留着:而山东柳子戏作为清代“南昆北戈东
期刊